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文中,我们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心中的理想,写作文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真实地展现内心的想法与情感,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记忆中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篇1
冬日的阳光清浅,透过窗户洒落房间,小屋顿时变得暖洋洋的。伸出手,接一缕阳光在掌心。掌心染上了温暖的金黄,这颜色这般眼熟;掌心渐渐升温,这温度何其相似;低头轻嗅,阳光是温暖的味道,这味道我好似尝过。愣愣神,陷入了回忆。
幼时,在院子里玩耍。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好奇地触碰洒在身上的阳光,暖暖味道竟让我嘴馋。转身跑进厨房,“奶奶,我要吃银耳羹!”我喊着跑进了厨房,一把抱住奶奶的腿,仰起头,央求地看着奶奶。奶奶摸摸我的头,从厨柜中取出银耳,浸润在水中。我见奶奶答应了,便乖乖地走开。
见我不添乱,奶奶搬了条板凳,坐在院子里剥桂圆。桂圆香气传到我的鼻子里,我偷偷跑进院子,抓一把桂圆就要跑。奶奶眼疾手快地抓住我,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笑道:“你把桂圆都吃了,拿什么煮银耳羹?”我笑笑,挣脱了奶奶跑走了。奶奶只是笑着摇摇头,便继续剥桂圆。我跑远了,便开始安心享受美食。不经意间瞥见奶奶坐在院子里的背影。正是夕阳西下,阳光照进院子里,奶奶的背影也镶上了一道金边。
奶奶剥好了桂圆,起身走进厨房。我倚在厨房门边,静静地看着。奶奶把泡好的银耳放入烧开的水中,再放入桂圆和冰糖。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平时急性子的我这时却有了足够的耐心。因为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在等待的尽头是无穷的甜蜜。
待银耳羹煮好,奶奶掲起锅盖,烟雾缭绕。厨房里氤氲着银耳羹的甜香。
我接过奶奶手中的银耳羹,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唇齿间弥漫着温暖的味道。一勺银耳入口,香甜可口。桂圆经水浸泡后,也不似方才偷吃时那样干瘪,此时倒像个小球,滚圆滚圆的。不过顷刻,满满一碗的银耳羹已经见底,我抹抹嘴,举起碗,向奶奶撒娇道:“我还要,要多多的银耳!”奶奶便笑着又盛了一碗给我。进入梦乡时,那香甜的味道还一直弥散在梦中。
无论岁月翩跹,时光流转,那温暖的味道都不曾散去,永留记忆。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篇2
午后,我独自倚在临街的窗边,眯着眼睛一边沐浴着午后的阳光,一边端详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蓦地,一位散步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许是他正想着衣食无忧的儿女,或是调皮可爱的孙儿,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的笑容是那样地幸福。
我不由一愣:这笑容,似乎在哪里见过……
那是春节的前几天吧,火车站里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焦急的目光徘徊在售票口与长长的队伍之间。他干裂的嘴唇告诉我他等的时间并不短,可他却仍不肯多花一元钱买一瓶水来解渴——因为一旦离开这长长的队伍,不知又要等多长的时间。更何况,回家后还要给家人置办年货呢,这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了……他把目光又转移到了长队上去了。又是几十分钟过去了,售票口似乎还是那么遥不可及……突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急忙把手中的行李放下,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那是一部款式极老的手机,功能怕是少得可怜吧。按下了接听键:“儿子啊……啊,上火车了,再有几天就到家了……好,等爸爸回家,你想买什么爸就给你买……”挂上了电话,那因劳动而晒得黝黑的脸笑得是那样地幸福。
我思忖片刻:这笑似乎也在那里见过……
那天,天气极好,她急急忙忙地向郊外的福利院走去,身上还穿着没有来得及换下的校服。终于,她听到了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她微微一笑,刚把单车放好,一转身就看到十几个小孩子围在她身边又蹦又跳,连连地喊:“姐姐来了,姐姐来了”她笑着拿起了水盆去接水,端到大厅里一边洒水一边和孩子们嬉戏。她让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讲故事给他们听。她的声音好温柔,仿佛能挤出水来……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她推着单车走到了门口,身后的孩子、老师亲切地跟她告别。她笑了,那笑容是那样地幸福……
收回目光,我抬起头,轻轻地笑了……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篇3
像泡沬,似碎片,这些零星的回忆,散落在记忆的深处。恍惚中又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站在青深色的石块上,眺望着不远处埋藏着自己童年的小巷好像还是那样美好,那样安详而古老。与记忆里的小巷是那样相像。
记忆里,阳光一点点地爬上天,碎碎的阳光穿过院前的树荫点缀在我的身上。该去上学了!随着门前小伙伴的呼喊,我跳着出门。邻居家的小狗,附近懒洋洋的猫都好像约定似地聚集在我的身边。将手中的早餐分一点给它们,再嬉笑着与伙伴追闹着上路。空气中淡淡的树与花香的味道,看着脚下阳光折射在青石块反射的亮光,像金子般亮闪闪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小巷的早晨,包裹着我上学的欢乐。记忆中的小巷,是那样的平静又带着活力。
记忆里,小巷的下午,也是那么懒洋洋,像个打瞌睡的老人。低低的蝉鸣与清脆的鸟叫,是那样配合得有规律,像支安详的安眠曲,可孩子们都闲不住。在家后面的小丘上,种着一排桑葚树。阳光打在卷起的树叶,亮幽幽的。我爬上树,看着叶子边上一串串像宝石的果实,有的是紫红的,有的是青绿的,看得我直发愣,想到那酸甜的滋味,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我随便抓了一串,胡乱地塞进嘴里,那种清亮又有些苦涩的滋味充满了口腔。我抱着树枝,闭上眼,闻着树干淡淡的味道,记忆中的小巷是那样悠闲而
记忆里,傍晚的小巷最美。夕阳一点点地向西离去,天空中像小姑娘似地羞红了脸。我坐在家门口,一边静静地看着天,一边静静地等着。直到那响亮的竹签声响起,我猛地打起精神,快步走到老人面前,买了根鲜红的冰糖葫芦,急忙地咬着。鲜红的葫芦被夕阳照射得发亮。我又坐在家门口,一边静静地品尝,一边静静地看天。记忆中的小巷是那样美好
我爱那小巷,因为里面有我的童年;我爱那小巷,因为里面有美丽的回忆。记忆深处的小巷,是那样安详,静静地在我的的记忆里让我去回忆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篇4
十一长假一过,转眼又快到年底了,我们的传统大节春节,也越来越近了。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期待的春节,每一代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时代气息的春节。
爷爷是出生在五十年代初的新中国。据他们那一辈讲,那时候的春节,是他们最盼望的日子。他们小时候很穷,吃不饱,穿不暖,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才有好东西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这是他们当时生活条件真实的写照。吃就更不用说了,有上顿没有下顿的。但是不管再穷再苦,到了春节,他们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穿上最新的衣服来迎接春节。杀鸡宰猪,贴春联、打年糕……其乐融融,满脸的喜悦都融进了年的气息。
爸爸是标准的70后,那时的生活条件明显有了改善,家家户户都基本住进了楼房,西湖牌电视机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年三十那晚,一家子都会聚在一起,一边看着热闹的春晚,一边吃着团圆饭。虽然电视机是黑白的,但人们脸上的笑容,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我是生在花丛中,长在蜜罐里,幸福的一塌糊涂。一到大年初一,我就穿着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带着礼物给长辈们拜年,还收到很多长辈给的压岁钱。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味。虽然现代城市高速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地铁动车、平板电脑、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但是人们追求朴实、热烈、喜庆的春节却一直没有改变,依旧那么执着,那么期盼。
希望在这幸福的生活条件下,教育我们每一代人,珍惜美好的今天,传递正能量。将春节丰富的民俗文化,及人们渴望团结和谐的生活方式传承下去。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篇5
我的老家在乡下,一个热热闹闹的村子。这么大了,每逢回家过年时,那儿总有这么一种味道,在一家子老老少少欢声笑语中被迎上餐桌。那么多双筷子一齐伸向它,很快便一扫而空。
这种令人心生怀念的味儿,便是豆腐。
在我的老家兴做豆腐。临近豆子成熟,奶奶就会忙着分豆子。要到过年时,更是家家户户做豆腐。吆喝一大帮亲戚,热火朝天,比着劲儿似的。小小的豆腐坊也被挤得满当当的。家里做的豆腐与外面买的完全不一样。味道极纯,用盐卤点浆,刚做出来还有豆子的清香。因为豆腐被压实了,所以虽嫩却不散,吃到嘴里还有些韧性,被叫作,老豆腐。
老豆腐的味道纯正甘厚,与很多食材搭配都有着极好的效果。印象最深的,是过年必吃的青菜豆腐。
临近冬天,温度降低,青菜也是越长越大。靠近根部的茎叶变得极其肥厚,掐一下,清色的汁液流淌,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时候的大青菜,便是豆腐最好的烘托者它们在一起翻炒炖煮,青菜的汁液香气全部流露出来,使豆腐浸得饱饱的,搭配最简单的食盐调味。一口咬下去,青菜的味道将豆腐的醇厚完全衬托出来,那种最为质朴的味道,简朴却不简陋,在舌根处徘徊,满口生香。而老豆腐的韧性和厚实也在与牙齿的共舞中所展现:微微弹在牙齿上,却又那么温和服帖,连牙齿切入都成了一种享受。这个味儿,是过年,也是家乡。
而我的记忆中,还有着豆腐的“道”。
不论是哪里的,什么样的豆腐,不论是红烧的、清炖的豆腐,都有它们身上共有的“道”。
这是相通的。豆腐的味道平和,不喧不闹,如同一位老实的,但为人正直的中年人,虽然有着千般面貌可,它的本质不变。不会随波逐流,坚守本心。它还是包容的。豆腐可纳百味,无论什么食材什么做法,都有合适之处。也因为这份淡然,它仍旧那么出众。
一道菜,一份豆腐,它既有它的“味”,也有独属它的那份“道”。终是“味·道”。
关于记忆中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