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写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通过写教学反思是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之处的,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1
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钱正权说: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两脑并用,则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到了冷落,笔者觉得有失偏颇。它有悖学习语文的规律,不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次教学《慈母情深》的目的也就是想借此验证。
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的以下几点:
一、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片面的、急功近利地惊醒语文技能训练,没有让学生从书本上去生吞活剥地记诵词语,或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文知识,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到语言的源泉那儿发展语言。在课堂上,我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串读串讲串问的模式,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顿悟,语句的美感与灵性。
二、重在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学生学习课文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沉浸其中跳不出来也并非是件好事。即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能作一番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缜密、越深刻、越有见地,越能表明理性思维的水平。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有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可是在本次教学中,也因此,我教学有让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了,回答过于理性化了,造成第一点的.失误。
三、立足文本,读中悟理。
优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的心理空间。“说出来”已经不是“学习”本身了,而是学习结果的交流。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将“读”划分为多种方式进行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读的教学就是“品味”的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读,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感悟往往比理性的逻辑分析更加重要,更加管用。学生在读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才能达到文学欣赏“体验玩味”的境界。
四、读中得法,拓展写作。
学生在理解了内容以后,反思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怎样思考、怎样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大体上是指这些方面的。所以,我举课文例子的目的自然不在例子本身,在于举一隅而三隅反。学习了课文的写作方式,教会学生用细节描写人物,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这一句、这一段、这一篇的语言现象中抽象(领悟)出一种语言模式,一种明晰的表达方法,以便学生在新的语言表达情景中模仿,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或作为语言表达上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用的不足。
因为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文学欣赏也具有多元特征,学生是尽可能地以自己的理解去体味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美,绝不可能有标准的答案,教师也不可能有权威性意见,教师一切教的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的。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文学欣赏的潜力,教师只是在挖掘这种潜力。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自信心,感到自己也能体会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师生之间打破了原来的拘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我在教学中,这方面做得不够,今后还需要努力。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2
席慕容的《贝壳》是一篇很值得玩味的小品散文,让人读了如品香茗,似尝野果,细啜慢嚼,愈品愈觉得其酽醇浓郁、余味不尽。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纤敏,以自己独特传神的笔触精心表现了自然的绮丽多彩,幽静雅致和蓬勃活跃,以小小的《贝壳》录下自己心弦的律动段幽婉而又深挚的情思,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面对辽阔的大海,有不少文人雅士欣然命笔,发出造化神奇、岁月沧桑的感慨,席慕容却从海边的贝壳这一平凡细小的事物中,对生命和人生意义作深沉幽婉的探索,挖掘出精深而又内在的含义,表露出恢宏而又博大的思想内容,显示了清新而又睿智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开篇,作者惊讶于贝壳的“坚硬和精致”,为上苍的细心、巧手所打动,把贝壳看作是神奇的艺术珍品,认为不能用它当作货币进行交易。她慧眼独到,深情别具地写道:“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的留样。”叙述似平直,情思实搖漾,纡徐平淡之中足见作者赞美之情。一句“在我手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含意隽永,耐人咀嚼。作者既没有涂饰夸张矫揉造作之势,也没有奇词诡语哗众取宠之态,而是以自己的至情至性,空灵飘逸的艺术,叩击着读者心底的丝弦。
接着,作者宕开一笔,从这小小的贝壳去感悟人生哲理。《贝壳》写的虽然只是贝壳,是自然界的物象,而其中却寄寓着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独特感受,流露出自己对人生的感喟和断想。她喟叹岁月的无情,让贝壳里的“柔软的肉体早巳死去”:她又感念上苍曾一丝不苟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跪弱和卑微的生命”制作-个‘’多精致”的居所,从两曲折地吐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复杂的思绪与情意,在这时空广漠的世界上,人们怎样严肃来对待人生呢?于是作者的心灵火花一闪: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叹息的东西来吧。”文章是这样地寓情于景,融情于事,幽婉内在,隐曲深挚。她既是咏贝壳而非单纯写贝壳,既是作者自况而又远非是作者的自画像,既是对贝壳的咏赞而又决非单一的比附,涉笔成趣,寓有深意,使小题材溶进了如此博大如此丰富的内蕴,获得了深刻而广阔的社会意义。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作者设想千年之后人们对自己留下的“痕迹”也会忍不住这样地“轻轻叹息”。这里以简洁而有力的议论作结,进一层透示出作者熠熠闪光的社会理想,表现出作者雄劲柔韧的崇高人格。她开启读者的思绪,激起读者的联想。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的想象和阐释,玩味此中深刻的积极的意蕴。这样,对贝壳写的意义更加显豁,文章的意境也更加深远。
席慕容的散文艺术造诣极其精湛。有人称她的散文“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小石潭中一尾游鱼,夏晨荷叶上的一滴露珠”。《贝壳》是她散文中的一个珍品。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微显著。作者经过精细炼意,从平凡的小事物中有新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获取了有个性素质的意象,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同时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小我”与“大我”的完美统一。作者所描述的像贝壳这样浅白的意象,看似在咀嚼一己之悲欢,然而却道出了从“小我“的天地升华到“大我”的境界的全部道理。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3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4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在教学本课时,强调自渎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以学定教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渎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结局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本课所描绘的画面很美,课文的语言文字也而后内美。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点语文,在次基础上还通过说话、写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在运用中积累语言。从而,使学会僧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是,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5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教学改进方面的提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程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时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有时让学生质疑,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些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常常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信起来。
二期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们学习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活跃;对能力差的学生,我更注意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为他们前进加油,给他们前进以动力和信心。
本学期我虽然针对自己的教学中的弱点,努力地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但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篇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我得出的结论便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趣味识字法
1、开课环节生动有趣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是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的开课环节:“同学们,今天有几个我们不认识的小客人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吗?”“愿意!”在孩子们的大声回答声中我打开电脑教学软件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诉他们:“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欢你们,如果你们能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它们就会很乐意地帮助你,成为你今后学习的好帮手。”
2、自编顺口溜降低难度
在集中的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是孩子们很难接受的,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密”和“蜜”,我这样编:“密林长在山中,蜂蜜酿自蜂虫。”通过顺口溜中的下划线,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二、形旁表意功能法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凉、冷、冻”以及“祝、福、祈、祷”,“袄、袖、裤、袜”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了“三点水旁”、“两点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两点水旁”表示与寒冷有关的意义;“衣字旁”表示与衣着有关的意义,“示字旁”表示与礼仪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两组汉字了。
三、游戏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作游戏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汉字中结构比较复杂的合体字分成几个部件做成小卡片让孩子们自己拿着,然后我说出一个新学的合体字,让孩子们找出组成这些字的各个部件。比如我说胳膊的“膊”,孩子们便自觉地拿出“月”、“甫”、“寸”三个部件组成胳膊的“膊”,这就是找朋友的游戏。
四、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法
如果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信息反复量增大、信息存储期加长,识字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的方法。首先,我将新学的汉字放在相应的儿歌或简单的故事当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使学生大脑对这些汉字产生反复刺激,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环记忆的方法,让新学的汉字每间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一次,使学生有规律地反复识记所学过的生字,这样学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小学语文桥的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 小学教学反思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