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结构和通顺的语句表达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作文写的好也能提升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过年时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过年时的作文篇1
当美丽的烟花慢慢划过天际,当“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渐渐消失,当表姐背着书包踏上远去的列车……我一下子回到了现实里。是的,年过完了,节也过完了,该准备准备迎接新学期了,可春节里那几天精彩的生活仍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现,我就坐下来盘点盘点春节的那些事……
先说说看的:从大年三十的“春晚”开始,我的眼睛就好像不够用了,一首首嘹亮的歌,一曲曲优美的舞,一段段让人捧腹的相声小品,让我目不暇接,笑声不断。初三我们又来到北京。北京的地坛庙会真热闹,远远望去,红灯高挂,彩旗飘扬,人山人海。有投篮球的、有扎飞镖的、有相声、有舞蹈,还有民俗表演。到了北京“不去长城非好汉”,那天的天气很好,我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远看长城,它真的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踏着脚下的方砖,摸着墙上的条石,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修长城的情景,真不愧为世界奇迹。我们还游览了故宫和颐和园,亲眼见证了古代帝王的高贵、富丽和威严。最让我难忘的是参观北大校园,那碧波荡漾的未名湖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古老的校园,那悬挂着风铃的博雅塔静静矗立在未名湖畔,相依相伴。古香古色的燕园建筑,百年讲堂,无一不诉说着北大的沧桑历史,这里是中国最古老最高等的学府,我在心里为自己加油,十年以后,我也要在这里读书。
再聊聊吃的:过年,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光奶奶包的饺子就有羊肉的猪肉的香菇的三种馅;又炸了鸡块、带鱼、丸子、藕条;还做了流油腊肠、透明皮冻、香嫩回锅肉,让我大饱了口福。北京庙会上的好吃的还要多呢!蒙古大串——看着就能感觉到蒙古人的豪爽,筷子一样的串条串着两厘米见方的肉块,孜然的香味直扑鼻孔,可是我没敢吃,不知道熟透了没有。北京的冰糖葫芦是节日里最亮丽的风景线,随处可见红艳艳的山楂果蘸着熬好的扯丝的冰糖,咬一口甜甜的、酸酸的,又开胃又消食。到了北京,全聚德的烤鸭是不能不尝的,那儿的鸭子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老北京的炸酱面也是京味一绝,我们在前门找了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来尝尝正宗的炸酱面,服务员端上来一瞧,只见宽沿粗瓷大碗里整齐的码着面条,上面有青豆嘴儿、香椿芽儿、韭菜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瓣儿、豆芽菜、小黄瓜、小萝卜、辣椒麻油芥末油,还有一点儿黄酱,搅拌均匀了,吃一口,那滋味甭提了,就一个字“美”!
“吃喝玩乐!”——过年永远的主题,但在今年的春节,我们过的是一个节俭年,因为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到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过年时的作文篇2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特别有意思。
以前,过春节的时候,我总是沉默不语乖巧地待在爸爸妈妈身边,可今年的春节,我忽然心血来潮,问爸爸:“爸爸,春节有哪些习俗呢?”从爸爸口中得知:春节要贴春联。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爸爸还告诉我,要想识别上下联,得看最后一个字。第3声、第4声属于仄声,第1声、第2声属于平声;是仄声就是上联,是平声就是下联。
吃完年夜饭后,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便催爸爸赶紧放烟花。爸爸说:“看你急成这个样子!好吧,那我就大发慈悲地满足你的愿望吧!“说完,转身下楼。没过一会儿,我就听见一阵“轰”的声音,我赶忙跑到阳台上去看。一颗烟花弹冲向空中,又瞬间爆炸,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绽开花瓣。天空中闪烁着各种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让我目不暇接。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你瞧:它们有的向上翻,好像娇媚的牵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绚丽的菊花……我还饶有兴趣地为几种烟花取名字,如繁花似锦、满天星、百花齐放……在黑色天幕的衬托下,烟花像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好一幅壮丽的景象。转眼间,一箱烟花就放完。
春节真美好!
过年时的作文篇3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非常高兴,想着能吃到美味的饭菜,香喷喷的点心,还能得到很多压岁钱,我越想越高兴,当晚我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脑子里想的全是饭菜,点心、压岁钱,还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爱的玩具……
春节的早上,我第一个从床上跳起来,抖擞抖擞精神,活动活动筋骨,然后高高兴兴去叫爸妈,爸爸见我起得这么早,也不甘落后,从床上翻身便爬了起来了,妈妈和姐姐也陆续地起床了,洗完脸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个痛快!一想到吃,我就来劲,忙向爸妈建议做这做那,妈妈是我家的主厨,因此做什么由她这位裁判来决定,妈妈说:“很久没吃过饺子了,包些饺子吃吧。”我们都非常赞同。
决定做什么以后,我们便分工进行了,爸爸做肉馅,妈妈揉面,我和姐姐烧水。我们干起来都十分有劲,不到半个小时,肉馅弄好了,饺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烧开了。妈妈便熟练地包起饺子来,我和姐姐也学着包起来,我好不容易包了三个,累死了,还真难学啊!妈妈说:“我就天生会做啊,不吃点苦,努力学,怎么能学得好呢?”我听了有点惭愧,便吸取教训,重新扬起风帆,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什么都应该刻苦。
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揉的面已经全部做成了饺子,我和姐姐烧的水也已经在锅里翻江倒海了。妈妈便把饺子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妈妈在中途还加了一些佐料,使饺子更加好吃,约摸过了十多分钟吧,妈妈便把饺子捞起来,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还放了一些汤。我妈刚弄好汤,我便抢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个痛快!由于吃得太快,舌头都火辣辣的。
我们个个都吃得满嘴是油,便欢天喜地去看精彩电视节目了。
啊,真是一个快乐的春节啊!
过年时的作文篇4
?全家福们的除夕密语】
告别旧岁,新年将启。又是一年过年时,老家的山村里处处透着年味。
这年味,在飘袅的炊烟里看得见,在飘香的灶台旁闻得见,在乡亲们的笑脸上感受得到。而最浓郁的年味,是在全家福里。
在漂亮的新房子大门前,我们正在拍新的全家福。闹闹哄哄的一家人,热烈讨论着各自的位置,摆出最佳姿势,一起喊着:“茄子!”“咔”,全家人的笑脸定格在此刻。
宽敞的客厅照片墙上,齐齐整整地挂着我们家不同年代的大幅全家福:从1974年的黑白照,到1988、1999、2011年……方寸之地,几个瞬间,却凝聚着小家的历史,展现着时代的变迁。
我在照片墙前久久凝视,不觉融入“全家福们”的世界,听到了它们的私密谈话。全家福们以各自的拍摄年份为名,热烈地讨论着。
说房子
声音沉稳浑厚的全家福是长者1974:“我们要有新伙伴了,这位新人2020有点不同凡响,你们看这18人的大阵容,好壮观;清一色的大红围巾,好亮眼!”
“要说最亮眼的,得数背景中的房子,”1999的感觉很敏锐,“新人2020这乡村大别墅,真是华堂溢彩、美轮美奂。我出生那年,有新盖的两层楼房,也很风光的。”
“我的是小平房。”1988说话言简意赅。
“只有我是在城里的照相馆出生的。因为条件越来越好,那年我们家进城了,在城里买房过年,”2011调皮地说,“所以有人叫我城里人!”逗得大家都笑了。
全家福2020
话团聚
餐厅里也传来一阵欢笑声,那是除夕的重头戏——吃年夜饭。全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伯举杯贺道:“今年收获满满,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明年我们要争取更大进步。来——让我们干杯,共庆新春!”
“好温馨的场面!”长者1974忍不住感叹,“好久没这么团聚了,上一次这样整整齐齐地过大年是哪一年来着,瞧我这记性——只记得老太太念叨了好几年。”
1999接过话茬:“对啊,拍全家福还真是件奢侈的事。以前缺的是相机,像1974一身熊猫色,珍贵得也跟大熊猫一样,那时候相机多稀罕啊。现在拍照是容易了,但难的是人聚到一起,家人们都在外忙事业,总是聚少离多。我们几个,各有各的故事,都不容易……”说着说着,1999不禁微微一酸,感性起来了。
“我们就是团聚的见证!”1988还是话不多。
谈新人
院门前,各类品种的烟花爆竹正在轮番表演喜庆节目,我两岁的小侄子挥舞着烟花棒,像一个小指挥家;大哥哥的女友、北京来的小姐姐在翻飞的火光间翩翩起舞,光点在黑暗中闪现,像一个个欢快的精灵。
城里人2011感慨地说:“果然还是乡下更有年味,这个——城里可没得玩!”
很有家长范儿的1974想到的却是更深层的意义:“这一大一小是今年全家福里的新成员,大家庭真是越来越兴旺发达。”
“果真是人丁兴旺!”大家异口同声道。
送祝福
在春晚的欢闹声中,零点的钟声敲响了,“十,九,八……三,二,一”。
“过年大吉,万事如意……”电视里主持人的祝福温暖而真诚。
“过年大吉,噼噼啪啪……”屋外迎新炮的祝福直接而热烈。
“过年大吉,全家都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家人们的向往简单而美好。
“过年大吉,永远都这么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全家福们最铭心的,是对一家人团圆时温暖体验的回味与珍惜。
过年时的作文篇5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姐姐就梳妆打扮,穿上新买的衣服,把皮靴擦得亮亮的,像是要出门。我好奇地问,“姐姐你这是要去拜年吧?”
姐姐笑着说,对!”我心里想,姐姐大概是去奶奶家拜年吧,于是我高兴地说,“我也去!”姐姐同意了。
我高兴地跟在姐姐后面走着,到奶奶家门口,姐姐没有停。到了朋友家,姐姐依然往前走。姐姐到底要去哪?我正纳闷,姐姐把头转了过来,对我说,“我要见一个我最尊敬的人。”
我跟着姐姐拐过了两条街,来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宅院。姐姐上前轻轻扣了扣大门,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老爷爷,老爷爷看上去很慈祥。他把我们让进屋里,搬出了两把椅子让我们坐,还拿出糖果和糕点给我们吃。房间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一张床一个铺炕,几把椅子,一张桌子和一张已经掉了漆的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许多书本,和一本半摊着的书,看样子像是刚才看的。姐姐很亲切地问候老人:
“又是新的一年了,您过得好吗?”
老人慈祥地说:
“很好,我经常到公园里去晨跑,打太极拳,身子骨也挺硬朗。”说着,老人骄傲地向我们伸了伸手臂,惹得大家会心一笑。当姐姐提到自己的工作时,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解地问:
“姐姐,那个老爷爷是你什么人啊!”
姐姐笑着说:“他是我小学时第一个老师呀!”
喝水不忘挖井人!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很多很多……
过年时的作文篇6
?红苕丸子过年菜】
每年的春节,我们家的过年菜中总少不了红苕(红薯)丸子这道菜。
红苕丸子。
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北部的铜川农村,这里沟壑纵横、坮塬密布,梯形的坮塬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旱田,大块的旱田种植小麦,小块的旱田种植玉米、豆类、耐旱的蔬菜及红苕等作物。父亲每年都要整出二分地,在立夏前后、趁着雨水增多的时候,去集上买几把红苕苗栽到地里。红苕苗最怕太阳暴晒,因此要选择阴天或者傍晚栽种红苕。全家齐上阵,男的挑水,女的挖坑、浇水、埋苗。最开始的一周,如果天不下雨,需要每天挑水去浇红苕苗。三伏天里,父亲隔几天就要去地里翻红苕蔓,保证每棵红苕蔓根部都能均匀地接受光照。霜降过后,红苕蔓干枯了,父亲准备好架子车、镢头去地里挖红苕。收成好的话能装满一架子车,多数时候因天旱仅仅能收半架子车红苕。收回来的红苕大小不一,父亲将其分拣,在院子里晾晒上几天,先将有伤的挑出来,留下好的储藏在红苕窖里。母亲会将挖烂的红苕削去伤疤、洗净,给全家蒸着吃。储藏的红苕留够过年做红苕丸子的量,剩下的差不多能吃一个冬天。
小时候,家里穷,过年的菜以素菜为主,母亲用黄豆、绿豆泡豆芽,打上几斤豆腐、割上三斤五花肉,留出饺子馅,剩下的做几碗条子肉,做得最多的就是红苕丸子了。母亲做红苕丸子,先将选好的红苕洗净,大的切成两半,大火蒸上半个小时,蒸熟后出锅放到案板上,趁热剥去每个红苕上的薄皮,盛在菜盆里备用。接下来,母亲找来一个大菜盆,舀一碗面粉,加适量水和成糊状,将剥了皮的熟红苕捣烂后混入糊状面粉中。母亲像揉面一样,把面粉与红苕揉匀。第三步,在热锅中倒上半斤菜油烧开,此时,灶下的火要小些,只见母亲左手抓一把“红苕泥”轻轻一挤,一个个红苕丸子便从她左手虎口中顺着锅溜进热油中,她右手持漏勺,顺势一翻,待锅中的红苕丸子变成金黄色,迅速捞起盛在大菜盘中。炸好的红苕丸子其实只有八成熟,吃的时候需要在锅里再蒸上十分钟左右。
记忆中,凉拌豆芽、麻辣豆腐、炒鸡蛋、条子肉、红苕丸子五个菜构成了儿时的过年菜,常常是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母亲才会上齐这五个菜。豆芽与红苕是自家产的,相对多一些,条子肉过不了正月初五就吃完了,孩子们只能憧憬着下次过年再吃。红苕丸子一直能吃到元宵节,蒸好的红苕丸子热气中带着丝丝甜味,再撒上一勺白糖,吃一块,甜而不腻、唇齿留香。
到了21世纪,集市上,一年四季各种菜品应有尽有,我们家的过年菜从三十年前的五个增加到如今的二十多个。年过古稀的父亲除了种地,年年还会栽植红苕,尽管他的背被岁月压得像一张弓一样,气力大不如前了。他年轻时就掉光了牙齿,过年时红苕丸子这道菜仍是他最爱吃的。母亲这些年患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做不了过年的菜了,每年都是我打下手、妻主厨。除夕之前案板上、冰箱里塞满了过年的菜品,可那十几碗红苕丸子的味道仍是赛过了肉香。
过年时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