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韵的作文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作文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66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古韵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写古韵的作文7篇

写古韵的作文篇1

阳光细细碎碎地通过叶缝打下来,落在高高绾起的发髻上,恍惚间,竟瞥见些许银丝,昭示着主人已不复年轻,她微高地半倾着勺,细细的金丝溢出,翩跹飞舞,一朵高雅的雪莲便在砧板上熠熠生辉。

“哇,外婆你的糖画做得真漂亮,好厉害呀!”我双眼紧紧地盯着糖画,仿佛能把它看出一个洞。

外婆并没有回答,双目放空,心不在焉地搅着黏稠的褐色糖水,似是在回忆一些很久之前的记忆。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小时候看着糖画眼馋,又舍不得买,外婆知道后,回到家后便自己学着给妈妈做这朵莲花蕴藏着多重的情谊啊!

糖画在孩子眼里总是最诱人的,淡淡的琥珀色,甜得发腻的浓郁糖香。精心雕琢,根根糖丝分明,如同艺术品的糖画,光是放着就能叫人直流口水,在阳光下流转的淡金色更是使人不忍心下口。

看到外婆的作品,我也着手准备自己做一份了,按着外婆的方法,只用一小袋白砂糖和开水就够了。

以一比二的比例加入白砂糖和水,在锅中用小火熬制,直到能牵出丝,颜色变成近似于红的深黄在我看来多简单!

可当我看到一整碗的淡黄色的稀状糖水时,便不淡定了,明明步骤都没错啊,怎么

“你可别小瞧了它,中华的文化遗产远比你想的要精细得多,哪有这么容易?”外婆并没有因此怪罪于我,反到与我讲起控制火候的门道。

第二锅并没有好上多少,焦黑的糖吃起来,苦苦的,是因为熬的时间太长手法总是在磨练中娴熟的,看着勺中荡出圈圈涟漪的深金色液体,我的嘴角也不禁泛起了涟漪。

拉过砧板,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勾勒出我心中自认为完美的图案。可事实总是不尽人意,想要一笔勾丝对第一次做的我来说太难了,在反反复复的试验后,一朵差强人意的金花跃然出现在砧板上,但与外婆的相差甚远。

糖画是地道的民间画种,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在巴山蜀水之间,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这次我完成的不仅是一幅糖画,更是一次颇具古韵之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写古韵的作文篇2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夏令营。我和同学们踏上了一条揭开湖南神秘面纱的寻美之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凤凰古城。我们到达的时候是傍晚,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洒满整条街道。小路很窄,路边还有各式小摊占道,再加上我们这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本来宁静的古城顿时变得“鸡飞狗跳”。

在旅店安顿下来之后,我们班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奔向“酒吧一条街”,当然我们只能在近处看看。凤凰古城的酒吧独具特色。有的酒吧外面挂满了啤酒瓶子,有的则以手绘装饰酒吧。抬头望去,整个街道都被闪烁的霓虹灯笼罩,五彩的霓虹灯更是点缀着整个凤凰。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来到人群最密集的地方——虹桥。顾名思义,这座桥色彩绚丽,犹如一道彩虹。桥两边的小楼也五彩缤纷。桥下的沱江中间有一个小瀑布,水声震耳,冲下来的水将虹桥和小楼的七彩倒影打碎成漾动的光斑,编织成彩虹似的美梦。我们也效仿着人们将买来的许愿灯放入水中,让它带着我们的美好愿望,为夜晚的沱江增添一份典雅,一份梦幻。

一夜好梦。清晨,古城笼罩在一层薄纱似的白雾中,若隐若现的青色瓦片和黑色石砖组成的吊脚楼矗在岸边,身旁的江水被船工的木橹搅动,水声重重叠叠,像是在呢喃古城悠久的历史。小木船载着我们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我忍不住将手伸进这清澈的江水,感受着凤凰的沧桑与风光,感受着沈从文,熊希龄留下的足迹……船工还兴致勃勃地为我们唱了一曲当地民歌。蔚蓝的天空,柔软的白云,古老沧桑的吊脚楼,样式独特的虹桥,清澈见底的江水,以及江中的一叶小舟,衬着船工嘹亮有力的歌声,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水墨画中。此时的古城与昨晚截然不同。同一个地方,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夜晚的斑斓闪烁,热闹梦幻,清晨的雾气笼罩,宁静恬雅,也只有凤凰能做到如此了。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历史的沉淀和现代文化所结合的凤凰,只有这样的凤凰才会散发出属于它自己的风韵!

写古韵的作文篇3

翻开《诗经》,留住一腔古韵,书里咿呀,烽火年代和才子佳人用笔墨歌唱。

翻开《周易》,留住一腔古韵,书里东山西水,天经地义和黑白八卦的纸张里起舞。

留住一腔古韵,便可回味那一方悠长。

翻开千载经典,人生启蒙之师历历在目。

?论语》号称半部即可治天下,从小便接受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金玉良言。透过《论语》,孔子的思想在发光,他的话劈开了那一方混沌天地,他注定因为一部《论语》而在人们的视野中定格。《弟子规》孝悌之言。尽管这其中还有迂腐和不堪,但父慈子孝的定势从小便在我们的思想处扎根,我们从此懂得了“父母在,不远行”。这些温暖的思想必在一腔热血中留存。

合上经典,恍若陶瓷变作玻璃,牛非牛,马非马,最终将归于四不像。

现如今,已不知多少人已丢弃那一方诗词,《诗经》存在的意义仅仅办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多少人忘了又背,背了又忘。他们囫囵吞咽,最终什么也没消化。外国的“汉语热”在兴起。中国不知拼写的人甚多,奇怪之象不言而喻。有人习惯中文夹杂着英语,却总是读不准中文古词的发音;有人拾起了单词,回头却忘记了拼音。有人也做过努力,但却不够彻底,于是尴尬地卡在其中,进退两难。

丢下根系与母语,回首时已忘记了记忆中的深浅,从此再无思乡认根的深情。

拾起《经典》,去贴近那些近乎母语的呼唤。

?莞兔》一章,让人明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纯情,《桃夭》一章,让人明白“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明艳,《蒹葭》一章,让人明白“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飘渺。它们用的语言已和现在大相径庭,但本着的母语的同根性,我们几乎无师自通地领悟那一番意境。晦涩的符号,也将转变为动人的画面。东方人的阅读西方人的书,似乎也不是未尝不可。但那一串复杂冗长的译名,可能出现翻译曲译的现象,对于想领略一番深意的人而言,也算是障碍重重。

拾起经典,因为读得母语的书领悟更透彻。

对于长年寄居海外的人而言,思念故土已是难得。

对于生长在华夏大地的我们,至少要留住一腔古韵悠长。

写古韵的作文篇4

余音袅袅,回荡在江南那细雨缠绵的青石小巷……

雨不停的下,它下了千万年,从远古滴到如今,从天外滴到眼前,洒在千百年后的一溜儿古老的砖瓦屋上,淅淅沥沥,缠缠绵绵……

一袭黑衣,走过那古老的砖瓦屋,古老的青石板上,还有我留下的痕迹,那一道道的裂缝,填满了岁月的记忆……

站在小巷中央,默默沐浴着雨丝,或者依偎在墙角,微阖双眼,静心倾听一页页吹起的尘封的记忆。风如佛手,柔柔的摩挲着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叫不出名儿的鸟儿栖落在树枝上,静静梳理新长出的沾着水珠儿的羽毛。一切都如此静谧,好似怕惊扰了一个遥远的梦……

多少次寒风吹起我的衣角,吹动我青涩童年的五彩梦想。

老河滩上的水草编织成朴素的花环,束之于屋顶之上。那褪去青绿的野草,如瓦,爬上简易的屋顶,迎接每一个有七彩云霞燃烧的晨昏……

江南的小巷,如月,可赏……

江南的小巷,如水,可饮……

写古韵的作文篇5

从盘古开天,到清王朝的覆灭,风雨几千年,我的古典情结有如那长长的历史缎带,婉转不绝。在秋雨缠绵的日子,总爱独自一人,点上白烛或油灯,品一碗茶,或倾听一曲古乐,或翻开布满尘埃的经卷,回到那不可及的年代,感受古韵幽幽。

诗意阑珊

一盏明灯,一杯老君眉,白烟袅袅,化作幕布,上演着几朝风雨,几家乐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那笑“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浑我独清”的屈平到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杜少陵,从悲“从今别去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文天祥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一句诗就是一个诗人的影子,一个诗人就是一个朝代的凝华,或者凄悲如“人比黄花瘦”,或者豪放如“西北望,射天狼”更可以忧怨如“雨打梨花深闭门”无一不编织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底蕴。

古乐泠泠

琵琶琴瑟,箫箫筝筝,钟鼓陨哨,华夏大地上,处处飞歌,嘈嘈切切,低沉几转,“圣曲一响,百兽率舞”。骨笛,陶陨,“女娲造人笙”,大编钟无一不体现出远古人民的勤劳聪慧。傍晚,依着竹椿,听渔舟唱晚,观梅花三弄,品平沙落雁,感汉宫秋月。于是就被揉入古韵,再也不能挣扎出来。

九州林园

建筑是凝固的乐音,是历代王朝的体现,有皇家林园的气势磅礴,有苏州林园的别致玲珑,有大型墓园的肃穆庄严。

依山伴水的个园,是苏州林园的代表,主人爱竹子,因竹叶似“个”,于是就赐名个园,个园原有150多个竹种,有紫竹,湘竹,翠竹,墨竹多个种类,园中最别有特色的是四季别院,其中冬园最别有特色,冬园中多种雪岩,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站在小楼之上,雪岩假山如同一个个雪狮子,憨逗可爱。冬园隔壁就是春图,壁上别出一个窗子,可以看见春园杨柳依依的美景,寓意,“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沉迷于飘柔婉转的古典情韵中,飘逸轻盈似梦似幻,在那苍茫的古典点滴中,再望红尘悠悠。

写古韵的作文篇6

“钟山寺”因所处之山形都已如一口“钟”而得此名。

钟山寺位于陕西省镇巴县平安镇桑园坝村,距平安集镇大约三公里,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山上怪石嶙峋,参天古树,终年苍翠,景色秀丽,置身山顶,褚河风光尽收眼底。

现在如果想去钟山寺则有两条路可供人们选择。一条是路面宽阔的水泥路,虽然走水泥路相对要轻松许多,但是貌似却没有什么趣味,也没有什么奇特的景色所观赏,对于那些上山烧纸祈福的人,一般应该选择人迹罕至的山路,这样才会显得较有诚意吧。

当时是夏季正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同行,大概有十几个人吧,纯粹是为了“好玩”,于是我们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山路。大概真的很少有人去过吧,所以那根本不能算作一条真正的路了。沿路都是一片片荒地,长满了杂草和野花,早上新鲜的露珠还未干,阳光被云层挡住了穿过硌人的荒地后,衣服上面留下了草枝刮过的痕迹。

接下来的一大段路程都是在密密实实的松树林里。树林里面虽说在树叶的遮挡下会稍显凉爽,但经过长时间的步行,我们早已经汗流浃背了。林子里的路靠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山坡上的泥土比较湿滑,有的地方甚至有很多的荆棘,走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当大部分人都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前方空旷的地方休息一小会儿。此时正是阳光最充足的时候,天空中偶尔飘过几朵云彩。

越往上路越陡,有些地方甚至要靠同学的帮助才能上去。这一段路是最磨人耐性的了。有几个同学甚至都坐在了地上不想前进了,不过在众人的帮助下我们最终到达了山顶。山顶几乎全都是松树,没有什么其它树种。山顶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松树的清香,到了这里我们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寺庙里的僧人不多,只有两三个,寺庙里的房屋也不多,有且仅有两三座土房和院前的香炉,屋后也是一个香炉,不过被一旁的古树遮挡住了,寺庙的周围全都是松树,显得格外幽静只有到了赶庙会的日子,才能体会到一丝热闹。

在这松林深处体会一番古色古香的幽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韵味,何况经历了这段艰辛的路程,更加耐人寻味呢。

写古韵的作文篇7

大家好,我是刘睿予,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母校。她就是坐落在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一进校门,你就会看到我们学校的中心景点——“亦乐泉”。无论春夏秋冬,泉水都在“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涌,仿佛是一眼智慧的泉水呢。每天走进校园看到亦乐泉,我就心情一振,感觉整个人都好像被这泉水净化了一般。

走过亦乐泉,你将会迈进“志学廊”。漫步在廊中,你会听到书声琅琅,你还能看到墙上许多《论语》中的名句,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闻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朗朗的读书声,看着这些发人深省的名句,相信你已经陶醉在这古韵古风里了吧!

走出志学廊,抬头向左看,你会发现那儿有一座巨大的雕像。雕像内容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正在教导着他的学生。雕像下面写着一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与学生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孔子的精神。因此,这句话也是我们夫子庙小学的校训。

继续向前走,你就可以看到两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那就是教学楼和善艺楼,它是我们的天堂,因为这里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乐园,是我们尽情遨游的海洋,是我们愉快成长的田野。我们每天在这儿上课、做游戏,学知识、交朋友,以后我们还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爱这美丽的校园,古韵芬芳的校园!

写古韵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写菜地的作文7篇

写重庆的作文7篇

中考作文写老师的作文7篇

写春天的雨的作文7篇

写赛跑的作文参考7篇

写亲子活动的作文7篇

写春天的山的作文模板7篇

写秋雨的作文7篇

写手表的作文7篇

写春天的草的作文精选7篇

写古韵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