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光合作用教案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以便有效地传授知识,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光合作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难点)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重点)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

回答:叶

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

二、 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

[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

(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

(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

表 皮——保护作用

气 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 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及

[提问]:(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3)你是否能解释叶为什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讲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观察]:让我们动手亲自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指导]:学生2人一组,用镊子取下天门冬植物的小枝,制作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讲述]: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其实植物叶绿体中含有的色素即叶绿体色素一般由叶绿素a、b,叶黄素,胡萝卜素组成,表现出绿色、蓝绿色、橙色、黄色。

[提问]: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讲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

[提问]:你知道两盆小麦苗的叶色为什么不同吗?

[讲述]: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三、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在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热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既分工又合作;结果展示讨论的过程就是交流质疑的过程;结合实际事物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sts教学理念。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上)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共1课时。

教学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重点、难点)

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养学生体验生物探究中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重点、难点)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课前准备:各实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实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植被,爱护森林的意识。

教师准备:

根据课本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特点是:准备两株不同处理的天竺葵(洋绣球)。一株是与书中实验要求一致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选取一个叶片让它全部被遮光纸遮住。另一株是提前一天结束暗处理的植株,注意在这株植物上要选取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在叶片的处理上同样要形成部分遮光和全部遮光的区别。

准备课本p121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方案。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收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生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体的自养的营养方式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行的?植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资的积累从何而来?植物体内有机无制造的条件、场所和过程是怎样的?等等。以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二、探究过程

方案:学生6----8人一组。

按照书中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针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也可针对实验步骤提出改进实验的措施。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归纳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提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力争将问题形成结论。组织讨论,通过小组间提问解答的方式,鼓励与同学合作共同归纳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实质。要提的问题有: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我们吃的大豆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了什么?生物圈中,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谁制造的产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食物为我们提供了物质来源的同时还提供了什么来源?通过上述问题你能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吗?

教师在此基础上演示此实验的过程并根据对植物不同的实验处理引导学生做出判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形成连贯性。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四、作业

请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谈一谈绿色植物对自然界及人类的意义,并能够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力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

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

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

课时安排二课时

过程

一课时

导??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缺氧呢?

生物圈的空气中氧如此之少,而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二、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探讨问题: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使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讨论】

1.请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3.分析该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思考】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有什么意义?

技能

三、拓展训练

分析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cm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60

20__

3010

405

问题

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

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

没有气泡产生

四、总结

1.绿色植物光的合作用产生氧气。

2.实验经验总结

反思

板书计划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过程

二、实验

1、目的

2、要求

3、现象

4、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

2、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4、通过演示实验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5、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6、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一、自主练习

1、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 ”,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 __”。

4、绿色植物不仅满足自身、、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二、小组交流

(一)思索讨论,交流表达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了吸收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原料。

2、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二)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阅读教材第122页,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学生讨论: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画面(2)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

画面(3)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

画面(4)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阅读教材第123页,金鱼藻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金鱼藻实验说明了什么?

(四)学生思索、交流表达并明确: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五)学生阅读“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并思索得出: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六)、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b、黑夜无光时c、只在黑夜d、有光时

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a、氧气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水和氧气d、水和二氧化碳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篇5

教学过程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__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__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__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__,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__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__及严谨__。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__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__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__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__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__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5篇相关文章:

我快乐初中作文推荐5篇

我很--初中作文5篇

优秀初中作文400字优秀5篇

纪念作文600字初中5篇

家与国500字初中作文5篇

我的---梦初中作文优质5篇

我作文初中600字5篇

我给予初中作文5篇

初中老师的作文优秀5篇

春600字初中作文最新5篇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6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