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起草的时候,你们务必要注意联系实际,我们写教案的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传授,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方同志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同志。
板书:方同志
2.方同志是谁?你们知道吗?
3.听了方同志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清贫方同志
1.交流预习收获。
2.阅读信息窗中方同志简介。
3.学生自由谈感受并由文题质疑。如《清贫》的内容,什么叫“清贫”?方同志为什么要“清贫”一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清贫”具体指哪方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
三、课堂练习:
形近字组词
率( )摔( )
区( )驱( )躯( )岖( )
骗( )编( )篇( )偏( )
蔽( )弊( )
搜艘嗖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方同志甘于清贫?
2.讨论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1.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二、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感悟“清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中“趣事”部分,加深理解。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体会“清贫”的内涵。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方同志的清贫?
3.指导分角色朗读。
4.质疑讨论,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九自然段对方同志“家底”的交代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方同志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
1.读“趣事”部分。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2.通过两个士兵和方同志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
4.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了解“清贫”的内涵。可以四人一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三、能力迁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方同志烈士虽离开我们七十年了,但他甘愿为人民革命事业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却长存人间,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想一想: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还需要“清贫”吗?
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四、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2.课余阅读《可爱的中国》。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的材料,确定中心,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文章。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同学互相鼓励,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教学重难点:确定中心,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题目,说说“疑”字为何义?(怀疑)
2、根据这题目,如果你是读者,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谁怀疑谁?为什么怀疑他?结果如何?)对,这也是我们这文章所要写的一些重要内容。不过光清楚了这些内容还是不够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中心,那这文章的中心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学习文章
1、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哪一点?(根据材料,确定中心,合理想象,以《纸团疑云》为题续写文章。
3、说说什么叫“续写”?(就是把给你的材料继续写下去,使文章意思完整。)
4、读习作提示。
说说“续写”有什么要求?(先要仔细阅读的材料,正解理解意思,再要合理想象)
三、理解材料,展开想象
1、指名读材料,其他学生思考:这个材料主要说了一个什么意思?(王力同学在考试时,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引起了老师的怀疑的一件事情。)
2、由于怀疑,夏老师一定会拿过纸团看的,那么纸团会写些什么内容呢?同学展开讨论:
1)纸团上写了什么内容?
2)纸团从哪儿来的?
3、反馈:
1)作弊答案,自己写的;
2)作弊答案,别人写的
3)激励的话,自己写的
4)激励的话,别人写的
4、讨论:
1)老师看到作弊答案,会怎么说,怎么做?
2)老师看到激励的话,又会怎么说,怎么做?
:刚才,我们展开了想象,想出了纸团的来历以及老师对纸团的态度,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那文章会显得很乱,因此,我们要确定一个中心,然后根据这一中心,选择有关的材料。
四、选择材料
1、出示三个中心:
1)赞扬老师的耐心教育。
2)赞扬同学的真诚互助。
3)反映后进同学下决心学好数学的上进心。
2、你认为针对以上中心,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同学讨论互说。
并说说为什么?
3、开拓思路:当然,如果要更好地反映中心,在文章的地点上不应有很多的限制,开头写的是在课堂上,随着事情的发展,可以把事情发生的地点移到课堂之外,如在老师办公室;在走廊上;在放学路上;对人物的描写上就注重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五、开始,教师巡视。
六、选好、中、差的三文章,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修改,并抄写到本上。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专题来编排课文的。本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其中《杨氏之子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学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的回击另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学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了解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三”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三”也是紧紧围绕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积累精妙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艺术。
3、通过学习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在学习中积累优美语言。
预计课时
?杨氏之子》1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半截蜡烛》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三》1课时 《习作三》2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共计9课时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