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开展的课堂来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案的制定了,作为教师上课前的重要准备,教案的写作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内容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3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蜓、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教材中的儿歌一共六行,四十二个字,短小易读。同时,教材安排的认读字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有十一个是带有虫字旁的字,可见,虫字旁是这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6个会写字,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田字格,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所以在课堂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引导他们的学习。
此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他们已经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一些表达的能力。加之小学生对动物是极感兴趣的,对周围事物存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识字4》的内容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音节认识汉字的能力,且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已经不成问题。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学生字。
但是,如果课堂上仅仅是利用识字卡片干巴巴地认字,利用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这样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采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积累和感悟语言,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读蜻、蜓、蜘、蛛、展等14个字,认识虫字旁,并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能够正确书写 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观看录像、自我体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自由表达,略。)
师:看,你们多会观察。你们知道吗,很多小动物也都跑出来,感受夏天带给大家的快乐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咱们要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有些小动物也许你早就认识了。快看─??
(出示课件: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再分别出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认识这6种小动物。词语带音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喜爱图画的特点,开课伊始,通过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利用图片学习生字、词语,是从图片自然过渡到识字学词,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的联系,为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带有虫字旁的汉字进行预热。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小动物名称,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读书减少部分文字障碍,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产生促进作用。]
二、巩固认读,认识虫字旁
(出示课件:教师将6种小动物的名字集中出现。)
师:小动物们都去休息了,但是你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快来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
(自由拼读→指名读。)
师:认真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啊?
(学生答:都带有虫字旁。)
(所有的字中的虫字旁均变成红色。)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体形很小的动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如蜻蜓、蚂蚁、蜘蛛、蝴蝶。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带有虫字旁的汉字,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它哟!
[设计意图:本课的内容看起来与集中识字比较相似──学习带有虫字旁的字;但又有很大区别──这一课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理解和巩固识字提供了条件。
而学习汉字的关键是要掌握偏旁部首,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和记忆字形。利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虫字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偏旁与其含义建立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自读儿歌,检查读音
(一)初读课文
师:书中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这些小动物可有意思了,它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它们那里看一看吗?
师:请你打开书57页《识字4》,先来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准音节,争取把字音都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范读儿歌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师:请大家认真看书,用心听老师读,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了。
(三)学生再次读书,巩固读音
师:这一次,相信你有信心把儿歌读好了,对不对啊?
师:请你再把儿歌读一遍,这一次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好不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来,带领他们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虽然儿歌中有很多的认读字学生可能不认识,但是有了前面环节识字读词的基础,相信学生们已经在内心中产生了读书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一旦被激发,读儿歌的难度就会相对降低。同时,让学生尝试独立读书,对巩固识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但是,从实际出发,这首儿歌中的生字的确很多,加上带有虫字旁的字比较集中,一旦学生大面积接触后,就很容易产生混淆,继而为读书带来困难。也许在自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兴奋点会逐渐降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范读儿歌,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带领学生走过生字读音的这个坎,帮助学生加强读书的信心。]
四、认读词语,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书真棒!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都读得特别好了!
(出示课件。)
展翅飞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大家都来展翅飞一飞,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师:儿歌中说谁展翅飞?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蝴蝶飞时的美,感受美,读出美。)
捉迷藏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师:儿歌中说谁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捉迷藏的有趣。)
造宫殿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见过宫殿?
(出示宫殿图片帮助理解。)
师:儿歌中说谁也住在宫殿里?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蚯蚓的了不起。)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蚯蚓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知道蚯蚓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运食粮
师:这个词语要看准后再来读啊!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知道食粮就是粮食。)
师:儿歌中说谁运食粮?
(蚂蚁是个大力士,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
师:我想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忙忙碌碌搬运粮食的。
(播放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蚂蚁的辛苦能干。)
游得欢
师:儿歌里还写了一种动物,大脑袋,小身子,身穿黑衣裳。
(生答小蝌蚪。)
师:你见过蝌蚪在水里游泳时什么样子吗?
(放一段录像:小蝌蚪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师:看完录像,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蝌蚪在水里的样子?
(自由表达,略。)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游得欢,指名拼读。)
师:谁能够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快乐。)
结网忙
师:看完了水里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空中的?
(出示蜘蛛织网的图片。)
师:谁能直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找个词语相信大家都能读正确了。
(出示词语指名读。)
师:蜘蛛多能干啊,能在空中结网,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再次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勤劳与能干。)
[设计意图:以上词语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是本课生字相对集中的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同时借助文本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为读好儿歌奠定了基础。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提供帮助。]
五、再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
师: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儿歌读好!请你们拿好书,再把儿歌读一遍,一会儿老师要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对读,齐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后,学生再次自由读儿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或师生对读、齐读、个人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朗读,帮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同时,认读字以及生字词语多次复现,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记忆。]
六、巩固识字
(一)用游戏方式巩固识字
师:儿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教师将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上,先请学生将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请另外的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在音节下面。)
(二)检测学生认字情况
(师出示认读字卡。)
师:这些字你能很快记住它们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及时总结记字方法。)
(师出示无音节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识字展开教学。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识字方法,为学生未来的独立识字提供更多的借鉴。同时,识字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进行巩固,使学生在乐趣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汉字。]
七、指导写字
(一)引出蚂蚁两个字
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如果让你写出来,你会吗?
师:今天我们先来写写蚂蚁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二)观察字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部件之间的避让关系。
(指名回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但左右都有交叉与避让──利用闪烁、变红等手段进行强调)。
师:注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撇捺点。
(三)练习书空
师:请你把蚂蚁两个字在桌面上写一写,注意笔顺要正确。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四)教师范写
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交叉与避让。
(教师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五)自我练习
师:请你打开书第58页,把这两个字描一遍,再写一遍。
(古筝音乐做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习字。)
师: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教师巡视指导。)
(六)写字评改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即时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低年级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自我练习以及及时评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感受写字的过程,感受运笔,感受汉字间架结构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水平和写字的能力,最终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漂亮的汉字。]
八、作业
师: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也很有趣。回家以后,你可以买有关的书读一读,或是买几张光盘看一看。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去浏览。当然,最好是能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琤瑽,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甘罗的聪明机智,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2、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积累“不慌不忙”“胡言乱语”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能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甘罗的聪明机智。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动做,语言感悟甘罗的聪明机智。
教学准备事先收集有关甘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甘罗这个人吗?甘罗是中国历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年仅十二岁时就已经是秦国的宰相,并且凭着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很受秦王的赏识和重用。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神童。同学们,想了解甘罗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甘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甘罗的爷爷甘茂、甘罗、秦王)
2、围绕着这三个人发生了什么事。
(甘茂是秦国的宰相,有一次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难为大臣们,甘茂的孙子甘罗听说后想出了个办法,解救了大家。)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4)事情的起因
(5-9)事情的经过
4、默读课文,快速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感受甘罗的聪明、机智、勇敢。
1、学习第一部分
(1)请学生合作读1-4自然段
(2)通过这一部分内容,你了解到秦王是个怎样的君主?甘罗的爷爷甘茂又是一个怎样的臣子?
(3)甘罗得知秦王难为百官的事后,他又是怎么说的?可见甘罗是个怎样的人?
(4)再读第一部分。甘罗真的有办法帮助爷爷和大臣们吗?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学生读5-9自然段。用“——”画出甘罗的动作、语言的句子。
(2)练习读5自然段。
(3)第二天甘罗替爷爷上朝了。他是怎么做的?这里你想对甘罗说点什么?
(4)当秦王看到甘罗后,这一国之君的反应怎样?
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
(5)秦王听了甘罗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6)甘罗看到秦王哈哈大笑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甘罗又是怎样回答秦王的?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这是个什么句子?说明了什么?
3、给课文编结尾。
二、甘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幽默的语言解决了大臣们的难题,你还想了解甘罗的其他故事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并整理。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找甘罗的其他故事。
四、板书设计:甘罗
聪明机智幽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