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三物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三物理教案篇1
一、电功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电功是过程量,电流做功时,总伴随着能量状态的变化。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的数值与该用电器此时消耗的电能数值完全相同。
3.电功的公式及其变换式:w=uit(变换式w=rt,w=i2rt),即电流在某段电流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电功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
5.电功测量: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二、电功率
1.定义及意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电流做功不仅有大小而且有快慢之分。用电器的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只能说明用电器电流做功快,并不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
2.公式:p=w/t=uit=ui,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器。
3.单位:瓦特(w),千瓦(kw)
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步骤;(4)数据处理。
三、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
四、熟记电学中基本量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
物理量(符号)公式单位(符号)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
电功(w)
电功率(p)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物理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三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三物理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辅助法把不容易展现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模具小、可视性差的缺陷。指导读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本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自主学习更具指向性,目标性更强。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针对点专门突破讲解。
6、学法设计: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限度的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自己解决。
二、教学准备:利用铁丝、铅笔、图钉等随手可得的器材让学生动手体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演示两个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酒精、小瓶,学生体会归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利用汽油机模型、观看汽油机工作视频,物体与视频资源结合,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ppt图片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图片情境导入: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寻找图片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复习回顾旧知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活动与演示:
(1)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用手触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觉?图钉的内能变化了吗?
(2)小组活动:弯折铁丝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有何感觉?铁丝的内能变化了吗?
(3)学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
提问:(1)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反复弯折等。
(2)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通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下落时温度升高;)
区别: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结论: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成机械能。
(2)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观看视频: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
(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要经历几个冲程?分别是什么?
(3)每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从气门的开闭和活塞的移动角度分析)
(4)这四个冲程都有能量转化吗?如果有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5)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曲轴旋转圈,活塞往返次,四冲程内燃机只有_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_______完成。
第5个问题教师利用模具进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来考察对汽油机的学习效果,用超链接制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阅读: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4、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
看一看
学生思考,内能的增加是通过什么方式?
归纳这三个活动的共性:做功,并且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学生举例
指导学生总结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时的区别。
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思考:与前三个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后经过小组讨论再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后填写答案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个活动分别对应:克服摩擦做功、压缩做功,让学生总结共性,学会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归纳,寻找异同
由点火爆炸试验引出热机,同时与前面知识做一对比。让学生分清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包括两种情况:外界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对外界做功
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汽油机有一个整体认识
再通过问题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排气冲程c.做功冲程d .压缩冲程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气缸中气体的( )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少,温度降低d.压强减少,温度升高
作业布置
练习册21页1-----10题
板书设计
初三物理教案篇4
【课标内容】
探究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热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知道热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会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并根据定义计算燃料燃烧放热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热机效率要从联系实际入手,分析实际问题,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炒菜做饭、奔驰的汽车与火车、火力发电、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热机效率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燃料的热值
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大部分还是通过燃烧燃料获得的。
常见燃料的分类
固体燃料 如:干柴 煤等
液体燃料 如:汽油 柴油 酒精等
气体燃料 如:氢气 天然气等
燃料燃烧过程: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图表示一个四口之家使用某种燃料时的月消耗量。使用不同燃料,消耗量是不同的。为什么?
燃料的热值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所用该燃料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教师强调热值定义中“燃料完全燃烧”
单位:焦每千克 焦每立方米
符号:j/kg 或 j/m3
物理意义:描述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质量为m的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
q=qm 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m:燃料的质量
q: 燃料的热值
体积为v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qv 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v:燃料的体积
q: 燃料的热值
常见燃料的热值
干木柴的热值是q=1.2×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表示: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 j。
烟煤的热值是q=2.9×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表示:1kg的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9×107 j。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及是否完全燃烧无关。同种燃料的热值是定值,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例题讲解:
例 计算4kg的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已知:q=4.3×107j/kg m=4kg
求:q
解:q=qm
=4.3×107j/kg×4kg
=1.72×108j;
答: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1.72×108j。
[学生练习:计算完全燃烧100 g酒精能释放出的热量。(q酒精=3.0×107j/kg)]
(二)热机效率
汽车行驶,汽油的化学能能完全释放出来吗?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被有效利用吗?
热机燃料的能量主要走向示意图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定义式:公式:η=×100%)
典例分析:计算热机效率
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前进的总行程达10 km,消耗柴油约30.3 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解:η=×100%=×100%=×100%≈23%
答: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为23%。
议一议
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吗?为什么?
不能达到100%,因为热机中可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一部分,这部分能量远小于总能量,所以其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总能量的比值必然小于1,即热机效率小于100%。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能量损失;
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
选用优良的润滑材料减少摩擦,以减少机械损失。
(三)环境保护
热机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什么问题?你觉得应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对学生的成果予以肯定。
[学生的展示]
采取的措施: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集中供热;
改用气体燃料,普及煤气和天然气;
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少和无污染的新能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燃料的热值及意义
2、常见燃料的热值
3、热值的单位及计算公式
4、热机的效率
5、环境保护
四、课堂练习
1.(贵阳中考)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的热值一定大
c.d.0.5kg煤油和1.5千克煤油的热值一样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2016?连云港)将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一,则剩余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 ( a )
a.都不变
b.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c.热值不变,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d.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密度、比热容不变
3、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d.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4、(2016?福建)完全燃烧0.035m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焦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多少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天然气的热值取q=4×107j/m3)
解:完全燃烧0.035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q=qv=4×107j/m3×0.035m3=1.4×106j;
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后可加热水的质量: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作业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六、板书设计
13.4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及意义
(二)、常见燃料的热值
(三)、热值的单位及计算公式
(四)、热机的效率
(五)、环境保护
初三物理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共同、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教学课件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树立学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做功冲程。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汽车是如何通过燃烧汽油,来获得前进的动力?
(二)、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①构造(对照课件,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吸气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能的转化。
在压缩冲程,活塞对燃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
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五、板书设计
1、汽油机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2、柴油机。
3、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六、课后作业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教学反思
学习了本节课、你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有了什么了解。
八、安全教育
不要购买“三无”食品,不食过期、霉烂、变质食品。
初三物理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初三期末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