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使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设备,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2)用胶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桨;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第二课时:描绘划龙舟的场景
1、龙舟上人物角色、动态:旗手、舵手、划桨手、鼓手,动作各不相同。
2、场景热闹欢快,色彩鲜艳丰富。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4、作业展评。
5、小结:有学生自己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12、端午节
1、老师示范作龙舟:
1)将纸杯剪开;2)用胶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桨;4)做龙头和小人。
2、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今年端午节我们即将开展“粽子飘香”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引导幼儿学习简单地包粽子(折纸),并进行线描装饰。
3、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粽子飘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赏课件,长条状的纸条与幼儿人数相等,彩带、油性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明天我们因为什么节日放假呢?(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长条形的等等,并且有多种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红枣粽等等。
二、故事欣赏。
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饮雄黄酒、赛龙舟、佩香囊、戴五彩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敬佩与缅怀之情,让我们也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教师示范讲解:
1、先将纸条一端折成一个三角形;
2、顺着三角形的一边正反来回折,将整张纸条折成连续的多个三角形;
3、打开三角形;
4、在纸条的起端,顺着折缝拢成一个立体的形状,似锥形;
5、顺着纸条上的缝往上卷绕,将纸条末端插入缝中;
6、用油性笔进行线描装饰;
7、用彩带捆绑装饰。
四、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五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三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讨制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制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问: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主要在观察评价中感受作品的优美造型、新颖的创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吗?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篇8
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以其激烈性、比赛性赢得人们的喜爱,但在我们北方幼儿缺乏赛龙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借助幼儿对赛龙舟的对赛龙舟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感知赛龙舟活动的激烈景象,鼓励幼儿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丰富生活经验,并大胆表现龙舟比赛这一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大胆表现赛龙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能,大胆表现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
3.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和家长一起搜集、观看赛龙舟竞赛活动。
物质准备,赛龙舟视频、ppt课件,各种纸张、笔和水粉颜料。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的视频dvd。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端午节赛龙舟比赛的场景。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划龙船人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人们在划船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2.播放教学课件,感知了解龙舟的基本特征。学习表现赛龙舟的场景。
(1)观察龙舟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龙头和侧面人的画法。龙头:龙嘴(锯齿型的牙齿)——龙眼(大又圆)——龙角(有分叉)
侧面人:头(可以是侧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体(只画一侧的手)——手部动作画出划桨的姿势。
(2)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提问:龙舟上用了哪些线条和图案?你想用在龙舟上设计什么图案?
3.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鼓励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4.用幼儿作品布置“热闹的赛龙舟”,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学习,感受创作的快乐。
中班美术手工花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