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用心思写的体会,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人生意义的思考和领悟,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篇1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人民网《“体育强国”大家谈》邀请体育教育相关行业专家、学者、校方以及一线体育教师等,结合其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变化以及行业人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体育课”展开探讨。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一条重要理念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条理念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围绕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评价等热点话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茹秀英,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山东日照金海岸小学校长赵庆英,浙江宁波镇海区张和祥小学校长王红燕,北京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德育主任张丹,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秦淮科技高中教师张乙近日接受人民网专访,展开广泛讨论。

“教”要以学生为中心 与练、赛有机结合

“教”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职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作为第二届全国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张乙有着8年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经验,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他表示,“教会、勤练、常赛”是相辅相成的,在落实过程中要有机结合。从“教”的方面讲,学校在课时保障、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方面都相应地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在课时保障方面,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初中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每周体育课的节数,为了给出更多的‘练、赛’机会,学校利用上、下午的大课间和每周另外两课时的体育拓展课程与体育课内容相结合,集体促练,以赛带练;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所有同学必须修完规定的体育课程(田径、球类、体操),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选修教学;在教学形式方面,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原本的4个班级每个班级不超过40人,分成6个选修班后每个选修班平均22人左右,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练、赛’都留有充分的空间。“张乙说。

在课程设置上,赵庆英介绍了日照金海岸小学的“五结合”和“两保证”举措。“五结合”即:“课内与课后”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特色与普及”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 “两保证”即:保证每周上全上足3-4节体育课课时,保证每天体育运动不少于1小时。同时,赵庆英也表达了要坚持练赛结合、以赛事促提升的观点,这一点与张乙不谋而合。她介绍,近年来,除三大球联赛外,学校已形成了春有运动会,夏有百生秀,秋有足球联赛,冬有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的“四季有比赛,天天有赛事”的格局。

日照金海岸小学学生参加校内足球比赛。(资料图片)受访者供图

对于学校根据新课标进行的调整,专家也给出了建议。王宗平认为,在教学形式上,要尽量让学生少站立、少等待、少发呆,在同一时间内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出汗、喘气、心跳”动起来。

茹秀英则建议首先对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应基于优秀案例的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剖析。对于教学实践,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鼓励学校和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内容需求和兴趣基线的调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移;二是教学内容在运动动作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挖掘运动科学和文化,并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教学;三是鼓励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堂,尤其在拉伸热身和放松练习中,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与中小学联动有助改善体育课师资紧缺现状

新课标中既有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比如武术、舞龙等,又有新兴类体育运动,比如滑板、定向运动、花样跳绳等,如何在体育课师资本就紧缺的现状下,开展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又新颖时尚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就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跳啦啦操。(2020年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茹秀英给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加强高校与中小学有机联动,比如建立高校专家教授与基层体育教师联合团队,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第二,无论是中华传统体育还是新兴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体育手段,宜少而精。

王红燕对此也表示赞同。她说:“我们学校规模小、师资紧,校内专职体育教师2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我们在优化师资结构方面,一是依托镇海区业余蹦床技巧运动学校以及宁波大学等院校的师资力量;二是聘请训练学博士、大学教授、原国家蹦床队总教练、退役运动员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辅导员’;三是成立蹦床等专项运动的教研组,夯实校本研训,开展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师资培训,扩大校内专兼职师资储备;四是统整社会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专业机构(武术、健美操)等社会力量合作,缓解、补齐师资短板。”

采取类似做法的还有日照金海岸小学,赵庆英介绍,学校构建“专业+普及”“大学+小学”的人才引进机制,突破现有运动项目格局,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等高校和社会运动俱乐部,借助“专业人员进校园”和“百校提升计划”,建立了系统的培养模式,形成了教育合力。

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王宗平认为,前三类是常规的普及率比较高的运动项目,一般的学校都可以开展;第四类“水上或冰雪类运动”带有地域特点;第五类运动带有文化积淀和民族特色,各个学校可量力而行,不能一刀切;第六类运动带有探险精神、引领时尚和创新意识,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和条件有选择性地开设。

近年来,北京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进行了一些探索。张丹介绍,学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的专长有所发展,特别是像轮滑这种学校优势项目,目前学校共有8名体育教师获得国家中级或以上轮滑教练员证书,形成了一个以做“专家型体育教师”为目标的体育教师团队建设氛围,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团队,从而丰富了体育课师资。

看过程还是要结果 两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

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参考依据,也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

对此,赵庆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说,学业水平考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智轻体”现象,并且它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明显提升是不争的事实。但她同时也发现,有些学生平时不锻炼,每次考前突击魔鬼训练以应对考试,这易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也易失去对体育的兴趣,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过程性评价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能力,还会兼顾学生进步的幅度和平时参与锻炼的态度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实,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学业水平考试,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

对此,王红燕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有益尝试。“近年来,张和祥小学与宁波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平台,探索学生运动过程数据采集和评估,实现了常态化数据监控,提升了训练水平和教学质量,重点研究了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感觉统合能力、睡眠的影响。”

宁波镇海区张和祥小学对学生运动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评估。受访者供图

王宗平则认为,就义务教育的“中考”而言,目前语数外等所谓主科,主要是结果性评价,一考定终身。体育不同于其它科目,应该增加过程性评价,但也应该有个比例,过高的过程性评价比例则会弱化整个评价的权威性。茹秀英建议,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建立学生健康考核卡,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评价,进入初中,以小学6年各学期的平均成绩为过程评价结果;中考可以计算小学到初中9年的平均值;高考可以计算小学到高中12年的平均结果。此外,她认为,不可否认的是,考试的分值是学科重要性的表征体现,因此体育中考和高考的分值相比语文、数学分值,还应有所提高。

无体育不教育,体育是育灵魂、育精神、育品质的,在当下“双减”的大背景下,体育承担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体育教育更要入脑、入心、入灵魂。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体育教育行业专家学者,都需要在新课标的框架下,多思考、多探索“如何上好体育课”,只有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从中真正受益,从而健身心、强体魄,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篇2

一堂体育课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把这堂课上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吸引力,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的要领,运用自如,这就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何谓教学的“有效"性呢?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一堂体育课是不是好课,学生面部表情是张“晴雨表”。有没有达到让学生在这堂课上直处于奋状态,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要想上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就要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要追求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有思考空间的情境。要充分运用“对话”,师生之间相互提问。在这点要注意,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理解者。用微笑告诉学生老师关心你,通过参与授于权力为学生提供做贡献的机会,让学生有节奏地参与课常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任务或技巧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时”的道理等等。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索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职对于外诺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整多舒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物立学生的面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一体育堂课是不是好课,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我们只有给孩子“爱”和“尊重”,才能走近、走近、再走近"孩子的世界”。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篇3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现代教学论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

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2、根据教学內容特点进行选择。

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独立,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采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独立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进行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才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自己亦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掌握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时机、位置与方向,并很好地和讲解相结合。那么,最好的直观教学法也不会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篇4

体育爵士舞课堂心得体会

在大二接触体育课之前,我对舞蹈的了解停留在小学时的班级晚会。参加的最大的舞蹈活动仅仅是小学学校组织的一个校级舞蹈节目——而且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配角。上了大二,体育课不再是以前单调的“大一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选课的时候,看到了“健身舞”这一项,也没想太多,就觉得对我个人来讲,跳舞比排球和武术什么的有趣多了,于是参加了进来。

其实在上课之前,我不知道“健身舞”课上会教授什么,曾一度把它和“健身操”混淆。后来老师说第一学期学习肚皮舞。顿时觉得新鲜无比。因为我对舞蹈了解不多,听说过一些舞蹈的种类,但根本不了解。专业舞者在我身边跳舞,我绝分不出来它的种类——仅限制在听过名字的程度上。肚皮舞,于我来讲,本来就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只在电视上看过表演——人们好像经常有这种错觉,在电视上出现过的事情大抵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这种平凡人生活中的。然而,因为大二的体育课,肚皮舞居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还不仅仅是我作为观者的一闪而逝,它将伴我半年。对新来事务的好奇,于是有莫名的期待。

开始上课了,我们用一学期学会一支舞(还不能保证能跳出舞蹈应有的味道)——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我们笨拙,但可能这就是天资和技巧的问题的,因为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的。而我正好属于身子骨比较僵硬的那种类型,小学时对舞蹈的记忆也都不复存在,看着跳得好的人那芊芊细腰像水波一样柔软动人,我心里那个急呀——曾经厚着脸皮在寝室练舞时,练习“前穿”这个动作,被人玩笑说笑笔记本电脑一样一张一合——被她贴切的比喻折服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这可还真得多下苦功夫了!寝室有个同学和我一起上课,我俩都是“硬板人”,同学想出个办法练“前穿”,扶着壁柜,隔小段距离站定,先贴胸再贴肚子,正好壁柜旁有穿衣镜,一目了然。“前穿”练罢,再有不懂的,跑到组长寝室“取经”。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练舞更加紧凑,也更有规律。从排队型到纠正舞姿,正是最活跃的年龄,一群人笑笑嚷嚷,好不热闹。

那个时候就隐约有点什么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是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到生出细密的汗珠,但看到哪怕只是稍微正确点、漂亮点的舞姿后小小的成就感,也许仅仅是因为练习而产生的充实感,也许是和幽默的同学们一起说笑,被同学间的融洽气氛感动——反正我就是隐约有点什么感觉,那感觉似乎是接近自然和快乐,虽然我不确定,但是我的的确确是感受到了。

还没来得及细细想想这感受,期末考试如期而至。经过全组人的努力,最后结果还可以。虽然遗憾的是我比全组平均分低了2分,但是我也算是尽力了吧。把期末考试的视频翻出来看,发现我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敢跳。动作幅度非常之小,很扭捏很不自然又不大方的感觉。别人都跳得很有力,而我显得太小心翼翼。当时我想,还有第二学期呢,到时候再好好改进吧。

我们学院(文法学院)的元旦晚会上,研究生献上了一支舞,可谓是惊艳全场。尤其是中间领舞的女生,身材高挑,动作柔美,表情也非常到位,在我看来真是没有一点瑕疵。研究生们舞毕离场,台下的讨论声依旧不绝。后来我知道,原来她们跳的叫爵士舞。“健身舞”上到第二学期,张老师教我们的正好是爵士舞。第一学期打基础,第二学期再进步。个人感觉,第二学期学的爵士舞比上学期得肚皮舞难一些。主要是节奏非常快,尤其是刚接触的时候,不加音乐节奏,练了好多遍好不容易熟了点,一加音乐完全性跟不上。直到后来跟音乐跟多了,才有了节奏感,勉强能跟上。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眼看期末又要来了。我们一队7个人一起讨论编排有了结果。作为这个队的一员,我有点小小的骄傲,因为我对我们的队形变换的编排挺满意的。虽然这只是我这个外行人的看法,专业跳舞的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排得很幼稚,但我还是是发自内心不受影响的很开心。我最喜欢的时候便是我们7个人一起练舞的时候了,好像我们都有说不完的笑话和想不完的创意。我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我们7个人间这种融洽自然的气氛,大家在一起练舞时的认真却又轻松的态度。我甚至发现我也喜欢上了让我练得腰酸背疼的爵士舞,不求多么精湛(实际上业余的我也做不到),只求接触和浅尝。下学期我们就不学体育了,我们7个人说到时候还可以一起练舞,争取在毕业晚会上表演一番。

和往常期末考试来临时的压力不同,这次听张老师说,我们学爵士舞的20个班一起考试,我异常兴奋。各个班都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候暗地里“较劲”是不可避免。这是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是检验我们一年学习成果的舞台。我非常之期待!

国贸0903班 潘爽

学号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篇5

在大二接触体育课之前,我对舞蹈的了解停留在小学时的班级晚会。参加的最大的舞蹈活动仅仅是小学学校组织的一个校级舞蹈节目——而且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配角。上了大二,体育课不再是以前单调的“大一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选课的时候,看到了“健身舞”这一项,也没想太多,就觉得对我个人来讲,跳舞比排球和武术什么的有趣多了,于是参加了进来。

其实在上课之前,我不知道“健身舞”课上会教授什么,曾一度把它和“健身操”混淆。后来老师说第一学期学习肚皮舞。顿时觉得新鲜无比。因为我对舞蹈了解不多,听说过一些舞蹈的种类,但根本不了解。专业舞者在我身边跳舞,我绝分不出来它的种类——仅限制在听过名字的程度上。肚皮舞,于我来讲,本来就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只在电视上看过表演——人们好像经常有这种错觉,在电视上出现过的事情大抵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这种平凡人生活中的。然而,因为大二的体育课,肚皮舞居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还不仅仅是我作为观者的一闪而逝,它将伴我半年。对新来事务的好奇,于是有莫名的`期待。

开始上课了,我们用一学期学会一支舞(还不能保证能跳出舞蹈应有的味道)——这听起来让人觉得我们笨拙,但可能这就是天资和技巧的问题的,因为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的。而我正好属于身子骨比较僵硬的那种类型,小学时对舞蹈的记忆也都不复存在,看着跳得好的人那芊芊细腰像水波一样柔软动人,我心里那个急呀——曾经厚着脸皮在寝室练舞时,练习“前穿”这个动作,被人玩笑说笑笔记本电脑一样一张一合——被她贴切的比喻折服的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这可还真得多下苦功夫了!寝室有个同学和我一起上课,我俩都是“硬板人”,同学想出个办法练“前穿”,扶着壁柜,隔小段距离站定,先贴胸再贴肚子,正好壁柜旁有穿衣镜,一目了然。“前穿”练罢,再有不懂的,跑到组长寝室“取经”。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练舞更加紧凑,也更有规律。从排队型到纠正舞姿,正是最活跃的年龄,一群人笑笑嚷嚷,好不热闹。

那个时候就隐约有点什么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是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到生出细密的汗珠,但看到哪怕只是稍微正确点、漂亮点的舞姿后小小的成就感,也许仅仅是因为练习而产生的充实感,也许是和幽默的同学们一起说笑,被同学间的融洽气氛感动——反正我就是隐约有点什么感觉,那感觉似乎是接近自然和快乐,虽然我不确定,但是我的的确确是感受到了。

还没来得及细细想想这感受,期末考试如期而至。经过全组人的努力,最后结果还可以。虽然遗憾的是我比全组平均分低了2分,但是我也算是尽力了吧。把期末考试的视频翻出来看,发现我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不敢跳。动作幅度非常之小,很扭捏很不自然又不大方的感觉。别人都跳得很有力,而我显得太小心翼翼。当时我想,还有第二学期呢,到时候再好好改进吧。

我们学院(文法学院)的元旦晚会上,研究生献上了一支舞,可谓是惊艳全场。尤其是中间领舞的女生,身材高挑,动作柔美,表情也非常到位,在我看来真是没有一点瑕疵。研究生们舞毕离场,台下的讨论声依旧不绝。后来我知道,原来她们跳的叫爵士舞。“健身舞”上到第二学期,张老师教我们的正好是爵士舞。第一学期打基础,第二学期再进步。个人感觉,第二学期学的爵士舞比上学期得肚皮舞难一些。主要是节奏非常快,尤其是刚接触的时候,不加音乐节奏,练了好多遍好不容易熟了点,一加音乐完全性跟不上。直到后来跟音乐跟多了,才有了节奏感,勉强能跟上。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眼看期末又要来了。我们一队7个人一起讨论编排有了结果。作为这个队的一员,我有点小小的骄傲,因为我对我们的队形变换的编排挺满意的。虽然这只是我这个外行人的看法,专业跳舞的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排得很幼稚,但我还是是发自内心不受影响的很开心。我最喜欢的时候便是我们7个人一起练舞的时候了,好像我们都有说不完的笑话和想不完的创意。我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我们7个人间这种融洽自然的气氛,大家在一起练舞时的认真却又轻松的态度。我甚至发现我也喜欢上了让我练得腰酸背疼的爵士舞,不求多么精湛(实际上业余的我也做不到),只求接触和浅尝。下学期我们就不学体育了,我们7个人说到时候还可以一起练舞,争取在毕业晚会上表演一番。

和往常期末考试来临时的压力不同,这次听张老师说,我们学爵士舞的20个班一起考试,我异常兴奋。各个班都有自己的想法,到时候暗地里“较劲”是不可避免。这是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是检验我们一年学习成果的舞台。我非常之期待!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英语课堂的教学反思8篇

地理课堂高效教学反思5篇

英语的课堂教学反思推荐7篇

云课堂作文600字5篇

二课堂教案5篇

赢在课堂作文最新5篇

赢在课堂作文优质5篇

英语的课堂教学反思8篇

二课堂教案最新5篇

271高效课堂教学反思5篇

体育课堂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