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如此繁荣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得的写作,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一定要认真对待写心得体会这件事,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1
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中,各场馆运行团队服务周到、运行顺畅,受到多方肯定。国际残奥委会工作人员苏菲·赫特菲尔德表示:“所有运行团队专心致力于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很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为了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入住,延庆冬残奥村将安检口搬到村口。从机场到运动员公寓,全程只需下一次车。安检口与运动员公寓间的距离更短了,运动员与服务团队的心也更近了。与冬奥会时相比,安检环节不仅加设了人工绿色通道,过程也更加细致体贴。“我们在这里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非常高兴。”斯洛伐克代表团副团长帕特里克·卡斯托说。
住得舒心,赛得安心。在部分冬残奥会比赛场馆,不少运动员已经前来训练,对场馆运行情况给出很高评价。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精心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方便他们了解场馆及竞赛相关信息。近期气温有所上升,为了维持雪的硬度,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技术团队设法降低地表温度,起到凝雪的作用。为了保持雪道的平整干净,团队成员每天都要细致清扫。“这些都是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最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技术官员李光全说。
此外,两地三赛区交通、餐饮、志愿者等领域服务也已准备就绪。张家口赛区共准备了88辆低地板公交车和福祉车,可同时容纳72名轮椅运动员乘坐,还可根据比赛时间调配车辆。颁奖广场演练顺利进行,“我们有信心准确、精彩地呈现好每一场冬残奥会颁奖仪式。”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场馆主任荣大力说。
服务残疾人运动员不仅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同时也需要系统化的文件规范指引。本届冬残奥会筹办期间,相关各方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等文件,全方位、高标准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利益。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2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盼的亿万中国人再一次沸腾了!如同宣布北京获得20_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我是在20_年北京奥运会那天出生的奥运宝宝,2022年,我已经从奥运宝宝成长为青少年了,也许我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赢荣誉,或许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际,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是世界规模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届数。自1924年开始第1届,截至目前共举办了23届。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这是中国历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冬奥会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有滑冰、冰球、冰壶、滑雪、冬季两项、雪车等项目。冬季运动大多是人与自然融合的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让人们在蓝天白云之下和青山雪地之上,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享受畅快淋漓的运动之美。就拿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来说,那实在是一种令人享受的活动!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3
2月4日晚上8点,众人期盼已久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鸟巢成功举行。这天是立春,立春是一个好的兆头,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张艺谋导演也是采用了这个道理。
开幕式随着二十四节气和《立春》歌曲倒计时开始,立春有开始之意,冬奥会的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我觉得寓意着中国有一个好的开端,未来会越来越好,一起向未来!让我觉得最震撼的便是黄河之水从天上来,河水以高科技的方式展现在我的眼前,带给我视觉上的惊艳,我那时那刻内心只有两个字:绝了。中国绝了!接下来的国旗入场,可以看出中国的细心,用心。五星红旗在56个民族代表手中传递着,象征着祖国的统一,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国旗最后传到了升旗手的手中,升旗手的身影印在我的脑海,如果此刻来形容的话,我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飒”,他们展现了中国风采,传递着中国风貌。接下来进行奏国歌仪式,全场起立,庄重的进行仪式,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之情。
还有一个场面是冰立方破裂形成一个奥运五环,画面非常唯美,我想我的祖国如此强大,没有一个国家能把开幕式举办如此成功。破冰、破冰,破除国家间的隔阂,一起合作发展向未来。当中国的运动员入场时,五星红旗和五环定格在同一个画面上,东道主的中国来了,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来了,我整个人都沸腾起来了,内心的激动已无法言表。中国参赛运动员有387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我不得不说,祖国我为你骄傲。当演员举着各个国家的地域牌舞动时,随着舞动,一个大雪花形成,代表中国与世界友好往来和开放包容。彰显中国礼仪之邦形象。烟花升起,形成一颗迎客松,欢迎世界各国的到来,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中华文明。飞扬火炬的形成,让我记忆深刻,随着歌声雪花形成一个火炬,最后变成飞扬火炬。内心激动,爱国等的心情汇聚在我胸腔内。我脑海中一直回响着一起向未来。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响应时代号召,努力学习,立身报国,追求更高,更远,不负使命,把我们祖国建设更好,一起向未来!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4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正在平稳进行中,细致营造的无障碍环境也赢得了涉奥的各体育代表团教练员、运动员、技术官员以及国际残奥委会的一致认可。
无障碍环境直接影响着残奥运动员们的生活起居、参赛出行,顺畅的无障碍流线将给运动员以及其他残障人士带来更加舒适的参赛体验。自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无障碍环境频频得到中外各个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官员以及无障碍专家的赞许,称这是为冬残奥会东道主设立了新标杆。
为照顾到视障人员的需求,冬残奥村在运动员餐厅设有盲文菜单,电梯里也均设有盲文。同时,在所有的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自建设之初就设计和施工完成了297处盲道提示,冬残奥村里更是只要有路的地方就有盲道。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对于延庆赛区残奥高山滑雪赛场的无障碍环境特别给予了高度肯定。
按照残奥整合工作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将冬残奥会特点和需求充分纳入赛事各项运行和服务中,涉及住宿、餐饮、医疗、交通、安保、志愿服务等方面。除硬件设施外,运动员还在志愿者的无障碍服务中感受到了温暖。19岁的美国残奥冰球队运动员马利克·琼斯直言:“工作人员对每位队员都很友好,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及时地帮助我们,真是太棒了!”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篇5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平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2023年冬残奥会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