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是一种有意义的回顾,写作文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节日风俗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1
东梓关,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他沉淀了多年的文化,也遗留下了不少传统的节日风俗。
东梓关,是我的外婆家,在上小学以前,我大多数日子都待在东梓关。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年一度的“过节”了。“过节”是在农历的正月十八。在这一天,就是东梓关人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我的外公、外婆自然也不例外。从早上开始,外公、外婆就开始接待来自各地的亲朋好友。在过节这天,村里的人都要宴请亲戚好友到自己家中吃个痛快。聊聊家常,交流交流彼此的感情。鸡、鸭、鱼、肉等菜必定摆上桌。还有一样也必定上桌,那就是——米馃。米馃里面和着芝麻,预示着今后“节节高”、甜甜蜜蜜的。
这一天,不仅村民家中热闹,村口的空地上,也格外得热闹。每到过节的前几天,小贩们早已聚集在此,组成了一个“集市”。这个“集市”上卖什么的都有:小玩意儿、日常用品、衣装首饰,一应俱全。还有什么扎气球,砸玩具的游戏前也都站满了人。原来只是“默默无闻”村口小路,在过节那天也成了欢乐的海洋。
玩了一天,忙了一天,也热闹了一天,到晚上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可农历十八的晚上,在东梓关的庙头,都会演戏。前面搭一个台子,后面则放了许多板凳,给前来看戏的村民们坐。晚上,必有许多人前来看戏:有老人、有小孩、有一家全部来了,也有好友结伴来的。有时,去看戏的人太多,还需要自己带板凳观看。村里人大多聚集在此,好不热闹,好不和谐。趁看戏前,大家都会聊聊村里最近发生的事,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事。开始演了,演员们陆续出场。观众们的欢呼声越来越高。听得最入迷的,要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们了。听到熟悉的曲目,还会“咿咿呀呀”地跟着哼上一段。小孩们则是看个“奇怪”的服装,“奇怪”的妆容。还有一点儿也让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等下来。那就是戏后的扔糖环节了。每次演出完后,舞台上的表演者会将框里的糖果扔给观众。这时,小孩子最开心,疯狂地捡着散落在地上的糖。乐着,叫着,也便结束了这一天的活动。
你是否也过过节呢?你是否也喜欢“过节”呢?那你就在农历十八来东梓关吧!跟我们一起过节,一起热闹!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随着爆竹“砰——砰”的一声声巨响,人们迎来了一个喜庆的春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很多习俗,比如:祭祖、吃午夜饭、守岁……
早晨,再暖和的被窝也抵挡不住大家过年的兴奋。洗漱完后,人们便开始忙活起来。屋子里,院子里,宅子里,甚至整个村子里,“嗒嗒”的切菜声,“哇哇”的喊叫声,“砰,砰”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好似一曲欢快的交响乐。
临近正午,客人们到来。主人笑着送上一杯茶,客人乐呵呵的双手接过,好似一幅画,那样和谐。
午饭时间,家家户户都要祭祖,摆上各种食物、香、烛,以表对祖先的敬意。白天就在这样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到了晚上,除夕最重要的习俗——守岁开始了。在这个夜晚,人们基本上不睡觉,因为守岁有着美好的寓意:平安顺利,吉祥如意……
守岁对于不常熬夜的人来说可是件难事儿,“岁”才守三分之一,眼睛就不听话了。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活动来打发时间。十二点前,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烤着火,吃着零食、水果,聊聊天,看着春晚。零点的钟声想起,我们全家人出来一起看烟花、放烟花。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天空,不想错过烟花的绽放。只见爸爸嘴唇微张,面带一丝笑容,虽然依旧如山一样沉稳,但足以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欢快;妈妈呢,捧着手机在疯狂拍摄,准备“晒一晒”朋友圈;爷爷和奶奶靠在一起,回忆着过去的守岁,嘴里还小声的念叨着“我们小时候,见都没见到过啊!”又是一声声“啧啧”的感叹。而我,就拿着打火机,代表我家放烟花咯。
烟花直到一点多才安静下来,之后,我们又吃了饺子,看了电影,直到初一早晨六点多,我家的“守岁”才“收场”。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但现在想想,心里仍旧是甜甜蜜蜜的!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4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最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端午节又叫重午节,我记得妈妈说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棕叶,在想粽子那金字塔的外表,像三角形而又有一点不像三角形,一下子发起呆来,问妈妈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快粽子叶叠成一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了就不好吃。妈妈是示范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没捆扎紧。经过一次次失败,终于成功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多个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等呀等,突然妈妈到厨房翻动一下粽子。我连忙跑了上去,看着这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几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朝嘴里塞灌呢!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你们吃过自己做的粽子吗?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5
元宵这一节日,在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是过年的一个高潮,使我想起了以前小时候在吴山广场看花灯的那一场景。
“看,那龙灯可真漂亮啊!”哥哥指着前面那盏能喷水的龙高兴地说。不止他一人,大家都被这盏灯艳丽的色彩弄得眼花缭乱。
这是元宵节的夜晚,我们观赏了吴山广场的灯展。今天的吴山广场是灯的海洋,犹如漫天的星星落在人间,气势很是壮观。
吴山广场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我和好朋友们随着人流往里走,各式各样的灯不断展现在眼前。这是“猪八戒背媳妇”灯,只见一位相貌丑陋的“猪八戒”,背着穿着一个红色衣裳的“姑娘”,看“猪八戒”走路的样子,真可笑。那是“米老鼠唐老鸭”灯,它吸引了许多小观众。只见“米老鼠”的屁股一扭一扭的,像是在跳舞,“唐老鸭”在一旁不停地鼓掌,嘴里还说:“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往前走,我们还看见了“孔雀开屏”等灯。突然,一阵虎啸传来,我们赶紧向声音发源地挤去。不只是哪位大叔惊讶地喊了一句:“嗬,这虎灯做得太绝了。”只见它的脑袋来回摆动着,好似是在欢迎我们,它的用灯泡做成的眼睛闪闪发光,大家用相机对着它那威武的姿势一阵狂拍,闪得我们都睁不开眼睛了。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6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为了纪念他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吃五黄、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随牛通社的记者们一起来到德清,亲自体验了会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记者和家长们围桌子站着,桌上摆放着一盘伴着酱油的糯米,一碟酱油肉肥瘦相间,另一盘白糯米和一盘蜜枣。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们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馅和甜的蜜枣馅两种。还有碧绿的箬叶,放大版的竹叶。做粽子首先要选上等的箬叶,那绿绿的箬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仔细闻一闻真让人心旷神怡。我挑了一张又宽又长又绿的箬叶放在手心,在叶尖三分之一处向内卷紧,形成一个圆锥形加进酱油糯米,用手轻轻的压紧米粒再加一块肉再放第二层米压紧,接着将尾部箬叶向内包裹着封口,不让米粒掉出一颗来。最后用线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箬叶被绑的来严严重重没有一点空隙,打上死结,一个丰满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像个胖娃娃,真可爱。我多想再多做几个带给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个被我捏破了、一个没扎紧散了。“哎,前功尽弃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终于又完成了一个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点点。太高兴了我提着粽子还合了影。
满载丰收成果的我们一到家,就开始下锅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厨房里等着粽子的出炉。随着锅里水的沸腾,一股箬叶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过了好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还和妈妈包的蜜枣粽比开了。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7
新年到,家家都守岁。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必等着通宵过去后,人们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好玩乐趣的小品与各种年终的庆祝歌舞,欢天喜地,一派祥和,总令人激动与欢乐。
至于为什么要守岁,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开始是为了在这一晚赶走什么东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这一天都得守岁。尽管爷爷奶奶们大约在半途时候就会微微睡着,可年轻人却精气旺盛,通宵不累。
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妈妈亲手亲脚地帮她盖被子,还是将她吵醒了,她立马叫嚷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我还没有那么老呢。”我与妈妈听着这话,总忍不住笑开了。一边的姨妈好像不怎么专心,静坐在沙发上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敲电脑,有时还看看剧,好像对于电视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与妈妈则专心多了,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员的动作夸张而有趣,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也都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可不会放过任何教育我的机会,这时候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演员的动作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可夸张,也可带些讽刺。细细地观察演员,说不定会让你的作文更加锦上添花。”……
在这些唠唠叨叨“爱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过去了,正月十九过去了,年也过去了,守岁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进行了。
节日风俗的作文篇8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在这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张贴春联、福字,放鞭炮,有着赶跑年兽,辞旧迎新之意,春联一般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当这时,也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节的喜悦。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的菜板都会发出噔噔的响声,大家都在忙着剁肉、切菜呢。这天也是我们全家最忙碌的时刻,妈妈会和姥姥围坐在桌旁开始包饺子,饺子里面通常会包上硬币、花生或是大枣,吃到了什么就寓意着来年的运气如何。
饺子包好了,一家人会团坐在一起边吃团圆饭,边看春晚,共享春节那欢快的气氛,如果当你看着看着春晚,察觉到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嗝着你的牙了,你会好奇是什么,当你把它从口中拿出来的那一瞬间,你一定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你吃到钱了。这一天晚上大人和孩子们都会守岁,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响起,爸爸妈妈就带着孩子出去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砰,砰,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天响,烟花个个放光明,在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熟悉欢快的乐章。
过春节的确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孩子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过春节也让我了解到了它的风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
节日风俗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