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命题作文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培养大家的创作才能,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同时让自己的内心感受得到很好的表达,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考的命题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的命题作文8篇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1

全国高考的作文命题热点

日前,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出炉,在第6页最底下一行,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体写着“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高考这一条新变化“语文试卷每写一个错别字扣一分”受到各方关注,都市时报综合了湖北省实验中学语文备课组高级教师李玲、武汉武昌区教研室语 文教研员张银华老师等名师,就各科考纲进行解读,谈变化提备考建议。

作文命题关注雪灾等热点

名师点评:湖北省实验中学语文备课组高级教师 李玲

“阅读部分”学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特点、语言特色。不要只抓住文章重要的段落,重点句子,要从大局把握整体。尤其是评论类的古诗文应该知道某些鉴赏术语。

写作方面,湖北省历年来的出题都比较新颖,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备考时,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比如抗雪灾等内容。这些年,作文题目非常强调时代性和学生个性。现实生活中要学习积累材料,关注生活中的热点。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荆楚十大人物等题材都可以很好的利用。同时要重视书写的规范性。

“错字扣分”有3种可能

名师点评:武昌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张银华老师

该要求打了条横线放在最下面,有3种可能:一种是自主命题的省市自行选择是否在全卷扣分,一种是没有硬性规定,可以不用扣分,还有一种是只在作文中扣分。过去高考的'考纲对错别字扣分没有明文规定,却有关于错别字的试题。但是,在作文评分细则中有不成文的规定,每错3字扣一分。

现在小学更关注动口动手,开始弱化认字,忽视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中学阶段过分依赖电脑,错别字、病句、标点不规范的比较多,这些对使用汉字有很大影响。据以往高考来看,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因错别字失分较严重。

英语:增加240个词汇

名师点评:武汉一中高教教师、高三备课组组长 沈继英

和去年相比,今年英语考纲没有变化,只是在“语言运用”中,将“写作”改为“写作要求”,使得语句更规范。

不过,湖北英语科的补充说明相对去年而言有变化,增加了240个词汇。这说明了英语高考命题更加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考生需要广泛阅读,提高单词量和阅读量。

数学:注重交叉点考查

名师点评:武汉一中高级教师、高三备课组组长 王以清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全国考纲没有任何变化,保持了稳定。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可分析出以下命题趋势。

重视基础,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因此,平时复习时,学生可强化快速、准确地计算训练。解答题的后3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平时复习,应通过专题训练,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感悟试题的思想方法和变形技巧。学生要学会从题干找出解题“入口”,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提高推理、运算的变形能力。

题型、题量和赋分值保持不变。近几年,高考对试卷结构、难度控制进行了细化,一直保持不变。其中,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7以上,中等题在0.4至0.7之间,难题在0.4以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注重交叉点考查。从考纲补充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来看,自主命题一直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新旧知识交汇点处考基础,在思想方法的交叉处考能力,在能力层次的交叉处出创新。记住规范答题,避免不必要失分。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2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

1.半命题作文解读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题目,由学生将题目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它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写作指导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看似简单,但个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只有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

(1)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有用的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传递信息: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如“我这个_______迷”一题,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如揣摩文题“_______之风不可长”隐含的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乃本文宏旨。

量: “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2)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_______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高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个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势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陡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明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3)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如“_____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一是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二是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三是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或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兔、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_____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应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与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如: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4)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___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_____同桌”一题,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5)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___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6)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如“我第一次_____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浅,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于逻辑,不违情理。

填题运思应当谨记: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巧而伪是不足取的。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 半命题作文

★ 关于渴望半命题作文

★ 初中半命题作文

★ 为-喝彩半命题作文

★ 为什么着色半命题作文

★ 同学之间半命题作文

★ 第一次-半命题作文300字

★ 半命题作文温暖的什么范文

★ 难忘半命题作文800字

★ 什么的相遇半命题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3

月落星移,太阳爬回了天空,又是新的一天。装饰天空的仍是那无边的湛蓝,点缀天空的仍是连绵的云海。飞机在云海上掠过,在机舱中,头等舱的人大多读书,经济舱的人大多闲聊。同样的旅程,却有不同的位置与行为。是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近朱者赤,环境氛围本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孟母三迁,迁的不就是环境?变的不就是行为?更何况谈笑有鸿儒,不同的位置本就有不同的追求,而有些人的位置也容不得他们去潇洒享乐。位置影响行为,行为也影响了位置。

孙敬悬梁,苏秦刺骨,欧永叔画地以芦苇,朱翁子挂书与林梢,。这些人虽生于微末,却出入于帝阍。他们若无曾经的孤灯夜影,又怎能在以后立身于凤池?而在头等舱中的人不知又有多少曾在经济舱中勤奋苦读。

积硅步以致千里,成功的实力本就在于平时的积累。发千曲而后晓声,一次次的进步本就会造成最后的蜕变。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有实力的歌手不会因在地铁站遭到了冷漠,也不会回舞台上评委的俗语而被掩盖了光彩。

现在的位置影响到现在的行为,现在的行为影响到以后的位置,那真正影响一切的还是一颗上进的心。轻抹历史的尘埃,遥望往事多如烟雨的过去,在那渐渐沥沥的雨声中,仿佛又听见了长安城中那一句“士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豪情壮志。透过那斜斜细柳,仿佛又见到了在太师驾前晒肚中学问的七岁孩童。还曾记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图龙。还曾记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这些不都是立志于少年而长青于万古的人物吗?试问那孙敬苏秦如不是自求上进,又怎耐得刻苦的寂寞?那孟轲如不是本就有颗仁爱的心即使三十迁又有何用?那些头等舱的人们如不是本就有所追求又怎会书不离手?圣经上有言”上帝只救自救之人“”你若央求我,我必搭救你“不过如此罢了。

新的日历翻开,天空与飞机仍在,只不过以前坐经济舱的人可能已经坐在了头等舱。明日尚可待,昨夜已成空。人虽不能决定现在的位置,却能决定现在的行为。抓紧每分每秒,把握现在,决定未来。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4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2、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年重庆中考作文题 “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3、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20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4、立意要鲜明,集中,新颖。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题作文,限制较少。空缺处可以填名词、动词、形容词,如音乐、读书、挫折、爱等,也可以填短语,如得到关注、奋力拼搏、遭遇苦难等。题目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彩链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那一节来写,要写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场面、精彩的心灵感悟。总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写的词语,突出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悬念、插叙、呼应、对比等技巧,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复点题。

另外,选材要新。要善于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以此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5

1扬长避短,趋熟避生。每个考生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伺的,唯有扬长避短,方能笑傲考场。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构思。如“珍惜所拥有的——”,这一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议论性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但是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填空补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可补填“友谊”“母爱”等;如果写议论文,可补填“青春”“生命”等;如果写议论性抒情散文,可补填“热血”“豪迈”等。

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以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该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我深深感受到了——”,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2标新立异,洞幽发微。考场作文,最忌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为消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洞幽发微,察人之未察,道人之未道。选词所表现的内容,应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至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考生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素材。如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一半”。根据花要半开,酒要微醺,拟题为“花开一半”,则将立意上升为一种审美的高度:含蓄可能更美!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式,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如“尝试——”,尝试小偷小摸、谈恋爱,失之于低俗;尝试洗衣、做饭、骑自行车,失之于幼稚;尝试打工、人间真情,失之于普遍。如果立意为尝试人情冷漠,文章则会脱颖而出。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6

漆黑的夜空中,有几颗暗淡无光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砰”我离家出走了……

我走在死一般寂静的乡间小路上,奶奶的呼喊打破了夜的宁静:“你莫走蛮,快回来……”我的心如同黄河一般的汹涌,却也管不了那么多。乡间的小路非常的黑,我有些担心了:今晚在哪里睡,我要去哪里。我慢悠悠的晃着,荡着,不知不觉来到十字路口。我该往哪走,我能往哪走。无奈,我走向了镇上唯一的网吧……

来到网吧门口我傻眼了——网吧的门是关着的。我转身走向了大马路,望着远处的灯光我是多么希望我能有一张舒适的床让我躺下。没过多久我又绕回到了十字路口这次我是累了。不想再走了,我抱着最后的希望再次来到网吧门前敲了敲门,门开了,我就像在沙漠中看见植物那样高兴。我准备在网吧待一个晚上。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脑屏幕发呆:他们会不会来找我,应该不会吧!过了有半个小时左右,网吧的门再次被打开了,进来的是两张熟悉的面孔,父亲立在网吧门口脸上像春天的湖水那样的平静,妈妈走过来倚在沙发上,红肿的眼睛里,一根根血丝清晰可见,嘴角微微露出笑容却显得很疲惫。看着妈妈憔悴的面容,我仿佛看见了他们为了找我而着急,发愁的样子,我跟着父母回到了家里,他们没有多说些什么,只说了一句:“回去睡觉,明天还上学。”

第二天早上,一缕温柔的眼光轻抚着绿叶上的小露珠一只蜗牛正努力的向上爬着。我看到了光明,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崭新的一天。我的生活将继续平凡但快乐着。

逃跑一瞬间,真爱一辈子。不要让父母的爱成为寻找,成为等待,成为遗憾。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7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第一批进行新课标实验的山东省20高考作文怎么考,复习训练应该沿着什么路子,注意哪些问题,避免什么倾向,一定是广大新课程考生和新课程辅导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这里,我想联系新课程标准和高考作文命题,谈几点不很成熟的看法。

一、新课标对书面表达的主体要求

新课标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全面的,其中对书面表达的主体要求如下: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与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的书面表达要求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二、20高考作文题总揽

对新课程实验省区来说,年高考是承前启后的,所以,深入总结分析、横纵比较2006年高考就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这里,我浓缩一下2006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中的作文题,供读者总揽,然后作简要分析。

(一)材料作文(3个)

1.全国卷Ⅰ:材料――乌鸦学老鹰捉羊(文体自定,宜于议论)

写此题需从寓言中提炼一个观点、道理,试题较开放,好写。能提炼出的观点可以是“不自量力”、“盲目模仿”等。好写,但似乎观点没有什么新意可挖掘。命题者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但此题难说是好题。实行新课标的海南省使用此题,“开放、好写”应该给我们启发。

2.全国卷Ⅱ: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网上阅读率增长(文体自定,宜于议论)

此题“全面理解”起来较难,立意指向性模糊。第一则材料“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似乎是说人们不愿读书,“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又该怎样评价?网上阅读难道就不是阅读?到底是该批评人们不愿读书,还是该欢呼社会进步?从要求看似乎什么也可,开放性较大。也许,它的开放性是它要向我们展示的新课标方向。

3.山东省:材料――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其实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诗歌外文体不限,宜于议论)

以诗为材料,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同是星星,认识的变化源于“距离”,可写“距离产生美”,可写“完美与缺憾”,可写想像(或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新课标精神有充分体现,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二)话题作文(8个)

4.广东省: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寓言为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是“心中的天使”,心中的真、善、美都可以比喻为天使。美好的事物皆可成为“天使”,这样写作的题材就很较广,考生有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广东省是新课标实验区,此题在自由度上与山东作文题有相似之处。

5.福建省:三个话题:①诸葛亮借箭不足十万支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③留一点空白(自选文体,宜于议论)

三个话题各不相同,突破常规,形成立体思维空间,任考生驰骋,比较有新意。

6.重庆市:小题:车站一瞥。大题:以“走与停”为话题(诗歌外自选文体)

大小两作文的形式七八前是常题,今天给人回归的感觉。“走与停”有一定的`哲理性,能够引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7.湖北省:话题“三”的联想与感悟(自选文体,宜于议论)

作文题颇有新意。从所举成语看,内容角度各不相同,有的强调思考,有的强调虚心,有的强调灵活。

8.浙江省: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息”为话题(诗歌外文体不限,宜于议论)

此题有现实意义,允许考生“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可谓网开一面。

9.安徽省:以“读”为话题(文体不限)

此题是典型的“一字体”的命题作文,此类作文一般具有开放性、隐含性和寓意性,文体上选择的余地较大。可展开联想的翅膀,思维的空间大得很。

10.江西省:以“雨燕减肥”为话题(文体不限,宜于议论)

江西作文题“雨燕减肥”寓意应该以“丢掉包袱,轻装上阵”为好。当然,也可以“为了展翅高飞,要学会控制自己,练就本领”之类的立意。

11.四川省:以“问”为话题(自选文体)

一个“问”字,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文章已做,此题写作难度稍小。但此题确是切中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话可说。

(三)命题作文(7个)

12.北京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要求谈感受和看法,诗歌外文体不限,宜于议论)

“北京的符号”不仅出得有“京味儿”,而且有文化味,可以说文化味十足。且北京味十足。关心生活,关心现实,平时多看多想,才能写好此文。

13.上海市: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诗歌外文体不限)

网上有人评论说:题目中“你”字做拟人化的处理,格外生动,富有深意;“我”字则让学生更能抒发真情实感;一个“我想”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思维过程。题目总体来说发挥的空间很大,既易下笔,也易出彩。题目有一个“我”,这是近年高中题目中不多见的,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我想握着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我同意这些评论,这个题目不但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才能和平时的积累,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

14.天津市:以“愿景”为题(文体不限)

“愿景”一词极不常见,许多工具书中也未收入,考生可能很难准确理解该词。此题有一点时代感,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愿景”。

15.湖南省:以“谈意气”为题(要求写议论文)

规定题目,限定文体,“意气”有三种解释,虽限制性增大了,也还有一定的自由度。

16.江苏省:以“人与路”为题(诗歌外文体不限,宜于议论)

此题是关系型话题,但比较生活化,便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供材具有较强的辩证关系。审题没有障碍,写作也容易。

17.辽宁省:以“肩膀”为题(诗歌外文体自选)

“肩膀”与去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异曲同工,理解难度不大,思维空间甚大,考生写起来应当觉得容易。肩膀有多重意义,可写人的肩膀,如父母扛起家庭生活重担,也可将肩膀赋予寓意――扛起重担的关键,考生可写事、写某种社会现象,通过个体看群体;也可从“肩膀精神”入题,谈谈肩膀的重要性。

18.全国卷Ⅲ:以“书”为题(诗歌外文体自选)

话题较宽泛,容易入题入笔,既可写实际意义上的读书,也可写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这本抽象的书。

三、启示和预测

总揽以上18个作文题,特别是总结新课标实验省区使用的四套高考作文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也可以说是我的几点模糊预测:

1、力争切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得到进一步落实。这一方向在新一年的高考中不但不会变,还会加强。

2.开放,要求宽泛,少设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向新课标要求靠近。广东题和山东题受到普遍好评,明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一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3.在18个作文题中,至少有10个作文题要求议论或宜于议论,表现出“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发展“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课标理念在命题者心中的位置。年备考进一步重视议论文,应该是正确的方向。

4.材料作文在全国一卷二卷中出现,在山东题中出现,这一现象应给予高度重视,明年备考应有所侧重。

5.命题作文回归,开放的、大家都有话可说的命题作文仍然是好题,也应给予重视。

6.话题作文占支配地位的现象进一步被打破,山东省明年出话题作文的可能缩小。再说2007级毕业生从初中开始就训练话题作文,有了相当的基础,适当放一放是应该的。

高考的命题作文篇8

我喜欢读书,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就好像在海洋中遨游,看到那五彩缤纷的鱼儿,让我感受着另一种美。

读诗歌,在于曲调之美,更在于风韵之美。我爱婉约派,也会为那凄清、悲凉、冷落的意境而涕然泪下。就像柳永所写“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也喜欢豪放派,每次都会被这阳刚之气、豪迈的风格打动。如李白所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感受到这等豪放居士如此有魅力。

读散文,在于意境之美,也不乏思想之美。散文就犹如一曲曲轻盈、柔和的音乐,犹如一幅凄美的画卷……记得,冰心在《回忆》中写到“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治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只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读完,便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绪中。在散文的韵律里,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读小说,在于悬念之美,也富人情之美。我常会和小说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感叹,为人物的身世或喜或忧。读到“飞翔是沿着大地无边的梦想,因为有家才要去飞翔。”我便为了林黛玉的经历而悲伤。是小说,是它唤醒了我的灵魂,触动我的心弦。

我徘徊在书的海洋中,从中感受美的滋味。不知不觉,我竟也渐渐的置身其中……读着,读着,便读出了生命的味道……

生命如花,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像那园中的花儿一样,会绽放,会凋谢。可是,谁又敢说它不曾美丽,不曾香气扑鼻。每一个人如每一朵花,各自有形,各自有色,各自有香。

生命如花,当它还在的时候,让我们努力去活出生命的价值,像花儿一样。既然我在这里,我就要让我的美丽,我的价值,留在这里,让我们自己的生命,绽放的更美丽。

生命如花,我相信,只要努力过,我的生命就会如同花儿一样,香飘四野,更会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高考的命题作文8篇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纸模板8篇

强与弱高考作文模板8篇

我高考作文推荐8篇

冲刺高考励志作文8篇

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范文8篇

2023高考上海卷作文最新8篇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8篇

2023年浙江英语高考作文8篇

全国乙卷高考满分作文8篇

全国高考乙卷语文作文8篇

高考的命题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