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先前知识,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教案可以包括课程的跨学科连接,以促进综合性的学习,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端午活动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
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1 、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做五彩绳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
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
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
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2 、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
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 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 、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 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
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
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做五彩绳
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
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 “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
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 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评析
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 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 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有人把端午节人们要做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习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xx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班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班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班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队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嘟嘟嘟”跑得快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班一个呼啦圈,两个粽子。
玩法:以班级为单位,8个家庭组合为一组进行接力,游戏中,孩子做车头,一手拿一个粽子做方向盘,家长蹲下做车尾,呼啦圈为两头连接,一头套在孩子的腹部,一头家长用双手握住,小车以最快速度前进至对面家庭组合,将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给下一组家庭,最后一组家庭跑完,游戏结束,快的那一班级获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五、资料库
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五月五是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阳。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6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年5月开始到6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
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7
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以其激烈性、比赛性赢得人们的喜爱,但在我们北方幼儿缺乏赛龙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借助幼儿对赛龙舟的对赛龙舟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感知赛龙舟活动的激烈景象,鼓励幼儿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丰富生活经验,并大胆表现龙舟比赛这一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大胆表现赛龙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大胆表现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
3.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和家长一起搜集、观看赛龙舟竞赛活动。
物质准备,赛龙舟视频、ppt课件,各种纸张、笔和水粉颜料。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的视频dvd。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端午节赛龙舟比赛的场景。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划龙船人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人们在划船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2.播放教学课件,感知了解龙舟的基本特征。学习表现赛龙舟的场景。
(1)观察龙舟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龙头和侧面人的画法。龙头:龙嘴(锯齿型的牙齿)——龙眼(大又圆)——龙角(有分叉)
侧面人:头(可以是侧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体(只画一侧的手)——手部动作画出划桨的姿势。
(2)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提问:龙舟上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你想用在龙舟上设计什么图案?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鼓励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4.用幼儿作品布置“热闹的赛龙舟”,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习,感受创作的快乐。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
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
a、每位幼儿拿一个小粽子,自己来剥,剥下的粽叶放在盘子里。粽子外面衣服叫什么,你知道吗?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
——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会有什么活动呢?(迁移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写王字挂香袋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幼儿端午活动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