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小伙伴们需要习惯性地做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是可以及时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二、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
(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
(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
(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 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篇2
一节习作讲评课的目的,是着眼于本次习作的优化,还是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这两种思路都存在着合理性。但是,讲评课上绝不能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改一改;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十分有效。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本次习作讲评的课上,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佳作欣赏——赏析习作中的好句段。
佳作要欣赏,要赞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一步设计,诱发了学生的挑剔与羡慕心态,又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一次审视与二次构思,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讲评的主人。
二、病句诊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重复啰嗦的句子。
我在第一次批改时,一定会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只解决一两种较为典型的,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语句不通,而且你这一次帮他修改好了,下一次他又会写出一堆的病句。如果我们长期坚持地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一次学会修改一两种病句,渐渐地,你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越来越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两极分化缩小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
“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作文讲评要把多数学生作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概括进去,触及学生的写作得失,引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勃勃活力。
三、方法引路——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对话写具体。
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习作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涉及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就一笔划过。而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具体了,人物的神态、动作才描画得出来。因此,本节课的方法引路我就落在了“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对话写具体”上。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课堂练笔掌握方法,如此训练,扎实、有效。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欣赏古今中外关于助人为乐的名言的环节。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当然,“失”总是与“得”相随。由于课前没有调动好学生的兴趣,他们发言不够积极,使得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由于我想展示一堂常态的课,所以语言比较随意,追问不够有层次。
作文讲评课怎么上,我也在探索。希望我的课例能起一个桥梁作用,欢迎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习作课教学反思4
描绘秋天的美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传达给读者,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描写才是成功的。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必须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段。
三年级的孩子懂得如何欣赏句子。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五彩池》我就让孩子们好好的赏读文中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景物描写的对象如果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接着让学生观察秋天,让孩子真切的融入到大自然中。法国诗人阿拉贡诗云:“什么事物最妙?善良的人,睁大眼睛瞧。”就是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全面观察,留心各种景物。学生只有观察才能感悟。才能将具体的景物进行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体会到----秋天真美、我爱秋天!这种真实的情感。也才能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不会让人感到虚假做作、无病呻吟。学生正是在我的这种指导思想下,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习作。这次习作指导,孩子们的确写出了高水平的习作,对于刚起步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成功。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将秋天的景物按照我的指导从树林、果园、田野等方面写的有条理、对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居然还写出了一种意境。读学生的习作虽说没有厌倦之感。但是总觉得孩子的习作在描写上缺乏新异。虽说语句表述不一样,可是总是在你设计的框框内在填写。如何让孩子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标新立异,写出自己独特体验,感悟的习作,我想这将是我在以后的习作指导中为之追求的目标。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篇3
?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通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小时候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无限爱意,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旨在教育学生体会母爱,感恩母爱。课文通过三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对母爱的深刻感受和甜蜜体验。
在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整节课。把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制成精美课件,让学生得到快乐的视觉享受和甜蜜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导入新课。在教学三件具体事例时,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选择先学习哪一件事例。在学习“作者回忆母亲和自己在公园的大树下捉迷藏的快乐、温馨的情景”这部分内容后,我及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和母亲在一起时最快乐的事情从而勾起学生快乐的回忆和幸福体验。
在学习“母亲在海边因找寻作者而脸色憔悴不堪、声嘶力竭地呼唤”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用抓重点句进行感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文中那深厚、亲切的母爱。并注重联系生活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课文中的母亲在海边一直找不到“我”,可能会怎么样?同学们思维活跃,有的说:可能会昏倒,得一场大病;有的说:可能会急得发疯;有的说:可能会跳海自杀。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联系自身:如果自己发生了什么意外,母亲会怎么样?我讲课的这个班的学生正好都是住校生,我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同学们,我们在校学习一周才能回家,心中想念妈妈,妈妈在家也同样想念我们,但她更担心我们的安全,怕我们在外有什么意外。同学们,为了疼我们爱我们的妈妈,无论是在校学习、玩耍,还是在周末回家的路上等,我们一定要事事处处小心,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好吗?”
在《母亲的呼唤》一课的教学中,我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课堂上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纯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凭借,展开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激发,生命与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悦纳。这节课在我和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感染后,如果我能及时控制学生情绪,让大家充分发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悟及受到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篇4
最近,我看了一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其中,作文教学“四步走”的部分因操作性强而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四步走”其实就是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四步进行。
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
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
其实,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靠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累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教学,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我们期待着。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篇5
教学过程:
一、小小报告会
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看到了)
2、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看到了蛇。
生2:我看到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表情,尤其闵森同学夹蛇时手还在颤抖。
生3:我看到张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
3、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板书:听到了)
4、学生稍加思考,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生甲:我听到同学说,这蛇真可怕。
生乙:我听到同学说,这事十分稀奇,蛇居然跑进了教室。
生丙:我听到了同学急促的呼吸、女生的尖叫。
生丁:我听到老师您说,总不能让这位“客人”一直呆在教室里。
5、同学们,从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想到了)
6、学生准备了好一会儿,才举手发言。
生a:从老师表情中,我想老师可能在想:哪个同学能解老师的围,不然老师就难看死了。
生b:从女生的叫声中,我想她们也许会想:男同胞,怎么一下子都成了胆小鬼?还是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生c:从蛇的`表现看,它或许在想:谁敢侵犯老夫,我决不客气!
7、(教师追问)蛇怎么会进教室呢?
8、学生思维活跃,发言一个接一个。
生a:也许蛇晚上外出迷路了。
生b:也许我们的歌声吸引了它。
生c:也许它饿了,想讨点饭吃。
反思:习作指导的第一步是拓展学生的思路,也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为“有米之炊”而非“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指导的精力、时间的安排应放在打开学生思路上。上述教学环节无论是让学生报告“看到了”“听到了”,还是“想到了”,都紧紧围绕这一点,从而打开了学生思路,为作文提供了素材和契机。
二、小小比赛会
师:同学们刚才“报告”得很精彩,那么我们能否用上好词佳句、各种修辞把这些说具体呢?比一比,谁说得好!
师:先来说说蛇。
生:长长的、细细的,黑白相间,蜷缩着身子,不时地张开血红大口,样子挺吓人。
生:蛇在教室里“旅游”……
师:再说说同学。
生:大气不敢喘,屏息凝视,胆小如鼠。
生:女生溜回了座位。
生:我是一名堂堂男子汉,难道能打退堂鼓?
师:谁来说说老师。
生: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很沉着。
反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事实上一定数量的学生作文内容不够具体,不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述教学环节,既是对话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怎么写”,也可以说是如何写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避免习作内容空洞。
三、小小演说会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十分钟左右准备一下,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地说一说。
2、同学们经过自己构思,编拟提纲,然后小组中练说。
3、学生推荐发言。(学生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反思:学生的习作语言往往会杂乱无章,让人理不清头绪,把握不住其内容。上述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构思,编拟提纲,小组练说,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口述。而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帮助理清层次,无疑也为其写好作文架设了成功的桥梁。
四、小小命题会
1、师:下面就请同学用笔记下刚才发生的一切。写前,老师想提个问题:你能给这篇作文起个好题目吗?想好了写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交流。
3、学生上台板演题目:《不速之“客”》《一堂精彩的习作课》《原来老师也是那么胆小》《闵森,好样的》
反思: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均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上述教学环节围绕蛇引发的这件事,把习作的命题权交给学生,习作题目丰富多彩,富有创新。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五、小小练笔会
1、师:同学们,今天发生在教室的那件事真是惊心动魄,我们能否用笔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呢?写得特别好的文章老师推荐到《宜兴日报》发表。
2、接着学生习作,教室里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反思:学生有了亲身的经历体验,有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早已有了写作的冲动,个个都有强烈的倾吐欲望,写时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在这样的氛围中还有哪个学生不会写作文?
六、小小展览会
教师将学生上交的作文贴在后面的黑板上,并在中央写上“习作展览”。细看作文真是五彩缤纷,叫人拍案叫绝,人物形象充满个性,遣词造句贴切传神,习作题目令人耳目一新,主题思想百花齐放。
反思:学习活动的最大乐趣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认可和赞赏。上述教学环节,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让学生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乐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动性至关重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就地取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体验,让他们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习作这一泓清活的水便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而此次即兴作文,正是抓住了契机,让学生真实再现了当时的那一情形,是学生自我感受的最本真的自由倾吐,是学生心灵的放飞,是生活的写真。愿生活中多一些五彩缤纷的真实,愿习作中多一些学生的真实独白、心灵的倾情对话。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怕作文,会写作文,爱写作文。
六上习作一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