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有关的作文精选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练习作文的写作,我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在开始写作文之前就要在心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搜集好自己想要使用的素材,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与诗有关的作文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与诗有关的作文精选8篇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如一滴晨露滋养干枯的心灵,宽容,如一滴晨露滋养干枯的心田,宽容,如一丝轻风抚平悸动的心房。宽容是首诗,带你遨游人生,让你领略它的风姿,让你领略它的情操。

宽容早已在我的心田中种下了种子。小时候的我可与现在的截然不同,小时候的我顽皮捣蛋,每天沙子,地板上都要滚上好几遍。老师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们不用扫地了”。同学们都笑起来,我也跟着他们傻傻的笑。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的在沙子地玩耍的时候,好像有人扔我石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同学呀!我便随手拿起一把沙子往他身上扔,他机灵地躲过去了我的攻击,在我几次轮番攻击失效后,我便开始寻觅着石子。“哎,找到了。”我正满心欢喜的说道。“哎呦”我发出痛苦的呻吟,那个同学拿石子扔到我的腿上,一股疼痛感迅速弥漫开来。我勃然大怒,拿起一块石子就往他身上扔,就自顾自得看我的腿。“呜呜呜”旁边传来一阵哭声,我连忙转过头去,我打中了他的头,他的头已经肿了起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忙安慰他,后来,我小声地对他说:“我给你五毛钱,你别哭了,好吗?”一块钱,一块钱,我急得也哭了起来。他渐渐的止住了哭声,我才慢慢把心平稳,快来,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二天早上,我刚放下“重担”坐到了座位上,就听见外面有一股喧嚣的声音,隐隐约约还听见了老师的声音,不知为什么,我的心跳得格外快。一位老爷爷气势汹汹出现在我面前,我定睛一看,是那位同学他的包好像比昨天更严重了。“是谁”?你把他指出来,这位爷爷提高了嗓门喊:那个同学慢慢将手提了上来。不,别指我,我心中暗暗想道。我全身的血液都僵硬了。“是你是吧。”那位爷爷怒不可遏地指着我说道,老师急忙赶了过去,“您有话好好说,别吓坏了孩子。”你知道那个孩子吧,把我的孙子打成这样,你说怎么办?你做老师的也不管管?邹佳文,还不出来,老师朝我喊道,我迈着千斤重的步伐朝外走去,当然,可想而知,遭遇的是一顿霹天盖脸的责问。我被吓得嚎啕大哭起来。爷爷已经赶过来了,了解情况后,看着我,话噎到喉咙里没说出来,只是跟别人道歉,这时那个孩子的爸爸赶了过来,看到这情形,微笑着说:“算了吧”一些孩子平时闹得玩的,只是你们以后都要吸取教训。不要在贪玩了。我唯唯连声的应着,那位爷爷回去时还对我骂骂咧咧的。

现在,每当重新看见这所学校的时候,脑海里总能浮现出这件事,校园依旧,但那处记忆却永远留在心里,抹也抹不掉了。

重拾回忆,总忘不了那位父亲对我的宽容和理解。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它时刻包裹着你的心,让你时刻都感到温暖,晨星虽微弱,但也照亮了一块心田,雨露虽少,但却滋养了一片心田。清风虽小,但带给你却是多一份的感动与开怀,让我们细细品味宽容这首诗吧!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2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何谓诗,是历代文人对思想的阐述,是历代古诗的文化底蕴,是《说文》中的:“诗,志也。”

诗之文化,是一种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自然交流,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一首诗,一个故事,一个人对文字的诠释。

“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是太白对庐山的形容。在风景秀美的庐山上,有一位身着白衣犹如谪仙般的男子,腰系酒壶,淡泊于尘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有没有在诗中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链,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你有没有在字里行间看到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读完此诗,好像庐山之宏伟壮丽仍在心中徘徊不去。何以言其美?何以言其壮丽?也许也只有太白才能如此恰当的描述庐山之美,庐山之壮丽了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荒凉的沙漠,一眼望不到边。茫茫中有一辆车再缓缓走着,车铃摇曳,“叮当,叮叮当”不远处有一缕直直的狼烟往上蹿,耳边似乎伴着戎马,厮杀,怒吼的声音,战火烽飞。诗人心中有那一抹孤苦,心想这乱世何时才能安定?天边有那一轮圆圆的落日,给人以无比亲切,何时才能归家?当你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时,会不会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与孤寂?众多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胜过王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王朝的兴衰,一座城的孤寂,一个人的感伤,似乎都在这两句句诗中有所体现。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战争惨烈无比,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几大悲剧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心中满是悲苦,写下了《春望》,面对漫天的烽火,他的伤有几人能懂?这般的悲苦,感伤,也只有杜甫能够知晓吧。

一首诗,文化的体现;一首诗,给人以怀念。这是一段故事,读起来唇齿留香,请你细细听我讲述,如此优美,那般激越。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3

诗是一个时代的适者,它适应了一个时代,也改变了一个时代。

人们欢愉怡然而呼喊,孤幽顾影而低吟,登高望远而舒啸,杂散的字词无意中拼成了琅琅的文采华章,于是成了艺术的精灵。字正腔圆的吟唱在天地之间回荡不绝。然而同一切事物一样,它面临着抉择,因为它必须适应时代。

魏晋的酝酿,使它们终于在盛唐大放异彩。那是一个悍将骄兵迭出的时代,开疆拓土成了人们的信念。开阔的视野使得诗变得雄奇瑰丽,读之让人觉得千江之水泄出,万马之军奔驰。诗,铭刻了这个时代的理想,适应了这个时代的呼声。

物极必反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诗到了宋代,不得不面对这迥异的时代作出一个艰难又无奈的抉择。因为诗要生存下去,它就必须适应这个时代。唐的对外扩张使诗瑰丽丰腴,宋的对内局促使诗变得深微内敛。诗人都变成苦吟诗人了,这是一个无奈的抉择!

唐诗善韵,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好意,故精能,而贵瘦劲深微。

唐诗如芍药海棠,稼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孤幽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芳盈满颊;宋诗如食橄榄,初食苦涩,而后甘甜深转。

唐诗善叠石凿池,修苑筑亭;宋诗善于亭院之中,饰以绮疏雕槛,山石之侧,植以异卉奇葩。

唐诗如登高望远,意气浩然;宋诗如入涧寻幽,深微透群。

诗在这里失去它应有的气韵,整体的开势,代之以字词的推敲与锤炼。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过,苦吟的诗人根本不属于诗人,诗人不应该是这样。难道宋竟是一个无诗人的时代吗?宋人未尝没有反省过,他们知道诗的盛世在唐,为了使诗在宋同样有一座高峰,他们必须另辟蹊径。

于是诗变得“奇”,且字字奇。“王介甫,贵工,黄鲁直贵奇,苏子詹贵新”的风格未尝不可视为诗的另一座高峰。

诗依然从人们口中吟出,它也在适应着,选择着。历史证明,诗只有适应了那个时代才会大放异彩。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4

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瑰宝,李白的诗豪放洒脱,杜甫的诗简朴自然,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古诗,韵味无穷,丰富多彩。

诗,重在一个“品”字,一个不会品诗的人必定不会知其内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作者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诗是杜甫于安史之乱中所作,当时他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朋好友的帮助才盖起一间茅屋,却不料,茅屋为秋风所破,但他不气馁,并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迸发出激情和火的希望,这足以证明杜甫宽广的胸怀和美好的理想。

品诗也如同品山品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陆游游玩过山西村时所作,明朗的笔调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重重山,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走时,忽见一个花明柳绿的村庄。”当面对祖国的分裂,人们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时,感到困惑,并从中找到了希望。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当我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历了一番周折,努力,得到了希望,而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诗人生动、贴切地写出了塞外的壮丽风光,笔调苍劲,意境雄浑,与《渔家傲》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赵师秀的《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写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夜晚景: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传来阵阵蛙声,清脆悦耳,奏响了一曲春夜交响曲,深蕴含蓄,余味无穷。在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一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出了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诗,真是一个奇怪而又美丽的东西,该让我怎样品味你呢?你是雨后的一片绚丽彩虹,或是春日里的百花怒放,还是夏日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者说你是一位得道仙人,踏着风来,驾着云去。真不虚人们用“瑰丽”二字来赞你。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5

推开窗,一股清新的气息沁入心脾,给人一种由上而下的舒适感,阳光明媚地跳跃在窗边,晶莹的露珠舒懒地仰卧在绿叶上,眨巴着它的小眼睛我想,每一天都是新的,幸福,就这么简单,洋溢在美好的日子里,但愿,每天都是一首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无常,空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幽雅清韵一路返璞归真,空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余无,存于有,吾心似秋月,在静谧中寻找禅音,在禅音中寻找深意,在深意中寻找生命的启迪。

再往前走,便觅得如此风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老树与枯藤死死缠绕,两者相错相依,老树的根系在土中拼命扎根生长,向着水源处探寻,汲取着珍贵的那一点一滴,枯藤把整个身子牢牢依附在老树那枯干的枝丫上,在萧瑟的秋风中挣扎,两者就像是相依为命的亲人,在穷困潦倒的生死关头,不抛弃,不放弃,就有生机。残阳如血,乌鸦闲来无事,栖息在一角的归巢里,那是它的一方天地,它的家。潺潺的流水声演奏出一曲日落而息的谣,几处人家,又见“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荒凉,西风瑟索,马已羸瘦,人何以堪?垂泪低吟,苍凉的暮色下,断肠人在天涯

移步泊秦淮,只见“烟笼寒水月笼沙”,两岸朦胧清冷,“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夜,总是给人以寂寞清冷之感;月,也便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那些文人墨客总是爱在月下独处,抑或是在灯火阑珊处徘徊,抒发心中思绪,吟一吟那诗,怀想一份感触。

时间如手中的流沙,抓不紧,越紧,它越容易流矢。转眼,沧海幻变作桑田,于是,每天都变幻成了一首诗

千百年后的今天,今人在慢慢拾获那些已逝的日子,那些诗那些古人,那些圣贤,那些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的他们,都把心事付诸于墨香的一纸间,而我们也只能透过那些诗,那些文,窥得他们一小部分的曾经

谁没有美好的记忆?谁不会怀想曾经?谁不会有多愁善感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我们可以把美记心里,把一时之感付诸纸上,把自己的成长编画成随感,怀着一份淡雅的兴致去品读,感受一番。

阳光下,泛着光的十四行诗

我想,每天都是一首诗。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6

诗歌的眼睛,何其敏锐,何其犀利,何其痴情……

诗歌的`目光,却总是在茫茫人寰中执着。流连,在时间的河流中采撷浪花,在大自然的风物中摄取美和精华,在动物和植物的成长中构思爱的故事,在生命和爱情的浪漫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诗歌的眼睛里,闪动着无尽的世事的沧桑和困惑,抖落一地苍凉,在那哀伤的月光曲里,晃动着一个修长而癫狂的身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代诗仙李白,他的思想境界是那样的圣洁和孤傲,他是在某一日看破了尘世的虚伪和冷酷,思绪便在虚幻的仙界里悠游,那是怎样一个干净而神圣的世界呀,可是,那样的世界,一个干干净净的血肉之躯又到哪儿去找哪?只能在想象里,幻境里,醉梦中……

美丽的夜巴黎,诗歌的眼睛,却看见了巴黎街头一具腐烂的女尸,一位几岁的孩童,骑在一具骷髅上面,他嬉笑着双手在骷髅上把玩……多么深刻的含义,多么露骨的暗示,世界是由恶和善构成的,在恶的尸身上,成长着善的苗圃,在恶的渊地,潜藏着获得爱的秘籍。

诗歌是一位虚拟的王,她统驭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不能改变人们的物质世界。诗歌的眼睛,她穿越千古。纵横世界,她从古王宫的废墟上,从梁祝的坟台前,从被秋风所破的茅屋前……看到了什么?

太阳,被多少诗歌的眼睛看过。读过。探索过,对话过,太阳,她走过了几千年,走过了多少人的眼睛多少诗歌的眼睛,谁也说不清楚。当夕阳西落的时候,那深深的暮霭后面,像有许多痴情的仙女在哭泣。多么雄伟。壮观的落日场景啊,那幅画面凝结在人们的心头,被多少诗歌的眼睛阅读过,忧伤过。

四时的花草,溪流,树木……诗歌的眼睛,我是一片云,我在自己的天空飘,我是一朵花,我在自己的枝头绽放。

诗歌的眼睛,象夜空质朴的星光,他看着世界,看着天空,看着银河和仙女……诗歌的目光,亲切地爱抚着世人的心灵,世人的梦,世人思念,世人的感情……

诗歌的眼睛洞穿了世事,佛法和禅……洞穿了天空和海洋,鱼和飞鸟……

诗歌的眼睛,是心的最后皈依。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7

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这是高晓松的一句话,后面其实还有:诗就是心灵的最深处。恰巧这诗与远方是我最爱的。背上双肩,拿个单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热爱远方,但我向往独行。因为龙应台说:“一个人走路,才是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倘若拉三两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叽叽喳喳,在聊天中错过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没有从始至终的同行者,或遇见志趣相投的同游人走完一遭然后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

远方,或许是我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有过那么真切的希冀与幻想,但是不去践行似乎就会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间有点无言。感觉自己很有可能变成这样的空想家。所有对远方的日出与日落,晴朗与阴雨等等作出的假设都毫无意义。但愿时间最后能看到我的足迹。

心灵的最深处,也许更是永远到不了的地方。电影《燃情岁月》开头的旁白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遵照他的内心去活着,他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我个人认为,成为传奇很难,成为疯子也很难。无处不在的丛林法则怎会让人随心所欲?滋味大多是无奈。记得曾经问过某君有关人生方面的问题,他说:“追随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初衷。”他抛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却留我一人苦苦思考了很久。自此让我明白在追求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到达心灵的最深处。抉择不是最难的吗?所以就遵从自己的内心好了,如此简单。身边很多朋友都如此睿智,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我所庆幸的是我们的青春还有诗与远方,一切才刚开始。纵使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如果没有了它们,也就不再有悲伤、幸福、惆怅、快乐、感动的交织。每一种生活的味道都需要我们去一一品尝,唯一不变的可以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信仰。

且将诗酒趁年华。小时候的白日梦可以一点一点去实现了,青春的帆可以扬起来了……路就在脚下,要心无旁骛地望着前方。

诗与远方,我一直在追随你们的路上!

与诗有关的作文篇8

无意间想起了海德格尔,那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老人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那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那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有那起舞弄清影的苏东坡,都在人生天地间诗意的栖居。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意,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一条小溪,都是一组流淌的旋律;每一径迂回的小道,都是一部写满乐章的乐章。诗意地栖居,用心去享受生活的意趣。

月夜下,朱自清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荷花池塘间游荡,是一种情趣;穷困时,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阳光,是一种闲趣;监禁中,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一种恋趣。人生好比涨潮,潮起潮落,向滚动的音符欢快的跳跃。纵使遭遇乌台诗狱的摧残,也还要大江歌一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纵使被贬黄州,也还要“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侣鱼虾而友麋鹿”;纵然发配天涯,也还要享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俯仰万世,东坡诗意地去栖居,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于是,满腹的凄苦得以超越,满心的灵魂得以升华。现实容不下海子,没有像徐志摩那样“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海子毅然选择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置身在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而人与世俗的差距又太大,也许在这种情况下面朝大海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翻开尘封的历史,跨越历史的长河。恍惚中,有人拔剑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诗意地栖居,练就了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生活可以没有富足绚丽,但却不能没有诗意,在人世间诗意地栖居,才能享受生活的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谛。

如果生活可以有n多种选择,我只愿诗意的栖居。

与诗有关的作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与中秋有关的作文优秀8篇

有关师恩的作文8篇

与中秋有关的作文参考8篇

与高考有关的作文推荐8篇

有关写景的作文600字8篇

冬天来了有关的作文8篇

有关盼的作文300字通用8篇

有关葱的社会教案推荐8篇

有关蛋的语言教案最新8篇

有关桥的调查报告通用8篇

与诗有关的作文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