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的教案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教案之前教师一定要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清晰地认知,写好教案是能充分展现老师们的个人能力的,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乘法运算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乘法运算的教案8篇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p1~3例题,试一试。

教学目标: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难点: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学习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算式的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一)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我们把加数都一样的叫"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相同加数呢

(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得6。

这个6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和。板书:和。

板书:3个2相加得6。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师板书:4个3相加得12

观察这个算式,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和是几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齐读一遍。

(二),现在我们来比赛摆学具。

1、每堆摆2根,摆5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2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2、每堆摆5根,摆3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要加几个5呢

加法算式:,()个()相加得()。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多不多呢你能举个例子吗相同加数都是几是几个几呢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样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一盒铅笔有5枝,像这样的4盒铅笔有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5+5+5+5=20)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20呢

(3)如我班小朋友是几个人坐在一起的,那要数全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几个几个地数算式怎么写呢(指名边看同学边说加法,老师写2+2+2……+2)这样写觉得怎样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有)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二、初步认识乘法

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1)我们来看这幅图,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加法算式怎样列(2+2+2+2=8)在这个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相同的加数是2)有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这个连加算式,我们就可以写成:4×2或可以写成2×4,(强调两个算式都可以。)

这里的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小结:在乘法算式中,其中的一个要写(板书:相同加数),另一个写(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2)4乘2等于多少(=8),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4个2相加等于8)那么,2乘4呢

(3)这个算式你会读吗试着读一读。谁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齐读算式。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4)我们知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那你想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p2,自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说名称。师随即完成板书:在4×2这个算式中,

4×2=8

乘数乘号乘数积

给同桌介绍一下2×4=8这个算式中的2,4,8分别叫什么

比较:同样是4个2相加,你觉得列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简便呢简便在什么地方(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算式:(23个2相加)如果让你列出算式,你是喜欢用加法还是喜欢用乘法(23×2或2×23)为什么

小结: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板书:)

三、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6+6+6(2)3+3+3(3)3+3+3+3+3+……+3

100个3

乘法这么方便,请问是不是每个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2)4+4+45+5+85+7+44+4+3+1(能。先改写成4+4+4)

为什么不能强调: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能用乘法。

(3)你来当老师。(判断)

1)2+2+2用乘法表示为:2×2×2

2)9+9+9+9用乘法表示为:9×3或3×9

3)4+4+3用乘法表示为:4×3或3×4

四、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观察小鸡图。

让学生填空。

2、"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五、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小朋友们问老师:"几个朋友抱一抱",如果我说"2个朋友抱一抱。"那么台上的小朋友就要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台下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听明白了吗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六、巩固提高。

1、摆学具,写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2)每堆摆4个,摆2堆。

讨论:比较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得出:无论是求4个2或者2个4,都可以列成4×2或2×4)

2、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七、总结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猜测、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强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灵活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讨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探讨)

生交流: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 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 (a + b).c = a .c + b .c 通过学习,让学生思考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进行验算。

②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 (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互相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察,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 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1)0.5×0.2= (2)50×0.2= (3)500×0.2=

(4) 2.5×4= (5)2.5×0.4= (6)0.25×40=

(7)0.125×8= (8)12.5×8= (9)1.25×80=

学生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和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这三个方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 (b×c)

乘法分配律:(a+b) ×c = a×c+b×c

(二)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单,那么对于小数乘法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在游戏中探究发现、总结并应用规律

(一)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猜想验证。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出示第12页例7上面的内容。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2.验证。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二)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1)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强调: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0.25×4.78×4

=

=

=

0.65×202

=

=

=

(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及怎样计算才能更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小结: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各个数的特点,看其是否符合某一乘法运算定律,再计算。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1、2题

活动4【活动】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小红一家要去游乐园玩,咋们一起去看看吧!要去游乐园得先通过一座趣味桥,荷叶上的算式如果能准确计算,就能顺利通过趣味桥。咋们帮小红算算行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红一家通过了趣味桥,来到了游乐园。

二、探索算法:

1、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如果给你一次玩的机会,你会玩什么呢?)小红想和爸爸妈妈玩一次碰碰车,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这问题说完整。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读题审题,知道什么?求什么?

(3)怎么列式呢?20×3=60(元)

(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生:每人20元,3人就需要3个20元,所以用乘法计算。

(5)这个60是怎么得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0×3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写一写。

(1)合作学习

(2)汇报:

a、用小棒摆:3个两捆是6捆,是60

b、20+20+20=60

c、2个十乘3是6个十,是60

d、先算2乘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

师:同学们真能行,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3)现在学会了20×3=60,你会不会算200×3呢?2000×3呢?

(4)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乘数是一位数,另一个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揭题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的快又准,那种方法呢?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咋们来试试吧!

三、巩固练习

1、打气球

2、套圈游戏

师:这么久了,不知道游乐园的小红又在玩什么呢?(课件)哦,他们在玩套圈游戏呢。如果套中的小动物身上的数相乘得240,就能获得礼物。小红可以怎么套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高兴吗?我们还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小朋友,你快乐吗?

乘法运算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 7×0.08 1.87×0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 1.2×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 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 0.8 2.6×1.08=2.708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个人修改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12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

乘法运算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78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8篇

7,8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5篇

沪10的乘法教学反思7篇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优秀6篇

六的乘法教学反思5篇

乘法的初步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篇

沪10的乘法教学反思最新5篇

二年级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篇

6.7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7篇

乘法运算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