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星事迹最新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所写的事迹材料内容一定要基于实际的情况,事迹材料的采集和整理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老爱亲星事迹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老爱亲星事迹最新8篇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1

说起蔡云德,道东社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吴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东社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东社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2

她叫黄,49岁,是xx市xx镇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肚量有多大,福气就有多大”这一信条,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并身体力行,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怀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团结邻里,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榜样。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纪嫁给了丈夫,那年她十八岁,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个,上有年迈的公公和患风湿病的婆婆。身为长子的丈夫理应承担家里的大梁,于是,十几岁的她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爱,到了夫家也同样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岁数,有时难免话多唠叨;有时有所偏袒个别子女;有时过分要求,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份内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也慢慢不如从前,膝下虽说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独立,所以老人家的赡养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古语有云: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她和丈夫顺着老人的意愿,最后决定每个月轮流着到各家吃饭,可惜有些兄弟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每月按时按点给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担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尽管生活拮据,平日里自己一天三餐稀饭配咸菜,却总能为老父亲炒上一碗他最爱的米粉或者米饭,毫无怨言。

丈夫兄弟五个,姐妹四个,虽然现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们坚持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有人说:五个手指头尚且不一样长,更何况一个大家庭里这么多的人。然而,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当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赚生活费,身为妻子和长嫂的她也一点都不闲着,干农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个孩子,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虽然辛辛苦苦,倒也其乐融融。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着生活:家里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厂霸道征用了,她和丈夫坚决站出来,哪怕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甚至威胁,但最终顶住了压力,一家人还是用团结的力量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老父亲要过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让老人过得开心。端午节到了,妯娌几个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粽子、话着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在当年的艰苦岁月里,要拉扯大这三个孩子,她们要经历怎样的省吃俭用,又是要多么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学校饿着,她总是在上学前为他们炒上一罐她自己腌的咸菜,多放上一点自己不舍得下的油;初一十五过节买肉,总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宝贝一样地为孩子们煮上一小锅。怕孩子们穿得不好,她自己宁愿穿着老母亲那不合自己年龄的衣服,也要为孩子省下买身合身衣服的钱。邻里相亲说养大孩子不容易,两个女儿就不用让她们读那么多书了,可是她却说只要孩子能读书,那就是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们读……

生活本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种善果、得善报……这就是她——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质朴的言语和实在的行为,践行着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3

在索镇河崖头村,有这么一个家庭,父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对上孝敬老人,对下科学教子,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

身体力行,弘扬美德

耿玉海夫妇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是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在赡养老人方面,他们尽心尽孝、精心照料、无微不至,总是竭尽所能为老人提供最好的饭菜、最好的衣物、最好的生活条件,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后来老母亲卧床不起,耿玉海夫妇一边忙于事业,一边精心照顾着老人,定时喂汤、喂饭、喂药,不让老人受到一点委屈,一直到老母亲九十四岁去世。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耿玉海夫妇,真是好样的!"

乐于助人、邻里和谐

耿玉海家庭平时就喜欢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会热心的去帮助别人。等到别人渡过难关后要答谢他,他总是摆摆手,说邻里邻居的没什么。村民有什么事,也都喜欢找耿玉海评理调解。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家里几个孩子都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好品格。

自律自约,率先垂范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从。"耿玉海夫妇坚信家庭教育是学育人才的摇篮,他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地拓展视野,以自己的好学、善学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超越自己。他们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认为一个孩子无论长大以后干什么,"德"总是最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财富,它会使人不断的从中获得幸福和享受。因此在言传身教中,他们要求孩子们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关心他人,诚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耿玉海夫妇教育子女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要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现在,孩子们各自已经成立了小家庭,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事业,在村里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家和万事兴",耿玉海夫妇多年来一直坚守着"言传身教、以德育人、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家风家训,家庭和睦、家风和谐,他们一家的家风教育应该成为宣传的榜样,带动更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4

如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福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原来一切都没有绝对,

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

对我而言,她是母亲,是亲人,是朋友,更是知己。她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希望她能给孩子最好的。

十二年前,一场突然到来的横祸,父亲去世了,那时我只有十岁,妈妈也只有三十六岁,我搂着妈妈说:"别人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了",妈妈流着眼泪说:"虽然爸爸不在了,但在我们的心里,他会在天上看着我们,会关心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那些有父母的孩子差的,我们今后也要快乐、健康的生活".从那时起妈妈再也没有在我面前流过泪,每天她陪我写作业,给我讲一些高兴的事情,只要有时间妈妈就带我去爬山,去海边游泳。让生活充实起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

学习上,她从不强求孩子要多么的优秀,她总是鼓励着孩子,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平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

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5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xxx,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xxx,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xxx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xxx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xxx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xxx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xxx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xxx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xxx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xxx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xxx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xxx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xxx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xxx,表情很痛苦,听xxx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xxx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xxx,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xxx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xxx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xxx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xxx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xxx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6

真爱无??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知道他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弟媳说:“姐姐的孝心感动了我”

身教胜于言教,以前娘家父亲和弟媳关系处的很紧张,媳妇说公公太倔强,公公说媳妇不孝顺,她劝了父亲,劝弟媳,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弟媳因为照顾学生在她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动了

她说:“都说姐姐孝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真的服了。”回家后她主动和老人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老人见人就讲媳妇孝顺了,弟媳也说老人变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丈夫说:“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

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奶奶去世时,十多岁的儿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郑重地给奶奶磕了三个头,以回报奶奶对自己的疼爱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

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大二的儿子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学业优秀,任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

领导说:“她干工作一个顶俩”

她从事办公室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她从商业到城管,走到哪里就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带到哪里。凡和她共过事的领导、同事一提起她就会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说:“勤奋敬业,踏实能干,工作上巾帼从不让须眉”。

她以工作为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耕耘在办公室这块园地里。她对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特别是任城管办机关办公室主任后,工作忙、任务重,可谓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为赶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样加班加点到凌晨;为赶材料,她很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

儿子说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说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节,儿子和她提前预约要到驻马店买衣服,但因县人大要听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她又变卦了。原本是一诺千金的她,因对工作的执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于儿子,望着儿子失望、无奈、宽容的复杂表情,她常常觉得对不起儿子。

几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被评为“市女职工先进工作者”,县“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政府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工作者”,年年被县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工作者”,城管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今年,被驻马店市文明委评选为“市文明市民标兵”。

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手足”

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

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几年前,单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后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乡法庭工作一时赶不回来,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给丈夫看管,自己在医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属赶来。

20xx年,单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听说后立即从财务股借了100元钱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头不宽余说什么也不收,她硬是把钱塞进同事的手里。

她还经常抽时间去看望她,鼓励她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同事感动地说:“小芬,我真的没有看错人,你就像我的亲妹子一样啊”!

像这样的事情她已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当别人向她提起时,她总是说:“是吗?我早忘了。”

她勤奋敬业,她尊老爱幼、她团结邻里、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

真爱无言。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7

xxx同学是xx市第二小学五年一班的学生,他从小和外公外婆生活,他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他孝敬照顾他的外公外婆,体谅在外打工的母亲,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他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是同学心目中的知心伙伴和学习榜样。

在社区,他积极帮助人,邻里间因为有了这个热情阳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几分温暖和谐。xxx在大家的关心下,正逐步成长为一位令社区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满意的孝老爱亲的美德好少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和市级三好学生。

一、品学兼优,全面发展

xxx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总是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日常生活中,为学校为班级服务仿佛使命般印在了他心中。从他做起,是他的格言,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作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是他的信念。他经常为班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融入了学校,融入了班级。他在班里帮助学习落后同学,大家都以他为学习榜样,你追他赶,班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二、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xxx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乖巧听话、尊敬长辈的好孩子。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他身上一点看不到娇气,更多的是同龄孩子没有的懂事。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深得邻里喜爱。心灵美是一种美德,美德好比宝石,他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夺目。因为有他,这个家庭充满了欢笑。他尊敬师长,校园内总能听到他亲切的“老师,您好!”他说这是老师给予了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是家长的殷切希望让他快乐成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他所取得的众多成绩,因此回报老师和家长是他勤奋的动力。

三、诚实守信,热心公益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增长自己的才干。xxx还是一个非常节俭和充满爱心的少年。他生活俭朴,平日父母给的零用钱除买一些必备的文具,其余的都积攒起来,在外公外婆过生日时为他们买生日礼物。可从不乱花一分钱的她,当为灾区捐款,却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他以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他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他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在xxx身上体现了一名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一种身体力行的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是班级和学校的骄傲。

孝老爱亲星事迹篇8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星事迹最新8篇相关文章:

市管青年能手事迹材料最新6篇

团干部的先进事迹最新5篇

疫情民警事迹8篇

教师考核优秀事迹8篇

卫生员事迹8篇

教师事迹材料通用8篇

个人工作事迹8篇

先进优秀团员事迹8篇

医学主要事迹8篇

爱读书事迹8篇

孝老爱亲星事迹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