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特的,能反映出个人的理解与感受,为了增强学习动力,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快过年了心得体会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1
年,越来越近,马上就要放寒假,又该准备过年了。
一年又一年,时间从指尖悄然流失,增长只有年龄,不经意间,已到知天命之年,突然感觉年龄越大,过年,不在是一种渴盼和喜悦,越来越多的是回忆久远的往事,这也可能是忘不了童年快乐与幸福,更是忘不掉儿时的天真和纯情。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有鞭炮放、可以尽情的玩耍,不用干活,不用做作业……随着年岁的增大,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每到过年,总是一些过年的回忆了。小时候,一放寒假,妈妈就让我去兖州看二姑,二姑在兖州工作,那时候,对于我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农村的农民来说,二姑可是生活在城里,吃国库粮、拿工资的工人阶级,妈妈准备了一些农村的土产品,地瓜干、花生米……后来听妈妈讲,我从七岁就能自已坐汽车去曲阜城里,自已坐火车去兖州城里,其实,妈妈还是很懂教育、会教育,那个时候,就知道培养我的能力和胆略,你还别说,能力不知道有没有,但小时候的胆量真正得到的培养。
记得有一年去兖州,是和三姐一块去的,虽然三姐比我两岁,但是没有我见识的多,因为在那个年代,走个亲戚、出个门等可是一个上等的好差事,一般是轮不到姐姐们的,我从小,妈妈就很偏爱我,所以和三姐一块去兖州,一路上,我就是哥哥,上火车、下火车、出火车站……一路上,我领着姐姐,嘿嘿!到了二姑家,我们要在二姑家住几天,记得那次二姑发了一张电影票,让我和三姐去看,因为只有一张票,二姑又给我一毛钱,让在们在电影院门口,看看有没有退票的,再买一张。当时特别兴奋,因为能在电影院看电影了,我和三姑飞快地跑到电影院,逛了三圈也没遇到有退票的,怎么办?这种情况答案很明显:三姐回家,我拿着票进电影院看电影,我抬头看看三姐沮丧的样子,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我眉头一皱,计上以来,把电影票给三姐,我们三始排除入场,我排在三姐前四五个人的地方,到了我,检票的工作人员问:“你的票呢?”我往后一指:“我和他一块的,票在他哪里”我说完就钻进了电影院,就听后边喊:“抓住他,他逃票”,我早已从单号入口进去,跑到了双号的区域处,三姐吓的腿都软了,我们看完电影回家,我叮嘱三姐,别告诉二姑逃票的事,这一毛钱咱俩买糖吃。
事情过去几十年了,每逢我们姐弟相聚的`时候,三姐都是回忆一番,因为,在三姐的心里,自已的弟弟特别勇敢,特别机智,弟弟就是自已的骄傲。呵呵!小的时候过年,那就是一种期盼,我记得,一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了,扫屋、杀鸡、炸丸子、炸酥肉,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阵阵香味,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儿,也过足了馋瘾。记忆中,我母亲炸的酥肉是吃的,那是个头又小,又软,别家的酥肉那是又大又硬,现在我炸酥肉的技术就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记得前几年,女儿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北京过年,我还专门为女儿过油炸了一些酥肉,女儿就特别喜欢吃。
不知从何时开始,过年,不在是一种渴盼和喜悦,更多的是一些回忆,一些思念……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2
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每个时期都有她的感受和体会,不管什么体会和感受,大都是温馨和快乐的,是我们期待和盼望的日子。
小时候,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女孩子喜穿新衣服,找伙伴玩过家家、丢手捐等游戏,男孩子则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几毛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的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院子里,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地上、墙缝里,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记的当时父亲怕我点二踢脚炸手,还用铁丝给我做了一个炮架拿着放,最近距离的感受那声炸响。
长大了,年就成了团年,就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样,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和父母团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和父亲说说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母亲聊一聊生活琐事,小孩子们拉父母的手,爷爷奶奶长、爷爷奶奶短的说在学校中和小伙伴们怎样玩,而父母则领着小孩子到村边看看农村清澈的小河沟,嗅一嗅哪泥土的清新和芳香,讲一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他们买一些焰花一类的放一放,看着玩的高兴的小孩子和洋溢着笑容的爸爸妈妈,一家人享受着那天伦之乐。我也借这个机会,找到小时候的玩伴,回忆着当年的激情澎湃、豪言壮语,畅谈着今天的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感受年给我们带来的团聚。
如果我们老了,我想,就会像父母一样,早早的准备好过年的一餐餐美味,然后等儿女回家团圆,一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共同畅想美好的明天,为我们未来的生活祝福,为祖国未来的明天祝福。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3
啊!我们期盼已久的新年终于来了。
新年到了,我早早起了床,穿上新衣服就去爷爷家玩了。我在爷爷家收了许多红包,也送了许多祝福。夜幕降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烟花。点燃烟花,它们迫不及待地冲了出去,直奔天空,有红的,绿的,紫的,黄的……有的像喷泉,有的像绽开的菊花,有的像小女孩的卷发,还有的像一张张笑脸。我最喜欢的是旋转烟花,它一旦被点燃,就会像轮子一样不停地旋转,最有趣的`是它旋转完后还会飞上天,在天空旋转,然后化作一朵“鲜花”,好看极了!
“吃年夜饭咯,哇!好多好吃的!”我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糖醋排骨,“外皮酥脆,里面的肉软硬刚好,味道酸酸甜甜的,太美味了!”说着我又夹了一块,美味果然藏在年夜饭里。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一起看春晚。春晚的节目可多了,有唱歌、弹琴、跳舞,还有我最喜欢的小品。“快看快看,小品开始了。”大家忙放下手中的活,坐在沙发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这些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的捂着肚子笑,有的笑得连眼泪都流下来了。
新年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是团圆,也是年夜饭的味道,更包含了浓浓的爱。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里就开始“掸尘”,准备过年,这段时间可把家里人累得够呛,又是打扫卫生,又是杀鸡杀鸭,请猪头,用来祭神灵。小孩子最清闲了,什么事也不用做,只要到外面去,尽情地玩就行了。
好容易到了除夕,吃团圆饭了,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什么清蒸蟹,油炸虾,糖醋排骨……小孩子早早坐下,忍不住想夹来吃,却又必须等人齐了才行,不然会被大人骂。吃完了也不能立刻离开桌子,必须等大人分完压岁钱后才能离开。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所有的灯,一盏不剩,全被打开。
晚上是孩子们的天地,特别是男孩子,拿出了珍藏已久的烟花爆竹,什么“双节炮”啊,“喷泉烟花”啊,“糖果炮”啊……有些大户人家不惜用成千上万块钱买烟火,只为过年助助兴。不计其数的.烟花在天空飞舞,像流星一般美丽,又像流星一般短暂,稍纵即逝,黑漆漆的天空被照得如同白昼。
过年的时候,有些话是被禁止的,比如说“死”,任谁听见了都会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如果你将哭的话,大人会千方百计阻止你哭。因此,有些孩子常常装出不开心的样子,大人看见了,肯定会问什么缘故,只要不哭,你有什么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人人都希望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多多赚钱,怕这一哭,把新一年的财气福气好运气全哭没了。
我觉得过年什么都好,就是守岁不好,太痛苦了。一个晚上,都得睁着眼,刚眯了一会儿,又被母亲弄醒,这让我十分恼火,想睡觉都不让睡,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的守岁,估计他是得了失眠症了吧。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守岁是为了为家人祈福。
时间过得真快,晃眼过了十二点。从这时开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年的时间了,我终于可以睡了。过了除夕是春节,可又有得忙了,请客吃饭,走亲访眷,估计得忙到正月初十才算了。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5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非常多。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非常不相同的。一种说法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说有办法驱赶年兽,大家半信半疑,只有少数几人陪老人驱赶年兽。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子里家家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年”怒视着这些贴上对联的房屋,突然,想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被吓的落荒而逃。
大家欢呼着,第二天,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非常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6
一大早,太阳还在调皮地躲在山的另一端,红色的霞光把东方的天空照得眼花缭乱,让人心里暖暖的。虽然春节快到了,天气还没有转暖,但是心里却在为——欢呼,因为我们要去厦门旅游过年,这是几年前我想都想不到的!
哇,好大的站啊!但是已经荒废了。不对!前年我也在车站看到:哎呦,春运高峰回家的人排了很长的队,大家都拖着孩子,提着包和箱子,车站内外都是水。可是现在,人呢?
我转头问爸爸,他神秘地笑了笑:“你自己去看吧!”我径直走进大厅,看到大厅两边散了人。我跑去找——。
没等我看到机器,一个大叔就拿出手机,熟练的输入了密码。很快,一张票被从机器里吐出来。我惊呆了,大叫:“好神奇!”爸爸上前又操作了一遍,笑着说:“现在可以直接用手机、电话等订票了。快看,加油!”爸爸把票递给我说:“以前买票那么方便。过去,为了回家团聚,人们即使通宵排队也要买回家的票。有时他们会遇到倒卖火车票的黄牛,渴望回家的人会花高价买票。”听了父亲的话,我真想大喊一声:科技万岁!中国人太幸福了!
很快,我们的火车g1653如期到达。我们上了车,看着周围的风景不断从身后退去,然后一眨眼就从眼前溜走,火车如离弦之箭般向前飞驰。“哦,飞!”我在车里大喊大叫。“傻姑娘,我们在陆地上,怎么飞?那是因为火车加速了。它一小时能走300多公里。到厦门才四个多小时。记得早年我们坐绿皮火车去西安,坐下来就要“开花”。“爸爸的话让我们都笑了。
火车很快到达了目的地。走出车站,太阳高照,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两旁的红梧桐在风中向我们点头,似乎在欢迎我们!我想这将是一个快乐的开始!
一次旅行,让我看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祖国,我赞美你!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7
春节刚过,满眼还可见火红的灯笼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残片,四下里仿佛还残存着年的味道。可内心却不由地浮生这样的感叹:“过年,不过如此嘛。”
年关已逝,然而内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恋。对于过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乐趣。看着电视里热闹的春晚,望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我怎么也找不回过年的感觉。年的味道,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变淡……
不晓得从何时开始,习惯的放下了对年的等待与期盼。不喜欢街上挤满置办年货的人,不喜欢看每个人脸上急忙而又开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喜欢,只是有时会这样想:难道过年已成为了渗入人们骨子当中的习惯,难道没有了过年,就等于没有了生活吗?可不管怎样,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渐渐散去,可我,却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过年,尽管多了各式各样的选择,尽管少了这样那样的忙碌,但也丢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儿。很多人喜欢走出家门,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顿年夜饭。更有甚者,在吵闹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对节日的庆祝。在各种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们举杯欢庆的中国节,反倒是张显时尚的好日子。还有很多的年轻人,把外国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对于春节却是意趣冷淡。如此过年,年的味道还怎能韵味十足。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不是年疏远了我们,而是我们有意无意地离它远去。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篇8
临近春节,各地正有序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传递组织的关心关爱。“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走访慰问是民心工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防范“走过场”,带着真情、保持长情、知晓民情,让走访慰问焕发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
要带着真情,让走访慰问暖人心。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走访慰问旨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达每一位慰问对象,帮助克服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潜在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命。因此,党员干部开展走访慰问,要做足前期准备,认真了解走访对象的家庭状况、生活困难,做到“脑中有谱”“心中有数”。科学安排走访行程,留足每一户走访的时间,杜绝“走马观花”式慰问。过程中,切忌“摆架子”“半吊子”“搞形式”,不当“官老爷”,怀着真心真情、干着真事实事,既带上“慰问品”,也带上“热心肠”,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倾听者、解忧人,让走访慰问成为服务对象的“避风港”。
要保持长情,促走访慰问增实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走访慰问不是“一次性”的`,写好“后半篇文章”、下足“平常的功夫”更为重要。要建立走访对象关爱台账,完善挂钩联系制度,指定对口部门、确定服务专员,定期提供帮助帮扶,促走访慰问在日积月累下更为走深走细走实。同时,还要时常想一想走访对象在不同节点、不同时期需要什么、想干什么、我们能够提供什么,并相应把政策、物资、服务送达目标对象,在“手拉手”“心贴心”的共情共振中,起到“关键时候帮一把”“需要时刻站得出”的作用;在岁月陪伴、并肩前行中,让服务更精准、更走心、更有效。
要知晓民情,以走访慰问明方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走访慰问是难得的知晓民情、听取民意、纾解民困的宝贵机遇,是评价优化前期制定的各类政策、明确未来进一步施政方向的信息渠道。广大党员干部须知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借助年终走访慰问契机,多一些走家串巷、登门入户、嘘寒问暖,以谦卑姿态、严谨心态、恪勤状态,听取困难群体、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坊间群众的意见建议、内心期盼、渴望诉求;以“唠唠嗑”“话家常”的方式谈一谈、聊一聊、论一论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为来年谋划、做实、干好、创新各项工作奠定民心基础,更好地实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把灯火里的守望相盼真正落实落细。
快过年了心得体会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