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和整理所学的知识点和见解,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深度,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妙语录和读后感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1
第一次知道《姥姥语录》是倪萍在朗读者节目中,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学历却又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这些再平实、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了我无数的启发。
非常感谢《姥姥语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这样面对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义,告诉我们用乘法追忆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减法怨恨。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2
?姥姥语录》内容简介:《姥姥语录》包括了我不敢为她送行、姥姥挣钱了、好心加好心,就是搅人心、姥姥的冬天、三个爸爸、骨肉相连,分开了就出血、如果有下辈子……、什么日子都是掺合着过、两个妈、爱不怕分,越分越多、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姥姥的金元宝、心心相印、愿姥姥的世界鲜花盛开等。
朴实的老人,朴实的话,这本语录是倪萍姐与姥姥生前就说定了的,“记得第一次跟姥姥说这事的时候,她那个只剩下一颗牙的嘴笑得都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叫人笑掉大牙?’躺在姥姥床上的我也笑翻了。你想嘛,一个只剩下一颗牙的人还说‘笑掉大牙’,多可笑呀。”这是一位多么可爱的老人说的话,让人觉得倍感亲切。姥姥是智慧的,但又是很宽容的,“早年有个人让她帮着藏布匹,结果姥姥吃了苦。我说,你怎么不记恨那个先让你藏布匹然后举报你的人?她说那个人老远看着她就拐弯,那个意思就是出卖了别人心里很难受。”姥姥是个很善良的老太太,日本人捅死了姥姥的姐妹,但是她却说“爷爷的事儿,恨孙子干吗。” 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是善良宽厚的,什么事都是为孩子为亲人着想的。常常看到电视中那些对老人不孝不敬的,甚至唾弃老人,我真觉得痛心。明明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却不知回报。
生活很累,工作很累……有时候会很心痛,很无助,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多年前跟我说的话儿,虽质朴,也没有深刻的哲理,却很实用,很贴心,我觉得在这个急剧转型的社会中,它宣扬的美德与价值观,会给浮躁、喧嚣的社会带来清新与温暖。很感谢倪萍大姐的良苦用心。希望我和大家生活得好点,快乐永远!!很喜欢这本书。很真实,很深邃,很实在,也很动人,句句话都在理儿,都那么让人难忘。让我过目不忘的一本好书。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3
今天终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看完了。很是让我感动。
作者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裹着一双小脚,大半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却用一生的生活经验,指导着自己的为人处事,并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自己的后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透着智慧。
姥姥说:“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换个角度,换个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
姥姥说:”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难的关,总会过去的。很简单的话,仔细品品,很有些哲学的味道,耐人寻味。
姥姥说:”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诉我们,表面上我们帮了人家,实际上,是人家接纳了我们。
这是让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书,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书。看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我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就像奶奶,妈妈的话儿,很贴心,很实用。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4
虽然是一本很通俗的书,但还是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完了。因为倪萍老师的书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读者》里面看了一篇《姥姥语录》的书摘,了解了一点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为此书也就是看看姥姥一点透着人生哲理的话。现在看看,倪萍虽然不是专业的作家,可是她的书比起不少专业作家写得更吸引人。真挚感人、通俗直白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数个地方都看得我泪水涟涟。“骨肉相连,分开了就是血”这篇看得我最为伤感。
也很佩服喜欢倪萍的真实坦诚,她在书里数次写到自己如何花钱,钱赚的多,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个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觉她很热情,感性,泪点比较低,就像一些读者说的那样感觉她比较煽情。现在读了她的文,感觉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坚强、勤劳、能干、宽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样。她和姥姥一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说会写、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劳、能赚钱会画画。
她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这本书以后还会再读一遍,因为里面真的有精神食粮。还想以后再读读她写的《日子》,现在等着它的电子书上架。总之个人认为《姥姥语录》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5
看了姥姥语录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欢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劳能干,一生过的十分充实,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济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为她无穷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显得越发越光辉起来。
我也想去书中的水门口看看,看看是怎样的环境让姥姥拥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别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间少不了生死离别,却是无法避免。亲人走的时候,谁不会悲伤谁不会心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对待自己,不要让他们走的仍有遗憾,珍惜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们的爱,才会珍惜。
我很喜欢文中姥姥的教育方式。文中作者说,她小时候偷了生产队的麦子,想拿回家叫姥姥蒸馍吃。可是怎么都蒸不熟,作者只好承认了是自己偷的。最后姥姥用一大锅馒头告诉了作者,公家的东西不能偷。在那个少粮寡食的年代,姥姥能肯浪费那么一大团面来教育一个5岁的孩子。那这个孩子有什么理由成为一个本性不好之人?很多人踏上犯罪的道途,都因为家庭教育问题吧?如果中国的姥姥,亲人都像文中的姥姥一样善于教育,那何来不良少年之说?
姥姥这一辈子都没穿过艳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觉得委屈。作者问姥姥,身为女人,一辈子没穿过高跟鞋,遗憾吧?姥姥却摇摇头,说那年头,作者不包脚都算怪物了。作者又问,一辈子没穿过裙子,遗憾吧?姥姥说,怎么没穿过裙子?围裙也是裙子。对啊,围裙也是一种裙。姥姥一辈子都带着围裙,一辈子都站在灶前,一辈子都那么勤劳忙碌。
书中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识一个,学都没上过。可是她懂得善恶,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经历总结了一条又一条智慧,叫我们叹服。姥姥的理儿很直白,很实在,她为什么不悲观不放弃呢?是无奈还是现实?她从没想着以此来教育谁,给予谁,她就是这么想的,这么过的,她认为是个人都该明白的理。
姥姥虽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却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话打动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真理。人这一生中,乐就是福。
读《姥姥语录》是最近的事儿。考试完,我用了三天时间,很仔细地把它读完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主持人倪萍,一个我从小就觉得很有“母亲味儿”的人。
从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本书讲的是倪萍的姥姥所说的一些话。书中的姥姥自认为很平凡,只是一个农村老太太,可倪萍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把人生的起起落落、成功与失败,都看得非常透彻,总能在生活的小事里,讲出大道理来。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后辈,如今只剩下生命的余晖了。
她笑着对待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即使儿子因公殉职了,她也能说出那样让人揪心却一直藏在心底的一段话。她没上过学,却渴望知识,渴望认字,渴望自己挣钱,渴望能让子女上大学读书。
孩子是她的命根子,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六个孩子。不管自己处于多么艰难的处境,她只会替孩子们着想;她是穷了一辈子的人,对倪萍向灾区捐献一百万的举措却非常支持。
她对母爱有着自己的诠释:“不是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吃的给喝的就是爱。”她的爱情观朴实而又了不起:“你姥爷就是我,我就是你姥爷,我们俩是一个人。”……
在很多人看来,姥姥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她或许可以给人一些启示,但终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她给予我们的东西,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仔细体会,就能领悟到其中闪烁着的智慧火花,让我们的心灵丰富、纯净、坚定起来。
那个下午,我掉了好几次眼泪。不为别的,只为那通俗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深深的爱与思念。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6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妙语录和读后感篇7
在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姥姥”的理解是像大部分人一样,姥姥只会宠着自己的孩子:会带他去玩,去耍,孩子不高兴了就哄,就逗。因为我没有姥姥,所以我的理解会这么片面,读过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姥姥也会教给孩子影响他一生的话。
书中倪萍的姥姥就教会她很多的事情,而姥姥说的话也变成了语录,变成了贴近生活的哲理。姥姥曾这样说过“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不怕存钱。”这句话是倪萍问姥姥“你不怕我爱我妈就不爱你了?”的答语。爱是无限多的,可以把爱分给妈妈,分给姥姥,还可以分给更多爱自己的人。这一篇一直在讲倪萍认为自己的妈妈不够爱她,她把这件事给姥姥说了以后,可姥姥却说“你妈不是亲妈,也不是后妈,是个合格的妈。”妈妈知道应该怎样爱孩子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妈妈不管孩子怎样误解,但她最终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我们呢?说什么孝顺,孝顺是美德吗?不,是应该的。有哪个父母说照顾自己的孩子是美德?没有。父母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无论为他们做多少,也是补偿不了的。父母总是想给我们最好的,可我们为他们做过什么?不仅是姥姥的话,这本书里的其他内容也是很有哲理的。
姥姥的话,影响了倪萍的一生,平凡的99岁的姥姥的话,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智慧。难怪倪萍会说“葵花朵朵向太阳,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阳”,姥姥也是我心中的太阳,更会是更多人心中的太阳……
妙语录和读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