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考虑到课堂管理和纪律问题,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教案中,时间分配不仅仅是课程进度的考虑,还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时长和频率,以保持学生的专注和参与,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忆读书的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忆读书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分享读书快乐、分享读书收获。
2、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3、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班里的28位学生爱读书,长期以来大家都能分享读书的快乐,但是,以教育小组的形式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读书内容与读书收获,平时做的有欠缺,这次活动一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老师:组织、策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发言材料:名人读书故事、诵读古诗、我与书的故事、我的收获、读书好方法、精彩片段、推荐好书、读书格??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有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们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
?我的读书收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分享
我们班有7个教育小组,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第一组:诵读古诗
谈收获
第二组:积累的读书好方法
谈收获
第三组:课外读物
读后感
第四组:精彩分享
谈收获
第五组:我与书的故事
谈收获
第六组:汇报读书方法
谈收获
第七组:读书格??
谈收获
(三)活动延伸
1、各组的活动装订成册,各小组互换,互相学习。
2、请班主任做总结
主持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确,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还有慰藉;不仅能让我们大开眼界,还能给我们以心灵的启示。热爱书吧,你将受益无穷。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吧,《我的读书收获》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忆读书的教案篇2
一、活动主题
一张纸献爱心
二、活动主旨
“一张纸献爱心”工程是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废纸募捐渠道,实现弃置资源向善款的转化,广行善举的活动。该活动号召全国各单位及各界社会人士,从本单位做起、从我做起,立即行动起来,把散落的每一张纸都变为慈善爱心,从而把捐赠废旧纸张(报纸、文件资料、书刊等)所得善款用于购买《新华字典》及《中国少年报》,赠给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小学生。
三、活动目的
促进校园的精神文化发展,建设和谐书香校园
四、组织形式
1、本活动由黄淮学院图书馆、驻马店市红十字会主办,读书协会、爱心协会承办。
2、读书协会、爱心协会理事及会员分成小组进入宿舍楼与教学楼进行废纸回收。
3、废纸回收集中后统一出售,资金用来购买新华字典,之后捐赠给所联系的贫困小学
五、活动时间安排
1、4月20日---4月22日废纸回收小组进入宿舍楼与教学楼进行废纸回收并进行宣传活动。
2、4月23日早上8:30读书协会将在黄淮学院北区图书馆前设立捐赠点,接收同学们的捐赠,并会为同学们登记注册,将捐赠人员名单公布于网上并交与受捐学校。
3、中午12:00回收仪式结束。
4、下午14:00将废纸集中出售,并将资金换成字典。
5、之后讲字典捐赠给由红十字会联系贫困小学。
六、注意事项
1、活动前期准备足够的倡议书及海报,自己造足够的校园影响。
2、落实回收小组的工作是否到位。
3、活动当天理事负责当天的秩序问题,责任分配落实到个人。
七、活动倡议书
“一张纸献爱心”活动倡议书
忆读书的教案篇3
大班音乐:读书郎
设计意图:
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带着孩子们在参观小学活动后,孩子们都非常希望自己也能很快成为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纷纷交流和小学生们的交谈情况:上学要考试,考试不好会被批评。学习好了可以作中队长……孩子们对上小学既有向往又有些担心,所以我预设了歌曲“读书郎”,通过历届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帮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同时进一步地激发孩子们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活动目标:
1、在感受、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演唱歌曲,尝试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2、能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产生入小学的愿望。
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图标,黑色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小儿郎上小学。
1、聊聊小学生上学路上的情景
2、出示“小儿郎”了解小儿郎的生活环境及要上学的愉快心情。
3、他和你们一样吗?哪些地方不同?
4、今天的小儿郎为什么这么开心,他要去哪里?——引出歌曲的首句并范唱。
二、上学路上——学习并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倾听、理解歌词并初步跟唱。
2、唱好歌曲中的装饰词。
引导语:歌曲中有些有趣的字,我们来听听吧
3、教师引导幼儿倾听,作出标记并尝试演唱。
声音轻重有变化的演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激发上学愿望,引导幼儿谈谈上学的打算,并尝试编入歌曲中。
三、我们都是小儿郎
l引导幼儿谈论:你觉得怎样才能做个好学生,学好本领?(教师用简单图标记录)
根据选择的图标改变歌曲并演唱。
忆读书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并喜欢阅读,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共同阅读,分享快乐"为主题的一系列读书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体验了与同伴分享阅读的快乐,同时进一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每一位孩子从小养成想看书、爱看书、会看书的好习惯。丰富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各班级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和园内图书资源开展了教育活动:如了解国际读书日的由来、好书来分享、好书推荐会、大手牵小手阅读、亲子童话故事会、我和图书交朋友等活动。
二、活动主题: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点亮人生
三、活动口号: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0——12月3个月
五、活动对象:
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准备
1、确定适合本年级幼儿阅读的书目:
从幼儿园图书室领取,每月班级内图书数量是班级人数的2倍
2、起草"亲子阅读倡议书";
家庭建立"家庭书架"
3、建立借书制度(班级和家长):班级动幼儿园图书室借阅;家长可以按照借书程序,每周从幼儿园借书回家和幼儿共同阅读(建立借阅登记簿)。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1、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推荐或自选一些书目,通过自读或师生共读及亲子阅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
2、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等活动。
3、开展"我是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班级在读书月活动中富有创意,形成班级特色,可以通过故事会、古诗文诵读等活动展示读书成果,特别是有课题的班级可以考虑与绘本阅读展示相结合。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长读书心得、幼儿口述日记、口述故事等作品展,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并把班级中2-3名家长作品、幼儿作品上报,参加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幼儿园将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及家长进行奖励。
5、构建教师读书网络平台,让教师可以在山东学前教育网幼儿园论坛里及博客将自己的读书随想或读书心情与大家共享。每人提供一篇读书随笔,优秀作品参加幼儿园"读书月"活动成果展。选出2-3名教师优秀作品在元旦表彰大会上展示。
八、活动要求
1、读书心得、读书随笔必须是原创,以教育、家庭教育专著、经典文学作品为主。
2、题材不限。
3、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4、文字简练优美,真情实感。
忆读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铿锵有力、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字词过关。
1、出示文中词,两人小组过关读。加点字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崛起 巡警 叫嚷 诸生 踊跃 效仿 惩处 喝彩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为之一振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2、小组展示读。
3、齐读。
4、指导书写易错生字: 嚷 巡
三、课文朗读,把握内容。
1、指名轮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租界”、“中华不振”、“耀武扬威”、“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三部分内容。浏览课文,你觉得课文写了几件事?能概括出来吗?
(1)初到沈阳,听伯父说不能到租界去,因为当时中华不振。
(2)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看到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加以训斥,围观者也敢怒不敢言。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
四、精读感悟,领悟周恩来立志原因。
(一)第一部分
1、找出周恩来初到沈阳后和伯父的对话,并用心读一读。
2、出示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4、同桌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部分
过渡:听到伯父说不让自己到租界去,还说是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到租界看个究竟。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1、周恩来和同学闯进租界,先看到了什么与租界外不同的景象,又看到了什么令人气愤的事情,用( )和【 】标出来。
2、指名读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里看到的景象。
3、出示租界外老百姓的生活图片,想象周恩来此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为中国这么落后)
4、出示第八段中周恩来看到的令人气愤的事情,指名学生朗读。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5、把“哭诉、得意扬扬、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只能”变红,再请学生朗读,听着朗读,你脑海了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6、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7、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8、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9、这无数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什么?(中华不振)
你们的疑问也一定是周恩来的疑问,此时此刻,周恩来才真正理解了他初到沈阳后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了。
(三)第三部分
1、从租界回来,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2、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怎样叫踊跃回答呢?师生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理解“踊跃”的意思。
3、通过教师引读感受周恩来的抱负和胸怀。
当魏校长请一直静静坐着的周恩来回答时,他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读!
同学们,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的,12岁的周恩来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五、总结全文,感悟三件事的内在联系,寻找读写结合点。
1、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2、课文写了三件事,你觉得它们前后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听伯父说不让去租界是周恩来闯进租界去的一个原因,在租界里看到的这件事不但让周恩来真正懂了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还是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原因。
3、是啊,一个人树立一种读书目标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呢?那就请仔细想想,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或者说从今天起你准备为什么而读书?
4、我想,你之所也树立这样的读书目标,一定也有原因,那就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以“为 而读书”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以“为 而读书”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先详细写一两件事,然后引出自己树立的读书目标,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2、继续深入阅读课外书《少年周恩来》,为下周阅读课的读书交流做准备。(已经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阅读这本书)
忆读书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教材分析:
?读书郎》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具有鲜明西南民歌特点的创作歌曲,羽调式,2/4拍,中速,结构为带再现的一段体。歌曲采用了教密集的节奏,富有动感的旋律进行,下滑音和倚音的应用,生动地刻画了读书郎天真活泼的形象,口语化的歌词又表现出他知书达理、坚强自尊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唱好这首歌的同时,应该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较密集的节奏。
2、正确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衬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卡片,黑板,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节奏游戏。
1、师:老师请来了很多的音符,它们是?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分音符、八分音乐、十六分音符卡片,附点卡片。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音符和俯点来做个创编节奏的小游戏。
2、师组合成第一条节奏:
师:谁能拍打出第一条节奏?学生练习这条节奏。
3、师:老师编了一句话来读这条节奏,今天真是好日子。谁也来创编一句?学生创作歌词。
4、同样的方法组合和练习其他三条节奏这里是我们的学校。
春天里的花朵真美。
小锣鼓敲起来咚咚咚咚呛5、师小结,表扬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
(歌曲中由八分、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密集节奏较多,唱词时要求灵活,在此先做练习,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作好了唱词的准备。)
三、导入。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组织学生相互讨论)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生:为了考大学。
生:为了孝敬爸爸妈妈……
2、师: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多媒体出示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穷苦日子的图片。
3、师: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
师:看了旧社会的孩子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吗?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师: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生欣赏mtv《读书郎》。
师:旧社会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生:为了自己能够翻身,有出息。生:为了不受地主欺负。
(通过图片的展示与老师深沉的讲解,通过与旧社会孩子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幸福生活,明确自己的理想,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的动力。)
四、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出示多媒体歌页《读书郎》,生跟琴用“啦”哼唱歌曲。
2、师:你对歌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歌谱中有向下的箭头,有小小的音符。
3、出示课件:下滑音和前倚音的知识和示范唱。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4、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随琴唱第一段歌词,唱好下滑音“小嘛小儿郎”与前倚音“进学堂”“见爹娘”。
5、师:你觉得有下滑音与没有下滑音的,哪个唱得更好?为什么?生说说下滑音的作用:有了下滑音感觉小儿郎很可爱顽皮。6、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师:歌曲末的朗里格朗里呀朗格里格朗是什么?生:是衬词。
师:这些衬词在歌曲可以让歌曲情绪怎样?生:情绪开朗活跃些。
7、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生:天真,活泼的情绪唱。
(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比较和思考。)
8、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读书郎》。跟着mtv音乐伴奏唱《读书郎》。
五、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学生按小组展示:a小组边唱边动作表演,b小组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现在我们这些读书郎可真幸福哦,我们读书郎的歌声也更欢了,听!多媒体出示,学生欣赏高峰演唱的现代版的《读书郎》,跟唱。师:很多作曲家们也将这首歌曲改编成合唱。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4、师总结:让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忆读书的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