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拼图》教案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们的上课状态,教案在制订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拼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拼图》教案8篇

中班《拼图》教案篇1

【活动设计】

中班幼儿对单个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还不够。然而,帮助幼儿理清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要对事物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就必须把它与相关事物进行比较,这也是我设计此活动的初衷。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此次活动以幼儿分组操作为主,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然后,组织讲述、讨论,帮助幼儿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整理升华。

【活动目标】

1、通过拼贴,进一步熟悉圆形、长方形、梯形的特点,以及各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多解性。

重点:用已知的图形概念来判断。

难点:初步感知能拼和的图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长方形、梯形娃娃各一大小半圆形若干,大扇形1个背景图一张。

学具:能相拼的大小半圆形、扇形、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若干浆糊、透明底板、擦布。

【活动过程】

一、今天来了三个图形娃娃,请你猜猜它是谁?

1、第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朋友爱玩的呼啦圈,我像奥利奥饼干。(出示圆形)

2、第二个图形宝宝说:我像一本书,我像教室的一门。(出示)

3、看,第三个图形宝宝是谁?(出示)你从那里看出它是梯形?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边是平行的,有两条边不是平行的。

二、呀!多美的一片草地呀!圆形说,我要变成一朵小花打扮草地长方形说,我要变成小石头铺条五彩路。梯形说,我要做个小蘑菇,让小兔吃个饱。可是,我们的朋友太少了,怎么办呀?(我来帮助你)等会儿,我们要找一些和它们张得很像的朋友,找的时候看仔细,看看像不像,如果不像,就想想办法,等变像了再贴在底板上,送到它的朋友那里去。

三、幼儿自由操作。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变化图形。

2、鼓励幼儿多找几个图形宝宝。

3、引导个别速度快的幼儿用拼好的图形搭成一定的造型,装饰花园。

四、讲述、讨论。

1、谁帮助圆形宝宝找到朋友啦?你是怎么找到的?

讨论:怎样的半圆形才能拼成圆形。〈教师演示两个不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拼圆形,引出讨论〉

小结: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才能拼成一个圆形。

2、这些都是长方形的朋友吗?你用那些图形拼成长方形?

3、你帮梯形找到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引出讨论:1是不是梯形?为什么?(引导幼儿用梯形的概念进行判断)

五、延伸。

今天,我们拼了圆形、长方形、梯形,把它们变成小花五彩路、小蘑菇,把大草地变得美丽多了。下次,看看能不能拼成其它东西,把大草地变得更美丽。

中班《拼图》教案篇2

目的:

1.要求欣赏传统剪纸、刺绣,了解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

2.学习运用绘画、剪纸、刺绣等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拼画,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

准备:示范纸张及有关工具。

学具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介绍拼图游戏,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拼图游戏。

(2)出示课题:不同的卡片可以拼成一幅画,不同的画可以拼成什么呢?——《美丽的拼图》

二、欣赏评析。

(1)出示《合家欢》,请学生观察欣赏。

①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作品?它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方面?(造型、色彩等)。

②这幅作品的构图有什么特点?这幅画是由几块小的画面来组成的?

③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其中的每幅小画又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2)出示库淑兰其她的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教师简介库淑兰大师及她的剪纸艺术特点。

(3)出示作品《美丽的鱼》,小组探究学习。

①学习教科书第31页单张图的创作过程,思考自己小组还能用其他的什么形式来创作。(绘画、拼贴、剪纸、橡皮泥粘贴等)

②小组讨论选择要表现的主题。

③出示不同构图和不同外形的拼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创作。

(1)创作要求:单幅图要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小组合作将单幅图拼贴成完整的拼画作品。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拼画作品,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中班《拼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5种图形,并能深刻的记住它们的`特征。

2、通过“坐火车”的游戏,学会帮助图形宝宝们归家,分类。能做到仔细观察。

3、通过看风景,和食物,知道图形宝宝可以变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能说出这些东西是由那些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4、培养幼儿的动力能力,给幼儿若干个不同的或相同的图形宝宝,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出来。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母子”一个。

(将它们绑在一张椅子上。

)2、“图形地毯”一张。

(将图形全部剪了出来,剩如的系图形的空格子。

)然后将那些剪出来的图形分给幼儿,让他们补回去。

3、每人一张图形的火车票。

(其中包括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张。

)4、一辆箱子制作时的小火车,(5节的车厢,分别贴有三角形,圆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

)5、贴了屋子,大树,冰糖葫芦,糖果的展示画一张。

6、每人一张白纸,每人若干个图形娃娃,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孩子们,你们看到什么啦?(布娃娃被绑在椅子上。)]

1、教师讲述故事:有只大灰狼把小猴子和猴子妈妈捉住啦,然后把它们可怜巴巴的绑在椅子上。

你们想把它们救出来吗?大灰狼说,只有一个办法才能把它们给救出来。

可恶的大灰狼把磁砖给拆啦。

要我们把它们拼对啦,才能把猴子放走。这些图形老师捡起来,给你们啦,是否能把它们救出来,就靠宝贝们的啦。吴老师手中也有几个图形磁砖,让吴老师先来拼上。

2、教师示范。幼儿一起操作。

二、宝贝们真聪明,也很善良,都把地毯拼好啦,救走了猴子们。它们很感激我们,给我们送来了每人一张的火车票,让我们边看风景,边吃东西。

1、出示火车票,(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三角形)。并孩子们,它们的名称,介绍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2、和配班教师,一起分发火车票。每人一张。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

)3、请幼儿在相应的车厢投入火车票,并请配班教师做监督员,投错的幼儿再投一次。投对了,才能到“风景区”坐下。

三、进入风景区,从幼儿观察有哪些风景,(屋子,大树),并提问这屋子和大树分别由哪些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并看看图中还有些什么?

猴子准备招呼幼儿的两种食物(冰糖葫芦,糖果。

)并提问这两种食物分别由哪两种图形变出来的。

四、图形宝宝可以变出我们生活中许多有用的东西,现在请宝贝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桌子上的图形宝宝变出一些东西,不一定要和老师一样的。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示,认同鼓励。

六、展示幼儿的作品。

中班《拼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动物的形态轮廓,学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2、能按自己的方式分割画面,并尝试制作“动物拼图”。

3、体验成功制作拼图的乐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收集较多的动物图片,已画好的动物图画。

2、可作画的硬纸、彩笔、油画棒、剪刀。

【活动过程】

1、观看教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

2、欣赏教师已画好的动物图片,然后教师现场制作“动物拼图”。

师:“这是老师最喜欢的动物,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小朋友看仔细了啊!”

3、教师示范“动物拼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现场折叠动物图片,可以多介绍几种折叠方法,供幼儿自己选择。

教师折叠好后,开始使用剪刀,教师叮嘱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开始剪图片时,教师示范按照已折叠好的线条剪开,并注意分割时要保持拼图的光滑和完整,在此过程注意安全。

4、幼儿讨论“动物拼图”的制作方法,并开始自己尝试制作“动物拼图”,教师分发材料。

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形象,开始作画,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折叠方式,开始制作“动物拼图”。

5、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可以尝试玩一下其他幼儿的“动物拼图”,体验成功感。

活动延伸:

可以把幼儿制作好的“动物拼图”放在区域游戏里,也可以继续制作“动物拼图”或其他内容的拼图。

活动反思:

“动物拼图”属于手工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幼儿在活动种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但活动还缺乏经验,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中班《拼图》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幼儿爱好玩机器人,结合幼儿发展年龄特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学过的图形特征的理解。

2.在图形搭拼中引导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激发幼儿的爱好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幼儿对各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2.利用各种图形搭拼出各种可爱有趣的图形。

活动准备

若干小棒,图形卡片,由图形组成的机器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椭圆

活动过程

1.玩游戏“看谁拿得有快又准”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1)教师任意说出一张图形的名称,幼儿迅速拿出该图形卡片举起来。

(2)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卡片,幼儿迅速说出它的名称。

2.教师拿出机器人辨认,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

(1)请幼儿说出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辨认,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不同图形搭拼在一起,可以变化出那些东西。

3.操作活动:“拼一拼”。引导幼儿在图形搭拼中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图形搭拼的乐趣。

(1)教师拿出若干小棒拼成小屋子给幼儿看。

(2)教师用圆,椭圆.长方形拼出一枝花给又看。

(3)幼儿自己拿出图形卡片自由搭拼,看看能拼出个什么东西来。

(4)教师观察指导和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图形的搭拼,大部分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但不能 又快又好的搭拼出各种可爱有趣的图形,以后将继续多开展这样得活动,激发幼儿动脑的思维能力,提供大量的图形卡片供幼儿进行各种搭拼活动。2.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形容物体的外形。

中班《拼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数形结合,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拼搭图形1份;

2、幼儿人手1份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过的图形,引发幼儿对几何拼搭的兴趣,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一张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画。”“谁能告诉我,画上画了些什么?这幅画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搭而成的?”“对,是由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及半圆形拼成的。”“那么,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数数看。先请小朋友在城堡这一部分中找出三角形有几个?”“小朋友数得真快,是4个。”(用此方法请幼儿在整体或局部中寻找,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二,出示各种图形,请幼儿在自己的筐中找出与老师手中一样的图形。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谁举得快。就是老师举什么图形,请你马上从自己的小筐中找出这种图形,高高举起。”

三,亲子拼搭活动: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用你们筐里的图形来拼搭一幅画。你们可以先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你想拼什么,然后合作拼出一幅画,看谁拼的和老师的不一样”。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幼儿对于学过的七种不同的几何图形都掌握的很好,能够正确的区分这七种图形;孩子们对于数图形及找图形这两部分都能积极的参与;在亲子拼搭活动中,幼儿与家长共同拼搭几何图形画,都拼搭的很成功,家长与幼儿能先通过商量再共同拼画,拼出了海底世界、电视机、乌龟等许多不同的作品;在此活动中,幼儿与家长都拼的不亦乐乎。

中班《拼图》教案篇7

意图: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一个实物或一个几何图形分割成若干块的问题,如将一条线分割成两段、一个蛋糕分成四份等,而这些分出来的部分是小于整体的,为了让幼儿认识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整体,我通过设计《制作拼图花》这个活动,让幼儿初步接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能将分割一块一块的花瓣拼成一朵完整的花。

2、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物体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卡片人手一套:分割成块的花瓣图片若干,如菊花、三角梅、大红花玫瑰花等。

2、幼儿每人一片不同品种的完整花瓣。

3、幼儿用书第28页:制作拼图。

三、指导要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瓣的不同和完整花朵的特点,寻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四、重难点

重点:能将一块一块的花瓣拼成完整的花。

难点:学会寻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五、活动过程

1、花瓣归类。

(1)出示单片花瓣,提问:这些花瓣一样吗?

(2)谁能把同一朵花的花瓣归放在一起?数一数每种花瓣有几片?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能够从多种的花瓣中找出相同的花瓣,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拼花朵。

(1)请幼儿尝试、探索将花瓣拼成一朵朵完整的花。

(2)感知每朵花的花瓣数量并说出花的名称。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可提高幼儿的判断能力。

3、游戏:花仙子

(1)幼儿手持一片完整的花瓣,观察同伴手中的花瓣是否与自己的一样。

(2)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舞动花瓣;音乐声停,持相同花瓣的几名幼儿组合成花朵。

(3)同伴间交换花瓣,继续游戏。

4、操作学具:制作拼图。

从不干胶贴纸上取下图案的一部分,贴在相应的位置,组成完整的图片。

教学反思:该活动设计比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基本能自己的找出相同的部分,并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活动中基本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使这节课的活动进展比较顺利,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中班《拼图》教案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都喜欢画画和玩拼图,但平时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及家长因素,很少让幼儿使用剪刀。幼儿渴望使用剪刀剪出漂亮的图形,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动手能力,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线条切割的方法自制拼图。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利用线条切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一张生肖拼图。

2、白纸(人手一张)、彩色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做好的拼图,引发幼儿的关注,了解拼图的特点。请幼儿观察并拼一下拼图,说出这是什么?(拼图)

2、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拼图的方法。

(1)教师讲解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集体探索制作拼图的方法。

(3)引导幼儿运用直线、斜线,剪、切割的方法将完整的图片分成小图片。

(4)幼儿大胆想象作画并制作拼图,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制作拼图的经验。

4、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拼图打乱并拼好。

5、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交换拼好朋友的拼图。

6、将自己的拼图装入自己的袋子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制作拼图属于手工活动,幼儿很感兴趣,能用线条切割的方法制作拼图。

2、幼儿在活动种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但活动还缺乏经验,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3、有个别幼儿会错了意,把自己的画,单独剪了下来,没有完成自己的拼图。下次上这类课时,我会尽力多讲解再示范,示范时尽量再慢点,让幼儿明白本堂课的目的。

中班《拼图》教案8篇相关文章:

中班牙齿健康教案8篇

中班美术画荷花教案8篇

中班春天语言教案模板8篇

中班抱教案优质8篇

小蜘蛛中班美术教案8篇

中班清明节活动教案8篇

捡树叶中班教案8篇

中班音乐雨娃娃教案精选8篇

浮与沉科学教案中班反思8篇

中班光与影语言教案8篇

中班《拼图》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