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写作文水平,要做到痴于思考,想要写一篇出色的作文,一定离不开同学们平时的努力,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山西民俗的小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1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2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3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4
青春有太多的好与坏,快乐与烦恼……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会有成长的波动。会有许多烦恼,而这些烦恼源自于在懂事上,许多事我们能做,为家庭而操劳。就会产生烦恼,因而产生逆反的心理。有些同学是因为家庭的关系,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些是因为与别人混,而产生逆反的。在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那么需要自己克服自己;这样才不会带来更多的危害,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妨碍我们的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感到很难解决内心矛盾的时候,除了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以外,还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听听歌呀!跑跑步啊!……
但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还是得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对自己的身体不好的。
高尔基说的一句话: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实的花。
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帜。所以逆反的心理变化都将是你未来的象征。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5
中国山西省是我的家乡,这个地方的饮食,名居,节日与其他省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他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热爱这片土地。所以,我要从生活中发现我们山西人独特的民风民俗。而山西的面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山西最有特色的饮食就是面食。我们一天三餐都能看到面食的影子。山西省这块土地上生活了第一批中国人。他们是农耕文明的创造者,所以这里盛产面食。人们也就习惯了天天吃面食。面食对山西人来说很重要。
面食是指什么呢?面食可不仅仅是只各式各样的面条,山西的面食都比较稀奇古怪。我天天吃的有“猫耳朵”“揪片”“擦疙斗”“蘸片子”。还有好多我也叫不上来却常吃的面食呢!“猫耳朵”是双手配合用特殊方法做成的,长得像猫的耳朵。吃的方法很多,可以蘸调料吃,也可以倒上各种汤,当面条吃。“揪片”是扁正方形的,做这个也需要技巧,是用一大块面揪成小块煮着吃的。“擦疙斗”是用一种特殊工具组成的,妈妈管他叫“擦子”,“擦子”像一个布满小洞的铁板。“蘸片子”倒不那么神秘,就是包着茄子的面皮。 其实,面食中最重要的,还是面条,面条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具有山西特色的是刀削面,刀削面的味道在我心中最香。不论什么汤和什么调料,只要和刀削面配在一起,都是那么好吃。我最爱吃的是西红柿鸡蛋刀削面,很容易做,刀削面吃在嘴里都是那么香,还要用力咬,因为刀削面在嘴里会滑动,一碗面下肚,身上冒着热汗,在夏天更是畅快淋漓。所以,我特别喜欢刀削面。
山西的面食还有很多很多,面食,已经成为了山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山西的一个特色,吃面食,就是山西的民风民俗。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6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主房、偏房、院门、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其中,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杀人不用刀,兆家败人亡。
在建房之时,门的设置属于“立门户”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立门户”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所以禁忌也最多。对于一个院落来说,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向西的称阴门,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之类的字样,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此外,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在晋南俗传“北高不算高,南高压断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让者,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以势压人,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甚至风水。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纠纷,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头上安茅房”之说,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认为是污水、憨水,影响自家运气。此外,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有吃掉别人之嫌。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不仅具有巫术色彩,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篇7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特有的民风民俗,我在中国地图上选定了一个我不大熟悉,不大了解的地方——山西。山西与北京是近邻,在我们湖南省北部。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系列有关山西的民风民俗,有趣的是,山西也有与我们相同的一些民俗习惯,例如:成婚时,双方家门前都必须贴双喜(囍),意味着双喜临门;大年初一忌扫地,且不能从里往外扫;吃饭时不能敲碗碟,这是乞丐的行为;山西民俗不光与我们的民俗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男女结婚要吃岁数饺子,通常要吃岁数+2个饺子,男女竞赛,谁先吃完就意味着以后谁管家,呵呵!
山西通常以面食为主,很少有荤菜,即使有荤菜,也少不了面食的搭配,什么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听著名字都让人垂涎三尺,虽然我不太爱吃面食,但这些食物还是吸引了我,真是抵挡不住吃的诱惑啊!不仅是吃,晋戏、等民间工艺和戏剧也在山西广为流传。
在网络上,有网友说山西省并不受到国家的重视,外地人也不看好山西人,嫌长相太丑,但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人,来自哪儿,都不应该以貌取人。后来,我发现山西也有考上985,211等重点大学的人,谁又能不佩服呢?
通过这次收集山西的民风民俗资料,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含义。我也希望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传统文化能永远的流传下去。
山西民俗的小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