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案的设计过程是教师自我反省的重要契机,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鱼的艺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鱼的艺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故事,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传统习俗,了解“年”的来历。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3、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过年风俗习惯的图片制作ppt,收集“年”的来历的视频
2、收集各种有关过年的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3、音乐《喜洋洋》
4、白板、磁铁
活动流程:
一、由欣赏倾听音乐《喜洋洋》,感知“热闹、开心”的气氛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眼睛闭上,仔细听一听老师的音乐
(教师播放《喜洋洋》大概1min)
(音乐完)教师:好了,刚才我们听了好听的音乐。
①小朋友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放鞭炮、吹喇叭、敲锣打鼓)
②感受到了什么(热闹、欢快、开心)
③你们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样的音乐(大概过年的时候)
二、感知音乐,自然过渡到谈话说说幼儿过年的经历教师:刚才呀,有小朋友听出来了,这是过年时候放的音乐,那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
①都做些什么呢
②都是怎么做的呢
③现在啊,不要慌着告诉老师,先和你们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台来和大家分享
(幼儿讨论后)
请小朋友上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应图片展示,并贴出。
三、由孩子回忆以有过年的经验,过渡到过年的各种习俗教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说了很多过年里要做的事,这些事情就叫做过年的习俗。那现在老师也收集了很多过年的习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那些习俗是小朋友们刚才没有说到的'。
播放ppt,一边引导幼儿讲述过年的习俗。
四、由过年的习俗过渡到年的来历
教师:
①小朋友们刚才都说了那么多过年的习俗,那为什么我们要过年呢?
②“年”是什么呢?
③“年”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们说不上来,没有关系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一个小短片,我们就知道了(播放视频“年的来历”)
教师:
①你们在短片里看到了些什么呢?
②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③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告诉我们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
请幼儿复述故事,年的来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
①“年兽”的样子
②说出人们打败“年兽”的三大法宝
五、总结:年的来历、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过渡到让幼儿制作装饰过年的饰物
鱼的艺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玩报纸。
2、通过撞破、冲破取礼物,体验运动快感。
3、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用报纸糊好的轮胎和呼啦圈与幼儿人数相等。
2、报纸若干,礼物若干,圣诞老人图片
3、录有《铃儿响叮当》的音乐一段,铃铛一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师:幼儿手拿呼啦圈进场“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去圣诞礼品店去选礼物吧,怎么去呢?”
幼:“坐雪橇去”。听《铃儿响叮当》音乐进场轻度运动:动脖子、头、腰、手、脚等部位
2、基本部分。
师:礼品店到了,圣诞老爷爷对我说,要送每人一张贺卡给你们,这是一张神奇的贺卡,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谁玩的花样多,圣诞老爷爷就会送一样礼物给他。
幼儿人手一张“贺卡”自由玩
①放于胸前
②放与头上转
③抛接
④夹腿跳
⑤在上面跳上跳下……
师组织幼儿将贺卡拼成草地,幼儿想象各种玩法:如爬、滚、跳、单脚跳、匍匐前进等
师:圣诞老爷爷说,小朋友玩得真好,每个人都能拿到礼物,礼物在礼物车里,必须把报纸冲破才能拿到礼物,我们先来练一下。
师: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撞破它。
幼儿练习“当当当,圣诞钟声敲响了,让我们快去拿礼物吧!”
3、结束部分
①幼儿看礼物
②师:外面下雪了,我们来滚一个大雪球,到外面去玩雪吧!
教学反思:
该活动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利用当时接近圣诞节的时机开展,无论从材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幼儿兴趣点方面都把握得很好,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贺卡的创意性交流方面,当孩子出现有创意的玩法,应引导其他孩子观察模仿,帮助她们提炼动作的有效性。
鱼的艺术教案篇3
一、活动名称及内容:
绘画——可爱的我
二、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习画头像及五官;
2、布局合理,画面饱满。
活动重点:能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会画头像及五官;
活动难点:能布局合理的画头像及五官。
三、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头部画像作品2~3幅,一面大镜子或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油画棒、黑板。
3、美术画册。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观察、感知自己的五官。
教师:镜子里是谁?喜欢自己的模样吗?朝他(她)笑一笑,做做鬼脸。
教师:镜子里的你长什么样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大班幼儿作品,观察、感知人物面部特征。
师幼共同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教师提问:
——小姐姐(哥哥)的头是什么形状?
——小姐姐(哥哥)的头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2、师幼互动,学习画人物头像。
教师:我们也像小姐姐(哥哥)一样把自己画下来好吗?
教师以自己为例示范讲解。(最好在黑板上示范,可以给出幼儿五官不同的多种画法,便于幼儿尝试。)
绘画步骤:在画面的中间先画圆圆的`头,画得大一些,然后画眼睛、鼻子、嘴巴(可以请个别幼儿添画另一只眼睛,师幼共同示范鼻子、嘴巴的不同画法),最后按意愿添画头发。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尽量画大头部,并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欣赏。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把自己画成什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在欣赏中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给同伴或父母画像。
鱼的艺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喜爱小动物情感,乐意用美术活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2、学习用多个圆形粘贴毛毛虫,大胆添画毛毛虫的五官、腿等。
3、建立初步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识毛毛虫,知道毛毛虫特征。
2、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图形纸片,水彩笔,糨糊,擦手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谁来了?(蝴蝶)
二、以故事示范讲解粘贴毛毛虫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介绍材料
圆片、糨糊、擦手毛巾、水彩笔
2、提醒小朋友注意合作。
师:“今天小朋友要在这张大大的纸上粘毛毛虫,等会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空位子,不要和别的小朋友碰到一起。
四、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粘贴毛毛虫时将一个一个圆形连接在一起。
2、提醒幼儿添画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触角、腿等。
五、欣赏作品,评价作品。
1、毛毛虫都变出来了,这个毛毛虫是哪个小朋友的?
2、幼儿相互欣赏,并说一说画面内容。
六、结束活动
故事:
暖和的春天来了,蝴蝶在嫩嫩的绿叶上产下一个圆圆的卵(边说边帖)然后就飞走了。
有一天,有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圆圆的卵摇晃起来,慢慢的.从里面爬出一条胖嘟嘟的毛毛虫来,好可爱呀!它圆圆的头上长出俩只小小的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头上还长着两只触角呢!(边说边画)
毛毛虫的身体长的长长的,一节一节的,连在一起。(毛毛虫有脚么)。对,还有许多脚呢!
过一会,毛毛虫伤心的哭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问问毛毛虫:“毛毛虫,你怎么了?”“就我一个好孤单呀!”“那你的好朋友呢”“在小朋友这儿呢!他们藏在小朋友的画纸里了!”“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毛毛虫变出来吧”
鱼的艺术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鱼的艺术教案篇6
一、活动目的:
1、欣赏各种时装,感受其款式设计和色彩的美,萌发自己制作时装的乐趣与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利用废旧物,通过剪、贴等方法,制成不同款式的“时装”。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废旧物制成的服装。
2、材料:水彩笔、剪刀、透明胶、彩带、挂历纸、包装纸、塑料袋、报纸等各种不同废旧物品。
三、活动流程:
欣赏——交流——制作——展示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用不同废旧物制成的服装,引起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感受自制服装的美。
(2)、提问:“这些服装是用什么做成的?你喜欢哪一件?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现,讨论。
2、交代操作要求: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们可以单独或两人结伴合作,先想一想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款式,可以怎样搭配使服装更漂亮,然后再制作。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设计不同的款式,运用色彩进行搭配。
(2)、提示幼儿与同伴互相商量、合作。
4、展示作品,欣赏、讨论。
指导语:“我们看看哪一件设计得最好看?它用了什么材料?”
区域活动
音乐坊:引导幼儿穿上各种自制服装,进行时装表演。
刺绣坊:引导幼儿根据样板进行刺绣。
染布坊:引导幼儿自己选择颜色搭配,在宣纸上印染花纹。
服装设计坊:引导幼儿在纸上设计衣服样板。
活动评价:
1、活动的'选择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资源丰富。
2、时装表演时幼儿的表现欲望很强,能随音乐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装。
3、整个活动能体现以幼儿活动为主,给幼儿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地制作。
4、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好,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
5、幼儿间能互相合作,共同商讨制作方法。
鱼的艺术教案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纲要》强调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课程内容,我们幼儿园座落在古朴的三坊七巷内,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艺术活动《扁肉燕》做为我们开展的系列活动《福州小吃》之一,选择了福州有名的风味小吃——扁肉燕为题材,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包肉燕的'步骤大胆的进行动作创编;
2、能感受乐曲的性质并跟随乐曲大胆地进行表演。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了“福州小吃肉燕”
物质准备:多媒体厨师服装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表演福州童谣进场。
(二)以看录像形式引入帮助幼儿回忆包肉燕的情景及过程(教师解说)
福州的风味小吃可真多呢!前几天我们都包了扁肉燕,一起看看当时的录像吧!
(剁馅,包肉燕,煮肉燕)
(三)根据乐曲,编排肉燕的制作过程。
老师这儿有一首乐曲《包肉燕》,我们一起听听吧!
(四)引导幼儿为制作肉燕创编动作
(五)交流分享
“让我们装扮成小厨师,一起来做好吃的肉燕吧!”
鱼的艺术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礼物艺术教案5篇
★ 蝴蝶艺术教案5篇
★ 艺术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