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与火的运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篇1
之??
姚文娟
教学目标:
1、 背《望洞庭》,积累古诗,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2、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3、 看图作文。
4、 欢庆国庆节,自办小报。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交流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背诵古诗《望洞庭》。
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了解有关保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背一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朗读《为银杉保险》,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 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 讨论交流:
(1) 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保险的事情?
(3) 交流你搜集的资料、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要求
看图作文,作文要符合图意。
二、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以写从书中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可以写从自己最喜欢的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有序观察,看懂图意;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编写故事,符合图意。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六、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习作、设计、书写等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筛选搜集到的资料,办有特色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办小报,迎国庆。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指名读《实践活动》中的“办小报,迎国庆”。
三、全班讨论,明确办特色小报活动的程序和方法。
1、 起报名。要有自己的创造性。
2、 版面安排。美观大方,图文并茂,错落有致。
3、 书写工整,尽量不写错别字。
四、展示小报,互相学习。
之??
备课教师:刘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和兴趣。
2、从《雷锋日记》中感悟雷锋精神。
3、在环境考察中,增强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4、培养写日记的方法与习惯。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导语:这六句话,常常在人们口头中流传。你们平时说过或听过哪句话?
2、试读、试背,同学之间议论每句话的意思。
3、文字上称之为谚语。谚语一般很生动形象。学习积累一些谚语,对丰富语言很有好处。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条谚语。
5、鼓励学生在读书中、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民间谚语,搜集常用谚语。
二、完成“阅读”。
1、导语:同学们在学雷锋活动中,了解了雷锋的哪些事迹?现在读雷锋的两篇日记,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日记里写了什么事?
2、自学两则日记。学生之间议论:两则日记各写了什么事?
3、指名读。要读通顺、流利。
4、说说读后的体会。
5、这两篇日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课后阅读,了解更多的雷锋事迹。阅读活动时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考察的目的及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明确分工,制订考察计划、步骤、考察后的文字与图片资料的整理。教师准备有关大海、河流、湖泊的录象或图片。
二、导语。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海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它们关系着我们生活的质量。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三、放录象资料(或图片)
1、用画面感染学生,联想到旅游事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2、师生、同学之间交流观感。
四、分组(自由组合)
个人汇报已搜集、整理的资料——河流(或湖、海)的位置、面积、资源及污染的情况等。
五、各组推选代表交流。
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组考察结果给予评价。
七、总结。
教师考察过程和结果,对口语课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说明习作要求。
二、引导。
激起兴趣,活跃思维,可读几篇不同内容的日记,拓展思路。
三、说明日记的格式。
四、习作起草。
教师多做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一、教师找几篇日记,包括写事、写人、写心里话、读后感想的不同内容,展开点评。
二、再找两篇日记,师生共同批改、讲评。
三、自我修改日记。
四、誊清。注意书写工整。
教后小结:
关于日记,学生现在已基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从内容上来说,缺少生活情趣。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值得可写的东西,的确是个大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的情趣,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篇2
1、背诵名言警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2、阅读短文,培养热爱、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师准备
写有名言警句的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名人名言。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指名谈谈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投影出示名言警句的图片,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警句。
4、竟猜抢答。
(教师投影出示上句,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快速答出下句,答的既快又对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
二、完成阅读
学生自由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投影
结合上下文理解迁徙、跋涉、濒临、呼吁、皑皑等词语。
2、小组交流读后收获,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4、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后,想到了什么?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贝蒂小姑娘说些什么?
6、燕子是怎样遇到麻烦的?
(小组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遇到麻烦
燕子专列
寻找燕子
课时备课
积累运用七习作指导
习作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经历、体验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
一、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在家都会做些什么?回忆一下,你的这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学生自由发言)
二、交流材料
刚才大家谈到了许多会做的事,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都尝过,有一些事,可能是一辈子都难忘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哪件事是你感受最深的。
三、拓展选材
你学会的本领可以是某方面的某项技能、技巧,如体育方面的技能游泳、打乒乓球;劳动方面的技能做饭、放牛;艺术方面的技能弹琴、照相;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倾听、理解、和睦相处。学习方面的技能观察、制作标本等。总之,可写的事情很多,只要你打开回忆的闸门,就会写出精彩的故事。
四、习作要求
(1)写的内容必须真实。
(2)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
(3)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五、动笔写作
(1)这次的协作范围很广,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确定内容。
(2)相信大家能给自己的细做起一个精彩的题目,老师等待着你的感人之作。
(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写的内容必须真实。
(2)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
(3)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
课时备课
积累运用七习作讲评
习作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通过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一、佳作共赏
上节可大家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习作。
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读自己的作文,大家来共同评议好吗?
1、选取两位同学的成功作文朗读
2、集体评议。(找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3、学生评议,教师加以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主要的优点和不足。
二、修改互评
1、小组内互评互改,相互交流。
2、小组内选出精彩片断,共同欣赏。
三、学生誊抄习作。
积累运用七
实践活动
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
1、围绕家乡的变化观察并搜集有关资料;
2、多方面地进行观察,多渠道的搜集资料。
3、认真思考,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
4、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
课时备课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近年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天,家乡的地,
家乡的人,都和几年前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乡愈来愈美丽,越来越富裕。这节课,让我们回忆昨天,观察今日,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吧!
二、小组交流
说说过去,谈谈今天。
三、活动指导
1、围绕家乡的今昔变化,搜集资料。
2、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搜集资料,通过观察了解现状。如,观察街道、通信设施、住房、穿着时上、家用电器、农用机械;可以请教家长,可以查阅图书资料;可以采访当地的名人,当然的有礼貌。
3、对观察、采访、搜集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进行选择和整理。
四、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活动。准备下节课交流。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准确的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声母“n、l”。
2、 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初步了解比喻句,会说简单的比喻句。
4、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强珍惜时间,发奋求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难点:认识比喻句,会说一些简单恰当的比喻句。
教法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
一谈话导入。
1、学习了本单元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园”积累与运用的学习。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谁表现最好,能够主动学习,大胆发言。
2、学生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次积累与运用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说好普通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幻灯片)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抽生读,全班学生帮忙矫正字音。
3、 同桌互读,矫正读音。
三、 齐读词语,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学习“你还认识我吗?”(幻灯片)
1、学生自读词语。 春天总会有新的变化,瞧,生字朋友走到一起又组成了新的词语,赶紧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不会读的请教老师,同学。
2、齐读词语—男女生分读词语—抽生读词语
3、引导想像,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4、发散思维,看看自己还知道哪些aabb式的词语,采取鼓励策略,知道的越多越好。
四、学习“比一比,再组词。”(幻灯片)
1、先出示文中所给的三组词语。
2、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3、反馈学生的词语,并丰富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4、引导发现,汉字的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5、拓展延伸,对以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五、学习“读读说说”
1、读例句,认识比喻句。
2、展开想象,想一想星星、圆月、弯月还会像什么。
3、拓展思维,想一想生活中你熟悉的事物还像什么?
六、学习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练习读《惜时》,采取自读,互读,赛读,齐读,抽读的方式。
2、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3、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平时是如何节约时间,爱惜时间的,今后还要怎么做,来节省时间,珍惜时间。
七、自主识字,培养识字兴趣。
1、学生自主识字读书。
2、小组内互读。把你认识的字跟小组同学分享,在交流中学会更多的生字。
3、介绍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小组内推荐识字最多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和途径。
4、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做个留心生活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
1、小黑板出示6句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5、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6、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7、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阅读短文《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谁来谈一谈里面的情况。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庐。
3、板题、读题。
4、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2、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3、汇报思考所得。
4、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中你懂得了什么?
5、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格言,读背格言。
2、收集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3、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能让我们懂得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一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得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1、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设计理念
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碰撞火花,培养能力。其间穿插了让词语回家、开火车等活动,使实践活动充分而有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的训练,复习汉语拼音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竞赛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生字带出的二字词、四字词,积累词语。
2、建立句子的概念,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进行写词、写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1、相关的词语卡片,“读读背背”cd。2、反映古诗《画鸡》意境的大挂图或投影片。
学生:相关的注音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拼音
1、小朋友,汉语拼音很讲究读音正确。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老师说一组字,你们比较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主地正确地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引起重视,自主读准字音。)
2、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注音字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帮助纠正读音。
4、全班采取指名、分组、开火车等形式赛读。
5、表扬鼓励,导入下一个环节。 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都读得非常正确,还有一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谁认的字多。
二、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1、分别出示比赛的内容“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
2、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并请他评一评,自己认识多少个字、多少个词。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请好朋友教教。
3、指名汇报读。
4、全班齐读“你还认识我吗”。
5、通过读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指名回答,师相机引导。
7、比一比记词语,看谁记得又多又快。生自由识记。
8、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说。
9、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10、谁能发现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
11、小结引入下一个环节: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句子中的词语顺序打乱,同学们还能把句子整理出来吗?
三、游戏:帮词语回家,建立句子的概念
1、请七位小朋友带着词语卡片到讲台上,其余小朋友帮他们找到家。要求组成的句子通顺,不漏字,不加字。
2、生自主思考,并试着让词语回家(说一说或写下来)。
3、生汇报,并上台将七位带词语卡片的小朋友带回家。学生评议。
4、总结学习情况,找出出错的原因,再把整句话读一读。
5、指导正确写句子的方法。(1)初读词语,初步建立“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印象。(2)再读词语,进一步建立“谁怎样干什么”或“什么在哪里怎么样”等印象。(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漏字和加字。(4)将句子写下来。
6、出示一组词语,学生练习写句子,看能写几个。
7、学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读读,猜猜,玩玩
1、生自读谜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齐读。
3、放cd,生跟读,并自己做动作,猜谜语。
4、猜出谜底(蜻蜓),指名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根据外形特点、本领特点。)
5、蜻蜓有什么本领呢?它能为人类做什么?
6、你还了解哪些会捉害虫的动物?(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及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7、熟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悬念引入,学习古诗
1、师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蜻蜓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本领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贡献。老师说诗句,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猜出是公鸡。)
2、出示挂图,请学生自主观察。指导学生说说画面描绘的公鸡的外貌特点。
3、自读古诗,边读边想公鸡的特点。
4、借助图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并背诵古诗。
5、汇报背诵古诗的情况。
6、你还能背诵哪些写动物的古诗呢?试着背给大伙听听。
六、读一读,和鸽子做朋友
1、激趣谈话。师引导学生看窗外的天空,鸽群正振翅飞过。这些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出示短文。
2、自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短文的情况。指名读短文,生评议,互相帮助。
4、熟读短文。读了短文,你了解鸽子有哪些本领?生反馈。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鸽子的知识?生反馈。(信鸽可送信,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等。)
6、再读短文,整体感知。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鼻别多音字,分辨形近字,复习学过的词语,积累成语。
2闭昭子写句子,进行写话练习。
3倍帘彻攀。扩大语言积累。
4辈樽值渥匝生字读小诗,感受环境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积累词语,发展语言。难点是按要求正确、通顺地写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读一读
1毖生先拼一拼两个音节。
2毖生通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辨别多音字。
3毖生独立填空,再读一读,是否通顺。
4敝该读句子,集体订正。
5逼攵辆渥印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弊杂啥粒不认识的同桌互相帮助。
2背鍪拘『诎澹指名读成语,不会读的别人帮助。
3崩鲜α於粒齐读。
4碧岢鲎约翰焕斫獾拇视铩
5被惚ǎ互相帮助初步理解词义。
6笨火车比赛读词语。
三、比一比,组词语
1毙『诎宄鍪救组形近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它们的区别。
2毖生对比组词,同桌交流,看谁做得对,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倍烈欢磷约鹤榈拇视铩
四、照样子写一写
1毖生读第一个句子,口头用“是”说话,再写下来。师生共同所写的句子,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2毖生读第二个句子,照样子用“有”写一句话。同桌互评所写的句子,推荐写得好的句子供全班同学欣赏。
3毖生自由练习,仿照第三个句子,用“在”写话。
五、读读背背
1背鍪臼歌题目“溪居即事”。今天我们来学习《溪居即事》,它是唐朝诗人崔道融写的。
2背鍪静逋迹学生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3背醵潦歌,要求读准字音。
4碧录音。
5毖生练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知大意(教师也可简介诗意,激发学习兴趣)。
6崩识潦歌,也可跟着录音读。
7惫睦学生背诵,这首小诗写得多么有趣呀!你能背下来吗?
六、读读玩玩
1笔盒∨笥衙嵌枷不逗斓屏吧?现在我们就来读读小诗《看红灯》。
2毖生自读小诗。
3敝傅佳生边拍手边朗读。
4蹦信生分别读(一)、(二)首小诗,比赛谁读得好。
七、自学生字读小诗
1笨渭展示插图,师:这里有清清的小溪,有青青的竹林,有鱼儿,有小鸟,多么美啊,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优美的小诗。
2毖生查出文中红色字的读音,并把音节抄写在四线格里。
3苯柚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4毖生自由读小诗,感受小溪和竹林的美。
5蹦信生赛读,谁能把小诗读得更美?
6蹦阆不墩飧龅胤铰穑课什么?(因为这儿很美,因为这儿的空气新鲜……)
7笔捍笞匀徽婷腊。∥颐侵挥邪她,保护她,才能让她更美丽!
八、自主识字园地
1闭饷炊嗟暮鹤滞尥蓿你认识它们吗?
2痹谌鲜兜暮鹤滞尥夼员咦魃霞呛牛数一数有多少个。
3蓖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经验,不认识的也可问问老师,查查字典。
4笔谟枋蹲肿疃嗟难生“识字大王”奖。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故知新”,知道一字可以多义。
2、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积累名言警句,理解名句的意思。
3、通过“点击成语”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
4、通过综合性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习作,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6、通过阅读园地,使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知识。
2、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
课时划分
4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温故知新”部分
1、读这两组的句子。
2、提问:
句子里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你发现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生讨论)
3、反馈: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一样。
4、师述:
这就是多义字。或称为“一字多义”。
5、你还知道哪些多义字呢?(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
二、学习“语海拾贝”
1、全班分组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
3、反馈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理解“锲”(qiè):镂刻;“舍”:停止;镂(lòu):雕刻。比喻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背熟名言。
5、小组合作积累或创作类似的语句。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呢?
(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点击成语”
师: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的习惯运用形成的结构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课本中,有许多成语值得我们去理解、应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乐园,来更好地了解它们,运用他们。
1、出示课件或挂图,抽学生读《千里鹅毛》的故事。
2、学生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理解成语意思。
4、试着运用成语。
5、课外延伸,收集成语。
师:在丰富的词汇乐园中,成语是一个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走到成语乐园中去,与它们朝夕相处,让成语成为我们交际的好工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成语,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成语)
四、学习“综合性学习”部分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人人都来当设计师,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美丽的图画,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1、开展绘画和小制作比赛。
2、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向同学介绍。
要求说的同学具体介绍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特征?
听的同学认真听。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来,请求给予解答。
(2)组内评议,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提意见和建议。
(3)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赛的代表。
3、作品现场交流,全班评议提高。
(1)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注意礼貌用语。
(2)集体评议,评出内容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
(3)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点评,提升。
4、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学习“习作百花园”部分
师:上节课,同学们不仅看到了用灵巧的双手,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的美丽的图画,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而且,还听到了精彩的介绍。今天,我们试着用手中的笔,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作品描绘出来,你们愿意吗?
1、准备习作。
(1)自由谈习作要求,明确要求。(要写出自己对作品满意度)
(2)展示优秀作文。
(3)自由读文后,说说它好在哪里。
2、写作。
(1)根据内容自己拟题。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鼓励创新。
(3)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找自己愿意找的同学进行交流。
3、欣赏佳作。
(1)出示好作文。(实物投影)
(2)自由读文。
(3)说说你认为作文好在哪里。
4、自我修改、完善。
六、学习“自主阅读园地”部分
1、自主选读短文,选择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给出充裕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2、说说,你从短文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交流。
3、学了这篇短文,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自由发言,把它写在书旁)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3、红包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
每名幼儿手拿一个数字,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数字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二、谈话
1、出示红包
教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
2、小结: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我们把这些钱叫“人民币”。
三、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四、通过课件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演示课件,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1)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
请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五、游戏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2、游戏:开商店。
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
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六、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水与火的运用教案5篇相关文章:
★ 中班简单教案5篇
★ 数学小学教案5篇
★ 椅子体育教案5篇
★ 面条舞教案5篇
★ 树叶飘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