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优秀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5篇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1

随着期末的来临,我所教授的三、六两个年级都已经结课了,随后的复习与考试也在一周之内进行完毕。闲下来的时间,翻看着教科书与教案,总感觉还有些什么事情该做而还没做,看来看去才发觉一年的教学任务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好多问题需要时间去慢慢的、细细的思考,下面便是我这两天来所想到的一些想法。

科学课的教学,几乎每节课都是新授知识,很少有数学、语文、英语课那样的练习与测验,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完全不同,细数这一年来的几百个课时,我发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值得我去好好的整理与归纳一番。

比如说:引入这一环节,该如何去设计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高效率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紧扣课题;教学过程中的步骤该如何衔接紧扣,才能够自然而然而不是直接生硬的进入到下一环节;在学生对新知识感到迷茫时该用什么适当的办法引导他们而不是直接搬出结论填鸭给学生;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实验是我直接讲述怎样去做还是让学生自己先动手体验发现问题后再指引他们想办法去解决;板书设计又需要做到什么;课堂时间该如何合理调配,等等。

这么多细节该如何去做才能做到更好,我觉得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通览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心确定教学内容,分析难点制定突破措施;其次还要了解学生,小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对科学又充满了好奇心,但到底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把这种生活常识与经验转变成科学概念,是一个需要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再次考虑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带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殿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所在。

思考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不断的思考才能不断的寻求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改进不足,这个过程离不开慢慢的摸索,前进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我将在下一个学期的开始继续摸索着前行。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2

?小摄影师》一文选自人教社六年制第五册教材,课文主要讲了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从中透出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爱护之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对话为主。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文章篇幅较长,把握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在备课时主要进行两方面的设计:

一是将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归结到两个填空:

高尔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所以以这两个概括性的问题统领全文有几个目的,首先对于本文这样一篇段落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给学生一个适合的切入点,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贯穿全文,整体把握;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只要是从文中能有所依据的都可以,这样使学生能发挥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再者这两个填空也是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情感的基础,在完成填空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二人之间的情感。

二是变序学文,由果及因。如此进行教学是出于从学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从课题的“摄影师”和文中最后的“摄影师”比较切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质疑:为什么高尔基不愿见杂志社的摄影师,而要见小摄影师?这一核心问题,为学生读书、质疑、释疑提供途径。

在落实两项设计的手段上,我坚持以读代讲,边读边思,希望通过学生自己读,引发自悟,体会情感。同时在有限得5分钟内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读的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为重点,加以指导,从而做到以点突破,领会情感。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3

《快快起床》:

针对本次活动,和前一次相比,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验,所以导致了该活动对于这一部分的孩子来说挑战点不够,幼儿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老师的预设。这是本次活动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现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1、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教师提问目的明确。

2、活动设计能够考虑情景性、趣味性。

3、结合主题背景及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有价值、有挑战。

二、不足:

1、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待加强。

(1)教师对幼儿经验把握不足,随机指导能力不强,当幼儿轻松的完成预设后,没有当场做出有效的调整。

(2)教师语言引导未能多留一点空间给孩子探索。

(3)教师的回应语言需要进一步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2、活动中教师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处理及指导

具体体现在教师考虑到以变换不同形式吸引幼儿学唱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对音乐本身快慢、强弱的处理同样也会引发幼儿学唱兴趣,同时也会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三、调整:

1、若幼儿无二声部轮唱经验,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不需调整。若幼儿二声部轮唱经验丰富,需要提升活动挑战点,可以幼儿自主探索三声部或多声部轮唱。

2、在变换形式的。练习学唱过程中,解决对音乐由弱渐强的处理及指导。

3、不断学习调整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争取做到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时,我经由第一小节的赏析品读引到本文这一察访药材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接着让学生纵观全文,找到与夜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描述的,进而按时间顺序展开学习,这样使文章跟清晰明了。在有了直观的整体印象后,我依据文本,从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做记录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是他们并不怕苦,编写时十分细心谨慎。

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读,因为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通过齐读、默读、个人读等等形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5

第六单元的标题“购物”点明了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即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熟悉的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通过“小小商店”学习正确使用人民币等知识,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放在购物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体会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进行等值兑换方法的多样性。但是一年级小学生比较缺乏购物的实际经验,学起来非常抽象,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算钱。4张20元+6张1元=()元,3张5元+5张2角=()元。这部分内容学生出错,看到5张2角马上会算成10元,看到4张2元会算成6元,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出错。

2、付钱。刚开始有的学生会写1张30元、1张80元等等,闹了不少笑话。3、找钱。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这部分内容也较难,运用已学的减法知识,学生慢慢地在接受,但还是容易算错。

我的想法:

1、学生实在是没这方面的经验,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别说用钱了,就连最常用的人民币都没摸过,现在会认人民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兑换和算钱实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长大后连傻瓜都会用钱,为何非这么“拔苗助长”不可?

2、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话,可以分梯度进行,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接触;二年级“兑换”人民币,因为二年级孩子已经学了乘除法,兑换、互换相对好算;三年级再学习“付钱、找钱”,学生有了用钱的直接经验,“付钱、找钱”就不在话下。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5篇相关文章:

8和9的应用题教学反思5篇

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篇

8加9教学反思模板6篇

8加9教学反思推荐7篇

8加9教学反思优质6篇

8加9教学反思8篇

6一9的教学反思推荐8篇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8篇

6一9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8和9的解决问题教学反思7篇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