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高考作文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作文一定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写出的,作文是大家平时多观察积累素材写出来的,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诗与远方高考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7篇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1

我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题记

我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万丈苍穹,遥望苍茫大地,多少成败英雄,尽付笑谈中。五岭逶迤腾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铮铮铁骨,坚强硬汉,挫折面前,一笑而过。

你用跳动的琴弦构筑自己的音乐王国,用梦想点缀天堂,总是上帝残忍的缚住你飞翔的翅膀,你也挣脱去找寻你的美丽梦想。

刘伟,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被命运无情的折断双翼,本该在你脸上看到颓败与沮丧,却显现出一抹亮丽的朝阳,你用脚趾弹奏着琴键,不想被人看到挫败的背影,你坚韧执着,最终完成了你的达人梦想,你用实践彰显着你的人生态度,挫折与失败你不曾留恋,因为你相信未来有路,还在远方。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挫折不是永远,只是错与对的交换。

岁月之河浩浩荡荡流过我单薄的青春,飘洒一路芳香,只为让我铭记他。

曾无数次提笔雕刻他,却怎样也描绘不出他的隐忍与伟大,曾无数次为他多舛的命运悲哀,却如也难以理解他对挫折的漠视和心胸的宽大。我洗尽一身铅华,职位靠近你伟岸的灵魂。

司马迁,一支笔划开万丈苍穹,一位孤独老者,用生命书写着上千年的繁华与落寞,用鲜血染红历史的每个角落。

身体的残缺为你铸就灵魂的丰碑,你是命运捉弄下的不幸儿,又是上帝遗留下的幸运儿,不论你在哪里,你的精神总能万世流芳,叩问生命,有此大写人生,何来憾言?

挫折面前,你选择越过,失败面前,你选择漠然,不需谁为你浸染苍白的人生,华丽的转身,你依旧是王者。

在梦的边缘醒来,看晚风吹过窗台,带走我无边的思忆。

站在历史潮头,看浪花四起,数不尽英雄,立于当代海岸,望波涛滚滚,猜不透勇士。

在生命的交叉口,他们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顾世人嗟叹,坚持与梦同行。挫折之于他们,是垫脚石,是登天梯,是到达梦想彼岸的渡船,映照着两岸的郁郁葱葱。

我用我尚还青春的年华,润泽你不曾凋零的满树繁花,你继续你的翘首远方,我长眠在你的身旁。生命的岩沿途,有如画的风景,有遍布的荆棘,我不曾回首,只因我选择了远方,那是我追寻的方向……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2

远方有着人们无穷的渴望;无限的遐想。向往远方,向往我们明天的道路。

——题记

看,那是远方!那是李白看到孤帆远去的远方;那是哥伦布遥望茫茫海天的远方;那是朱自清看到父亲背影逐渐淡去的远方;那是张骞手执节杖踏上丝绸之路的远方。那迢迢的未知之旅通向了未知的远方。

远方的人儿,你们何时能回来?新一批的开拓者已准备踏上征途,走过三百六十五里路,走过春夏秋冬,走过艰难险阻,走到那神秘的远方。

远方有什么?是鲜花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是瀑布飞溅还是幽壑险滩,是文明开放还是荒夷野蛮?人们带着种种的疑问望着远方的世界。正是这探询的目光,才使远方充满巨大的诱惑,人们才不断想象着它的美好,将它作为自己灵魂的寄托,久而久之,人们再也禁不住好奇,抑制不住骨子里不安分的天性,按捺不住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迈出了走向远方的第一步,勇敢地踏上了征途。

现实是过去的远方,远方是将来的现实。过去,人们的开拓使向往、追寻的远方,变成了现在的现实;而现在的人们向往、追寻的远方,也必定会成为将来的现实。人类的进步就是从未知到有知。我已说过,人的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因素存在。他们永远不会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开拓创新”是人类的老祖先最经典的生存之道,远方永远是人们的新目标。人们向往远方,不仅仅是远方有美好的生活,更因为远方有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种种挑战,具有他们所有的梦幻与激情。

向往远方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幽思,向往远方是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自由,向往远方是李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向往远方是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慨叹。远方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也是雄心勃勃的志士征服的目标。向往远方是诗人手上的诗篇,描绘着美丽的生活;向往远方也是秦始皇的利剑、汉武帝的竹简,上面写满了征服的欲望。

向往远方,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开拓新的世界,去应对三百六十五里路的风风雨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早上,一学生在早餐店喝豆浆,因为赶时间,很快就喝完了。第二天,他还是在这家早餐店喝豆浆,他一一勺慢慢地喝,觉得滋味真好。他问店主,这两天豆浆的味道怎么不一样。店主说:“我这里豆浆的配料和制作过程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果脯与品位;时间、心境与感受;快与慢;功利追求与精神追求。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时间盛开的雨下

时间如雨,微微信步之人会懂得它的嘤嘤低喃,如萦萦之词,绵绵不绝。时间是雨,匆匆奔跑之人会被这冷雨打湿了衣裙,或是重重地滑倒,渐渐湮没在时间的荒野里,有如一粒沙,或是一粒尘,像蒲公英的瓣瓣花种,随着长风消散在风中。

时间如潺潺溪水缓缓流去,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点点散去。人们明白,世上没有什么时光机,也难以通过什么虫洞回到过去,所以生命是一场随性的表演,或高亢,或低沉;或缓缓,或匆匆,这全在自己的一线念想之间。

生活是用来品尝的,时间是用来生活的,所以,我选择慢慢的生活。豆浆店的老板告诉学生:味道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你给味蕾时间,味蕾便会报以真滋味。正是如此,生活正是如此。只有给了生活足够的时间,生活才会把最美的时光慢慢煮老,再暖暖地反馈给你。只可惜在每个人的世界中,生活总是有的,时间却总是少的,所以这种煮不透的生活总是凉凉的,涩涩的。

在时代的潮流的催促下,不太富裕的人儿们迫于生计,总是东奔西走的,无形中压榨了生活的时间,所以生活也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回馈给他们。常常,我们眼中的他们,所谓“生活”,或许还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生活的定义从檐下听雨的优雅一点一点变成了房子、车子、票子和孩子的重压,养家糊口的小生活固然有滋有味,但却总像黄昏下的彩霞,背后藏着即将离散的预言。

黄昏再美,免不了夜的吞噬;花儿再美,逃不过季节的变化;人儿再美,抵不住岁月的摧残。匆匆见过后所残留下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段回忆,而回忆中的美,却常常累得人憔悴不堪,形如泪殇。

木心说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的,是庸常可悲地被生活拽着走,还是勇敢地做生活的主人,牵着生活漫游时间呢?不如伫立于青草离离之上,凝望晚霞的渐渐黯淡;不如捧着花儿,陪伴它慢慢地枯萎;不如紧扣爱人的十指,等待时间一点一点抚弯彼此的婆娑背影。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不必早一步,也不怕晚一步,既然恰好赶上,就请别吝惜那一点儿的时间吧,小心地捂着火苗,等待时间一点一点地把生活煮透吧。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4

高考和远方作文600字

窗外正在下雨,淅淅沥沥的,滴滴答答的。就像在演奏一曲交响乐,而我则是从头听到尾的`观众。

下雨天心情莫名的好,从心底觉得下雨天适合呆在家里睡觉,就算不睡觉也可以躺在床上玩手机,对于这个时候的我特别容易满足,也许是初中高中六年,太长时间的压抑,导致这样容易满足。甚至睡一觉,觉得都是这个世界上挺美好的一件事情。

我突然想起高中的时候,在我们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就是那条通往宿舍和教学楼的小路,两旁栽满了绿油油的树木,到了冬天寒冬到来,一排排的树都变成了秃秃的枝丫,仿佛他们也透露着绝望。

高三那一年的寒冬,我告诉自己,没关系要坚持住,等到天气变暖了,高考也快来临了,这一切的艰苦也都快要结束了。我只等待着天气变暖,等待着寒冬结束,等待着高考的春天到来。

我们一直都在盼望,可是没过几天,然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冬天就结束了,从书本里抬起头来,还没发现春天的影子夏天就到了,原来时间过得这么快,发现时间真的是最残忍的。

曾经约好了,高考之后我们几个一起聚会,去吃高考之前很想吃却忍住没吃的雪糕,去放肆大胆的吃一次烧烤,2不用担心任何体重健康问题。去放心大胆的做一件自己长久以来都想做的事情,比如说和自己喜欢的男生告白。

可是高考之后的三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就这么轻易地过完了。这三个月的时间,我只是认认真真的做了一件事情,并且还没有彻底完成,那些高考前约定要做的事情,更是一件都没有做。

小伙伴们去了远方,青岛,烟台,那是我一直都没有打算去的地方。可是那是他们的远方啊。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5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6

人总有一个关于远方的梦,那个美丽的梦啊,在背起行囊之前,永远只是一个未知,在踏上远行之前,永远只会遥不可及。

年少时,我从未真正体会过“一个人走”的感觉,记忆里的每一次出行,都是随意大波人一起,吵吵闹闹地经过每一个景点。那些旅途喧哗而拥挤,所有人都是一脸匆忙,过后会想起来,却没有什么直达心底的印象。只是告诉别人“我去过了,我看过了”,这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去年夏天,我的第一次独自旅行,是去看海。“那天是如此的辽远,远远地展着翅膀,是静止的,静止着让记忆流淌,你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你走进别人无法企及的远方,你在风口遥望彼岸的紫丁香,你在田野捡拾古老的忧伤。”安德鲁怀斯的《远方》被我郑重地抄在本子上,在旅途中,这就是我心的方向。

坐很久很久的车,在靠窗的位置上微风轻扬,夏未央。玻璃窗打开一条小缝,看各种颜色的景物被车窗一个接一个地吐出来,看光影打进车内,将雀跃的心照的闪闪发亮。时间过得不能再缓慢了,耳机里的歌声澄澈,渐渐抚平了那颗略有不安的心。远行,何为远,我认为这就表现在你在车上度过的时间,灵魂慢慢挣脱快节奏生活的束缚,准备去拥抱即将到来的自由。

在黎明时到达海边。我被眼前的波澜壮阔所震惊,安静地坐在沙滩上,看太阳一点一点地从海的那一边升起,满天洒在红光海面上,大海依旧不紧不慢地把澎湃的浪花推送到岸边。我忘记了拍照,就这样一直坐着,直到海面从黎明的深暗变成蔚蓝。身边有阳光下温热的绵沙,以及干净的海风拂过。那种美,只有凝心,才能铭记。我用积攒了很久的热情去拥抱这蓝天,海风,阳光,浪花。我想留下一句古人的诗句,可是我找不出,找不出一句适合这片海的诗,它有它自己的诗,诗的名字,叫做远方。

我提着鞋,赤脚走在海与岸的交界,什么也不想,远行仿佛让我的大脑脱离我的身体,逃开了既定的生活轨道,避开了冗杂的凡事,能够喘上一口气,这一场独自的旅行,让我面对真实的自己,输入一些生命的养分。

大抵是因为在海边,雨说下就下了,我没有可以避雨的东西,便肆无忌惮地淋着雨奔跑,奔跑啊奔跑,然后回过身,蓦然看到雨中的大海,记得有一个人说“人一定要有敬畏才会有热爱。”在那一瞬,我看到波涛拍打着海岸,浪花席卷着石栏,我突然有了很多新的领悟,感受到人对于天空,大地,对于大自然深深的敬畏。我便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大海。

回家之后,我虽然依旧回到我原本的生活,但是大海已在我的心中留下波涛汹涌的面影,我的心中有了碧海蓝天,经历过一次来自淡咸味海水的洗涤,一颗更加独立、坚定、从容的心慢慢生长出来。

“拥有这份怀念,这雪地上的炉火,就会有一次欢畅的流浪,于是整整一个四季,我守着阳光,守着越冬的麦田,将那段闪亮的日子,轻轻,弹唱。”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篇7

台湾高考作文题目:远方

远方

远方是什么?游子说:“远方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诗人说:“我的思想在远方,那里有光明的火种。”人们往往对远方怀有美好的憧憬,远方象征着希望,孕育着成功。

远方是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我就整天瞪着眼睛向外看,想象着外面世界的繁华美丽,多姿多彩。那时大人们不让孩子自己出去玩耍,梦中便成了我的天堂。我乘上梦一般的气球梦一般的飘出家门。一次次地让我进行着奇幻的旅行,外面的事物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但终究是梦,我又拥有着对现实世界强烈的渴望,它梦一般地困扰着我。

稍微长大以后,我成了一名小小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开始较为广泛的认识社会,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我未知的一切。因为我是出生在农村,成长于农村,还没有见过城市的孩子,我又开始在同学和伙伴的描叙中向往城市,向往着繁华的都市。“城市里的人很有钱,生活不知比农村好多少倍”——那是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再后来,我在学校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时的我拥有着孩时的好奇和大人的勇气,还有成长的自信,这些与我所在的学校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在学校,却又强烈的渴望着外面的自由,以至于有时候深感学校的苦闷和带给我的压力。乍出校门即豁然开朗,心情也放松许多。然而在如此复杂的人际环境中难免会因不适应而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每当这时,我却感到一丝丝对远方的茫然,对前方的无助,在我的心里这是挥之不去的问号。

长大了——这一切我经常引以为豪的事情。岁月在不断地填充我脑海的空白,丰富着我的记忆,我有了自己的事业——这在以前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着失败与成功,欢笑与泪水。也有许多人陪伴我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程。有些人去了,远了,但永远是我记忆中幸福的泪滴。有时候跌倒了,失败了,我会满怀希望的编织未来,把失败抛在脑后;有时候成功了,我有信心百倍的坚信明天会更好。

远方的`道路上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也会有许多坎坷不平。但不管是什么,都将是移到亮丽的风景线,好好把握吧!

远方

上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远方的文章,颇有感触。虽然那篇散文写得实在不怎样,主题和内容牵强得一塌糊涂,但读完后却让我有一种提笔地冲动。

远方,从字面上看很直白,指距离很远的地方。但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喜欢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还字字有理地称之为“奔向远方”,哪怕这之间的路程只要花上一元的公交车费。所以听起来有些可笑。

我一直认为,远方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就像著名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每个人都向往着那存储着自己人生理想和希翼的远方。只不过对于远方,有人向而往,有人却向而不往。

我向来欣赏那些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的人。称自己为“世上的流浪者”的三毛,曾经不辞辛劳,奔赴遥远的沙漠。这个与世俗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在无际的荒凉,在漫天的黄沙中,获得对生命新的感悟。她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她到达了属于她的远方,找到了她落寞的心中美好的寄托。

前些日子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打小以来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回来后被我说得心痒难耐,于是他想去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看看。小泽想坐火车去,便上网查查票价。但是一看这价格,小泽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口袋,就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便随即打着哈哈说等有钱再去。我一听他的借口,立马制止了他,说钱可以向我借,去一定要去。但小泽听完后硬生生拉着我,让我陪他去,否则自己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开脱,便索性错开话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所以小泽的心理倒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实际,不管远方有多远,就是去不了。

我不禁思索,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无法丈量,目力无法企及。但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一路高歌而行。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7篇相关文章:

高考素材作文7篇

奋战高考作文7篇

高考的命题作文精选7篇

高考作文描写酒的作文7篇

高考上海卷作文7篇

高考上海卷作文参考7篇

为高考拼搏的作文7篇

快高考的作文模板7篇

我的父亲作文高考满分作文7篇

感恩高考作文800字7篇

诗与远方高考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