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般会在教案中安排课堂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以确保教学流程有序,在教案中,时间分配不仅仅是课程进度的考虑,还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时长和频率,以保持学生的专注和参与,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幼儿美术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来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脸谱小图片、歌曲视频、歌曲录音
重点:
学唱整个歌曲并尝试表现。
难点:
学习“啊”的唱法
活动预设流程:
一、歌曲导入,引发兴趣
播放歌曲录音。
师: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戏曲?京剧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京剧听起来很有力也很有节奏;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
二、理解歌词,学唱京剧
1、欣赏理解
1)集体欣赏戏曲,寻找相应的歌词图片,并尝试按顺序排列。
2)根据幼儿排列的顺序学念歌词
2、学唱京剧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跟唱
师:大家觉得那句最有难度。
2)播放录音,教师在难点部分画符号。
师:啊唱了几拍?(引导幼儿数拍子,并感知高低起伏)
幼儿练习难点音并完整学唱(启发幼儿用动作为自己股劲)
3)幼儿完整学唱
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那歌里每个人都用一种声音唱,你们觉得会好听吗?
4)尝试表演
师:我们来做个京剧小演员,把这个京剧唱一唱演一演吧!(分组按角色编动作)
三、延伸:京剧脸谱
师:你们喜欢京剧里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到区域里去画画自己喜欢的角色脸谱吧!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折纸画的制作方法。
2、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3、感受尝试学习和向同伴讲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勾线笔每人一支、长方形复印纸每人两张。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这是什么?(长方形纸)我要变个魔术,看看这张长方形纸会变成什么?闭起眼睛,变、变、变!变成了什么?(圆)几个圆?(一个圆)我还能把这个圆变成许多个圆,变变变,哇!变成了四个圆。咦?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怎样把长方形纸变成四个圆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然后说给大家听。
2、探索连续圆的折剪方法。
(1)幼儿与同伴讨论、猜想制作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用语:谁来说说这四个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3)幼儿可能说出的几种情况并尝试。
a、先画四个连着的圆,然后用剪刀剪下。
b、对折后剪。
……
(二)尝试制作连续的圆。
1、幼儿根据自己猜想出的方法,制作。
2、展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做的和老师做的不同之处。(不一样大、没有连起来……)
3、根据幼儿表现出的情况,再次探讨如何制作一样大小的、连续的圆,并尽可能圆。
教师用语:
第一种情况:我的这四个圆是一样大的,你的呢?一样大吗?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一下变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圆呢?(引导幼儿说出对折后再剪,然后再让幼儿尝试)
第二种情况:这样确实剪出了四个一样大的圆,可是没有连起来哦。(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画的是两条弧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并且弧线要尽可能贴近边缘,组成圆形。
4、幼儿再次尝试。
(三)进行圆形联想。
1、出示折纸画,幼儿观察画中物体的共同特征。
教师用语: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哦,变变变!变出了很多画。这些画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对都在圆形上添画出来的。那么,圆形还可以添画变成什么呢?(激发幼儿想象出其他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如:小动物的脸、皮球、花……)
2、演示课件,扩散幼儿的思维。
教师用语: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圆形的东西,电脑里也有许多由圆形变出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制作折纸画。
教师用语: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折纸画吧。
(五)玩耍活动。
1、玩“猜猜什么没有了”游戏。(先让幼儿看清画中的物体,然后通过折叠,藏起一样物体,让幼儿猜猜什么没有了。)
2、启发幼儿思考:一张纸可以变出四个连续的圆,能变出八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圆吗?小朋友回去后自己去试一试吧。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表述种子的特征及用途。
2、能利用种子的不同颜色,大胆表现用种子贴作品。
3、体验粘贴种子的快乐。
活 动 过 程
一、出示作品,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已压贴好的豆贴作品,如小鱼,小鸟,小花
提问: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看的东西?呀,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呀?豆豆真神奇,还能贴出小鸟,小鱼呢!
二、教师示范操作:把橡皮泥宝宝搓成一个大汤圆,压压扁,尽可能压的又大又扁,这样我们的豆宝宝就可以漂亮地排列在泥宝宝身上了。(边说边引导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揉搓)
(1)教师:我们来贴个小太阳吧,太阳是什么形状的?把豆宝宝围成一圈,小太阳周围是什么(光芒),还有五颜六色的七彩光!
(2)教师:小太阳完成了,可爱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也请你动动小手把它贴出来吧!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揉搓压平的基础上贴画。
五、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排队逐个欣赏点评小朋友的作品,表扬完成的好的幼儿,并放到展览区展览。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仙人掌的外形及特点。
2、能大胆用手掌拓印仙人掌,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用短线来添画仙人掌的刺。
3、感受美术创作的美感、成功的喜悦。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2、材料准备:长方型大纸(供全体幼儿印画)、颜料、勾线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沙漠爷爷的求助》
(1)沙漠爷爷在沙漠里孤孤单单的,没人陪他玩,他想找谁和他一起玩呢?
(2)仙人掌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来帮沙漠爷爷变出仙人掌宝宝吧。
2、出示颜色,示范拓印方法。
(1)教师第一遍示范,详细说明拓印要点(颜料蘸满手、长在沙漠里,按一次蘸一次,不要移动,一个接一个的爬上去,否则会掉下来,注意)
(2)教师边拓印,边念儿歌示范:张开小小手,按在颜料上,扎根沙漠里,从下往上爬,一个接一个,左边爬,右边爬,一直爬到头顶上。
(3)引导幼儿用抹布擦干净手,用手指点画,添上小花。(.仙人掌还会开花呢,我们就用喜欢的颜色让仙人掌上开出上小红花、小黄花、小蓝花、小粉花……看,这株仙人掌长得怎么样了?很漂亮吧!)
(4)示范用勾线笔,添画仙人掌的刺。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扮作仙人掌妈妈,幼儿扮作仙人掌宝宝,一起去沙漠。(注意提醒幼儿仙人掌的布局、不要有多余的颜色污染画面。)
4、作品欣赏。
要点:仙人掌的形态、画面是否整洁、有无创新之处。
活动结束。
沙漠爷爷非常高兴,有了小朋友们的帮助,他再也不孤单了,小朋友们开心吗?为自己鼓鼓掌。为了表示对小朋友的感谢,沙漠爷爷准备了一些好吃的来邀请来尝尝,我们一起去吧。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