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花教案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都知道,教案是教师规划课程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反思与改进的空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蜡梅花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蜡梅花教案8篇

蜡梅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学习用气息控制墨水的流向,用不同的材料印不同形态的梅花。

3.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幼儿手的控制力。

4.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

5.使幼儿能保持画面整洁,养成认真、细心做事的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梅花图、教师作品、音乐带,颜料、塑料棒、棉棒、纸、黑墨水、毛巾、胶水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梅花的特征。

师:“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朋友们知道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什么花不怕寒冷依然开放吗?下面我们听一首古诗,在这首古诗里小朋友就会找到答案。”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幼:“梅花。”

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古诗。

2.出示梅花挂图,提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梅花像桃花、像梨花……”

师:(小结)(出示挂图)“梅花被誉为花魁,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冬天开放,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有淡淡的清香。从不同角度看,梅花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从正面看梅花有5个圆形的花瓣,从侧面看梅花有3个花瓣,花蕾就像一颗豆子。”

3.出示范例(教师自己的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欣赏一下,这幅画好看不好看,知道这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通过演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今天我们就用塑料管、棉棒、手指来印梅花,小朋友喜欢哪一种印法就选哪一种。”

教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作品,“上面除了梅花以外还有什么呀?(枝干)它像什么?”

师:“今天我们不用手、不用笔,而是用一种新奇的方法制作梅花枝干(此时教师的语气具有神秘感)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幼:“不知道。”

师:“那小朋友要仔细观察是用什么方法制作梅花枝干的。”(师演示)

师:“把适量的一滴墨水,滴在画纸上,在刚开始吹的时候不能在墨水的正上方直吹,要斜着向一个方向吹。大家按自己的意愿吹,可以随意变换纸张的方向。注意:要控制吹气的方向和力度的大小。”(师边示范边讲解)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吹出不同形状的枝干。(师巡回指导)教师示范讲解梅花的印法:

“用5根塑料管捆在一起印正面的梅花。蘸色多,印的'梅花颜色深;蘸色少,印的梅花颜色就浅。”(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印法)

“用3根塑料管捆在一起印侧面的梅花。”(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印法)

“用1根塑料管印花蕾。”(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印法)

“我们还可以用棉签和手指印梅花。用棉签或手指印梅花时,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往上印。”(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印法)

“作画时,花的颜色有深有浅,印出来的花才有层次。”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用其他什么东西还可以印出梅花。”(幼儿尝试)

4.尝试操作(制作梅花图)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在自己吹的枝干上,制作一幅漂亮的梅花图。(师放柔美音乐,巡回指导幼儿的制作技巧,并让他们保持卫生,鼓励能力轻弱的幼儿大胆作画,引导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想象,丰富画面)

幼儿有的用塑料管、棉棒、手指来印梅花,有的用扣子印梅花,有的用自己的小手掌印梅花,还有的用铅笔的横切面印梅花,等等。

5.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请幼儿评价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幼儿大胆评价作品)

6.讲评小结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梅花图制作得也很漂亮。大家一起把漂亮的梅花图贴到展览区去,比比谁的画最漂亮。”(为了使幼儿不失去对美术的兴趣,教师要利用适当的语言赞美他们的画,提升他们绘画的欲望)

7.活动延伸

把制作材料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继续作画,进而增强他们的表现力,使其创作出更美丽的梅花图。(运用多种夸张的手法引导幼儿印梅花,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

蜡梅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重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在学过的古诗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墨竹风骨,一起了解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本色,还一起欣赏了“朵朵花开淡墨痕”的墨梅芳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课文《梅花魂》。

2、提出学习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理清文章顺序,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从每件事情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如:缕缕、漂泊、稀罕、欺凌等词语,理解了眷恋、玷污、折节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愈……愈……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

1、我知道课文写了五件事: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送梅图、递梅花巾

2、我知道这篇课文首尾呼应。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4)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2、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生: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

3、“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生:“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4、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三)创作性展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展示个性谈感受。

3、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朗诵有关赞美梅花的诗词或诗句。

2、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蜡梅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

2.体验点画的快乐。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

梅花,范画,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初步了解梅花结构特征。

(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

(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

二、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1)老师示范每一个步骤并进行详细介绍,幼儿要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成果展示。

教学反思: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走廊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

蜡梅花教案篇4

一、活动内容:

吹画《梅花》

二、活动目标:

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梅花的基本特征;体验吹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调色盘、墨水、红色水粉颜料、毛笔、吸管和操作材料纸。

四、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教师范画--梅花。

介绍作画工具。(先让幼儿猜猜作画工具,教师再出示特别的作画工具"吸管"。)

2.教师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墨水滴几滴在纸的下端。

用吸管对着水滴向纸的上方吹,改变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树枝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出若干朵梅花。

3.幼儿作画。(要求:幼儿可站着、蹲着吹画画;注意画面干净;画好后等颜料干了以后再拿起来)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独立完成。

5.作业展览。把幼儿的作品固定的画袋里,让全体幼儿欣赏。

蜡梅花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过程方法:

1、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3、质疑问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2、激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①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②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③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⑤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轻轻、慢慢”。(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5)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6)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7)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蜡梅花教案篇6

一、导入

有种花,你可能没这,但你肯定认识。(出示雪压梅花图片)是什么花?(板书:梅花)──怎么知道是梅花?(不怕寒冷)理解冷艳。

梅花是种在冬天就绽开的花。这在是花中是很难得的。因而,梅花特别受我们中国人的喜爱。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诗,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红梅赞》歌词)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突出梅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二、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1、在我们中国,对梅花的欣赏已不仅仅是它的颜色与姿态了。

2、出示外祖父的话:

⑴ 指名读:

(随机正音。突出“磨难、低头折节”)

⑵ 自由默读,你从中能读出哪些意思?

3、交流:(预计突出如下三点:)

⑴ 花的内容:

读出内容:“大抵”可换成什么词?愈可换成什么?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面对寒冷,面对风欺雪压,如果梅花能说话,她会说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

梅花不仅仅是“人夸颜色好”的花,人们欣赏她的更是她的品格、灵魂、骨气。(板书:不惧严寒)这就是梅花的魂。

⑵ 人的内容:

读出内容。

出示:

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对比:他们历经磨难,受到欺凌,还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读一读,感觉如何?这就是“不管……都”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觉。──引出“百折不挠”。(板书)

在你知道的人中,谁就象这梅花一样?梅花的魂还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小结:梅花的魂是中华民族的魂,就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

⑶ 做人要做梅花。

三、理解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1、说这话的就是外祖父: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肯定也了解了作者的外祖父了。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理解华侨)──他乡、异国是哪儿?(对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以外的其它地方都是他乡、异国)

2、文章回忆了这位华侨老人的好几件事:

比如说,有一件事是外祖父教我读古诗词掉眼泪的事。我可以给大家读一下。

你可以读哪件事给大家听?

小结:

把最重要的内容用一句话说出来,这就是概括,详细地写出来,读出来,这就叫具体描写。

3、默读,细细体味,从这些事中,你觉得外祖父是个什么人?

(预计突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

⑴ 读诗哭:

──齐读这几个诗句,想想,读着这样的诗句,外祖父想到了什么?

──猜测:外祖父再读到些什么诗句也会哭的?

⑵ 对墨梅的喜爱:

──读出老人对墨梅的喜爱。──理解“稀罕”,外祖父稀罕的是什么?

⑶ 回国哭泣:

哭什么?……是什么意思?想到什么让一个老人像小孩一样哭?

4、再读外祖父对我说的话:

──指名读。

了解了外祖父这个人,再读他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赞的不仅仅是花,而是人,是祖国,是他对祖国的依恋。)

四、总结

这就是作者的外祖父。他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曾有一首歌风靡祖国。看《我的中国心》歌词。读一读。我想这首歌一定会让这位老人喜欢的。伴着《我的中国心》乐曲朗读外祖父的话。

?板书】

梅花魂

不惧严寒──百折不挠──眷恋祖国

蜡梅花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蜡梅花教案篇8

教师可以通过梅花的活动,来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梅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梅花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梅花的特征:一朵一朵的,红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梅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二、活动准备:

绘画纸、白红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三、教学重点

1、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尝试双色点画。

2、点画时注意花形:上下左右大小,一朵一朵

四、教学难点

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把带有颜料的手到处乱摸,点画结束,及时用抹布把手擦干净。

五、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欣赏梅花。

把幼儿带至梅树园,幼儿自由欣赏梅花,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梅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梅花。

(二)图形刺??

教师示范双色相间点画梅花。

伸出食指先蘸一点红颜色,接着再蘸一点白颜色,然后在图画纸上花柄的中间点画梅花,一点表示一朵花瓣。

六、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作品沿轮廓剪下,布置成梅花园,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注意事项

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蜡梅花教案8篇相关文章:

大班户外教案教案优秀8篇

蒙氏教案大班语言领域教案8篇

小班安全教案安全教案优秀8篇

教案安全中班教案模板8篇

小班教案西瓜美术教案8篇

安全教案防溺水教案通用8篇

小班教案小与大教案模板8篇

小班教案上学期教案推荐8篇

安全教案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英语教案8篇

蜡梅花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