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背后的寓意和象征,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的回忆,是对那段观影时光的珍贵纪念,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主题展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1
?红色箴言》中的故事和人物,对于我这个“解放牌”(1949年开国大典后出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看后仍感到震撼。不论是幸福快乐时的惊醒,还是淡漠之后的痛省,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杨开慧的《给一弟的信》、赵云霄给刚满月的女儿谱写的《铁窗摇篮曲》、赵一曼临刑前留给宁儿的信,都倾注着烈士们对孩子的无限牵挂和期盼,他们把对生命的眷念留给了子女,而自己则用生命来换取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已经“升级”为外公,看完《红色箴言》,看着刚满两岁的外孙女,心中腾然响起童声演唱的那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有句名言叫做“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在我们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烈士们浴血奋战的过去和来之不易的今天,不能忘记过去那种艰苦卓绝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当我们给子女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务必传承这些闪耀着时代光芒、永垂不朽的精神!
只有这些精神才是超越时空的。但传承不可能自然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和互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最直接、最大、最深远,不仅仅是言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行为举止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感染和熏陶。
让我们都来讲《红色箴言》,都来讲“那过去的事情”,谱写现代版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2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可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向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此刻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仅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我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期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3
看了《红色娘子军》,有感于洪常青的信仰的力量,信仰正义,所以他挽救了垂死的琼花,并在了解到南霸天的恶行后决心铲除这个毒瘤,解救像琼花一样穷苦,屈辱的生活的人。即便被南霸天一伙抓住,受到威逼利诱,也不会假以慈色,对他来说革命的立场,革命的态度无可动摇,最后在烈火中死去,而他的眼中不曾彷徨,他坚定的眼神是传达出他对革命必将进行下去,并且最终胜利的信心。他是一位仁并富有谋略,而且有信仰的战士。
故事的主角琼花不甘于被别人主宰自己的命运,选择了反抗。在那个时代,等待他们这些人的无非是成为彻底堕落地主老财的爪牙,欺压与自己一样受压迫的仆人,要不就是接受悲惨的命运,生死命运由别人主宰。琼花是幸运的,她的反抗不仅救了自己,也为想她一样的人解放增添了一份希望。常青虽然牺牲了而琼花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经验有信仰的革命战士,革命之火不会熄灭,战斗还将继续,牺牲还会有,但像琼花一样受压迫的人将会慢慢觉醒,加入革命的队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霸天被赶走后,战士们和乡亲们一同庆祝的情景和琼花初入伍被热烈欢迎的情景,那明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曲调,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为人民谋福祉的部队。歌词中唱到“军民团结一家亲”,是啊,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立场中的部队怎么会不胜利呢?最重要的是表演本身,好精彩!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4
红色经典读后感(一):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5
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里面有贺龙将军,有倔强的小红军,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场场电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可最让我感动的,也最能表达每个爱国中华儿女那种绿叶对根的守望的真挚情感的,应是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
吉鸿昌,河南省扶沟县人。1980年任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内战爆发后,因为他不愿意打内战,所以积极与红军联系,准备起义。被蒋介石知道后,吉鸿昌被解除兵权,逼到外国“考察”。但是吉鸿昌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刺激:有一次,他想往国内寄衣服,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同行的人说:“你快说自己是日本人。”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而我觉得光荣。”后来他找了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这5个大字震惊了许多人。
“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惊醒了多少人。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吉鸿昌的爱国故事流芳百世。反驳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歧视,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站起来了!”从港澳回归到申奥成功,从申奥到修建青藏铁路,从修建青藏铁路到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了不起的。
现在再走出国门,你说:“我是中国人。”大家都会向你投来敬佩的眼光,翘起大拇指,说:“good!”是啊,祖国的昌盛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来努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来努力,让我们将来报效祖国。巨龙腾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而骄傲,我永远为中国骄傲。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6
历史像一条弯曲而宁静的河流,悄悄地在我们身边流过,它守护着祖先的智慧与光辉,铭刻著民族的欢喜与灾难,也记忆着无数先烈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自由。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少年英雄的故事。
他们中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刘文学,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舍己救人的韩余娟,英雄少年赖宁……这些故事令我们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有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和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肯定有许多人会有这种疑问,是什么信念和精神支持着这些红色少年们面对死亡而面不改色,毫不畏惧?那么,让我们翻开书吧,能让我们感受到少年英雄在枪林弹雨中谈笑风生;翻开书吧,书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翻开书的第一页,仿佛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从纸上一跃而起,活灵活现的面孔在眼前飞扬。现在的我们是最幸福的,生活在繁荣,富强,昌盛的新中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花样年华和美丽青春换来的,同学们,我们是将来的花朵,我们是新世界的主人!让我们好好学习,欣欣向荣,将来用自己的春天,自己的才华,给祖国添砖加瓦!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7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
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通过银幕,通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通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此刻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那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42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但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久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久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篇8
读过《毛泽东箴言》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然后《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忙,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明白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应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明白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然后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应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读了红岩之后,我明白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然后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述。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这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红色主题展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红色征文作文5篇
★ 红色感悟心得6篇
★ 红色旅游心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