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增强课堂氛围,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瓶瓶罐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2) 使幼儿感受到音乐就在自己的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3) 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蕴藏在其中的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请幼儿自备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师提供各种辅助瓶子发声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铅笔、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胶带、绳子……)若干。
3、各种大小不等的纸箱、盒子;各种厚薄、质地不同的纸张若干。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幼儿已进行过《会唱歌的瓶子》活动。
活动建议:
1、先请每位幼儿自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随音乐演奏节奏乐。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分别用手、筷子敲击某种瓶(罐)子,请幼儿猜猜是那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击瓶(罐)子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教师出示部分辅助工具与材料,引起幼儿思考:“想办法让这些东西与瓶子结合起来,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声。”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使瓶子发出各种声音和节奏型。
(1)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敲击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声音一样吗?哪个声音较高?那个声音较低?
(2) 引导幼儿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材料装进瓶中敲击或摇晃,试一试声音会变化吗?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如:将水注入几个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声音较高还是水少的瓶子声音较高呢?)
(3) 引导幼儿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听听是什么声音?
(4) 引导幼儿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顺序敲一敲,声音是怎么变化的?
5、请创造出不同声音或不同节奏型的幼儿逐个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使幼儿感受变化多样的音色、音高和节奏。
6、出示各种纸张、纸箱、盒子,启发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它们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并请个别幼儿展示。
7、请幼儿找找自己身边还有那些物品也会唱歌。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敲敲活动室内的其它东西。(如:桌子、椅子、玩具、门、窗、黑板、柜子、地板……)了解不同的物体经过敲击后都能发出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要动脑筋,身边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我园注重利用废弃材料自制玩教具,在我班,利用师生共同废旧塑料酸奶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制作了大量的瓶罐类健身玩具,旨在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的良好品质,充分利用自己废旧材料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从小感受低碳环保生活的乐趣。根据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我与瓶罐齐锻炼。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利用自己废旧瓶罐进行体育锻炼、游戏。
2、能用瓶罐布置运动场地,锻炼握举、平衡、跳跃及躲闪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获取主动收集瓶罐的生活经验。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洗净消毒的自制瓶罐玩具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两倍),音乐。
2、知识准备:已初步掌握班级自制瓶罐玩具的名称和玩法。
四、活动过程
(一)做瓶罐操
教师:今天我们要跟瓶罐朋友们一起锻炼,请先找到我们的拉力器朋友,跟老师一起随音乐做做热身操吧!(请幼儿分批有序地去健身区拉力器篮中每人取一对拉力器再回做操的点齐做拉力操热身。)
(二)瓶罐游戏
1、教师与幼儿合作将瓶罐放在活动场地上,布置成“小桥”、“树林”、“小溪”等活动情境。(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2、幼儿四散在活动场地,在老师的看护下按自己的意愿尝试通过“小桥”(平衡)、穿越“树林”(躲闪跑)、跨越“小溪”(跳跃)。
3、请个别幼儿演示,然后提出要求:除刚刚的方法,你还有更奇妙的布置“小桥”、“树林”、“小溪”的想法么?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通过“小桥”、穿越“树林”、跨越“小溪”呢?
4、幼儿分组讨论、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锻炼方式。
5、教师让幼儿用自己思考出来的方法过“小桥”、“树林”、“小溪”并将多于的瓶罐运送回“瓶罐之家”。
(三)瓶罐按摩幼儿边听舒缓的音乐边用手中的瓶罐轻拍自己的手臂、肩部、腿部,进行活动。将瓶罐“送回家”,结束活动。
五、活动结束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造型特征的瓶瓶罐罐,并能用线描画出简单的瓶罐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合理的安排画面。
教学难点:物体在画面中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
课前准备:ppt课件、若干瓶罐实物、一张线描作品。
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欣赏: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照片(课前课件准备几张学生写生静物的和有瓶罐的组合静物的照片),引出课题。
2、出示课题:瓶瓶罐罐 (板书)
3、师提问:谁能发现它们(瓶罐图片)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大小不同、高低不齐、胖瘦不一,颜色不同。)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视觉感知不同造型的瓶罐,激发兴趣 。
二、实物展示,引导观察
1、出示瓶罐实物,引导学生认识瓶罐的造型特征。
(1)提问:谁来说说这些罐子都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静物。
(1)提问:什么样的瓶罐摆放在一起照出的照片才会美观呢?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
3、学生选瓶罐,初步感受静物搭配。
4、摆瓶罐画,认知遮挡,感知瓶罐间的前后关系和疏密变化,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5、选择高大的物体做主体,小些的作陪衬,摆放中同时要注意它们的高矮、大小、胖瘦的搭配。
教学意图:通过摆静物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在画面中正确的取景。
三、欣赏感受,探究感悟
1、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合理和合适的搭配。
(1)太偏 (2)太小 (3)太散 (4)太满 (5)合适
2、作品赏析,通过欣赏名家的绘画作品,加强对构图的认识。
课件展示:《桃子与玻璃杯》、《瓶花》、《静物与水壶》
3、学生:画面的主体物应放在画面中心略偏的位置上,构图要饱满,这样既能突出主体又不会显得呆板,将物体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会使画面更具美感。
4、教师示范,结合瓶罐的不同特征,边讲边画。
(1)着重描绘主体,将整体形象表现完整。
(2)陪衬物应注意取舍,主次分明。
(3)线描画应注重线条的干脆利落,彩色画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丰富与完整。
教学意图:进一步掌握构图原理并通过观摩示范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
四、 学生作画,巡视指导
1、学生在画画本上作画。
2、师针对构图和瓶罐的造型方面多加指正和引导。
五、作品展示,共同。
六、学习。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印画的基本要领,尝试用瓶盖进行印画。
2、感受瓶盖印画的操作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印画的基本要领。
难点:用瓶盖进行印画,图案不重叠。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好的瓶底印画作品。
2、瓶盖若干,水粉颜料,手帕。
3。半成品海底世界。
活动过程:
一、瓶罐宝宝会画画。
1、导入。
——有个瓶罐宝宝他想成为一个可以画出美丽的画的瓶罐宝宝,可是,他没有手,不能画画。有一天,他不小心碰到了一些颜料在身上,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幼儿自己制作的瓶底印画)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猜测作画的方法。
——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是瓶罐宝宝身上那一个位置碰到颜料印上去的?
——除了瓶罐宝宝的瓶底可以画画,还有哪里可以画?
二、我和瓶罐宝宝一起画。
1、出示半成品海底世界。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漂亮吗?但是,它缺少一点东西,是什么呢?
2、教师作画。
——接下来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用瓶盖来画泡泡。(教师示范用瓶盖在半成品海底世界中印泡泡)。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瞧瞧我的作品。
——请你们来说一说,小朋友们引的好看吗?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班里,让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2、在美工区可以放置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印画活动。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瓶罐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选择合适的瓶罐为歌曲《大雨和小雨》伴奏。
2.尝试用xx和xx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活动,体验节奏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2~3个不同质地、大小的瓶罐;事先了解音乐《大雨和小雨》;录制好瓶罐的敲击声;熟悉歌曲《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瓶瓶罐罐会唱歌。
1.教师播放录制好的瓶罐敲击声。
咦,哪来的声音,想想看,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谁会这样唱歌?
2.那是什么样的瓶子和罐子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
3.我们也来试一试,让桌子上的瓶瓶罐罐唱起来。大家仔细听,不同的瓶罐唱出来的声音一样吗?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不同的瓶瓶罐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那我们一起用瓶瓶罐罐来伴奏好吗?
二、跟着音乐一起唱。
1.教师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这首歌大家听过吗?叫什么名字?歌曲里面大雨的声音怎么样?小雨的声音怎么样?
2.那让我们的瓶瓶罐罐也来唱这首歌,你想让哪些瓶瓶罐罐来唱大雨的声音?哪些来唱小雨的声音?为什么?
3.尝试探索敲击效果。
请你拿一对瓶子或者罐子,让瓶瓶罐罐来唱歌,注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跟着节奏一起唱。
1.认识节奏卡。
瓶瓶罐罐唱的声音不错,可是啊,好像没有节奏感呀,那怎么样才能敲的有节奏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叫节奏卡,是专门用来表示节奏的。这个x就表示一拍,我们用拍手的话就拍一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那x下面有一横就表示半拍,用拍手的话速度要加快的拍一下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尝试连贯地看着节奏卡打节奏。
(1)我们一起看着节奏卡完整地拍一拍。
(2)我们再来一次听着音乐、看着节奏卡一起来拍一拍。
3.幼儿跟着歌曲,尝试敲击不同的瓶罐,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我们跟着音乐让瓶瓶罐罐们也来有节奏地唱歌吧,罐子们唱大雨的声音,瓶子们唱小雨的声音,我们一起合作来演奏,好吗?
四、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角投放瓶罐,让幼儿继续探索,体验用瓶罐演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废旧的罐罐在小朋友的手中变成了神奇的乐器,幼儿手拿自制罐罐在美妙的音乐中变身成了一个个小小演奏家,幼儿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篇6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听觉、节奏训练
(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大班瓶瓶罐罐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