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在上学时代肯定都阅读过大量作文,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培养大家的创作才能,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粽叶飘香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粽叶飘香作文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同时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人们在这天都会插艾草、赛龙舟、包粽子等,并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每年我都很期待端午节,因为在这天,奶奶会包很多粽子。当奶奶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时,我在旁边跃跃欲试,希望能像奶奶一样,用粽叶包出三角形的粽子。奶奶先将两片长长的、青青的粽叶卷成漏斗形,接着,往漏斗口放进一颗花生,再放入白花花的糯米,糯米里还加了两颗甜丝丝的蜜枣,填满漏斗后,将余下的粽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并裹紧,一点缝隙也不留,最后用细线紧紧地绑起来。奶奶的动作真熟练,不一会,粽子就堆满了篮子。
看奶奶的操作,我以为自己也行,一本正经地学起来。可是,棕叶总是很“调皮”,总是让糯米跑出来,我急的直冒汗。怎么看起来这么简单,自己动手却那么难?我在心里犯嘀咕的时候,奶奶看我一脸无奈的样子,说:“来,奶奶教你!”只见奶奶左手捏紧粽叶中间的一角,右手将粽叶往里卷,再倒入糯米。呀,糯米不漏出来了!它们全都乖乖地呆在粽叶里。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不简单啊!不知道奶奶是包了多少个粽子,才练出来的巧劲,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粽子全都包完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粽子的清香缓缓的从锅里飘了出来,我贪婪的闻着粽子的味道,狠狠地吞了吞口水,真想马上可以吃到粽子。奶奶却说,要等粽子煮好放凉一些,才可以吃。
在等待吃粽子的时候,妈妈问我:“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屈原呢?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我只知道他是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的。”妈妈告诉我:“屈原是个爱国的大臣,但他进谏忠言,皇帝不听,朝廷也很腐败,导致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占。于是,就心灰意冷地投身汨罗江。楚国百姓知道屈原是个“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好大臣,在得知他身亡后,特别难过。为了不让江里的鱼龙虾蟹咬他的身体,百姓们把饭团,鸡蛋等丢进江里,吸引鱼龙虾蟹的注意,百姓们好争取时间,划着船四处寻找并打捞投江的屈原。后来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面缠彩线再投进江里。原来,我们现在吃的粽子还有这样的故事。
我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边回味着妈妈刚刚说的话,深深感到我们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粽叶飘香作文篇2
以前我是不爱吃粽子的,虽然软软糯糯、清香扑鼻,确实十分黏牙。而后来我又爱上了吃粽子,是因为外婆的端午。
小时候每到端午,妈妈变会起个大早带着我回到外婆家,走走亲戚,拉拉家常。我不太热衷大人们的这些寒暄,总是只顾着和小伙伴们玩耍,奔在田间,跑在小路上。
唯一能够吸引我的恐怕就剩包粽子了。吃过午饭,外婆便会把早早准备好的材料端出来放在堂前的大桌子上,一大盆的又白又嫩泛着光的糯米,和一大盆洗得干干净净还滴着水的粽叶,当然也少不了裹馅儿用的鲜肉和红豆了。我总爱看着那大盆里那白净的糯米瞎想,屏气凝神,好似武林高手在暗暗运功,然后大喊一声“铁砂掌”,便迅速的把双手插入糯米中,不停的还会捣腾,把糯米溅得满桌都是,心里头还暗自得意“功力”又更上一层楼了。而这个时候,妈妈总会责备我,“真不懂事,把外婆辛苦准备的东西都弄乱了。”我当然是不会怕的,只要朝外婆身上蹭蹭,摆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外婆便会心领神会的笑笑,一边收拾着我的残局,一边跟妈妈说:“小孩子嘛,淘气点正常的,别怪她了。”每每听到外婆这么说,我就好像得到援军的大力支持一样,朝妈妈做鬼脸,庆祝自己赢得了胜利。
那时总觉得小孩儿就应该吃小粽子,玲珑可爱,只看着就特别香甜可口。我爱挑细细小小的粽叶,绕一个圈儿,放入一点糯米铺底,再贪心的挑块最大的鲜肉埋在里面,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就可以折起粽叶、绕上线了,就此,我的个小料足的“一口粽”就完成了。我时常把许多小粽子串成串儿,然后拎着它们向周围亲戚邻居显摆我的巨大成果,而外婆总是跟在我身后,笑得满脸褶子,好像我的小粽子已经飘香到她的心里了。
记得有一年的端午,父母要去外省做生意,决定把我也一起带上,大约是太阳西下的时候,我坐在一辆小卡车的后面,小卡车在有些泥泞的小路上颠簸,而外婆则一路跟着卡车小跑,还笑着跟我说话,叫我早些回来。夕阳的余晖照在外婆的身上,黄黄的,暖暖的,像是发着光一样,耀眼得令人睁不开眼,乡间的路不大好走,在过一座小石桥的时候外婆跑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开始走走停停,我不停的朝外婆挥手,只记得当时鼻子酸酸的,声音有些哽咽的喊着:“外婆你回去吧,快回去吧。”
记忆像粽叶香越飘越远,飘到了外婆家,又是端午了,我也长大了,回去看看她,包一个饱饱满满的大粽子,好让外婆咬得满口清香。
粽叶飘香作文篇3
咦,这阵清香从何而来?哦,原来是四年级二班在包粽子。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天经地义。亲自包粽子,你尝试过吗?快来,跟随着这群信息十足、“有备而来”的同学,加入到包粽子的行列中吧。
我们把材料准备好以后,就着急着等候老师“发号施令”了。终于听到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的活动开始了。先由邓鹏昆的奶奶为大家介绍包粽子的注意事项,:“把粽叶弯曲成盒子状,尖上一定要密封,否则就漏米了……”嘿,原来这么简单。我早已忍耐不住,赶紧拿起一片粽叶,细腻清晰的纹理游离在手指间,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好爽呀!我先把它弯成小盒子未盖盖的样子,用勺子舀了糯米和一个大红枣放在里面,看它与粽叶的线平行了才够。放好后,我把“盒子盖”盖上,稍作处理,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便放在桌上,跑去那边拿绑粽子的线。没想到的是,那没绑上线的“粽子宝宝”像没刚睡醒的娃娃般,伸开了双腿,怀里沉睡的米自然是蹦蹦跳跳的到处乱窜了。
心急火燎的我赶忙向李成亮的奶奶请教,奶奶笑着说:“孩子,你还没绑,它还能不松开?你看,就这样……”说着,她便拿起一片粽叶,耐心的教起我来。我仔细的看她每一个步骤,又试着拿起一片粽叶,舀上馅,然后小心翼翼地盖上盖,一只手紧紧地抓着,眼睛着盯着粽子,另一只手去拿线,我灵巧地按住粽子把它放在桌子上,绑上线。咦,淘气的米粒还试着往外跑,仿佛在说:“快放开我,我要自由!”呵呵,这次我可要成功了,于是我用线困了好几圈,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总算“出炉”了。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我用心的数着我的成果,生怕漏掉一个。
活动结束了,但我的收获却是很大的,不管干什么事,万事开头难,开始做不好没关系,不要气馁,只要勇于尝试总会成功的。
粽叶飘香作文篇4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距离今年的端午节只有一个多月了。还记得去年的端午节,吃粽子、看赛龙舟……不亦悦乎,只是有点小遗憾,没有亲手包粽子。“今年必须要努力学会包粽子。”我暗下决心。
周末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央求奶奶教我包粽子。一大早就催奶奶带着我一起去买包粽子的芦苇叶、糯米、红豆、红枣、花生……万事俱备。我在奶奶的指导下把芦苇叶放入水里烧开。过了一小会儿,一股粽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有种“大自然”的味道。奶奶说这样煮一下,叶子会变软,容易包,而且起到清洗的作用;捞起芦苇叶后还要稍作修整,把叶子的根部剪去。接下去是淘、洗干净糯米、红枣等食材。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最关键的步骤了,那就是包粽子。只见奶奶娴熟地一连裹了好几只,我在旁边看得眼花缭乱。“怎么做到的呢?”我一头雾水,我求奶奶来个“慢动作加讲解”,这样我好跟着她一步一步地学。首先奶奶挑了三片大小差不多的叶子重叠放在一起,然后用左手拿着中间部分,右手抓住根部会往里面一卷,这样就出现一个没有口的圆锥型,再把准备好的糯米等食材放进去,奶奶说放进去的时候要在外面敲一敲,压结实一点,这样吃起来口感会更好!接着把根部和尾部的芦苇叶折盖住封口,再用绳子紧紧地缠绕几圈打上结,一只粽子便包好了。我自认为掌握了要领,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我笨手笨脚的、翻来覆去地捣鼓了好一阵子还是没能包出一个像样的粽子,看看奶奶包的粽子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再看看我包的,简直就是“丑八怪”。
可是我并不气馁,又跟着奶奶从头开始包,在尝试做了几只“丑八怪”之后,终于有点粽子的样子出来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粽子也包得越来越好了。
晚上,看着一家人一起吃着我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虽然这次学包粽子不太顺利,但最终还是成功了,通过这次尝试,我不仅学会包粽子,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要克服困难,最终才会取得胜利!
粽叶飘香作文篇5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大不一样,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充实愉快而有意义。
节前,我们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带着与爸爸妈妈一起亲手包的粽子,亲手做的香包来到学校,田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寻根溯源·粽叶飘香"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的参与,因为大家提前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因此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以舌战群儒的架势摆开擂台,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大家又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端午节知识。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却不知道民间的传说颇为感人,"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原来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田老师开展这个独特的端午节庆祝活动,意在让我们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了解人类发展积淀下来的宝贵知识财富,既轻松愉快过节又获益匪浅。在品粽子环节,同学们互换粽子,互相品尝。有包豆沙粽的、包白粽的、包鲜肉粽的、还有包八宝粽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谢雨辰包的是三角形的尖角粽,而我因为不会包,带去的三个粽子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一个是长方形的,因为粽叶是绿色的,美其名曰"翡翠枕头粽";还有一个不知是我线没绑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数了一下居然包出了六个角,我们叫它"六角钻石粽",还有一个超大巨型粽,够好几个人吃饱了。谢雨辰的三角粽一打开就闻到淡淡的粽叶清香,入口软软糯糯的很是美味,我这个吃货不由得陶醉在美味中闭上了眼睛。而我的"翡翠枕头粽"一打开,五颜六色的内容光是看看都让人垂涎欲滴,这是一个八宝粽,里面有红枣、薏仁、绿豆、瓜条、红豆……咬上一口,黏韧又清香甜糯,也有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着别具风味……品尝了美味的粽子,我们还装饰了香包,准备在节日那天亲手送给爸爸妈妈。
端午节当天,我们一大早就去了祖祖家,一大家子围着圆桌里三层外三层的挤着品尝各种端午美食,各种粽子、咸鸭蛋、炒红苋菜、炒黄鳝……祖祖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菖蒲和艾草,据说挂在门上可以驱虫祛瘟,用其熬制的水来洗澡还可以驱蚊呢。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是愉快又充实!
粽叶飘香作文篇6
沉甸甸的粽子,沉甸甸的礼物,更蕴藏着奶奶沉甸甸的爱。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奶奶总会为我精心包一些枣泥粽子,从挑粽叶到粽子出锅,一道道程序在她的巧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奶奶眼里端午节好似另一个春节。我劝她不要裹那么多粽子,她总是慈祥地笑着说:“不做怎行?吃什么呢?”
端午那天奶奶总是起个大早,小心地把粽子一个一个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拿着用五彩丝线织成的蛋兜兜,在蛋兜兜里装上一枚鸡蛋一枚鸭蛋,再拿上一个做工精致漂亮且装有香料的香囊,在门口坐着,远远地望着,等着我雀跃的身影,那一道曲折的小路竟也远远地伸向远处,望不到尽头。
当我小小的身影出现于小径时,奶奶总笑盈盈地迎上来抹去我额上的汗水,于我腰间佩挂七彩香囊,腕上系上五彩丝线,再往我手里塞上蛋兜兜,说是辟邪。然后拉着我回屋剥粽子给我吃,粽叶被一双巧手一层一层地剥开,顿时四周弥散开一股特有的清香,我贪婪地嗅着,眼睛紧紧盯着奶奶手中的粽子,眼里盛满了期待,这小巧精致的粽子可是我最爱的.枣粽呢。我迫不及待地接着奶奶小心翼翼递过的粽子,满足地咬上一大口,顿时红枣的甜、糯米的香以及粽叶的特有风味融为一体,充斥于唇齿之间。那味道如三月的柔风一次又一次拂过我的心潭,荡起一片涟漪。每当我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每一个粽子,奶奶总是慈爱地看着我,眼眸里盛满了对我浓浓的爱意,嘴角永远是上扬着,那被岁月侵蚀的容颜总是在这时绽放出一朵世界上最美的雏菊。
“呵呵,慢点吃,别噎着。”,奶奶总是在一旁慈祥的看着我生怕我噎着。于是我不再快速地吃粽子,而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品尝每一个粽子,去品味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去感谢这其中包裹的枣粽。
有人说“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是的,延长,它延长了回忆的思念,延长了心中的泪水,多想重拾与亲人欢聚一堂的喜悦,多想和亲人共享温馨美好的时刻,多想……怎奈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再也回不去了,心好痛……
现在,美味佳肴轮番上阵,速冻粽子、肯德基……各种食品让人们眼花缭乱。而我却独爱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枣泥粽子,那味道能让我记起奶奶对我的爱,无时无刻,一如早已扎根在我心中的淡淡粽香。
六月,粽叶飘香,依旧思念如潮,依旧爱如粽香……
粽叶飘香作文篇7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又是一年粽叶飘香,久久伫立在归家的小路上,极目望向家的方向。
我是个喜欢吃粽子的人,每年端午基本都是要吃到吃不下才罢休的那一类,它承载了我童年时的大部分记忆。看见一颗颗塞满馅料的粽子,闻着一阵阵卤肉香菇的鲜香,有时候会馋的口水不自觉的滴下来。
路过小店,闻见了熟悉的味道,却没有见到熟悉的人。“要来一颗吗?”店老板满脸堆满着笑容,“你会喜欢的。”
“哦哦!”我突然想起自己已经站在这挺久的了。是在想些什么呢?突然有些模糊,像是某段记忆被抹去了。“来一颗吧!要肉的!”
“诶!”老板很快的给我取了一颗,装进了袋子里。“像你们这种年轻人八成是端午了回老家的吧?”他突然问我。
“不是啦……”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家里人样貌,大多也只剩下模糊的影像了,“我是要去出差的。”
他听我这么一说,像是想起了什么:“嗯……我孩子也很久没回来了呢……”
我能看见他说那句话时满脸的落寞。
“工作忙,也是为了他的家啊……”他点着了手中烟,悠悠的抽了起来,“钱这种东西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够用就好。”
我沉默了。
自己常年在外奔波劳累是想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无论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父母,但我似乎越来越像一个拜金主义者,张口闭口为了家人,也许是有一部分的感情,但是似乎还是让金钱占据了主要位置。想起了自己远在故乡的父母,他们是否也和面前的这位卖粽子的老人一样,在明月下望着远方,等待孩子归乡。
我们的父母不是宠物,不需要好吃好喝的供着,我们欠他们的,仅仅是一声问候,一通电话,一个拥抱。
“喂?头儿,请个假!”
买好车票,踏上了归乡的路程。
睡在动车上,隐隐约约的似乎闻到了故乡那与众不同的粽叶香。
粽叶飘香作文篇8
端午将至,奶奶买了成堆的芦叶,片片碧绿,散发清香,那味极清,但不失魅力;那味很淡,但不失芬芳。虽是叶,但可与花争芳。
芦叶在水里泡了半天,吃过午饭,把那些洗净的叶搬出来。一淘米篮子的茶米也放在了那儿,还有一碗枣和一碗红豆。我正空闲,便来欣赏裹粽子这一传统手艺。
只见奶奶拿着四五片约3厘米宽的芦叶,细心地一个个平铺着叠在一起,首先拿一片叶子排在四根手指上,再拿第二片,第二片就放在第一片叶筋右侧,然后第三四五片依旧。接着便是关键一步——兜形。将芦叶一面有毛的做外侧,光滑的做内侧来乘放茶米。首先,用左手抓住芦叶的中部,这个决定了粽子的大小,右手抓住叶未,向内掰去,做一个漏斗状,再用左手抓住叶子与兜交界之地,用勺子把茶米放进去,再用右手把剩下叶子抓过来,封口,最后把剩余的叶尖裹在最后的缝隙处,左手抓紧,最后用棉绳缠几道在粽子上,打个结,就完事了,但必须紧。
看到奶奶不出一分钟的裹棕速度,我也想尝试一下。洗净了手,开始照猫画起虎来,学着奶奶的样,五片叶子叠在一起,正往下弯时,这对边起了皱,只好放开。再来一次,舒了口气,两手学看皱弯,再将叶末与中部重合,做成兜状。左手如鸡爪般抓紧重合部,正要用勺子把茶米放进去时,芦叶却来了一个反弹,又恢复了原来模样。三两次都是这样,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准备放弃,奶奶来了一句“做事要有耐心”。
看着碧绿的芦叶、白花花的茶米,再想象往年粽子的美味,我深吸一下,重拾信心继续做。手上的每根筋都在专注地抓住芦叶,脑子里回想着方法,一步一步地做,哪知做到了最后一步缠绳时,又散了,米还落了一地。可我不甘心,再来,就这样,一个下午不停地练习。不知不觉,我的手都酸了,太阳逐渐西移,啊,我的第一个粽子终于诞生了。
不久,厨房充满了芦叶香气,此时我倍感兴奋,我将看到我的第一个粽子了。果然裹有红线的我的粽子幸存了下来。我剥给奶奶吃,看着奶奶的笑容,早就忘记了胳膊的酸疼,那一刻,我的周围充满了幸福的空气。
粽叶飘香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