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墙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优质的教学反思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也是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学反思是为了加强个人能力所写的,没有反思的工作就是不完整的,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墙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篇1

一、导入:

1、教师展示地毯实物,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实物的美感。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地毯,并说说地毯的颜色及作用。

3、展示各种地方的地毯,让学生感受它们的美。教师再用一句:“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房间装饰上漂亮的地毯?”

二、新授:

1、展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地毯,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制作的特点。

2、分组讨论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并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制作方法。

3、教师总结,提出作业要求。

三、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块大地毯。

四、学生作业展评。

以小组的`合作把自己小组设计的地毯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组合成一个大地毯,然后从小组中推选一位代表介绍和推销自己组的小地毯。以教室的一面墙为展版的形式,大家一起参观交流,让学生感受大家的再创造——大地毯。

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协作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最后,全班学生拼成大地毯,其展示的效果很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如果让做得快学生把作业先展示在预先准备好的大地毯上,随时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为其他的学生作榜样,督促学生速度。这样气氛、作业效果会大大提高。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多种方法设计糖纸。

2、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各种线条、图案来装饰糖纸。

3、大胆制作,在美工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与颜色的糖纸若干。

2、已剪好形状的彩纸、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食品厂生产了许多好吃的糖果,准备送给小动物吃,可是这些糖果还没有糖纸包装,让我们一起帮食品厂制作一些好看的糖纸吧!

(二)调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

1、打开糖果的糖纸,引导幼儿观察糖纸的颜色、图案等。

教师:我们以前看到的糖纸上都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样的图案和花纹?

2、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糖纸不仅有很多漂亮的颜色,还有各种好看的花纹,它们有的是聚在一起的,有的是分散的,还有的是按序排列的,都是有规律的。

(三)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布置活动任务,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今天小朋友的任务都不一样,有的是粘贴,有的是蜡笔画,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好看的糖纸。

(四)作品展览,幼儿互相参观交流。

看一看,谁设计的糖纸最美丽?为什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和糖纸,供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活动反思:

糖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平时的他们很少去关注糖纸上的各种图案,但却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糖纸上漂亮的图案、颜色也是孩子喜爱的,有时候选择一颗糖是为了那张漂亮的糖纸,可见糖纸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之大。

?设计糖纸》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欣赏各种糖纸,在开展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活动中请每个孩子从家里收集带来2—3张不一样的糖纸,活动时候放进自己的口袋。然后再请幼儿集体来看一看,说一说糖纸上有哪些花纹,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讲述。通过观察老师出示的糖纸后再请幼儿自己来说说,你带来的糖纸是什么样子的呢?

活动中一个简单而又常见的讲述观察结果的问题却折射出小朋友身上许多的问题。众观这一部分幼儿,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为此,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面对困难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因此,我觉得针对班内孩子的这些情况,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之间先进行讨论,然后选一人讲述的方法。在合作中,可以使能力较差的幼儿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合作也能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请幼儿大胆的说说你带来的糖纸上面的花纹,颜色。我就在图纸上画出来。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篇3

?下雨啦》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雨时,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雨中奔跑、嬉戏的情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所以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能吸引孩子们进行创作。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儿童故事、动画、儿歌等形式先调动起他们的兴趣,通过巧妙的对话来创设情景,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回忆、讨论、想象:如“淅沥沥,哗啦啦,雨不停地下,它是点还是线?我们都来画一画。”学生结合动画片中的情景,热情地发言,可不能小瞧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同脾气性格的雨的名字叫什么?此时学生的.想象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的闸门自然一下子被打开。在具体创作练习中,孩子们创作的内容大致会偏重于两类,一是表现雨:用长短、疏密、走向不同的线、点表现出雨的大小及方向,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主要是表现人、动植物等在雨中的活动,有的可能是真实的回忆,也有的可能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为了让孩子们画好,我出示了自己的范画,并讲解了“伞”的画法,因为有了伞,我们的雨景会更美,雨中,那一把把美丽的伞,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奇异、天真自由,想象力强,但没有“构图”意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安排画面,如何体现主次,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在下笔前有意识地区分画面表达的主次,安排画面,以便能更好地借助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积累素材,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篇4

第一类,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通过黑板上的钟面,使同学们产生对家里的钟面的联想。通过老师的反复对照读法,使同学们也能很好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有了概念,同时,也就有了有计算的.基础,这就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简单间隔时间的计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24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例如:一列火车10:22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到达沈阳。求列车的运行时间。还有,一场 演唱会从8:30开始到14:30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同学们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运动时间。这个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关键是公式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同学们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运动时间,接近的有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些事物虽不接近行走,但也是运行的事物,有如:比赛、会议、义务劳动、演唱会等也都可看作运行的事物,只要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的解决了。同学们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就非常的灵活和得心应手了,这样一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篇5

本课的教学要抓住一个点,那就是我们要画不一样的太阳,是我心中的太阳,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展现孩子独特的个性,所以在教学环节中我分四步走:尝试绘画——了解认识——启发想象(提供思路)——大胆创作——小结评述。通过四个环节,学生从感知、认识到发散,孩子们打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所认识的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周围的光芒组成的,画完后通,过大家的欣赏评述来讨论:“谁画的太阳最漂亮、最有趣、最特别?”这个环节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表达和自我感受,并让孩子想想你喜欢这个太阳的理由。通过这个环节建立孩子自己独特的个人意识:那就是画自己的太阳。接着是学生作品赏析,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像太阳的变化,对孩子的创作思路进行点拨与启发,例如:把太阳看成是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外形有什么不一样;从四季的角度看太阳,春天是绿色,夏天是火焰的红色……中午的太阳眼睛挣得大大的,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孩子们的思维变得特别大胆。

小结评述这个环节我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把重点放在了满足孩子的表达愿望上面,充分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教学中也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语言不够儿童化、情景化,例如:“把太阳描述成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太阳娃娃要睡觉了”。这些都是孩子化的语言描述,老师应用语言与孩子融为一体,强化孩子的语言认知,从而建立自己的个人创作意识,学生的作品就会变得更加大胆、率真而又富有童趣。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相关文章:

美术雪教学反思优秀8篇

二年级美术桥教学反思6篇

美术雪教学反思优质6篇

美术雪教学反思最新7篇

美术船教学反思6篇

美术四上教学反思8篇

车一美术教学反思6篇

2023湘版美术教学反思7篇

美术雪教学反思通用8篇

美术船教学反思优秀8篇

美术墙的教学反思参考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