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大家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多用点心,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幸福花儿开心上》教学设计

李玥

课题:《幸福花儿开心上》

内容:1.学唱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

2.感受柯尔克孜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并了解柯尔克孜族的习俗。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歌曲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党的领导关怀下的幸福生活。全曲为e大调,共五个乐句。优美的旋律使人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转折阶段,对音乐已有一定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模仿力较强,而且仍活泼好动。所以本节课我采取动、静结合的形式,以带领学生畅游柯尔克孜少数民族村为线索,让学生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概况、生活风俗等,并边看边听来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听唱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二部合唱。 (2)了解柯尔克孜族的民俗及音乐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带领学生畅游柯尔克孜民族村为线索,通过介绍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概况、生活习俗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来了解柯尔克孜族,并用听唱、模唱等方法让学生学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幸福花儿开心上》热烈、欢快的情绪,并准确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及八分休止符和二部合唱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学们知道在我们黑龙江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我们富裕县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生答)我们黑龙江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我们富裕县有15个少数民族,2个民族乡(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17个民族村,全县够那个有少数民族人口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这是什么地方?

(播放课件影像资料,以《幸福花儿开心上》为背景音乐,两遍音乐) 师: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答)

二、介绍柯尔克孜族:

师: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去的地方就是富裕牧场七家子村的柯尔克孜民族村,你们知道柯尔克孜族吗?(生答)现在请我们的珍妮小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柯尔克孜族。(播放课件)

三、介绍柯尔克孜族的东迁历史及生产生活:

(播放有背景音乐的影像资料,5遍音乐)师做旁白:这是柯尔克孜族的东迁路线图,柯尔克孜族原居于叶尼赛河流域,17世纪末西迁至天山、帕米尔一带。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原为准噶尔属民,随厄鲁特诸部台吉归附后,清政府恐其日久滋事才决定让他们迁往黑龙江。他们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二十八日由柯尔克孜头人博霍依、巴岱率领从特斯河流域出发,于当年八月初二抵达齐齐哈尔,当时仅剩276人,后定居于富裕县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他们历经艰辛、披荆斩棘完成了这次东迁。这是东迁纪念碑,这座雕塑就是一辆载着东迁的柯尔克孜人的车在泥泞的路上陷住了,赶车的是爷爷,车上坐的是奶奶,怀里抱着孙子,前面是他的儿子在往前拉车,后面是儿媳在用力推车。他们历经艰辛来到富裕县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定居,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狩猎、手工业和商业。这是他们的生产工具、风车,弓箭、箭囊还有弩,这是他们狩猎用的。这是地毯,是用牛毛编制的,还有挂毯和壁挂,都是他们的特色手工艺品。

四、介绍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和乐器:

(播放课件影像资料,带两边《幸福花儿开心上》的背景音乐)

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很有特点,他们喜欢红色,所以服饰及装饰品多用红色。男子穿袷袢(对襟长袍),女子穿连衣裙,有的外套黑色小背心。这是男子常戴的用皮子或毡子制作的高顶方形卷沿帽,还有用鹿头做的帽子,既能防寒保暖又能在狩猎时起到掩护自己的作用,下面是腰刀,这是羊腿马鞭。这是柯尔克孜族的常用乐器“库姆兹”,也叫三弦。柯尔克孜族的民歌也同样散发着草原的新鲜气息,民间有句谚语:“伴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兹。”足可以证明它在柯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柯尔克孜族人也能歌善舞,听!柯尔克孜的姑娘在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五、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听后说出歌曲情绪(热烈、欢快)

2.歌曲简介:简单介绍这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主要表现柯尔克孜人在党的领导关怀下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3.出示歌谱:请同学们看着歌谱再听一遍歌曲,听后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能否模唱一下? 4.难点指导:后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及重音 5.复听歌曲:并轻声、准确地跟唱

6.介绍柯尔克孜族的礼仪,并学说民族语:

柯族人在路上相遇时,要用手抚胸躬腰互相问好。他们说“你好”时说“西涨西”。请同学们用柯族礼仪及柯族语同桌之间互相问一次好。 7.情感激发、拓展延伸:(介绍柯族的民族英雄及节日习俗)

(播放课件)这是柯族代代相传的民族英雄玛纳斯。古代勤劳善良的柯尔克孜人受到卡勒玛克人的通知和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玛纳斯出生之前,卡勒玛克的占卜师语言:柯尔克孜讲出现一位英雄,推翻卡勒玛克的通知。卡勒玛克汗王阿劳开下令剖开所有柯尔克孜孕妇的肚子,企图将英雄杀死在出生之前。在柯尔克孜人机智的保护下,玛纳斯躲过大难,长大成人,并最终被拥为汗王,他与周边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组成14个部落联盟,在贤妻卡妮凯的协助下,终于推翻了卡勒玛克王朝。玛纳斯死后,他的后代一代又一代肩负起带领柯尔克孜人民反抗异族侵略、保卫家乡的重任。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后人写下了长篇史诗《玛纳斯》,共分8部,长达20多万行,而且这部史诗一直被人们传唱下来。史诗叙述了他家八代人英勇抵抗异族入侵,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的故事。这是现代的柯族英雄吴占柱,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哈尔滨的火炬手,哈尔滨一共有208名火炬手,他是第49棒火炬手,他是当代柯族人的骄傲。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叫“努吾若孜节”,在每年阴历春分日这一天,即阴历3月22日前后,是柯族的努吾若孜节。它就像我们汉族的春节一样,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他们载歌载舞,到处是欢声笑语!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柯尔克孜人庆祝“努吾若孜节”的喜庆气氛吧!让我们来一同欣赏一首用柯尔克孜族语演唱的一首柯族民歌《那兹尔库姆》。(播放课件,欣赏歌曲《那兹尔库姆》)

8.有感情地表演唱:师做动作,生模仿并演唱。 9.用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唱:找几位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同学边表演边唱。

六、小结:生先小结,师再补充。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柯尔克孜民族村,了解了柯族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等,还学唱了一首柯族民歌,学会了一句柯族语。今天的柯族之旅就到这里吧,让我们唱着欢快的歌和大家再见吧!

八、下课:听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

?幸福花儿开心上》教学反思

?幸福花儿开心上》是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歌曲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幸福生活。这节课我主要是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 充分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热烈、欢快的情绪,这也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了解柯尔克孜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由于这是一首合唱歌曲,二声部比较难唱准,我先进行发声练习,解决合唱难点对症下药。直接将和声出示,先分声部练习,再进行和声练习。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和力度的变化。

发现这样做学生的合唱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进而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2、课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教材中鲁迅插图。

听教师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师相机板书:大文豪)

2、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并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读后交流词语的意思;调查学生读完后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4.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教师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三、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闰土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二人小组检查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表达,感受闰土形象(ppt出示)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2.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指名交流有哪些稀奇事,师根据交流归纳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四人学习小组交流学习: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哪个段,教师相机指导学习哪个段。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你感受到的?

4.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

闰土讲的新鲜事有 雪天捕鸟、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夏日拾贝,通过这些事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少年。

5.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然后再说一说。“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6. “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五、作业

1.30年后,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我”和闰土见面是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看谁想象最合理。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欲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教学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3、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4、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作者、学生之间形成对话。

5、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能学以致用。

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其次,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最后,我认为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一教学目标拔高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共3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范文。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精选15篇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正式进入教学前有一个复习的环节,巩固所学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我在教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出示了过多的意象将整首诗分的太碎了。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指导朗读上,可以采用表演读的方法,把教室当成一个大池塘,让学生当小鱼,感受鱼儿们的快乐,从而读好诗中的第二句,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

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陈 曦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民族的许多习俗已逐渐汉化,在我们威信县除了汉族,就是苗族居多,为了能让幼儿了解地方民族的习俗,即能从苗家服饰、乐器、花山节等几方面来了解苗家的风情,认识苗族,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并了解威信苗族的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2、乐意参与苗族的歌舞。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苗家风情幻灯片"、芦笙曲等。

活动过程:

一、师身着苗家服装,用苗家语言和幼儿打招呼,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是大一班的小朋友吗?哦,可找到你们了!

miniaarong(小朋友们好)

henhuaixirongbomi(很高兴见到大家)

师:知道我说什么吗?刚才我用我们苗家的语言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我是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见到大家!"

我呢,见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兴!你们见到我高兴吗?哦,高兴!那想不想用苗语来学说一下"高兴",来我教大家说一说,高兴就是(huaixi),真棒。大一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好听吗?还想学吗?那我再教你们说一个苗语的"再见"(moyouda)。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一学就会!

二、观赏苗家风情(自制)幻灯片,能初步感知并了解苗族服饰及苗族的花山节。

1、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服饰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苗族服装是苗族姑娘自己用勤劳的双手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并了解蜡染、刺绣。

2、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苗族的`几种常见乐器

幼儿欣赏幻灯片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在苗家除了姑娘们能干以外,苗族男孩也是不错的,他们会许多的乐器,常见的就有芦笙、唢呐、吹木叶等。

3、通过欣赏图片、录象了解苗族的花山节

幼儿欣赏幻灯片、花山节录象后,回答自己所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结:花山节是我们苗族最盛大传统的节日,我们威信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我们苗族的花山节就象小朋友们过六一儿童节一样,要穿上新衣服,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是我们苗族到花山节的时候,要先选一个比较平整秀美的场地,在场地中间立起花杆,苗家人身着盛装围着花杆唱歌跳舞,做游戏,共同祝愿来年更美好!

4、欣赏自遍儿歌感受苗家人的热情

师:看了我们苗家的花山节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看到小朋友们这么高兴呀,这么想参加我们的花山节,我也很高兴!刚才就遍了一首欢迎你们的儿歌,想听吗?好!听好了:大一班、小朋友,苗家儿女欢迎你,

花山时节盼你到,

盼你到来跳舞,

共庆明年大丰收、

大丰收!

师:我们苗家儿女这么真诚的邀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过花山节,你们愿意来吗?妈。咪。爱。婴。网。

三、随芦笙乐曲跳起苗家舞蹈感受苗族花山节的节日气氛,活动结束。

师:那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让我们,随着我们苗家的芦笙曲,围城大圆圈,也来过一下花山节吧!好吗?来来来,小朋友,苗家姑娘等你来。听我口令跟我学跳舞:跳跳跑跑、拍手拍手甩甩手、左右左踢、右左右踢、踢踢走走走—————(可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师:大一班的小朋友真棒,一学就会。好玩吗?喜欢吗?那呆会儿回去以后教教其他小朋友跳好吗?现在呢?该我和大一班的小朋友说再见的时候了,真有点舍不得你们!干脆我们照张像留个影吧,好吗?来来来我们一起喊一二三茄子,好了,大一班的小朋友,记得来我们苗家一起过花山节,好吗?好了,大一班的小朋友moyouda(再见)!小朋友慢慢走,苗家姑娘送你到门。

活动反思:

1、在感受中实施审美

感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本课从一开始剪辑的苗族山歌、芦签独奏曲,到后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听磁带范唱等环节,都是让孩子们从听中充分感受苗族音乐特有的音韵美。此外,通过播放精选的vcd课程资源,把苗族音乐、舞蹈中的精彩画面和苗族人文风情展示给学生,让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从看中得以充分感受,学生在这艺术的氛围和感受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此外,通过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深化了审美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在体验中实施审美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唱、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的旋律美。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课还组织学生进行了苗族歌舞的集体表演。在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已去体验歌曲,让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情感来伴随他们的认识过程,在互动中焕发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参与合作的能力。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俗。它是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一个窗口。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而《苗家儿童庆丰收》这首歌曲又恰好是咱们贵州本土的苗族歌舞曲,因此,学生们就能从本课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贵州苗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体验到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从此,我们也悄悄地把热爱民族音乐的种子,播入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相关文章:

家教学教案及反思最新6篇

2023化学教学总结及反思6篇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盼的教案及教学反思7篇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8篇

大班健康教案健康日及教学反思6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5篇

小班音乐角教案及反思5篇

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