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要坚持表达出自己的基本思想,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1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扎根深山数十载,绝口不提当年勇。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样的感人事迹,正如___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数载,功名利禄难以回避。有的人把功名看得很重,利欲熏心;有的人把荣誉当作炫耀的资本,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觉,殊不知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张富清老人一生淡泊名利,用他的朴实纯粹书写了他的精彩人生,给后辈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可以说,老英雄张富清既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个标杆,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深藏功与名,在淡泊名利中坚守信念。古人云“举世纷纷名利逐”,但无数共产党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名利禄过眼云烟”。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富清眼睛湿润道:“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啊?”唯有在战火纷飞中经受住生死考验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功名所束缚,才能将荣誉看得如此云淡风轻。于张富清们而言,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共产党员坚守信念,坚定信仰的崇高涵养。
深藏功与名,在初心使命中奉献自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战争年代,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他本可以回陕西老家,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恩施州来凤县工作,为党工作,为人民造福,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贫困山区。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默默无闻,且在各个岗位上留下了“政声人去后”的清誉,以无私奉献绽放人生、烛照他人。真正的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深藏功与名,在廉洁自守中永葆本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张富清老人在1955年退役转业后,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辉煌的战斗历史,连儿女也不知情。若非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可能依旧会无人知晓。这种廉洁自守的政治本色令人无比敬佩。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张富清老人不以英雄自居,始终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人树家风、立规矩。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平凡岗位上,老英雄张富清仍能守住做人的本分,低调奉献,实在是难能可贵,也启迪了我们作为年轻干部为人为事为官的本色本分。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2
近日,学习了张富清战斗英雄的光荣事迹,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95岁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事迹,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老党员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在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其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张富清老党员在祖国需要时冲锋陷阵、九死一生,但在和平时期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英雄无言深藏功名,张富清靠的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他保家卫国、为民造福、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___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身份,努力奋斗。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老党员张富清同志身上形成强烈反差,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30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就像他亲手在阳台上种下的仙人掌,虽然普通,却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
作为我们卫生健康工作者,要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实施健康扶贫,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打造健康中国而努力奋斗。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3
张富清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当地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大家对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由衷敬佩。张富清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
通过张富清的事迹的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能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认识到我们的职责。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失守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我,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一个人过于贪财,必然成为金钱的奴隶。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平静的心态,当干部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管地位怎样变,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心态不能变。始终要求自我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腐败分子的心理畸形是造成他们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不一样人的犯罪心理不一样,除了贪婪之外,法不责众心理、盲从心理、失衡心理都是常见的腐败者心态。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心态必须要平,千万记住“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最为一名基层党员,要有较高的标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上标准要高,落实党风廉政职责制上标准要高。要象郑培民那样,“不能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能让自我有一点腐败的念头”。要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要管住自我的脑,不绞尽脑汁谋私利;要管住自我的嘴,不说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话,不乱吃不该吃的东西;要管住自我的耳,听得进逆耳实言,听得进同志的提醒;管住自我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我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物,不去追求不应得到的待遇和享受。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抱着一颗平常心,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老英雄学习,做一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去年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读到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的事迹,自然想起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的许地山创作的散文《落花生》来。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其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文章的主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曾引起无数革命志士的共鸣。而老英雄张富清,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功,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而初心依然、本色依然,岂一个难能可贵了得?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花生”一样的人。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花生相比其他植物最显著的特点。许地山说:“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是呀,张富清把自己那么多的功勋都尘封起来,不向党和人民伸手要补助,不在群众、儿女面前摆威风,而是默默地到地方,到基层,做最平凡的自己,正像花生一样,不骄不躁,不求名利,只求工作“落地”,奉献人生。
“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里的“不好看”是针对花生朴实无华的外表而言,而“很有用”,当然包括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但不管哪一项用途,都是建立在自我牺牲的基础上的。试想,有不少从战争中过来的老军人、老干部,如果被党和人民遗忘了,都要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寻找证人,得到应有的享受,而张富清却“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份,只想做个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人”。
在《落花生》一文中,许地山将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等进行比较,说花生不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说的正像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本可以躺在自己的任何一项功劳上睡大觉,但他将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敢于舍弃一切个人的荣华,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当然,不是说那些像桃子、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就不对,因为那是他们应得的荣耀与收获。我们从张富清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无疆的大爱,一种对党和人民的执著的大爱。
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学习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境界,像他那样将一颗赤诚的红心献给党和人民;但对于自己,不慕荣华,不慕权贵,不向组织索取“一根草”,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张富清的“花生”情怀,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深藏功名”尘封的是个人的享受,彰显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我们学习张富清,奋斗新时代,当用“花生”情怀共勉,成就无悔的人生!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5
习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6
不管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突击,彰显的是使命担当;坚守,彰显的是初心本色。当这两个鲜明特征在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身上完美叠加时,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纯粹”。
张富清的一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突击的一生。战争年代,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突击队员,三场战斗炸掉敌人4个碉堡。当国家需要抽调战斗骨干抗美援朝时,他又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转业安置时,张富清选择了到大山深处的来凤县,选择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在来凤工作的30年时间里,张富清有20多年在农村度过。有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他就要“转移一次阵地”。因为张富清能干,这个村子刚刚搞好,组织上又把他派到另一个村去攻坚。究竟住过多少村,张富清已经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那些年,自己像部队里的突击队员一样,哪里最困难就把他调到哪里去,到处打攻坚战。
张富清自豪地说,从入党那一天起,自己时刻按照入党誓言去做,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这话说得多么朴实无华,既形象地概括了他一生的突击,也生动地表达了他一生的坚守,更是他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写照。
张富清转业到地方工作时,国家经济还很困难,几乎家家都为生计发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他先后分管过县城的粮油供应、三胡区供销社和卯洞公社船厂、桐油经销等,可以说每个岗位都是“肥缺”,稍微“灵活一点”,至少全家人不会饿肚子。但在小儿子张健全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饥饿。当时由于生活困难,不少干部向单位借钱,但张富清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困难,也从未享受过任何困难补贴。就连自己的工资,他也没有认真查看过,“组织给多少就要多少。钱少了不够花,就计划着开支”。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他安慰妻子:“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当党和国家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他第一个砸了妻子的“铁饭碗”;当遇到招工的好机会,他却打发儿子下乡当知青;做白内障手术,他和农民病友一样选择最便宜的方式……
这就是张富清,即使自己经受那么多磨难,依然铁心向党、忠贞不渝,毫无怨言!
张富清的一生,就是这样在突击与坚守中塑造了纯粹与高尚,成为一座令人仰望的人格丰碑,成为一面烛照灵魂的人生镜子,成为一面引领激励我们奋进的精神旗帜。
突击,他始终把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当作天大的事,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面对牺牲,他说“为了党和人民,我打仗不怕死,每次攻坚战,都主动申请当突击队员”;面对选择,他说“在部队我打仗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苦?党叫去哪里就去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面对使命,他说“组织让我来就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否则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面对担当,他说“党把我派到这里来,我一定尽到应尽的责任,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给群众搞碗饭吃”;面对困难,他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敢啃‘硬骨头’,干得了要干,干不了也要干”
坚守,他坚守的是信仰信念:“在明白了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道理后,我便坚定了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他坚守的是初心本色:“共产党是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党,我一心只想着怎样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把群众的生活搞上去”;他坚持的是党性原则:“对党忠诚,就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能搞变通”;他坚守的是入党誓言:“从入党那一天起,我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坚决按照入党宣誓去做”;他坚守的是纪律底线:“党交给的任务从来不拖欠,国家的便宜一分都不占”;他坚守的是人品官德:“如果整天想着自己的事,想着享受,那我这个共产党员就变了,就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了”
不管是突击还是坚守,无不折射出张富清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担当的精神。
突击的动力、坚守的定力从哪里来?张富清始终把坚定的信仰信念放在第一位,谈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仰”。有了信仰,他就不怕牺牲;有了信仰,他随时做到党让干啥就干啥;有了信仰,他就不怕艰苦;有了信仰,他从来不为私心杂念所累;有了信仰,奉献在他看来就在情理之中信仰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张富清用一生的突击与坚守为我们作出了响亮回答!
张富清几十年深藏功名,用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品格,立起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一个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一个人民公仆应有的样子。这不就是我们新时代最需要的崇高精神吗?这不就是强国强军征程上最需要的奋斗姿态吗?这不就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家国情怀吗?
我们经常说要接受组织的考验,但有时候仅因为一点点不顺心、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甚至撂挑子、耍脾气。与张富清这位老前辈比一比,我们不觉得自己渺小吗?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7
因为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深藏战功63年的张富清老人才重新被人们认识。谁曾想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张富清老人竟是立下赫赫战功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六十多年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张富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95岁人生,71年党龄,深藏战功60多年,每一个数字,都是不平凡的岁月刻度,都是实实在在的寒来暑往,风雨阴晴。深藏战功60多年,他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把自己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位置上,始终保持信念之光不灭,始终保持信仰之树常青,我们无不为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感动,也无不为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而敬佩。
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不畏牺牲枪林弹雨英勇冲锋,最终建功立业,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也要像张老英雄一样勇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别人能做的我们要做,别人不愿做的难事我们更要做,敢吃苦、能攻坚,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到组织工作中。张富清同志为党和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功勋卓著,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从来不炫耀甚至说起自己的功绩,只知奉献从不求索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吃苦耐劳。
“战斗英雄”张富清转业时,没有去大城市好单位,而选择在祖国最需要的山区基层工作,并且扎根在了那里。几十年来,张老英雄从没有过抱怨,能为山区人民服务做事就是他最大的愿望。老英雄在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老英雄把为人民服务看作自己的本分,不居功、不自傲,淡泊名利的心态,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不为权利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真真正正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老英雄张富清不计个人功名,不忘入党初心,把功名“藏”起来,把初心“露”出来,始终以突出队员的姿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树立起一段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英雄高度。正如北京大学生张宇说的:“张富清将人生放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坐标里衡量自己,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正是有无数像张富清老人一样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默默付出,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了我们的建设成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无限忠诚,这一切的一切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新的一代继续向前。张富清用他的一生点亮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业,但他自己却像一根蜡烛,默默发光发热,不言不语。对张富清这样的英雄,我们除了向他致敬,更应该向他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基层党员,我们更应该以张富淸老英雄为榜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矿业公司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篇8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光明日报)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天大地大,党的恩情最大。”在众多党员中,无论所处职务高低,岗位如何,都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少不了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张富清老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些都源于他党员的朴素情怀。今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期而至,开展好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张富清老人这样,坚定信仰,坚定立场,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不忘本,始终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张富清老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的人民,献给了这片大山,这是党员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怀爱民之心、办为民之事、谋为民之策,做到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为群众办事上,而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路,这也是今年主题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学习张富清老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