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秀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要确保教案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秀7篇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10的分解和组成。

2.发现并掌握分解和组成中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3.增强合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力。

活动准备:

创设情景“羊羊超市”、不同种类实物(每种数量为10) 、 记录表、货物种类标志、题卡及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羊羊超市”开张,幼儿按类别摆放货物,并记录。

1.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羊羊超市”要开张了,请小朋友们去帮忙,好吗?

2.幼儿每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按要求摆放货物,并做好记录。

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去超市摆放货物,每组选择一种货物,把货物按照不同的类别摆放在货架的左右两边,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情境体验、实物操作、数字记录等方式,充分感知10的不同分法。

二、在感知10的多种分法的基础上,发现并掌握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1.师幼共同将记录表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10的9种不同分法。

2.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数的相互交换和递增递减规律。

三、统计货物,感知10的组成。

1.幼儿随机抽取统计卡,根据要求对已摆放好的货物进行记录。

2.将记录表进行统计,师幼共同归纳总结10的组成。

四、竞聘“超市理货员”,进一步巩固10的分解和组成。

1.幼儿操作题卡,巩固提升经验。

2.评价活动,并根据评价结果予以奖励。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2、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总结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活动反思: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兔子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4的3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4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五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同时我把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与组成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中游戏法、多种感官参与法和自由讨论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探索法来获得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第二环节,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第三环节是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课件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教师课件演示7的分解和组成,并发现规律。

四、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五、延伸 :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活动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1、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2、教师引导10、9、8、7、6、5、4、3、2、1根手指的伸法。

伸出双手,如图:双手平伸是10,弯下一根是9,弯下二根是8,弯下三根是7,弯下四根是6,弯下五根是5。也可以说,弯下一根手指是9和1,弯下二根手指是8和2,弯下三根手指是7和3,弯下四根手指是6和4,弯下五根手指是5和5。

二、通过故事情境,感知10的分解与组成。

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它们带来很多的宝贝,请幼儿每人取出10个宝贝,试着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

三、通过课件,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师:数一数来了几位小矮人?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巩固练习。

10个小朋友一组,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做游戏,唱完后迅速分成两部分,说一说10分成了几个几?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供幼儿操作练习。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7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两朵花

2、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

(2)幼儿自主操作。

2、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

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写出分解式

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由上往下写)

如图:

2 2

∕ ↓ ∕ ↑

1 1 1 1

(3)演示合的过程:

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

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

“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

(4)记录和的过程:

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小朋友上黑板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

234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8篇

234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推荐5篇

小小班蒙氏教案与反思7篇

光的产生与传播教案8篇

洋娃娃与小熊跳舞教案7篇

亲情与爱作文优秀7篇

与动物为友作文优秀7篇

蒙氏教师总结与计划优秀7篇

美与教学心得体会优秀7篇

与中秋有关的作文优秀8篇

234的分解与组成教案优秀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