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推荐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我们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教案的细致准备让教师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与从容,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推荐8篇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蚂mǎ:蚂蚁蚂蟥mà:蚂蚱mā:蚂螂

辨析:“蚂”在组成 “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 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 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

2.学习“ 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 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 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它摔得很重, 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 “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 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最大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 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 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2

猜字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3、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教学难点: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2.制作本课字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经典诵读:《忆江南》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读文识字(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2.指生评议朗读。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喜欢最怕(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6)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①“相、欢、怕、遇”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②“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你们还能读准吗?(2)男女生赛读第一则字谜。6.指导猜谜。

(1)导学:谁来猜猜谜底?(生:秋)说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指导书写

本则字谜的生字1.课件出示本节课生字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

独体字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1)教师指导书写“字”。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子”的写法。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2)教师指导书写“右”。①导学:认真看一下: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丿”和“口”的写法。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右”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⑥学生再写两个“右”字。(3)教师指导书写“红”。

①导学:思考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观察“红”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红”字,教师巡视指导。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作业:1.写本节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背诵本则字谜

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忆江南》

一、复习第一则字谜

二、学习第二则字谜。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相机学习生字“言、互、令、动、万、纯、净”。(1)指多个学生领读短语。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2)同桌互读四个短语,选择喜欢的两个短语说话。(3)学生用喜欢的短语说话,教师相机指导。(4)导学:把四个短语放回到谜语中还能读好吗?(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6)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2)男女生赛读第二则字谜。4.指导猜谜。

(1)导学:谁能猜出谜底?(生:青)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2)揭底: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大苹果上的谜底)评一评谁说得最有道理,就把大苹果奖励给谁。

(3)导学: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4)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三)巩固生字。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第二关:擦掉拼音认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2.创编字谜。

(1)导学:你能尝试着把今天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编字谜。(只要学生敢于编就及时鼓励)(3)交流字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教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通过各种形式,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用“闯关”加以检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喜欢的人猜”既巩固了字谜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作业:1.写本节课生字(422格式,并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2.背诵本则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

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如:

(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课件出示:

(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

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范写,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

五、课堂总结,领悟道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使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有效地结合。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好课文,能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你喜欢我们的学校么?(喜欢)

2、那你觉得我们的学校什么地方最有趣?指名回答。

3、是啊,我们的学校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更挺有趣的地方。跟我来!

4、请同学们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太空生活趣事多》

5、连一起来:把课文题目齐读两遍。

6、同学们看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有目标,才能学得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目标明确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中。

首先请同学们: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可以借助课文下面的智慧叶或者问同桌。读完之后,请大家用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教师巡视。

2、好,请大家拿起笔,标一标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完成后,用你的小手告诉老师。说一说。

注意,发言先举手。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课文)

请读的同学认真读,做到不丢字,不添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找出问题,帮助他纠正。

表扬:你的吐字真清晰。

你的声音真甜美!

最后一次机会,谁来把握?

3、我们刚才读书的任务是努力把课文读通,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要求稍微高一点,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想;

(自学指导一)

在太空生活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找到有关句子划下来。

四、朗读理解,随文识字

1、交流:太空中的哪些现象很有趣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扣在桌面上,看大屏幕。

你觉得太空中那种现象哪个最有趣?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语段一:

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这段话中有好几个新词,你能读正确吗?

舒服、必须、绑在、飘到

自由练习——指名读

重点指导“舒服”一词的轻声和“绑”的第三声。

去掉拼音,谁来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2、理解“安稳觉”:什么是安稳觉?

(没有人来打扰)可是在太空上想舒舒服服地睡个安稳觉,必须——你看见过这样的睡觉吗?

3、这么有趣的睡觉方式,你能用有趣的语气读一读么?

指名朗读,(2人)教师随机评价。

评价;

1、你读课文的声音真好听!

2、你的吐字真清楚!

除了睡觉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说一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语段二:

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1、读准词语:普通杯子

2、词语读好了,句子能读对吗?指名

想象:要喝水了,可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杯中的水也不会往下流,而在太空里呢?

过度: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度:在太空里睡觉很有趣,喝水很有趣,你还发现那些更有趣的事情呢?

语段三: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

一生读。指导读准“稍一使劲”、“咳嗽”指名——男女生读、同位读。

理解“稍一使劲”:咳嗽一声有可能后退好几步,那打个喷嚏会……脚蹬一下地板呢……手拍一下墙壁呢……是啊,只要人稍一用力,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

把你感受到的有趣用朗读表达出来。

过度:刚才我们试了在太空里睡觉、走路、喝水、下面啊,咱们该说什么了呢?对洗澡,在太空洗澡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咱们往下看!

语段四: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喷头喷出来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1、我们平时洗澡非常容易,可是放在太空中可就变成大难题了。什么呀?(水总飘在空中)

这个可太有趣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吧!

2、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引读

小朋友,通过刚才的朗读、交流,我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趣事呢?,

五、随机识字,练习说话

过渡语:是啊,由于失重,给宇航员的(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为了宇航员生活得稍微舒服些,科学家们特意为他们设计了几种特殊的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特殊的生活用品呢?请小朋友从课文中找找吧,用把它划出来。

1、交流:设计了哪些特殊的生活用品呢?出示词组;

有绑带的睡袋带吸管的塑料杯带钩的鞋子特殊的淋浴器

生字带拼音认读(一生做小老师)——去掉拼音认读(同桌互读)

这四种生活用品跟我们平时普通的生活用品可不一样,普通的反义词是(特殊)。

2、宇航员是怎样利用这特殊的用品在太空生呢?我们来读读吧。

出示:在宇宙飞船上睡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a:齐读这句话

3、你能不能学着这样的句式“在宇宙飞船上……,宇航员必须……”,选择其中的一种生活用品来说一说呢?

(自由练习——指名说)

课文学完了,那么课文中的会认识的生字你掌握了么?

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幻灯片出示。学生回答。

六、学写会写字(幻灯片出示会写字)

注意:事——而“事”字呢?这事情太多了,把山都压扁了,口也磨扁了最后只好用一根长钩子串起来,挂在墙上,这个字就是“事情的事”好的事情呢就是“好事”,坏的事情呢?生:坏事。有趣的事情呢?生:“趣事”。)

哈哈……同学们,课文中出现的会写生字也都来大屏幕上集合了。

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给同学们提个醒吧!举手发言。

下面,让你的小手动起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注意坐姿!

七、观看录象,运用字词

1、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段在宇宙飞船上的生活片段。

2、能把你刚才见到的说给大家听吗?老师建议你可以用上刚才的句式,这样可以帮助你把话说得清楚、明白些。(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为了……必须……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名著阅读书目。

2.掌握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领悟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泰戈尔有句诗是这样写的:“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每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世界名著的花园,去领略世界名著的独特魅力吧。

二、共读名著,感受魅力。

1.请同学们自由读“你读过这本书吗”这部分文字。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哪方面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不同学者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高度评价。

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有什么特色?

(1)故事精彩离奇。

(2)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追求进取、不屈不挠的鲁滨逊形象。

(3)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4)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5)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6)作品注重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三、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1.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2.交流小说内容:学生简要叙述情节。

鲁滨逊:冒险生活→荒岛求生→返回英国

3.讨论:作者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1)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鲁滨逊身上具有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勤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热爱生活。)

(2)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3)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4.指名同学推荐优美片段,并说明推荐理由。

例如: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5.让学生列出作品当中的一些妙语佳句,并说明理由。

例如: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6.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二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交流书中的情节。

(2)交流对鲁滨逊的认识。

(3)课件出示学者对本书的评论。

(4)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对鲁滨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读书感受。

1.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下来。

3.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4.读完整本书,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五、课外延伸,好书伴成长。

1.总结阅读方法。

2.推荐阅读《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书。

教学反思

1.教学时提醒学生要想做到知理,就要多读书。

2.教学时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的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自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

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

二、依据学案,梳理知识:(18分钟)

1.文学常识积累: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

?知识链接】

作家卡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作品介绍: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捧起课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

(2)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大海动荡

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大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林泽中雾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深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

(3)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

(4)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

3.翻译重点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4.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理解识记,自清互查:(7分钟)

1.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3.组内开展背诵竞赛。

四、展示竞赛,基础反馈:(10分钟)

1.字词展示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流利地将本课翻译出来。

2.全班进行背诵比赛展示。

3.完成【反馈检测】中“基础反馈”题目1-4,检测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深层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描述大鹏的句子,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2.明确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本文阐述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理清重点,明确目标:(1分钟)

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二、依据目标,深层探究:(18分钟)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三、展示提升,拓展延伸:(16分钟)

1.各组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组内合作交流,解决探究时的疑难,为展示时作准备。小组可共同预设本组合作展示内容和方式(讲解、表演、板书等)

2.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可以进行升华拓展,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我们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精彩展示。

3.八个小组要开展展示竞赛,比一比,哪个组与哪些同学表现最认真?最踊跃?最流畅?最有创意?

四、反馈检测,查漏补缺:(5分钟)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尝试通过联想,将人事物或场景进行结合,去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观察ppt,学习问答式对话。

2、围绕画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楚地语言表达自己长大后的心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和推断能力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绘本的基本阅读方法。

活动准备

?长大以后做什么》ppt、角色头饰、响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ppt

(1)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老师悄悄告诉你们我的小秘密,我小时候有个很伟大的愿望,长大以后想做一名老师,结果我的愿望实现啦,你们的小秘密是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老师、医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请认字的小朋友大声说出来《长大以后做什么》。让我们一起看看故事里的朋友长大以后做什么?

二、分段欣赏并猜测绘本。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讲述主要角色长大后的心愿。

1、播放ppt第一部分(2~5)猜测蒲公英的心愿,理解威武、善良。

提问:

(1)咦,你们在这图上看到了什么?(小女孩在草地上玩耍……)

(2)女孩发现了谁?(蒲公英)

(3)我们一起来猜猜蒲公英长大想做什么?(飞向远方发芽……)

(4)原来这朵美丽的蒲公英长大以后想做一只大狮子。为什么蒲公英想做一只大狮子?(会保护自己帮助小动物·······)

(5)威武又善良的大狮子是怎样的呢?(理解威武、善良)多么神奇的想法啊,蒲公英变成了大狮子!它的梦想真奇特。

过渡句:男孩和女孩还会走到哪里去呢?

2、播放ppt第二部分(6~9)猜测小鱼的心愿,理解四大洋。

提问:

(1)来到了小河边他们发现了什么?(小鱼)

(2)猜一猜小鱼长大以后想做什么?(鲨鱼)

(3)小朋友想象力真好,我们一起看看这条小鱼长大以后做什么?(一头大鲸鱼)

(4)小鱼为什么长大想做大鲸鱼?(游得很快······)理解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多美的梦想啊,小鱼变成了大鲸鱼正在海洋里飞快的游泳呢。请个别幼儿角色扮演。

3、播放ppt(10~11)猜测蜡笔的心愿。

提问:

(1)男孩和女孩坐在地上干什么呢?(画画)他们一起问蜡笔:“蜡笔,蜡笔,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大家来猜一猜蜡笔长大想做什么?(魔术笔·····)

(2)蜡笔说:“我们要做一片大森林!长满了蜡笔树,一片彩色的大森林。”为什么蜡笔想做蜡笔树啊?(树上结满了果实……)

真羡慕蒲公英、小鱼和蜡笔呀,他们有那么多梦想,那么美好、那么奇特。那么男孩和女孩又有什么梦想呢?

4、播放ppt(12~14)猜测男孩和女孩的梦想。

提问:

(1)女孩用绿色涂出了什么?幼儿猜测后出现图:用绿色涂出了一片草原啊,跑啊,永远永远也跑不到头的草原。女孩为什么要涂出一片绿色的草原,她的心愿是什么?

(2)男孩用蓝色涂出了什么?男孩长大后做什么?男孩会怎么说?

5、播放ppt15,每个人都有梦想,,那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为什么?

哇~每个小朋友都有许多美好的心愿,相信长大后你们都能实现这些愿望的。

三、出示ppt(16~18)简写故事进行游戏互动(问答式对话)回忆故事。

1、师:蒲公英,蒲公英,长大你想做什么?(我要做一只大狮子)为什么?(威武又善良)

2、师:小鱼,小鱼,长大你要做什么?(我要做一头大鲸鱼)为什么?(畅游四大洋)

3、师:蜡笔,蜡笔,长大你要做什么?(我要做一片大森林)为什么?(当一片彩色的大森林)

四、以念童谣的方式有节奏的念简写版《长大以后做什么》。

五、出示头饰,幼儿抽取角色,以念童谣的方式有节奏的进行情景剧扮演。

六、两人一组,拍手问答游戏,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自己长大以后做什么?

七、活动延伸。

幼儿绘画出自己的心愿。

活动总结

绘本中发生的一系列奇特的愿望,从蒲公英想当大狮子……

到自己长大想做什么,让小朋友们融入到环境里,大班幼儿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他们对这种变化感到非常有趣,愿意去想象并表达。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篇8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

部编语文初一语文教师总结8篇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6篇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s版下册语文教案精选7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案7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写信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反思7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7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优质5篇

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