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影视作品的兴趣和热情,促使我们更多地探索和发现,观后感写好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电影中的人物成长和心路历程,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国情怀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家国情怀观后感篇1
2月9日,泰安市中心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湖北省黄冈市,战“疫”已经打响,时刻准备战斗。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更迅速地穿脱隔离服,更好地投入战“疫”,队员们做了同一件事:理发。急诊科主任医师张利与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薛建峰两人互相帮忙剃光了头发,轻装投入到抗“疫”一线。
“头发剃了以后还会长,剃光了干净利落。”2月8日,正在值夜班的张利处理病人时,突然接到医务部通知自己入选驰援湖北医疗队,八点下夜班后,东西都来不及准备,中午12点就匆匆出发了。“紧急集合,所以也没来得及理发。主要就是为了工作方便,尽可能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不只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大家,因为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不论谁感染了,都会拖累这个团队,给组织添麻烦,影响正规团队运作,影响医院安排计划等等。疫情一日不除,长发一日不留!”张利说。
薛建峰也表示,“入驻病房后,势必迎来高强度的紧张工作,头发一定没时间再打理,剃光头,省事儿!在疫情面前,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早日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不光两位男同志轻装上阵,老年科主管护师尹凤也毅然剪短了自己的头发,她说,只要疫情控制,美不美不重要。为了“战斗”需要,再多困难她们都能克服。
柔和的春风轻抚大地山川,已经是2024年了,春天里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节也即将临近。但这个春天里发生的事不仅注定了她不会平凡,还证明了祖国的伟大,更显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铁骨铮铮,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这不由得让身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为之肃然起敬。
时间回到2024年12月,离家的游子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收拾行囊,准备返乡过年。再过些时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节了。可是,无情的病毒正悄悄地入侵着人们的身体,残忍地吞噬着一些人的生命。这时,我们的祖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而普通百姓对这场战“疫”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取消一切外出活动……
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迈着坚定的步伐,人民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捧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秉承着大无畏的精神。他们舍生忘死,冲在第一线。他们废寝忘食,舍小家为大家,用他们的一腔热血挽回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我们冲在最前线的医生——51岁的姜继军,在查房后奔赴发热门诊时,突发呼吸和心跳骤停,倒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武汉中心医院的眼科医生,被称为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医生,在抗疫工作中不幸感染,英年早逝……他们是人民健康的保卫者;他们是无数病患的精神支柱;他们是抗击疫情、一往无前的战士。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人民英雄数不胜数。抗金英雄岳飞、剿匪英雄杨子荣……而今,我们的英雄就在身边。英勇的人民警察、无私的外卖小哥、博爱的普通民众……他们都可能是我们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也要发扬英雄的精神,继承英雄的意志,努力提高自我,成为祖国建设中的有用之才!
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舍生取义。这些为疫情战斗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当中大部分都还年轻,“国难当头,人人有责”,因为他们是医生,他们是警察,所以在这场战斗中,是职责所在,是党的号召所在,是国家赋予的使命,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英雄本色,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担当、勤劳、勇敢、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愈挫愈勇、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心。是全国年轻人的楷模,敢担当,敢作为,历史将永远铭记。
向他们致敬!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英雄们,走好!
向他们致敬!牺牲在抗疫第一线的英雄们,走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不仅是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更是给所有中国青年的。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有抱负、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们给予了充分肯定,饱含着对新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
青春之美,勇于担当。面对这次疫情,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深刻体会了一个词叫担当。每个人有自己的担当。医护人员的无私无畏,管控人员的严谨规范,是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一线人员中有广大的青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做力所能及之事,听从党的指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定能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作为志愿者,虽然我所作出的贡献是微小的,但是这是我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期望与践行我校校训“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好证明。
我既是青年的一份子,更是传承年轻人担当精神的火炬手,我为我是一名“90后”党员自豪,也愿我和我的学生能如鲁迅先生所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短暂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要把有限的青春时间无限的拓宽,拓展它的宽度,增加它的厚度。在奋斗和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喜悦也会承担责任和压力,这都将是青春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菏泽市援鄂医护人员兰素萍光荣入选。
兰素萍是曹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作为我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她于2月9日奔赴湖北一线,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据了解,兰素萍踏上征程当日,恰好是她孩子的生日,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一个匆匆的拥抱,一场简短的出征仪式,这位母亲就奔向了前线。在一线,兰素萍被任命为山东省援鄂医疗队控感组组长、山东省医疗队护理团队总护士长、菏泽市护理组组长,其任务是防止同事出现“职业暴露”,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家国情怀观后感篇2
一份份请缨作战书、一双双满是伤痕的手、一张张布满压痕的脸,他们就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援鄂医疗队有序撤回,他们是最大的功臣,我们要铭记医者的荣光与奉献,用关爱守护医者仁心。
“若有战,召必回”“穿上白大褂,就要像战士的样子”……疫情发生以来,包括军队在内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身披白衣、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奔赴湖北和武汉。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像“新兵”甘如意一样,每个人都在追逐爱党报国为人民的青春理想。他们用行动践行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方舱医院”,他们与患者欢歌起舞;在重症病房,患者就是他们的亲人,陪伴一起看日落,共迎美好的到来。他们将英雄气概和战士担当写满战“疫”之路。
在抗“疫”前线,在急诊抢救室,在隔离病房中,青年医生们身处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工作环境,面对的是突发急症和高感染风险,守卫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疫情的严峻没有让他们畏惧,重如泰山的责任没有让他们怯步,繁琐辛苦的工作没有压垮他们的意志,他们同人民一起前进、一同奋斗,扛起使命和责任。
他们战疫情、抢时间、救病人,口罩戴得久了,鼻梁被压得生疼,脸上也勒出了红肿的斑痕,长时间的低头弯腰用力,加上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爬满了他们尚显稚嫩的面庞,但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苦和累二字,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秒针分针时针,因为他们知道面对疫情,时间就是生命!只有抢夺时间,才能守护好生命,他们用专业知识救死扶伤,用过硬素质冲锋在前,朝乾夕惕、靡有朝矣,用专业负责的医者仁心彰显青春本色,激扬青年精神。
从“90后”护士剪去一头秀发整装出征到“饭圈女孩”驰援武汉,从口罩压痕的一张张脸到被消毒液、洗手液浸泡的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青年们走出“舒适圈”,接过接力棒、拿好冲锋枪,扛起逆风飘扬的旗帜,竭尽最大努力冲锋在防疫一线,倾尽点滴之力守护好后方,旗之两面,一样鲜红,这是敬佑生命的如火初心,这是最美青春的鲜红底色!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看到了无畏奋斗、不懈奉献的中国精神;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看到了共克时艰、砥砺前行的英勇品质。我想把你们的抗疫故事留存下来,用你们的故事去激励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是最棒的。听了你们的故事,定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我要以你们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念好“早”字诀,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将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在这场正在博弈的战“疫”中,谁最美?谁最累?战斗在一线的战友同胞,拼搏在后方兄弟姐妹!我们有理由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上下的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万家祥和!
家国情怀观后感篇3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省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夯实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强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落实工作一鼓作气、一抓到底,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决胜脱贫攻坚,落实整改任务,就要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进一步压实责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我们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强化成果运用,注重整改实效,确保改到位、改彻底。
决胜脱贫攻坚,落实整改任务,就要完善制度保障,加大从严管理力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准则,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脱贫攻坚。要通过较真碰硬的考核问责,坚持以严实深细的工作作风谋划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树导向、言规矩、压责任,防止基层问责泛化、简单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真改实改。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全力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压在全省党员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党中央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凝心聚力、提振精神,着实深入推进整改工作,马不停蹄地把整改落实工作不断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坚决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家国情怀观后感篇4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四名医护人员,陆续从发热门诊的员工通道走出。他们刚刚结束14天的轮值,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到在外面等候的同事,还是微微露出了笑容。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在全院范围内抽调骨干人员,实行“两医两护”制度。1月22日,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开始轮值。第一梯队的孟凡鲁是第一个进入发热门诊的医师。
“大年三十是我的第一个班,值了24小时。当时正好是全国的疫情处于严重的时候,发热门诊白天的接诊数量在20多个,晚上也有十几个。”孟凡鲁告诉记者,因为要穿防护服工作,穿脱困难,同时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他们一般只吃主食,不喝水、不喝粥。
“第一天值班,我们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检验科的人员,三个人。我们早上8点进入发热门诊,中午轮换着吃饭,轮到检验科大夫的时候都到了下午4点。从下午进去到晚上10点,才吃上第二顿饭,中间隔了得10个小时。”虽然防护服很闷也很热,但是孟凡鲁认为这就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从高三毕业前,报志愿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就决定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有义务而且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一定能过去。”孟凡鲁的妻子在医院的心脏彩超室工作,年初四就恢复了正常上班。春节期间,夫妻两人坚守抗疫一线,一直都是24小时待命的状态。
当被问到在发热门诊工作,每天都接触高危群体,是否也有担心时。孟凡鲁却说,“我们相信我们的防护能力,相信在科学防护下,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为患者服好务。担心肯定会有。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肯定会一往无前、勇敢前进。全国已经派出了60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他们接触的全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他们都不恐惧,我们何来恐惧?”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感受到深深的鼓舞!虽然是回给北京大学医疗队的信,但我想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想对我们所有“90后”援鄂医疗队党员的话。曾几何时,“90后”是一个被贴满标签的代名词。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让党和人民看到,不知不觉间,我们长大了、成熟了,足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17年前非典肆虐,那时的我6岁在读幼儿园,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3岁的我在武汉一线救援。自年初以来,疫情告急,无数白衣天使奔赴武汉抗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90后”做了最好的榜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90后”,或许我们在家都被父母捧在手心如珠如宝,但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用我们的所知所学去治愈去安慰患者。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懵懂稚子,我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着充沛的精力体力,我们可以担起这份责任,我们也想像前辈们一样,用自己的肩膀去延续生的希望,去帮助那些曾经守护着我们长大的大人。我们这代“90后”,有思想有行动,我们标新立异,我们敢于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奋勇向前永不退缩。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希冀。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以此鞭策自己:在当下抗疫斗争中,不畏艰险,在疫情过去后,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斗!“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昨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院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共有40余名医护人员将赴湖北咸宁进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儿童医院经过认真筛选,从几百名自愿报名医护人员中精挑细选出1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并对17名队员进行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培训。最终,确定了12名医护人员援鄂名单,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还有8名护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孩子送给张广斌的离别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斌将和9名同事赴湖北进行医疗援助。在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震介绍,疫情当前,院里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最终经过遴选,在符合条件的200多名护理人员和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挑选了2名医生和8名护士。
2月11日晚7点,安宁市医共体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来自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将作为医共体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咸宁。这支医疗队包括2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其中党员2人,队员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等科室。同时,安宁市医共体紧急召开会议,医共体内的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通力协作组建队伍并筹集物资。
家国情怀观后感篇5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国事家事天下事,因与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上而下,没有人敢无动于衷。
追根溯源,痛定思痛。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能不引以为戒。温疫,战争,地震,旱、涝洪荒,龙卷台风,凶杀惨案,或天灾,或人祸;要想太平无事,悲剧不再重演,且行且珍惜,血的教训,当牢记!回顾十多年前的非典事实,与此次冠状疫情,是“本家”,异曲同工,有着相互相通的关联,何其相似!敬畏生灵,与生物界和谐共处,何错之有?
正确认识,迫在眉睫。武汉始作俑的肇事者,愧对天下,无颜见人!既成事实,难挽回,声讨归声讨,激愤憎恨之余,不妨试想:那人(制造麻烦者)是自己,是与你我沾亲带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亲属,又当如何?
疫情紧迫,宣传,报道,鼓呼,传递正能量,力挺支持!而不分青红皂白,传播消极负面消息,荒诞讹谬,就不看好了。不准确的、未经官方核实认可发布的讯息,务必坚决杜绝。对灾难疫情,无能为力,没人怪罪。只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捕风捉影盲目跟风,自律自觉,就是对国家的支持,是做贡献。
非常时期,国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并没有因疫病而被打乱。只是,议事日程和长远计划有所调整,变动。
做为普通公民,在特定环境,面对此情此景,我也发了些许言论,转发了别人的视频及文字链接于群里。激浊扬清,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家国情怀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秋菊观后感5篇
★ 生活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