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推荐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养成写心得体会的好习惯是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的,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收获之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写好详细的心得,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推荐7篇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1

一场残奥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到该怎样做人,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约旦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马哈·巴尔格提为参加北京残奥会做好了充分准备。她热爱运动,不断地努力,曾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为约旦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投身体育让我重获亲生,让我感觉不再是别人的负担。”是啊,这样的人生多好啊!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她没有被自己的缺陷所难倒,还是一样对自己的事业永不言弃。

美籍巴西人德梅罗已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一次事故,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后来她相继参加马拉松和击剑运动。北京残奥会她代表美国参加击剑比赛。临行前,她对记者说:“我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康复过程,这种康复包括外在的肢体和内在的灵魂。”美国人保罗·莫兰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他从1992年开始投身轮椅排球运动,曾代表美国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他将首次参加男子轮椅网球双打比赛。他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我可能不是强有力的奖牌争夺者,但我会尽全力打好比赛。”双腿残疾的巴尔格提通过乒乓球找回了自信,半身瘫痪的德梅罗通过马拉松和击剑修复肢体和心灵,失去右腿的莫兰则通过排球和网球体会到了“重在参与”的乐趣。

对他们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或者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创造一种使人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这样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剂多好的良药呀!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坚持这样的精神,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成就,不是获得胜利,而是奋斗拼搏。”巴尔格提和他们残疾朋友们,用行动具体而生动地演绎了奥林匹克的精髓。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运动员超越生理的缺陷,通过意志、技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当肢残跳高选手们助跑、起跳、腾越、落地,一连串熟练的技术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精彩的后面,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走进他们坚强不屈的世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远高于一般运动员的内在精彩,残奥之美尽在于此,生命之美尽在于此。当人们看到那些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运动员,带着无比的自信和热情,克服生活缺陷,挑战身体极限,像正常人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纵横驰骋的时候,人们会由衷地给他们以最崇高的敬礼,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2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__-20__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__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__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__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3

他们的家乡,缺冰少雪,在成为滑雪运动员之前,他们甚至从未看过雪花的模样。

他们的人生,因为意外,曾经一度陷入灰暗。然而,体育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们走向了更广大的世界。

昨天,北京冬残奥会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在越野滑雪赛场,两位来自南方的残奥选手创造纪录,为中国代表团接连夺金。多年的奋斗与磨砺,在他们冲过终点的瞬间,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走出心魔

以一路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昨天上午,中国选手郑鹏夺得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项目金牌,也为中国队取得了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夺冠后的郑鹏在受访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实现了四年前的梦想——在20__年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郑鹏获得第四名,创下了当时中国队冬残奥会个人项目的最好成绩。当时的他就暗下决心,四年后的北京,一定要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郑鹏的老家福建莆田,他夺冠的消息已经在朋友圈刷屏。郑鹏的父亲郑开华是莆田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他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同队友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郑鹏或许还是一名汽车维修工。20__年,郑鹏在深圳一家汽修厂开始实习,因同事操作不当,他被升降机砸伤,造成双腿瘫痪。出事之后,有4年时间,他基本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原本开朗的他躲了起来。

直到20__年,有朋友约郑鹏一起参加一场轮椅马拉松比赛,他才走出家门。此后在一位队友的推荐下,郑鹏加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越野滑雪队。生在福建长在广东,郑鹏从小没看到过真雪,他能成为滑雪运动员吗?没想到,练习滑雪一年多后,郑鹏参加加拿大世界杯比赛,就获得了一银一铜。

昨天赛后,郑鹏第一时间就是想找教练一起合影,“我的教练以前也是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也是教练的`一个愿望,这次是我们一起圆了一个梦”。

永不放弃

“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嗓子都还哑着。”直到面对长枪短炮的记者,杨洪琼依然不敢相信,从来没有什么成绩的自己,能拿到冬残奥会金牌。“我一直都希望自己悄悄努力,当个小透明,然后一鸣惊人。”杨洪琼说,这次自己做到了。

32岁的杨洪琼出生在云南罗平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因为上山跌倒损伤了脊髓,导致双下肢瘫痪。残疾后,杨洪琼长期处于自闭的状态,不愿出门见人,甚至家里来了亲戚也不愿说话。

改变始于体育。上了中专,杨洪琼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在残疾人举重和轮椅篮球比赛项目中,她多次获得奖牌。抱着好奇的心态,她又“跨界”到了越野滑雪项目。

“对于一个南方人来说,滑雪这两个字太遥远了,有幸能接触它,就义无反顾地扎进来了。”杨洪琼说。

转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赛场节奏以及要适应新的比赛方式。从轮椅篮球到坐姿滑雪,无法掌握平衡的她一开始是在摔跤中度过的。甚至,因为她摔得最多,队里教练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娇——每天摔一跤的“杨每跤”。杨洪琼笑称,那时候队里只要有人摔倒了,所有队友都会把目光投向自己。但这并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更加勤奋练习。

在昨天比赛冲线时刻,杨洪琼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在赛后采访中,杨洪琼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站在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她说,接触体育运动之后,她整个人都开朗了,不但走出自闭,而且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经常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我经常想,全中国那么多残疾人,能参加冬残奥会的就我们96个,我怎么能放弃?”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4

2015年7月31日,当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后,中华儿女再次欢呼雀跃,好像又回到了那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成功的时候。是啊,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怎能不兴奋?不仅这样,北京还将创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成为世界上首个“通吃”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冬奥会在我国举办不仅可以弘扬国际奥林匹克精神,而且也是对中国冰雪文化的一次洗礼!

可奥运是什么呢?对于我来说,奥运从来都不是一场屠杀。奥运的战争在于协作和努力。奥运健儿十年磨一剑,在赛场上展现着生理的极限。“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充分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

奥运是一次人类体能的绝好展现。短道速滑如风驰电擎,在短短几百米的赛道内爆发出令人震撼的速度。花样滑冰犹如冰上盛开的花朵,美得令人惊心动魄冬奥会有10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承载着奥运健儿们的汗水和泪水。

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而冠军,不得不说是其中的优胜者。冠军是幸运的,通往冠军的路上布满荆棘,有多少奥运健儿不顾疼痛奔跑着,冠军也是暂时的,要想得到真进步,就得忘记所有的成就。冠军不是绝对的,这个项目的冠军,并不见得在其他项目中也有傲人的成绩。冠军是骄傲的,在他身披国旗,高唱国歌时,他的国家也以他为傲。冠军是优秀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多少难得可贵的精神。

奥运会是一次和平的伟大盛会,而我也十分有信心,中国人也一定能成功将奥运会举办的红红火火!奥运精神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也紧紧刻着我们的心弦。我希望奥运精神能常驻人间,让奥运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5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东道主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并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寓意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寓意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6

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小姑娘的家在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每逢过年,这座小县城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

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不过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却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就意味着,整体形象设计几乎要从零开始。

同样出于保密需要,设计团队将位于学校校园后侧居民区中的一间吉艺专家公寓作为工作室,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见证了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的全过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这个阶段也是团队最迷茫和煎熬的阶段。”郭春方说,“一开始是将吉祥物的属性与鹿结合,我们尝试过加鹿角、红鼻头,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化阐释,大概有近1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感觉路走不通了。”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鹿的属性被放弃,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与冬奥相连的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堆,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修改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应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应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两旁和广告牌的展示效果,还有衍生品的效果,像台灯、手表等等,都在我们考虑范畴。”吴轶博说,“灯笼本身是可以发光的,可以带来温暖、传递力量,这和冬残奥会的理念非常契合。”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7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落下帷幕,闭幕式将于13日20:00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经过连续几天的场地联排,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主创团队,将在鸟巢主场地运用一个直径55米左右的圆形视觉符号贯穿全篇,突出呈现“在温暖中永恒”的核心主题,为北京双奥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这个圆形符号就是作为一个非常醒目的一个道具,它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折柳寄情的感觉,但是这次是通过一个道具来完成这个亮点。

温暖,是人生中的难忘记忆;永恒,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因此,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名称为《在温暖中永恒》,通过表演与仪式的融合,留存下本届冬残奥会的精彩瞬间和伟大时刻。

闭幕式导演沈晨介绍,闭幕式将在50分钟左右的时长里完成,共有12个仪式环节,其中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将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我觉得从头贯穿始末的就是艺谋总导演一开始创意的那片雪花,其实我们是在换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维度在说这片雪花,那到了冬残奥闭幕式,更加让这片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的心中,所以应该来讲我们整个四个仪式当中,这片雪花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在最为重点的“熄灭冬残奥会主火炬”环节当中,主创团队将通过13套定音鼓配合场上表演,创新编排诠释奔流不息的“时间”形象。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熄灭主火炬这个环节,重中之重是要体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理念和情怀。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它更重要的是我们四个仪式的一个结束,是我们双奥之城的那份结束,当然这个结束是省略号,不是感叹号,它的这份精神,它的这份人文还在不断地持续着,不断地传承着。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推荐7篇相关文章:

冬奥会300字心得体会7篇

2023年冬奥会精彩瞬间作文8篇

冬奥会冬残奥心得体会6篇

冬奥会表彰感悟心得6篇

冬残奥开幕式心得体会8篇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心得体会最新8篇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心得体会5篇

冬奥会闭幕式个人心得体会6篇

2023《准则》心得体会推荐7篇

读2023新课标心得体会推荐7篇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