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科的特性,以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和进度,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游戏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1
一、活动内容:
数学《捉螃蟹》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东西变成一样多,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红螃蟹、黄螃蟹图片若干。
2、小篮子(贴有点子数)人手一个。
3、包装袋人手一个(贴有数字和颜色)。
4、记录纸一张。
四、活动重点与难点:
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东西变成一样多。
五、方法与手段:
情景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
意图一、捉红色螃蟹
1、游戏:捉红色螃蟹
提出要求:捉红色的螃蟹,看清自己小篮子上的点子数,捉到和自己篮子上的点子数一样多的螃蟹。(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开始捉螃蟹,音乐停,游戏结束)
数数自己捉了几只红色的螃蟹?并交流。
2、螃蟹变多
教师出示自己捉的红色小螃蟹(数量为6只),引导幼儿比较谁的多?有什么办法把自己的螃蟹变得跟老师一样多?小结:原来只要添上一些螃蟹就可以跟老师的一样多了。根据老师的要求,按照点数捉螃蟹。
知道添上几只螃蟹,才能保持数量一致。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幼儿自由发现螃蟹的数量不同,从而更好地感知“添上”的意义。二、捉黄色螃蟹
1、捉黄色螃蟹
要求,听着音乐捉螃蟹,音乐停就结束,数数自己捉了几只黄色螃蟹?
2、螃蟹变少
教师拿出自己捉的一只黄色小螃蟹,引导幼儿比较谁的多,谁的少?有什么办法把自己捉的黄色小螃蟹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小结:只要去掉一些螃蟹就可以变的`跟老师一样多了幼儿根据游戏要求捉黄色螃蟹。
知道去掉几只螃蟹,才能保持数量一致。引导幼儿比较教师和幼儿自己螃蟹的数量,从而感知“去掉”的意义。三、变的一样多
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螃蟹和黄色螃蟹变得一样多。
引导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幼儿进一步根据要求练习。巩固幼儿对于“添上”或“去掉”的方法的掌握。四、包装小螃蟹
要求要看清袋子上的数字和颜色,袋子上的数字是几就是装几只螃蟹?(互相检查是否装对)幼儿按照数字和颜色包装小螃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花朵图片、《找朋友》歌曲、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出“0”娃娃。
1.今天郦老师给家讲一个数字娃娃排队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先请出数字朋友,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你拍几下,相应的数字娃娃就会出来排队了。
2.讲故事:数字娃娃排队。
(故事意:数字朋友出去玩,家都排好队,可是0宝宝排在哪里数字朋友都说不对,请小朋友忙。)讨论:小朋友,你们说“0”娃娃应该排在哪里?它们为什么不让“0”娃娃排在那里?
二、讨论“0”娃娃的含义。
1.它们来到花园里,花园里的花真多。数字娃娃要和花儿交朋友,你们来忙好吗?
2.老师指没有花瓣的花:“它应该和哪个数字做朋友?”
3.还有什么没有可以用“0”表示?
三、讨论“0”娃娃在生活中的含义1.教师:你觉得“0”娃娃像什么?
2.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ppt,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电话机上的“0”表示号码中的一个数字。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四、“0”娃娃作用。
1.比较1、0和10,知道0不可缺少。
2.让小朋友操作0来让数字宝宝变。
五、游戏“找朋友”
听音乐,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谁小,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如果一样,就拥抱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立的操作材料,并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概念,能讲出数的总量,但对两组物体的比较缺乏衔接性、统一性,因而设计这一个活动,通过比较获得数量的概念,真实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
2、能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3、在活动中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使它们相等的方法。
难点:比较三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中心组。
活动准备:
1、教具:动物卡片(小兔5只,萝卜4个)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筐积木:六个红、六个绿、六个黄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感知4、5的数量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草地上有什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兔和萝卜一一对应地排队,用手指点数的方法验证出小兔多,萝卜少。
2、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教师引导:这里的小兔有多少?萝卜有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几,4个萝卜比5只兔子少几呢?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幼儿讨论并上来尝试摆一摆,最后,大家讨论。启发幼儿用添一个萝卜或者去一只兔子的方法,使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等。
学习寻找中心数量。4、5、6中5 为中心数。
3、幼儿操作
两组物体的比较。
请幼儿拿出四个红、五个绿积木,排一排,发现什么?怎样使它们相等?
拿出六个黄积木,发现什么?寻找中心数量,获得相等的方法。
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数量,找出一样多的实物并打“√”。
观察红旗和园点的数量,要求幼儿画出比4、5少圆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和圆点的排列,请你依样接画。
观察实物数量,请你用添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三组数量相等。
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中,对两组数量的比较容易学会,能用两种方法,而对三组数量的物体的比较难得多,在寻找中心数量时,困难一些。因为对幼儿来说,要使数量相等,他们不会用去一或添一个数量少的办法,往往会出现添很多个物体,所以在用这个办法时较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学会这种方法。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2.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故事《长颈鹿和山羊》。
2.高矮不同的长颈鹿图片三张,山羊图片一张。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1.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自然引出高矮的概念。
(1)出示山羊和长颈鹿图片。教师一手拿着山羊图片一手拿着长颈鹿的图片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幼儿分别与山羊和长颈鹿打招呼。教师边表演边说:"可是,山羊和长颈鹿怎么都不说话呢?它们两个怎么了?闹矛盾了?为什么呢?"(2)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
提问:"说一说山羊和长颈鹿为什么不开心呢?他们两个这样做对吗?他们应该怎么做?"(3)教师小结:原来山羊和长颈鹿不开心是因为高矮的问题,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别人。
2.学习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教师:长颈鹿改掉了矮嘲笑别人的`坏习惯,别的长颈鹿也愿意和它交朋友。(出示另外两张长颈鹿的图片)他们三个是好朋友,三个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的,我们来帮它们比一比吧!
(2)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大家说说比较高矮的方法。
(4)教师边演示边强调三个长颈鹿比较高矮的方法:让三只长颈鹿脚对齐,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个,然后再将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就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帮它们排好队了。
(5)讨论:还可以怎么来排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从矮到高的排序。)
(6)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我们要把物体放在同一起点上,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3.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并按一定的顺序排队。
(1)教师:你们想和长颈鹿一样也来比一比吗?
(2)教师请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排队比高矮,并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还能怎么排。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引导幼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周围物品的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0”的教学常常被忽视,而在蒙氏教学中,“0”的教育格外重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蒙氏教具的操作和游戏方法,让幼儿认识“0”,了解“0”的'意义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0”的认识一定会提升一个高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
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