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就要定期写好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约分数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约分数教学反思篇1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在学习商不变规律以及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重视知识的衔接,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新知教学之前,我通过出示两道除法商不变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由此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会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通过类比,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在语言叙述上具有很多的相似性,这样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加强直观操作,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折纸、涂色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1/2、2/4、4/8的涂色部分的大小相同,也就是这几个分数具有相等的关系,由此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在这个相等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也就是从左往右看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进而让学生举例进行加以验证,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既渗透了不完全归纳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练习中在数轴上表示相同的分数时,个别学生会出现没有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导致出现错误。
改进措施:
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关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引导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通过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复习,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的变规律与新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大胆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说出自己的想法。
2、创设了实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动手操作三张长方形得纸条,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取其中得1份、2份、4份,图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注意了针对性、多样性、深刻性、灵活性。归纳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除外的环节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根据三个分数归纳出分数的基不性质后,缺少0除外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判断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0,让学生通过练习,马上想到0不能做除数,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引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0除外。有效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出现的不足是:创设了故事情境,出现了三个分数,但是没有利用好。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猜想的验证过程过于单一,只采用了折长方形纸条的方法来验证,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验证,如画线段图、折圆,折正方形、分苹果图等方法来进行,这样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扩大了探究的范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在给学生提供启迪创新思维的活动准备和空间,精心备课,立足学生实际,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约分数教学反思篇2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1)新课的引入新颖,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课的教学扎实,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在折纸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
还有,“把每一份平均分成几份”这句话描述不够清晰,学生理解有困难,可以在课件中完善。
约分数教学反思篇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意义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切切实实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就是以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讨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加以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谈谈怎样进行探究学习,促进主体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好奇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三、应用拓展,鼓励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在师生合作讨论归纳出结论后,可让学生运用理解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练习的设计要有坡度,抓基础、求开放、促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约分数教学反思篇4
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学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1)动手操作比较;(2)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图,找包含的分数单位,启发学生说出:2/3是2个1/3,1/3是1个1/3,2个1/3比1个1/3大,所以2/3>1/3; 2/5是2个1/5,3/5是3个1/5,2个1/5比3个1/5少1个1/5,即2个1/5比3个1/5小,所以2/5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分数的共同点,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同时指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数的单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什么判断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数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数单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先让同学说一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与刚才学习的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说出(1)画个图来看一看;(2)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不可以通过分数单位来比较。通过看第一组图,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组图,教师可以在比较第一组分数大小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几分之一?接着说明这两个分数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吗?哪一个大呢?引导学生说出1/8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互动,懂得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判断。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约分数教学反思篇5
1、以“秦兵马俑”的视频引入,不仅让学生加深对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对本节课两个红点的处理,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对于第一个问题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所以完全放手。对于第二个问题,重点让学生理解“1号坑占地面积比2号坑多5/9”的含义,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策略提高能力,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练习设计本着贴近生活,应用生活的理念设计了三道练习,并且第三组设计以题组形式出现,关注学生差异。
4、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送上两位数学家的名言,是想让学生明白通过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思考,体验一种智慧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带给我们的那种成就感,鼓励学生多思多学,研究数学,乐学数学。
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学环节的处理上,红点二的处理教学顺序有点乱,应该在同学说思路的同时随机板书学生算式,然后再来处理第二种思路。
2、解决问题的课应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清思路,掌握策略和方法,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清思路上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3、在反馈上,对于生成的问题,处理的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思维。
4、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不好,所以前面用时过多,后面的练习未能处理,使得整节课练习的效果不好,不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约分数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