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8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一篇优秀的教案是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增强他们的教学改进意识,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8篇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1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掌握铃鼓、响板、碰铃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击乐《喜洋洋》中学习过节奏型 x x|x x|和 xx xx|。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活动目标: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方面设计了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2.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3.喜欢打击乐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喜欢打击乐活动,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x|xx x|xx x|”。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 1 张、节奏型 3 张,铃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2.杂技表演课件,《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杂技表演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这首音乐共有几段?

2.出示图谱,指导幼儿准确地拍出节奏。

(1)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引导幼儿探索乐曲中 3 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 a 段:节奏型“x x|x x|x x|x 0|”,对应图谱“抛接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 b 段:节奏型“x x|x 0|”,对应图谱“转呼啦圈”。

乐曲 c 段:节奏型“xx x|xx x|xx x|xx x|”,对应图谱“顶酒杯”。(2)引导幼儿探索 3 种杂技表演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分组创编每种杂技表演的身体动作,集体进行练习,熟练掌握 a、b、c 段的 3 个节奏型。

(4)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指挥动作随音乐进行演奏。

3.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尝试使用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1)出示 3 种打击乐器,请幼儿讨论每种杂技表演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鼓励幼儿说明理由。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给视频中杂技演员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结束幼儿收拾乐器。

活动延伸:

1.表演区尝试表演简单的杂技。

2.给幼儿提供节奏图谱及多种乐器,请幼儿探索不同乐器的配乐方案进行演奏。

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创设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在听一听,做一做,模仿杂技演员的动作中,进一步完整感知音乐。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一下子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分段欣赏,解决活动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重点,我将音乐截取为三段,分段欣赏时,借助课件、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 3 种杂技表演的节奏型,轻松解决活动的重点。自主练习,教师示范,拍身体部分练习,为后面的完整表现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3

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后面的小山坡去玩,刚走出校门不远,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吹得路边银杏树的叶子沙沙作响,有的叶子飘落到地上,有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有的叶子在地上打转转,孩子们一下被这里的情境吸引住了。 “老师,你看那空中的叶子好漂亮,像黄蝴蝶在飞舞;老师,你看那些叶子飞的好远哟,他们要飞到哪里去?”孩子们议论开了。我看孩子们对秋风吹树叶飘落这一情景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小树叶”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大班的唱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产生联想,体会小树叶秋天离开妈妈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与无赖,春天要回到妈妈怀抱时欢快与喜悦的心情,让孩子的情感与小树叶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中不同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1)秋天落叶图片(2)春天长新叶图片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 :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二)分段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里两段歌词的不同吐字的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 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学唱歌曲,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达歌曲不同情绪,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延伸活动:

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 制作落叶粘贴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熟悉节奏,知道乐曲分为三段,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1.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掌握 2/4 拍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2.活动难点是: 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试听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小朋友,看,我们今天来到了哪里?(羊村)是谁出来欢迎的我们?(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师小结:今天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小羊们在准备运动会的开幕入场式,开幕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也想邀请我们参加,想去吗?(想)

(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乐曲名称,初步感受乐曲节奏。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吗?(《孤独的牧羊人》)

2.师: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吗?

3.师小结:牧羊人就是保护小羊不受伤害,如果羊村有这样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场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三)再次欣赏音乐,将幼儿分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节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请幼儿跟着音乐想着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据小羊的特点进行踏步,探索节奏。

2.请幼儿示范自己小羊跟着音乐走出的节奏。

3.师小结:慢羊羊节奏是 x - i x - i 美羊羊节奏是 x x i - - i喜羊羊节奏是 x x i x x i

(四)幼儿探索设计图谱,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图谱。

1.师:村长要求我们的图谱是第一段轮流走,第二段两队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轮流走。

2.幼儿根据要求分组制作图谱。

3.尝试跟着音乐和图谱分段练习。

4.幼儿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图谱进行踏步。

(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同伴合作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1.分配乐器:村长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听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我们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响板;美羊羊:铃鼓;慢羊羊:碰铃)

2.幼儿跟着音乐运用乐器完整的为乐曲进行伴奏。

(六)活动结束:

师小结:在小朋友乐器的演奏下,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变得更美妙了,孤独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独啦,让我们拿着好听的乐器回到教室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后反思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现对本节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1.创设青青草原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情境下,幼儿跟随音乐他不做动作,兴趣比较积极。

2.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很轻松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节奏形式。跟随音乐的旋律,孩子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

3.出示设计图谱环节,孩子们兴趣很高,接受的非常快,所以也能够比较快的接受和跟随图谱打出节奏。

4.打击乐环节中孩子们也是轻松的跟下来,演奏的很精彩。

教育活动的亮点: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积极准备充分,细致,对孩子的把握到位。

教育活动的缺点: 活动目标比较简单,缺少挑战性,如若在加大一些难度,更能够吸引孩子。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

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顺序。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②教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幼儿1:要合着节拍敲;

幼儿2: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③教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1: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儿2: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

幼儿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⑤教师: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

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拍乐曲的强弱节奏,并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2、创编鸽子飞翔、唱歌等模仿动作随音乐表演。

3、了解信鸽的特点、加深爱鸽子的情感

活动准备:

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人手一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邮递员叔叔》

1、齐唱歌曲

2、边唱边做即兴表演。

二、谈话:“会送信的鸽子”

1、知道“信鸽”的特点。

2、探索鸽子“飞翔”、“唱歌”的模仿动作。

三、欣赏歌曲。

1、感受音乐的节拍,以及歌词内容。

2、随着音乐做“鸽子飞、鸽子唱歌”的模仿动作。

四、掌握乐曲整体节奏结构。

1、用拍手表现1、2、5、6、小节的强拍。用摇铃鼓动作表现鸽子“出发”和“回来”,两手食指相碰表示鸽子的“咕咕”叫声。

2、完整地随音乐做节奏动作。

五、分声部练习。

1、根据教师的指挥做动作。

2、练习摇铃鼓动作,然后再分声部练习。

六、打击乐器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注意用优美的姿势、合适的演奏力度表现可爱的鸽子。

七、复习活动。

1、歌表演:《盖房子》

2、全体幼儿或分组进行。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歌曲《朋友来跳舞》伴奏。

2、尝试自选材料做打击乐器,并听辨其音色进行分类。

3、体验演奏自制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经过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锅、碗、盆、筷子、积木等。

2、幼儿利用废旧材料与父母合作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纸箱、瓶盖串联、饮料瓶内装沙的沙球等。

三、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倾听音乐《朋友来跳舞》。

2、设计用乐器演奏的节奏型。

(1)边听音乐边即兴做身体动作。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创造,并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p51)

3、分声部练习。

确定一种节奏型,教师担任指挥,根据其节奏特点,进行分声部练习。如一组为××|,另一边×××|,其他节奏依次轮奏。

4、乐器演奏。

(1)倾听各自选择或自制乐器的音色。

(2)持相同音色自制乐器的幼儿集中就坐。

(3)由教师指挥,先确定节奏型,然后即兴指挥。

(4)交换乐器演奏,体验各种自制乐曲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以往的音乐图谱,我都会用一些图形、符号等加入,设计成幼儿容易看懂和接受的图形谱,今天是打击乐活动,我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怎么为幼儿准备打击乐的图谱。教案中提及让幼儿来即兴做身体动作,让他们倾听音乐后创编动作,也就是随着节拍来伴奏,我想这个过程是幼儿自由发挥,建立在以往打击乐的基础之上的,我如果事先规定好了节拍,倒显得约束了孩子们的创编动作。于是我在设计图谱的时候,尝试了只用小节符号分割,然后让幼儿即兴创编动作填充节奏符号的方法,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课堂中孩子们倾听了音乐《朋友来跳舞》,几遍以后他们对于节拍和段落也了解了,然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来为歌曲配动作,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比较自然的拍打出简单的节奏型,配合歌曲也十分的合拍。特别是歌曲的第一段节拍相对比较慢,孩子们的节奏很清晰。歌曲的第二段唱的相对唱得比较快,孩子们竟也能快速地创编节奏,完全让我出乎意料。《指南》艺术领域有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这也符合指南的精神,突出了幼儿自己的方式,尊重了他们自发的表达与感受。

不足: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好打击乐器,也成为这个活动的遗憾,孩子们徒手练习以后还想用打击乐器配奏,又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把这个机会留于音乐室活动了。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篇8

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节奏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结合我班特色、幼儿特点与需求,我将律动与乐器、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音乐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轮奏、合奏的活动。根据《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法,并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方法,体验与同伴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圆鼓板、铃鼓、响铃。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演示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森林里要召开一场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想来参加。那么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放音乐)(设计意图:活动开始,通过欣赏音乐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加入简单的动作熟悉节奏。

1、第一次彩排: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呀?(鸟类,青蛙,各种各样的虫子等)今天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的演出节目单。(教师出示课件:青蛙、鸭子、孔雀)

(1)师:第一个为我们表演的是:(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的是唱歌的节目,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又是用什么方法唱歌的?请你用拍手的方法试一试。(请一名幼儿先来示范;随后全体幼儿进行练

(2)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小鸭带来的是什么节目?(跳舞)小鸭跳舞是用什么节奏呢?你们能不能用拍手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幼儿集体示范)

(3)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孔雀)。孔雀带来的是什么节目?(开屏)那孔雀是怎么开屏的?用你的动作试试看。

(幼儿学做动作)师:接下来有一个新任务咯,演出就要开始了,演员们要进行彩排。这次的彩排任务是:听着音乐,看指挥,拍拍手,开屏的地方我们就做开屏的动作。一会你的眼睛要看着谁呀?(指挥)我是指挥咯。(幼儿第一次听音乐、拍手)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了?(乐曲结尾处有个休止符)为什么不一样,在音乐当中代表什么?(是个结束音)那我们再来试一试,把结束的音乐表示准确,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做好。(第二次拍手练)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

1、师:刚才你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演奏了,真不错。那今天我是指挥,我也带来了我的演奏方式,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教师贴好乐器图片,分别讲解哪些地方用哪些乐器演奏)(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指挥选择的乐器,使幼儿对本次活动再次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幼儿产生再次想打击乐器的想法。)

2、第一次演出(教师针对第一次演出的问题进行讲说)。(设计意图:在了解哪些地方使用哪些乐器、有了一定的合奏基础上,引导幼儿再次进行合作演奏,有利于培养幼儿阅读图谱及合作能力。)

3、第二次演奏。(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的合奏及出现的问题,第二次的合奏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表现出乐曲,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8篇相关文章:

音乐活动《春天》教案8篇

音乐说课教案模板8篇

摘果子音乐教案8篇

中班音乐雨娃娃教案精选8篇

春天来了音乐教案8篇

托班幼儿音乐教案精选8篇

春天来了音乐教案模板8篇

小班动物的音乐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教案8篇

关于水的音乐教案8篇

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