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案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增进师生互动的重要保障,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猜谜语的幼儿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1
教学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对《水果谜语》很感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初步知道了什么叫谜语,有一点粗浅的了解。但通过实施这个教材,我还是觉得:“猜谜语”这样一种语言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其实不太能理解。因为谜面(语言)是非常抽象的东西,要把非常抽象的东西“翻译”成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他们还没有这么高的思维水平。因为小班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而且,谜语中的语言,都是非常精炼、概括和书面化的语言,这更增加了幼儿理解这些语言的难度。像今天的活动香蕉应该属于最熟悉的,可是也只有薛任孜一个孩子猜出来。(不过我想大概和人数太少也有关)但像这次的荔枝、哈密瓜、草莓等,孩子对实物很熟悉,可是就是和谜面联系不起来,猜不出来,我想猜谜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相信多经历几次后,孩子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猜谜活动,初步感受猜谜的快乐。
2。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
活动准备:
1。菠萝、哈密瓜、苹果、橘子、草莓等各种水果,水果粘纸若干。
2。录音机,热烈欢快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今天,有一群水果宝宝来我们这儿做客。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水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向水果问好。
3。水果宝宝准备了许多小礼物,他们想请小朋友猜个谜语,猜对了,就把这些礼物送给大家。
二。学习猜谜。
1。教师说谜面: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
2。逐步分解谜语,引导幼儿学习猜谜的方法。“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在一起“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不是单个的,是几个连在一起的)”少时喜欢穿绿衣“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
“老来都穿黄衣裳“是什么意思?(这种水果成熟时就成黄颜色的了)
3。小结: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与这个水果有关的一个特征,把所有的特征合起来,我们就知道是什么水果了。
4。请幼儿一起分析谜面。
5。请幼儿猜谜,并把这种水果从桌子上的水果中挑选出来。
6。教师把粘纸礼物送给幼儿,鼓励学说谜语。
三。跳水果邀请舞。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贴在额头上,扮演水果娃娃。
2。在节奏感强、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当邀请者做邀请动作,请幼儿到场地中央欢快地舞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邀请动作,请幼儿到场地中央欢快地舞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猜谜活动,初步感受猜谜的快乐。
2、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秋季水果的谜语卡片
2、香蕉、菠萝、哈密瓜、苹果、桔子、草莓等各种水果,水果粘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教师:今天,有一群水果宝宝来我们这儿做客。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水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向水果问好。
3、教师:水果宝宝准备了许多小礼物,他们想请小朋友猜个谜语,猜对了,就把这些礼物送给大家。
二、学习猜谜。
1.教师说谜面
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
2.逐步分解谜语,引导幼儿学习猜谜的方法。
(1)提问:“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坐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种水果不是单个的,是几个连在一起的。
(2)提问:“少时喜欢穿绿衣”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种水果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
(3)提问:“老来都穿黄衣裳”是什么意思?
教师:这种水果成熟时就成黄颜色的了。
(4)教师小结: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与这个水果有关的一个特征,
把所有的这些特征合起来,我们就知道是什么水果了。
3.请幼儿从桌上的水果中找出这种水果。猜对了就把香蕉粘纸送给幼儿,
粘贴在他们的衣服上或额头上。
4.教师说谜面
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
(1)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
提问:“红果子”告诉我们什么?
(果子是红红的)
(2)提问“麻点子”告诉我们什么?
(上面有一粒粒像芝麻一样的东西)
(3)提问:“咬一口,甜丝丝”告诉我们什么?
(味道是甜甜的)
(4)请幼儿猜谜,并把这种水果从桌上的水果中挑选出来。
(5)教师把粘纸礼物送给幼儿,鼓励幼儿学说谜语。
三、跳水果邀请舞。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贴在额头上,扮演水果娃娃。
2.在节奏感强、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当邀请者做邀请动作,请幼儿到场地中央欢快地舞蹈,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门”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进一步掌握字理识字、韵语识字、拼音识字等识字方法。
3、借助拼音读懂谜语,朗读并且背诵谜语,学习猜谜语。
4、培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借助拼音读懂谜语,学习猜谜语。
2、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开、子、门”。
3、增强对“手”和“眼”的了解与认识及懂得如何保护。
4、熟读《小孩儿不小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汉字家园(二)的`第3课《谜语》,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2、《谜语》顾名思义一定藏着小秘密,你能在学习中把秘密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会很兴奋)
3、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秘密”吧!(生大声读文)
二、读文讨论,情境识字
1、读完课文,谁找到谜底了?
2、同学们真能干,真聪明,有这么多的谜底到底谁的对呢?让我们赶快揭秘吧!
3、师出示“手”和“眼”的图片和字。(猜对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智慧星)
4、下面请猜对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谜语吧!
5、没猜中的同学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虽然没猜中可读课文决不认输!(指名竞赛读)
6、同学们不仅借助拼音读通了谜语中的句子,还读准了字音,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如果摘掉了字宝宝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a指名读
b领读
c开火车读
d竞赛读
7、学习“开、子、门、五”这几个要求会写的字,其中“子”“门”进行字理识字,“开”与“井”进行对比识字,并扩词,练习说话。“五”字用“丑”字减一笔来识记。
三、指导书写
1、随教师在虚空格中书空写,注意笔顺
2、在书中生字表中描红后,在本上写2个。
3、子:三笔组成,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钩。
四、借助拼音读儿歌《小孩儿不小歌》
1、借助拼音读儿歌。
2、在儿歌中画出新结识的生字朋友。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说一说,通过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把今天学的谜语回家后,讲给父母听,让他们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千、万、两、间、关、粒、”。
2、游戏识记课后词语。
3、完成书后认字交流。
教学内容:
一、启发谈话,学习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谜语二则,谁能把谜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呢?
二、激发兴趣,情境识字
1、谜语让我们结识了新字朋友,老师想考考你们,记得它们吗?(指名读)
2、谜语二中也藏着几个想要和我们交朋友的字宝宝,(师出示谜语二)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想把我们加为好友?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千、万、两、间、关、粒、”贴在黑板上。
4、“千”与“干”“万”与“方”对比识字。
5、游戏识字:找帽子,请学生把拼音帽子给字宝宝戴上。
6、游戏:找朋友,给字宝宝扩词。
7、书空写“万、千”字的笔顺。
三、课后词语巩固练习:
1、男女生对抗赛
规则:男女生各派一组代表,(3—5人)每人手里拿一张词卡,不让对方看见,“一、二、三”对面两人同时打开词卡,先读出对方者为胜。
2、心有灵??
规则:
生自己选择搭档,出示本课生字,其中一名学生做动作,另一名学生猜出来后,扩词并说话。
四、指导书写
万:第二笔是横折钩
五、完成书后说一说,读一读
1、同学选择喜欢的话题相互表达。用“我是…….”这一句式。
2、注意表达完整,吐字清晰,条理清楚。
六、识字交流
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
七、作业
1、背诵谜语二则
2、书写本课生字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猜谜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交流活动,并能促进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及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本节课将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懂得谜语的特点,并喜欢猜谜语。
难点:让幼儿知道猜谜语要仔细听清楚每个字和每句话,并把几句话连起来想,因为谜面的每句话都
是与谜底有关联的。
【活动准备】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对猜谜的兴趣。
1、出示两只盒子,提问:每只盒子里都装着一样东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东西呢?
2、告诉幼儿,老师要给大家念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讲一样东西,但儿歌中不讲出这样东西的名称,
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它的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5)教师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谜语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猜谜的方法:第一句是讲小青蛙的爱好,
第二句是讲小青蛙的叫声,第三句是讲小青蛙的'住处,第四句是讲小青蛙的本领。
(6)小结(巩固掌握谜语的特点):儿歌中的四句话都和小青蛙有关系,说出了小青蛙的爱好,声音特点和本领。但儿歌中并没有“青蛙”两个字,而是让小朋友猜,这就是谜语。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师解释“沾水”的含义。
(3)请幼儿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师耳边说出来。
(4)教师在桌上准备一盆水,再准备一块肥皂,一块方积木,一只小纸盒,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请大家评评他猜得对不对。
(5)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并请幼儿一起告诉老师谜语讲的是什么东西
(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
(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了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三、分组活动:猜谜语
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只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则谜语,并请爸爸妈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让大家一起来猜。
【教学反思】
1.在这次猜谜活动中,活动气氛热烈,幼儿猜谜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根据谜面的特征,通过联想,推测,判断,很快找出谜底,师幼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通过这次猜谜语的教学活动,使我对猜谜语这一语言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愉快地学,大胆地表达,达到语言交流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技巧方面还需不断学习和提高。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学习猜谜语,会按谜面表述的特征猜出谜语。
2、喜欢动物,能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有关动物的谜语。
2、幼儿已有猜谜语的经验,并知道1---2个有关动物的谜语。
教学过程:
1、以动物朋友来做客的情境引发猜谜兴趣。
(1)学猜公鸡的谜语:
教师说谜面: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2)幼儿猜谜,并说出理由。
(3)出示公鸡的图片,与幼儿共同分析谜面,边说谜面边看图,帮助幼儿理解。
2、猜猜、说说。
(1)教师出谜,幼儿学猜、学说。
(2)幼儿相互猜谜,表扬猜对的幼儿。
语言:《高高山上一条藤》
一、活动目标:
1、在领悟游戏规则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游戏。
2、学会快速,轮流,准确地说绕口令,为六一表演作准备。
3、发准藤,停,铜,铃等字的后鼻音。二、活动准备:教师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教学挂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朗诵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使幼儿基了解游戏的内容。
(2)出示教学挂图,带领幼儿学习绕口令,重点帮助幼儿发出藤,停,铜,铃等字的后鼻音。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1)游戏由两人组或四人组进行发,幼儿以轮流的方式一人念一句绕口令,一边念,一边将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拎住前一个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人数不够,可用左手接上去。
(2)幼儿轮流绕口令做动作时,要注意倾听同伴的语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要使游戏中断。
3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带领大家边念绕口令边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交替做拎手背的动作。然后,由教师扮“风爷爷”,发出“风吹了”和“风停了”的指令,带领全班小朋友做铜铃摇摆,停止的动作,使幼儿熟悉游戏的内容和玩法。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引导。
(1)教师分2-3次请三位幼儿上台,与教师共同开展“高高山上一条藤”的游戏,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游戏的过程。
(2)幼儿按四人一组,自主进行游戏。教师巡视幼儿的游戏情况,发现问题既是给予帮助与处理。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篇6
智力游戏:表情娃娃。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游戏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齐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本事。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齐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教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法书,请小手帮忙一齐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悲痛娃娃。
说明:经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欢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明白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到达更好地学习效果。
猜谜语的幼儿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