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好故事作文5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的素材可以从生活中获取,要多观察多思考,作文是展示作者才华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66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风好故事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风好故事作文5篇

家风好故事作文篇1

人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就有许多的规矩。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爸爸妈妈常对我说,一个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凡事都可以从小事做起,尽孝也是这样。我在爸爸妈妈的实际行动中亲身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孝道。每当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节买东西和帮着做饭、洗碗的时候,我发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特别高兴,我想,老人们看到自己的儿女孝顺,都会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吧!

今年的中秋节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在往年中秋佳节的时候,我们家人会早早团聚,但是因为今年我和妹妹的学业加重了不少妹妹,再加上妹妹即将小升初,大姨和妈妈自然是不肯放松我们俩的学业,于是在今年我和妹妹都没有回到老家去看望外公外婆,让我和妹妹都十分的不适应。外公外婆年龄大了,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时间多多回家看看他们,但是他们心里也懂得儿女的难处,他们总是害怕打扰了儿女的工作和休息,中秋节爷爷一定十分想念我们。

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后,小姨作为代表带着弟弟回了家,让外公外婆的中秋节增加了一份亲情和温暖。他们专门教会爷爷如何使用微信给我们视频,所以我们虽然没有当面问候外公外婆节日快乐,但是通过视频问候二位老人,他们还是很高兴的。这样以后每个周末爷爷婆婆想我们了还可以通过视频见到我们,这样做外公外婆还是很满意的。

爸爸妈妈孝敬老人的做法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以后会像爸爸妈妈那样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好家风才能塑造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了,社会才会稳定。所以我们要把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家风好故事作文篇2

习惯在我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一个好成绩更需要一身好习惯,这,就是我家的胡家风范。而我小时候有一个坏习惯:叫人不称呼,喜欢说“喂"。

一天上午,我来到妈妈面前说“喂,帮我剪一下线。”可妈妈连头都不抬一下,我又说“妈妈,我让你帮我剪一下线!"这会她才肯抬头:"我哪知道你刚刚在叫谁呀?"喂"是谁?"她帮我剪了线又说:"唤人不可以叫"喂"这样不礼貌,也不知道你在叫谁。要先称呼他人,知道吗?"我应付道:"哦,知道了知道了。"这时,表妹想不经同意就闯进我房间,"喂,你又……"我话还没说完,妈妈先教训起我了:"刚刚我怎么说的,你右耳进,左耳出呀!……"为了防止妈妈的话痨病又犯所以我立马打断她:"我知道了知道了妈妈,习惯哪有那么好改,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嘛。"妈妈淡淡地说:“好吧,事不过三哟。”

第二天我们家有客人来,妈妈让我去端茶,我老毛病又犯了,习惯性说了一句:"喂,茶。"妈妈这么重礼,怎能坐视不管?把我拉进房间教训起来。表妹呢?在旁边煽风点火,还得寸进尺地教训起我来。这一次,我不仅碰了一鼻子的灰,还丢尽了脸面,这使我对“喂”起了重视,说话时会尽量控制自己了,但也难免失误。

一次表姐来我们家吃饭,我想叫她来吃饭,可是"喂"又从嘴边流出来了,我急中生智地说:"喂喂你好不好呀?表妹。"表妹翻个白眼说:"我又不是小孩了才不要你喂呢!"那时我心想:啊!汉字真是神奇呀!竟然帮我度过了危机,同音字可真伟大。这事过后,我的坏习惯改的更彻底了,"喂"字刚到嘴边,就会想起妈妈说的话:先称呼。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我早已经把那个坏习惯甩了几条街。我相信好习惯伴终生,幸运也会伴终生,而且胡家风范会一直延续下去。

家风好故事作文篇3

家庭是人生最早的学校,家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家人的言传身教对家风的传承至关重要,对后代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的老家在豫东一个偏僻的农村。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自幼家境并不富裕,祖父祖母务农,父母虽然是人民教师,但我小时候父母工资很少,还得靠十来亩田地养家度日。每逢农忙时节,一家人忙碌得腰酸背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时我年少,不知稼穑艰难,与小伙伴在河边嬉戏玩耍,直到太阳下山,才肯回家。

又到了一年的初夏麦收,一家人都在麦场上忙活,我又想逃之夭夭去玩耍,祖父却喝住我,说道:“你年纪小干不了重体力活,那也不能整日跑着玩,你要做一个勤快的人,去咱家田地里拾麦穗吧!”就这样,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拎起一个破旧的编织袋,在炎炎烈日下,弯起腰在垄上捡拾麦穗,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塞进袋子里。我真正体验到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也深刻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祖父教我人要勤快,能吃苦耐劳,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祖母今年八十三岁了,她从未因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与邻里闹过矛盾。村里人无不交口称誉,说祖母是个大好人。每次村里人来串门拉家常时,家里只要有好东西,祖母都会主动拿出来与人一起分享。祖母还有个习惯,就算是平日里一些掉落在桌上的米饭粒和馒头屑,她会一点一点地捏起来,喂家养的鸡、狗。祖母用一言一行教我要与人为善、节约粮食。

母亲勤俭持家,为了我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她买了许许多多名著,让我认真读书。

上初中那会,随着开设的学科渐渐增多,笔和本子消耗与日俱增,不到十天我就缺纸笔。父亲常常会多给我一些零用钱,让我自己买。我对此不太理解,觉得父母毕竟都是当教师的,学校里应该有很多纸笔吧,为何还要我自己买?在家吃晚饭时,我就将心里的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谁知父亲郑重其事地说道:“小小的一支笔、薄薄的一个本子,都是公家的东西,怎么可以往咱们家里拿呢!”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公私分明、正直的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家风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家风正,社会风气就好,国家才能真正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弘扬优良家风,守护幸福家庭。

家风好故事作文篇4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孩子都是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每家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家庭教育,从而就形成了一种家风。家风代表着一个家的“特色”,在每一个不一样的特色里,都塑造着一个不一样的“我”。

家风,作为一种家庭的力量,它在不动声色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原生家庭中生活,家庭的家风好,这个人才会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如果这个家庭没有一个正确的家风,那这个家庭的孩子就会走上不好的道路。你想让他改邪归正那很难,从此这个家庭的未来也将是灰暗一片。因为孩子维护家庭的纽带,他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风不好而误入歧途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样的教训也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风的重要性。

爸爸妈妈从小就告诉我做人要诚实,不能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和别人发生矛盾时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我成长为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并且在班级里一直担任了班长的职务。说起来这要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在我从小生活的家庭里树立了的正确的家风。

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在同一个教师的教育下,而学生却会有差异!归根到的还是家庭教育的差别。

所以立家风要立勤奋、正直、俭朴、务实、清廉、自立的好家风。这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家风好故事作文篇5

家风是一个家庭独特的风气,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他会不自觉的影响家里的每一个人,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我问爸爸,“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爸爸笑着说,“想想爸爸妈妈平常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教你的,那些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呀。”奥!这么想想,我觉得我们家的家风还真不少。

首先是爱读书,我家最大的收藏就是书了,书房、客厅、卧室……到处都是满满的书,爸爸、妈妈常说书是最好的朋友,每年我过生日,收到的礼物也是各种各样的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读书。每天放学回家,钻进自家“图书馆”,拿起书往沙发上一靠,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睡前半小时也是读书的时间,这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三个人一人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宁静的夜里只有翻书的声音在“哗哗”地响着。闲暇时,我们一家经常到书店淘书,我喜欢文学类和历史类,妈妈也喜欢文学类,而爸爸看的最多的则是心理学专业书。我们在书店一呆常常是2、3个小时却浑然不知,深深沉浸在书中,往往是等到爸爸提醒我们该回家了,我才发现脚已经麻了,天也暗了……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的好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我能静心,会思考,平时看得多,写作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另外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妈妈讲的最多了,吃饭要坐好,要用手端好碗,饭粒要全吃完,不能挑食。来了客人要懂得打招呼,与年纪小的一起玩要懂得谦让……我问妈妈,哪来这么多规矩?妈妈说,妈妈的妈妈就是这么教她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除此之外是要坚持,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学舞蹈,因为基本功训练很苦,每次去跳舞我都会哭着跟爸爸说我不要跳了。爸爸没有批评我,而是认真地跟我说:“做事情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能坚持,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困难。”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也就挺了过来。

爸妈每天唠叨的还有很多——“要诚实,要友善,要仔细,要注重过程……”,这也都是我们家的家风。正因为有这样的家风,现在的我才会是人人夸奖的好学生。我爱我们家的家风。

家风好故事作文5篇相关文章:

家训家风感悟心得5篇

家风家训作文600字8篇

家风家训作文300字8篇

家风作文600字8篇

家风作文600字推荐6篇

关于家风的作文优质8篇

塑家风心得体会优秀5篇

家风作文600字模板8篇

家风家教的作文模板7篇

以家风为主题的作文7篇

家风好故事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