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心得体会是为了让我们脑海中的优秀思想得到深刻的铭记,在写心得体会这件事上,我们大家都必须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66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

2014年,周秀芳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湖南溆浦山区支教助学,被亲切称为“支教奶奶”。

四年多的时间,周秀芳将数万宁波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山区,共捐建希望小学27所,近400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她拖着严重腿疾,积极为山区脱贫努力奔走,不但帮助溆浦当地铺路造桥、发展产业,还远赴吉林延边建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她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广等中央、省、市50多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她也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18年度人物等荣誉。

表彰活动中,大屏幕上出现了周秀芳与山区孩子在一起的身影:“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在她事迹介绍的vcr后,这句话留在大屏幕上。

走上领奖台的周秀芳,步履因为病痛的膝盖而迟缓,但她爽朗而饱含深情地讲述,让人感受到她身上蕴含的无尽力量:“这些日子,我每天都要不停接电话,有需要帮助的,有想去帮助别人的。”她欣慰地说,明天她就要去湖南,经她牵线捐建的10所希望小学落成了。

“加入我们爱心团队的群体越来越多,鄞州的党委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的爱心帮扶事业。我最想说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贫先扶智,把贫困地区的教育先搞上去,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最后,周秀芳坚定地说:“只要我的膝盖允许,只要山区孩子需要,我还会一直去帮助他们。”周秀芳的讲述一次次被热烈掌声打断。而她对孙辈带些歉疚的告白,更让人热泪盈眶。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2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不分高下的东西。爱能够感动所有人,爱是伟大的,能够感动中国的爱更加令人记忆深刻。

2008年的中国因为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而让13亿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一个团结一致,不会被灾难震垮的中国。地震发生后的那一刻,十三位兄弟立刻赶赴灾区,抢救着灾民,不放弃每一个幸存着的人民。这十三位英雄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脊梁,感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有这样两位教师,他们每天都要爬着天梯去教孩子们,他们已经在那儿呆了整整19年了,他们抛下了自己的儿子,来到这个极度贫乏地区——彝族任教,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念头:如果他们放弃照顾儿子一人,就能有十几个孩子获得知识。从1990年开始,他们的这种信念从未间断过。在最崎岖的山路上,正是这两位伟大的教师点燃了知识的火把。

还记得5月12日14时28分的那个时刻吗?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刻,在汶川地震中,共有84017名灾民被救出。在灾区救援时,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每日不顾辛苦和劳累地救出一个又一个幸存着的灾民,搬运着一箱又一箱的物资。终于他可以休息,但是他的这一睡,永远都不会醒了。不过我们相信他已经永远活在了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中。他那二十六岁的青春,是那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是那白天最亮的一束光芒,是那夜晚最闪耀的星星。

这些人物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相信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

在此,让我们给这些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3

有人记得。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永远记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多条河流水位超过历史峰值。陈陆带领大队消防指战员辗转5个乡镇,奋战96小时,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抗洪一线。

7月26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7月27日,陈陆同志被应急管理部评定为烈士,追记一等功。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追授陈陆同志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陈陆同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30日上午9时,陈陆烈士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友、战友、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近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送别陈陆最后一程。悲痛难抑,唯愿书信能将那些眼泪无法表达的悲痛和思念,静默诉说……

亲爱的兄弟:

你我从此阴阳相隔两重天,若有愿,梦相托!家里的事儿,你别担心,我们兄弟必定记在心头!

听到你落水的噩耗,我连夜赶了过来,跟你的战友一起在水面上寻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处的树岔上、电线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顶上看到你冲我挥手。直到24日下午,终于找到你了,却不想,你已离我们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该怎样面对你的离开,也不知该怎么跟你的至亲们开口。

当我再次走进你的办公室,里面空空荡荡,桌上还有一堆治疗皮肤伤痛的药,你走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正如你的离开,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从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里有化肥、粪便、动物尸体等有害物,有严重腐蚀性,你还一次次蹚着水,接送被困群众,结果自己的膝盖又红又肿,几乎不能正常弯曲和行走,连湿透的裤子都只能请队友帮忙脱下。当时,他们都不让你再出去了,可是当接到电话听说有人被困,你又咬着牙,冲了出去。

你说这片水域情况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让别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里拿过游泳比赛的名次,当时又刚往返一趟解救了几位被困村民,对路况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条,需要有人带头,所以当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时,大家虽心疼你的身体,还是让你去了。

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是永别!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4

我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袁隆平”三个字,自然娴熟于心。作为一个湖南人,对于“袁隆平”这个名字,自然也是如雷贯耳。作为一个党员,知道有一部反映科学家研究遗传生命过程的电影《袁隆平》,那还是借助了“学习强国”这个网络平台。一部片长92分钟电影,我硬是一边欣赏,一边做纪录,前后看了两天。

?袁隆平》由潇湘电影集团投拍,前后酝酿、创作了七八年,更换了几任作者,为的就是拍一部“有质量、有水准、不辱潇影名誉、对得起亿万观众、对得起袁隆平”的优秀影片。而这部影片,最终被中宣部、广电总局、湖南省委宣传部列为建国六十周年重点影片。真的值得推荐。

推荐的第一个理由是,影片让我们每一个吃着杂交水稻成长的、活命的中国人,通过袁隆平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更加真切感受科学研究的不易,科学家进行科研探索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影片以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以外国记者绿蒂对科学家的采访为主导,塑造了一个真实生动幽默、拥有大写人格魅力的活色生香的袁隆平形象,充分展现了科学家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等伟大胸襟和高尚情操,将“袁隆平”这个远在新闻里、文字上的名字,变成了无数观众心目中可敬可亲的具体形象,并让世人铭记这位具有大家风范的科学大师。

通过观影,我看到了一个在充分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开展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形象。袁隆平充分认识到“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他充分认识到农业这个行业的限制,很多时候的杂交水稻研究,一年往往只有一两次机会实验(一个生长期只有一次试验机会),且从不放过这样的机会。湖南省农业厅那个很是器重并全力支持他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成洪涛厅长要见他,他为了不错过在海南的野生稻抽穗测交的时机,硬是顶撞了崔主任,拒绝了成厅长,甚至,最后是厅长亲自带着水稻专家来海南见他。

通过观影,我看到了一个有着伟大梦想的科学家形象。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饱尝饥饿的滋味:全身浮肿,只能坚持每天上完课堂里的理论课,然后尽量多休息以保存体力。他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的梦想是追求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为了这个梦想,他穿着布衣,打着赤脚走在田间地头,皮肤粗糙,浑身被太阳晒得古铜色;为了这个梦想,他把自己的床单、被套抽出来给实验稻苗遮挡太阳,自己盖棉絮;为了这个梦想,在学校的试验田里,他天天像忠诚的卫士,悉心地呵护着那株结有230粒的“鹤立鸡群”高产稻穗,兴奋异常,如获至宝,并于次年把它们当成种子培育,期待着丰收的果实;为了这个梦想,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育种步伐,他告别妻子和孩子,带着两个助手远赴海南,父亲离世都不能尽孝……

通过观影,我看到了一个有着博大胸襟的科学家形象。因为这种博大,在那个特殊时代,不说假话、不造假事,但并未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于是既坚持了真理,又保护了自己;因为这种博大,在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女友害怕因此受到牵连,痛苦地选择了分手之际,也坦然放手,继续自己踽踽独行的科研之路;因为这种博大,就算别有用心的人对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倾盆大雨之机,将他精心培育的良种毁了个一干二净,他在悲恸之余,借着没有完全被毁灭的稻苗继续自己的研究;因为这份博大,面对“草包学士”“科技骗子”的污蔑,面对水稻专家的冷嘲热讽,不但没有削弱锐气,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他充满激情地宣告:“就算撤消项目,停拨科研经费,我也决不放弃!”因为这种博大,在科学征途上,他尽可能多地培养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年轻人,无门户之见,“从来都是搞五湖四海”,将自己的多年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在研究出了杂交水稻的保持系后,将自己培育的稻种毫无保留的分发给全国各地的水稻研究专家,从而培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恢复系”稻种;因为这种博大,他将“为各国培养优秀人才,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当作自己一生的愿望……

通过观影,我看到了一个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科学家形象。为了杂交水稻,他“蹬掉两只鞋子,胡乱地卷起湿裤腿,赤脚下到禾田里,高一脚低一脚来到七高八低的稻株中间,清点株数”这样的镜头比比皆是。烈日下,他沿着田垄一行行地寻觅科研需要的雄性不育系、败育系稻株,被太阳晒得古铜色的皮肤得了个“刚果布”外号。为寻找到目标稻株,连续16天,查看了6400多株水稻。研究入迷,走路撞电线杆,吃饭夹菜塞鼻孔。在云南,遭遇了地震,最先从废墟里抢出来的是稻种;在海南,晚上研读资料,成群结队的蚊子咬的浑身青肿,用塑料薄膜裹身捂出热疮。在去往海南的列车上,师徒三人宛如孕妇——将稻种裹在肚子上,用自己的体温给稻种催芽……没有这种始终如一的勤勉质朴的实干,哪有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他对着稻田抒情:我们的杂交稻田,是红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那稻花,是世界上最芳香的花朵。一走在稻田上,就打心眼里高兴,美!

影片借助经典的事例,充分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范,让国人铭记一代科学大师醉心科研、质朴无华的动人风姿。

同时,这位科学大师,还是一个专一幽默、多才多艺的普通人。他踢踏舞跳的飞扬,小提琴拉的专业。他朴素而应景的情话说的人耳根发热,“因为有我的爱妻,我的希望不会落空”,“看着绿意盎然的田野,他告诉自己的妻子:看到这些稻田,就觉得我是它爹,你就是它们妈。”他面对艰难的豁达让观众动容,在自己掉进泥沼泽命悬一线最终获救后戏称“杂交水稻搞不成,阎王爷不要我”,并将自己浑身的泥浆称作“新发明的防暑防晒霜”。他形象而幽默的专业介绍,令我们这些农业知识零认识的门外汉茅塞顿开,他给助手介绍自己的“三系”,一系是“独身主义”,二系是“自由恋爱”,三系是“包办婚姻”,形象真切中普及了杂交水稻专业知识,令观众永生难忘。

这,就是袁隆平,通过电影塑造的伟大科学家,这位发明了东方魔稻的科学家,这位创造了绿色神话的中国科学家,这位为人类战胜饥饿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米菩萨”,这位其貌不扬、勤劳朴实的“乡下老农”。

质朴的是外表,纯粹的'是内心!这样的科学形象,纯粹情怀,值得每一位受益的人去观瞻,去牢记!

推荐的第二个理由,是电影本身朴素却不平凡的艺术技巧,可以满足观众对声光色影的全面追求。

把袁隆平这样一位蜚声世界的伟人搬上银幕、实现艺术转换绝非易事,这对编导及每一位创作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艺术求高雅、浪漫、科学却务实、严谨,怎样把这一对矛盾体有机的对接在一起,是摆在编导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他们所要追索的重中之重。袁隆平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而作为创作者一定要摆脱概念化、公式化之窠臼,用平民化的视角来塑造他,减少人物的神话色彩,努力展示出人物真实自然而又深入人心的形象。而影片最终的呈现充分展示了编导人员的艺术匠心。

其一,影片通过现实中的袁隆平和美国记者绿蒂的采访对话,紧扣“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始末”,用三个乐章将全片分成三段:求索、坚韧、追梦,高度概括了袁隆平艰难求索的科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凸现了漫漫求索的心路历程,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

其二,影片采用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艺术手法来渲染意境,烘托氛围。有人认为是多余的,而我却认为是极佳的,那就是以生命交响乐贯彻始终,用写意、泼墨式的音乐元素结构全片。这个设计非常符合袁隆平独特的人物特色和坚韧、豁达、开朗的情怀。让音乐有生命,以角色的身份出演,伴随着袁隆平一路走来。

其三,在内容上,全片分为两个时段,过去时和现在时。这既解决了活着的袁隆平和演员袁隆平形象对接的问题,又能解决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出国拍摄,只能选用袁隆平的影像资料来弥补的缺失。请科学家来演自己,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其四,该影片讲述名人故事,类似于文学作品里的人物传记,采用了散文体结构来叙事,我觉得是该影片最重要的创新理念。

其五,在影片色彩设置上,展现了三大色块:绿色、蓝色、金黄色,是全片的主色调。绿色源于自然、寓意深远,和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袁隆平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绿色禾苗的出土,寓意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蓝色象征着蓝天白云、蓝盈盈的大海,这是大自然的纯美,隐喻袁隆平大海一样的情怀。金黄色,本片中早霞、黄昏多次出现,映衬金黄色稻穗。这是大自然的美景,更是袁隆平梦想成真的收获。三大色块营造了一片艺术天地,拓展了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光影是画面造型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影调和色彩要和人物、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冷暖适宜、浓墨重彩、相得益彰。

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虽已90岁高龄,但他仍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这种“追梦”的伟大情怀令人折服,该影片在“真”字上做文章,在情节的自然发展中开掘出人物的真挚情感,凸现出人性中真实、灿烂的一面,突出科学研究艰难而伟大、质朴而光荣,为世界留下了一个伟岸的形象,值得我们每一个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中国人去观摩。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5

按照局文件要求,公司认真组织大家学习了交通系统十佳标兵先进动人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对他们爱岗敬业精神,优质的个人品质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党员,要真正立足本职,干好本职工作。鉴于本人情况,有时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对于学习和深入研究还不够,在这次学习十佳标兵活动中,要深入学习,决心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工作更加兢兢业业,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原则,扎实工作,务实创新,不断进取,认真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从点滴事情做起,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确立正确的方向,免费论文树立高尚的情操,始终保持一个******员的高昂斗志,农村公路事业做出贡献。

十佳标兵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交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甘于吃苦、顾全大局、服务群众、勤于学习、精益求精、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交通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贵品质是我们的学习的精神财富。不知是谁说过,平凡中体现出了伟大,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更好的回答。不用更多的词来诠释,十佳标兵的模范行动是最有力的解读。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开拓进取,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学习他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志:学习他们扎根基层,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洗尽铅华,淡薄明志,热爱学习,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工作总结学习他们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一心为公,尽职尽责的服务意识。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6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篇7

他伟大而又平凡,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善良,用自己的大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中烟台招远的92岁老人――刘盛兰。

听到名字,还以为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实他是位老爷爷。刘盛兰一生贫苦,晚年一直靠拾荒为生。他住着破旧房子,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靠着省吃俭用,坚持捐资助学20xx年,捐出善款10多万元。在他的资助下,100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刘盛兰爷爷,白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常常戴着个破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却扛起来了100多人的命运。其实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50元,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啊,我们应该向刘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的真诚善良,学习他的无价大爱,更要学习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们现在,都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里,从来不知道要节约,看到别人有什么高档或是好看好玩的东西就嚷嚷着要;不愿意帮父母做家务;学习不用功,还常惹老师同学麻烦……这些习惯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动中国》,我深深地被刘盛兰爷爷感动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作贡献。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相关文章:

人物我的妈妈作文6篇

描写人物的好作文500字5篇

学习人物心得体会6篇

作文红色的事迹7篇

张富清人物学习心得体会8篇

英模事迹与心得体会7篇

读教师事迹心得体会7篇

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7篇

尼都塔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7篇

人物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9338