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长短》教案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写教案的时候,可以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先完成的文字载体,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长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5篇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发现孩子对于2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区分很好,但是对于多个物体时,不能很好的区分长短,所以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能辨别5个以内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列的顺序关系,尝试按长短排序。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物体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关系;

难点:能辨别5以内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5支不同长短的`笔;

2、学具准备:长棒;5根不同长短的绳子;5支不同长短的笔;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师幼边走边念儿歌,可是教师说,也可是师幼同说;

2、集体活动:

1)师幼共同探索按长短排序

创设情境: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是小朋友学习的好帮手。我们先给他们排排队吧。教师拿出5支不同长短的笔,师范将5支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观察,体验笔一支比一支短;在从下至上看,体验笔一支比一支长;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长棒宝宝也想请小朋友给他们排排队。”

幼儿拿出长棒,将长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提样长短的顺序关系。

3、分组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操作完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给物品排序的。

第一组:操作长棒,从长到短排序或从短到长排序,方向不限;

第二组:按长短顺序给绳子排队,方向不限;

第三组:操作笔,按长短排序,体验长短的顺序关系。

4、游戏活动:游戏“说相反”,教师说“××物品长”,幼儿接说“××物

品短”,要求接说的速度越快越好。如火车长——汽车短……。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具按要求收拾好。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13——14页的活动;

2、玩“吃小棒”游戏,幼儿3人一组,手上各有3根长短不同的长棒,3个幼儿一同说:“一、二、三、出”,幼儿分别拿出一根长棒,比较长短,长的吃短的,最短的能吃最长的。最后比一比谁手里剩下的小棒数量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

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排序的兴趣,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2、培养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3、能较熟练地按物体长短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数学:[3-2]比较概念;[3-1]比较概念。

2、长短不一的小棒各4根;食用山楂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调动幼儿情绪。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客啦,看!这是什么?(长条山楂卷)

这两根山楂条一样长吗?(一样长)

老师将其中的一根切下一小块,请一幼儿品尝。

2、比比看,有什么变化?(一根长,一根短)

然后,老师再将长的一根切下一段,给幼儿品尝。

(直至两根全部吃完)

二、展??

1、幼儿自由探索给小棒排序。

请幼儿自己比一比小棒的长短,排一排小棒,主动探索排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掌握排序的情况。

2、教师利用课件与幼儿一起总结、归纳排法。

请幼儿观看课件:3-2比较概念

(1)先比较4个物体,找出最长、最短的,最短的放在最前面,最长的放到后面。

(2)然后比较其它两个物体的长短、按顺序放在中间,并说出:我是按照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顺序给物体排队的。

请幼儿观看课件:3-1比较概念

(3)让幼儿在正排序的基础上进行逆排序。

3、引导幼儿讨论:两种排序的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1)正排序是从短到长,一个比一个长。

(2)逆排序是从长到短,一个比一个短。

(3)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三、结束

1、请幼儿自由排序,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小救援队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通过探究尝试有规律的排序,体验数学中的规律美。

2、训练幼儿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

1、印有各种小动物(大灰狼、小兔、小鸡、小鸭)脚印的地垫若干。

2、音乐磁带一盘。

3、大灰狼头饰一个、小白兔头饰一个。

4、图形卡(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大象、小猪的鼻子长短,目测兔子、狐狸的耳朵长短,理解儿歌内容。

2、喜欢朗读儿歌,愿意在集体面前大声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自己的手指,知道自己的手指有长也有短,有粗也有细。

2、物质准备:ppt电子图片;幼儿每人3张小图片;幼儿座位布置成半圆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辨认自己的十个手指。

师:孩子们,请你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前前、后后,仔细地看一下,你们的小手是长什么样子的呢?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都有十个手指头。那么,请你们想一想,这十个手指头都长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师:一双小小手,十个手指头,中指最最长,大拇指和小拇指最短,宝宝的手指有长也有短。

二、自主学习:观察核心图片“手指图”。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一张图片,在这一张图片上面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师:这4个小动物是4个手指偶,你知道它们是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大象的鼻子长,小猪的鼻子短;兔子的耳朵长,狐狸的耳朵短。

三、欣赏诗歌:倾听并跟念儿歌“比长短”。

师:现在,我来念一首儿歌,请你们认真听一听,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一首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待会儿,请你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大象的鼻子长,小猪的鼻子短;兔子的耳朵长,狐狸的耳朵短;宝宝的手指有长也有短(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来念一遍,好吗?一边念儿歌,一边还可以做动作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并将儿歌回家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锻炼幼儿“勇敢展示、自信表现”的好习惯。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篇4

课程目标:

1、了解测量器械,操作节制测量的行动措施,大大年夜致学会测量物件的是非。

2、学会测量功能与是非之间的干系,长物件用长器械测量则次数少,长物件用短器械测量则次数多。

3、小错误之间合作,测量对比难测量的器械。

课程豫备:

1、测量器械豫备,测量物件,尺子,绳子,盒子,记,记录本等。

2、事前把小朋友按人均数分好组。

课程起头:

1、教员向导小朋友们讲出高矮,是非,胖瘦等等相马糊的马糊象,让孩子们先从自我了解的不雅点进手。再向导到小朋友们有没有癖好自己亲自测量一下物件,瞅终于是长的照旧短的。

2、教员把器械分发给每组小朋友,教员在台上先事前给小朋友们树模一下,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让小朋友们瞅到绳子到了什么刻度,等于什么长度。

3、孩子们起头用手中的器械测量物件,并把测量的功能讲演教员。

4、教员若是发现孩子的测量行动措施有错,则必要及时纠正并诱导。

5、对付测量准确的小组的孩子,默示好的孩子,则给以大大年夜声的赞美。

6、测量纰谬的孩子,应该鼓舞激励再测一次,教员可以再次给以树模。若是一向没法操作节制才气的孩子,则可以让测量准确的小朋友帮忙树模。

课程收场:

小朋友们是不是是已操作节制了测量的行动措施,那么往后会不会测量马糊象的是非呢?还有小朋友们的默示都分外棒,教员也进展小朋友归家后,可以用家里的测量器械以及老爸妈妈一块儿做这个测量的游戏,好不好?

课程:

经由过程测量课程,非但让小朋友们操作节制了测量的器械,而且也学会了测量的行动措施,对付小朋友们培育晋升数学癖好是有极大大年夜帮忙的。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2、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班平衡板游戏教案5篇

小班泥工饼干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质5篇

音乐室小班教案5篇

网小鱼小班游戏教案5篇

小班画小鱼教案通用5篇

小班下手指点画教案5篇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5篇

小班彩色的世界教案5篇

小班毛线帽的教案5篇

小班数学《长短》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