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教案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汉字早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汉字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通过综合性学习,继续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汉字,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好汉字。
3、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能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
4、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中秋节刚过,那天,一定都吃月饼了吧。圆圆的月饼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月亮、团圆。
师:那你知道远古时代甲骨文中的‘月’是怎样写的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甲骨文‘月’)这就是甲骨文中的月,你看,它像什么?(半个月亮)随着汉字的演变,月字的字形渐渐发生了变化,你看(课件演示‘月’的变化:他从最早的甲骨文,演变成金文、小篆、隶书、到现在广泛运用书写的.楷书、草书、行书。同学们,‘月’字从月亮弯弯的样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感受到汉字非常有趣、很神奇……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生齐读)
师:看着这个主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中国的汉字有什么值得我们热爱?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探究。
二、探究汉字
师:为了让大家解决好这个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现在,请大家自由地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文章,也许你会从文章中发现汉字值得我们热爱的原因,把你发现到的相关语句作上记号。
(生自由阅读相关资料。)
师:让我们来交流汉字值得我们热爱的原因。
1、交流之一:字形美:
师:你搜集到哪些资料足以说明汉字值得我们热爱?说说你的第一处发现。
生:(找到比喻句)师出示课件。
师:我们自由地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汉字很可爱、很美丽(板书:美丽可爱)
师:对呀,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85的资料“汉字的演变”,你觉得这一个个汉字哪些地方可爱?
生:汉字很生动、形象。
汉字那么生动、有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正是因为汉字的可爱、美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所以,我们要由衷地说:(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生齐读。
2、交流之二:意境美:
师:你还搜集到哪些资料说明汉字值得我们热爱的?
生:(找到汉字风韵的那段话)课件出示。
师:是一群有着独特性格的小精灵。让我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看看这些小精灵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遐想。
生自由读这段话。
我看到哭和笑着两个字的时候,也有和作者不同的感受(师示范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以你最喜欢的一个字为例,写一写这个汉字给你带来的遐想,交流交流。
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汉字就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板书:风韵独特)让我们带着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把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吧: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生齐读课题)。
3、交流之三:字体美:
师:在我们眼里,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交流资料(课件打出文字)。
师:你瞧,老师把两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展示书法作品,师配乐介绍书法风格。
师:接下来,还有几幅书法作品我们要一起欣赏,同学们边看,边想,如果你是书法赏析大师,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评析这三幅作品。
(逐一出示楷书、草书、隶书三种书法作品。)
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人学习小组,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赏析交流。你可以先读读材料《赞汉字》,借鉴其中的好词来评析;还可以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会书法的同学还可以借助平时书写的经验来评析。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请组长做好记录,把组员的发言整理成一句或一段话,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生交流并对进行评价,可以是精彩的,值得借鉴的,也可以是还需要改进和加强的。
师:这三幅作品,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风韵,难怪作者说它变幻无穷汉字是世界上最有诗意与灵性的文字,书法又是汉字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真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把心中的赞美表达出来吧: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生齐读课题。)
三、赞美汉字
师:除了我们,还有许多人也同样热爱着祖国的汉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段资料,请看屏幕:
1、奥运会会徽。
2、《中国娃》。
师:不管是用写文章的方式、还是绘画、写歌,都真挚地表达着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生:认真写字、不写错别字……
四、延伸课外
师:可是,你看(课件演示街头错别字)在我们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还有不规范的地方,下节课,我们也来开展一个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并把这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反映反映;在我们的作业和习作中,也要规范用字,不写错别字,让我们也为纯洁祖国文字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汉字更美。
汉字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寻找相对应的汉字,并能进行认读。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准备:
1、挂图、 幼儿“有趣的汉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1、出示挂图一,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很特别的图片。提问: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字)
2、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些字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3、找出图片中的汉字,一起读一读。
4、小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又叫方块字,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中国人很了不起。
二、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1、除了图片上的汉字,你还见过哪些汉字,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请你和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讲述见过的汉字,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3、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看图猜字。
1、师:博物馆的叔叔给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寄来了一封信,说是要请我们的小朋友帮个忙,你们愿意吗?我们一起把信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2、出示挂图二象形字部分。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3、你认识它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出示现代汉字,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认读现代汉字“火、口、山”。
4、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5、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这些到底会是什么字呢?在这些字的旁边都有一幅图画,请你们把图画和字一起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他们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给他们找到朋友,然后贴在旁边。
6、幼儿操作“有趣的汉字”。(可请家长帮忙)
7、一起说一说这些到底是什么字。
四、游戏:寄信
1、我们帮博物馆的叔叔解决了困难,现在,我们把答案寄给叔叔,好吗?
2、在“有趣的汉字”反面写上你们自己的名字,这样,叔叔就知道谁做的了,然后放在大信封里,寄给博物馆的叔叔。
3、幼儿写名字,装入大信封。
汉字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
一、汉字寻根: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仓颉和仓颉庙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实乃当之无愧。
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jiǎ)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zhòu)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tà)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ǎ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今草”是东汉人张芝(25—220)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楷书: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yóu)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钟繇作品《宣示表》。
行书: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汉字结构:汉字六书
三、汉字文化:汉字的形美音美意美
四、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
总之,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y3o)和“ ”(xi4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 ”,如“陷”、“馅”、“焰”、“掐”等。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伤”,把“议论”写成“议”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2.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 )、折( )、钩( )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ti1n)——夭(y1o),
戍(sh))——戌(x&);
②笔数不同:冶(y7)——治([emailprotected]),
折(zh6)——拆(ch1i);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gu4n)——寇(k^u),
棘(j0)——辣(l4);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w6i)——末(m^),
压(y1)——庄(zhu1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瓦长片毋b.瓜乌凹辽c.廷岌祁丞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c.丸长兆丹d.君书丑民
(1991年“三南”题)
汉字早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分汉字的演变,错别在的危害,汉字书法欣赏三个部分。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表格,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点值万金》是一件真实的事,讲由于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的塑料袋成为一堆废品,警示我们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赞汉字》和《书法作品赏析》分别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汉字之美,可以互为参照印证。
【学情分析】
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以及学生们的作业本中文字错别字相当多。我们要以此我例,引导学生调查社会用字,以便警示同学们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开展“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实事。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感受汉字神奇,有趣,古老,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汉字的感情,努力学好汉字,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
2、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自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自读,理解内容。
2、谈谈读后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喜欢的一段话,读出对汉字的热爱。
4、抄一抄你最喜欢的语句。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师导入: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想想我们要怎样进行学习呢?
(先制定计划,再搜集资料,最后展示成果。)
2、回顾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⑴自由组成小组。
⑵讨论活动内容。
⑶制定活动计划。
⑷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⑸活动结束后展开活动成果。
3、明确活动建议:
⑴自由读活动建议。
⑵指名读活动建议,说说活动建议告诉我们什么?
4、学生自由分组:
(师适时关注学生分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5、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6、讨论交流,形成活动计划:
⑴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
⑵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及活动形式多样。)
⑶各小组根据评议,修改活动计划。
⑷各小组展示修改好的活动计划。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外大家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资料。
四、作业超市
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出示阅读材料
1、汉字的演变:
2、认真阅读和研究表格,思考:
⑴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⑵从汉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形象走想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便捷。)
三、阅读《甲骨文的发现》
1、自渎课文,思考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2、指名说说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也学有新的发现。)
四、展示相关资料
(被要求展示资料的小组,要作相关资料介绍,还可说说搜集资料中的见闻。)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也课内资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使用。
六、作业超市
从街头找出一些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组有错别字的词语
茶叶旦、仃车、象章、照像、圆宵、汤元、八鸽、家俱、另售、像棋。
1、同学们在街头小巷,商店门口是否看过以上招牌?看到这些有何想法?
2、动笔改正以上错别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训
1、师导:
同学们正确使用汉字,规范汉字到底有何重要?请阅读《一点值万金》,读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感受。
2、生默读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谈谈感受。
4、从身边事例体会错别字的危害:
⑴师导:
同学们“一字值万金”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时间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跟同学们吗?
⑵生畅谈故事。
⑶交流听后感受。
三、展示社会调查成果
汉字早教案篇5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诗人刘湛秋的一篇散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写字时,常常为那一个个方块汉字动情。第二自然段斜不同的汉字带给“我”的不同的感受,它们是一群可爱的精灵。我觉得这一段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写不同汉字的不同风韵,其实是在展示汉字的意蕴美;第二层写汉字在书法家笔下的变化,是在展示汉字的形态美,第三自然段强烈地抒发了自己对汉字的喜爱、珍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汉字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准确的掌握“触、族、富”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句子“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作重点指导,估计“坠、勒、触、瑰”这几个的字音容易出错,要注意纠正。
2、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通顺(目的是把生字放回语言环境中去巩固识记)
3、指名逐段读文。
第一段处理两个比喻句:“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作者把汉字比作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
第二段:风韵和变化
1、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请你自己读一读。然后指名读(这里要指导学生读出每个汉字的不同风韵)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展开联想来说话。)
2、小结:是呀,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勾勒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风韵。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3、体会书法中汉字的变化,感受汉字的形态美。
1)师:是呀,书法是汉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让汉字更充满了生机,更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下一部分看一看在书法家的笔下都有哪些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括号中的三个词)(可以有历代名家的`还可以有身边的人的作品)
2)你还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书法吗?(浩如烟海、挥洒自如、热情奔放、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飘逸通达、行云流水,)
师: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怪不得作者会对汉字如此钟情,迷恋。正如最后一段中所说;“啊……”(生齐读)
(男女生诵读)
4、自由读全文,思考: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配乐齐读全文,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
积累好词佳句,处理课后题,指导写字。
本文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的节选,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找全文读一读。
板书设计:
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汉字早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